梦远书城 > 外国文学 > 战争论 | 上页 下页 |
一三八 |
|
第十三章 坚固阵地和营垒 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说过,如果一个阵地有天然条件和人工的加强,以致坚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那么它的意义就已经完全超过了作为一个有利的战场的程度,因此,它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们准备在本章中考察这种阵地的特点,并且由于它具有近似要塞的性质而把它称为坚固阵地。 这种阵地,单靠人工构筑的工事是不容易构成的(除非是要塞附近的营垒) ,至于单靠天然障碍,就更不容易构成了。这种阵地是天然条件和人工加强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常常被称为营垒或筑垒阵地。实际上任何一个或多或少筑有工事的阵地都可以叫做筑垒阵地,不过,这样的阵地同我们在这里所谈的阵地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构筑坚固阵地的目的是使配置在这一阵地内的军队处于坚不可摧的地位,从而或者是直接地真正掩护一个地区,或者只是掩护配置在这一地区内的军队,以便尔后用这部分军队以另外的方式间接地掩护国土。以往战争中的防线的作用,特别是法国边境附近的防线的作用是前一种,而四面都形成正面的营垒以及构筑在要塞附近的营垒的作用是后一种。 如果阵地的正面由于筑有筑垒工事和设有阻止敌人接近的障碍物而坚固到坚不可摧的程度,那么敌人就只能通过迂回来攻击我们的翼侧或背后。为了使敌人不容易进行这种迂回,就要为这些防线寻找可以掩护其翼侧的依托点,莱茵河和孚日山就是阿尔萨斯防线上的这种依托点。这种防线的正面越宽,就越容易防止敌人的迂回,因为任何迂回对迂回者说来总是有某些危险的,而且军队迂回时越是不得不偏离它原来的行动方向,这种危险就越大。因此:阵地如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宽大的正面和良好的依托点,就能够直接掩护广大地区不受敌人的侵袭。以往这类防御设施至少是根据这种想法构筑的。右翼依托莱茵河,左翼依托孚日山的阿尔萨斯防线,以及右翼依托些耳德河和土尔内要塞,左翼依托大海的长达十五普里的弗郎德勒防线,都是为这个目的构筑的。 但是,在一个没有这样宽大而坚固的正面和良好的依托点的地区,一支军队如果还要借助良好的筑垒工事来防守这样的地区,那么,就必须使阵地的四面都成为正面,借以掩护自己免遭敌人的迂回。在这种场合,真正受到掩护的不是这个地区,而只是这支军队,因为阵地本身在战略上只不过是一个点,但受到掩护的军队却能够防守这个地区,也就是说它可以在这个地区固守。对这样的营垒敌人是无法迂回的,也就是说,这种营垒的翼侧和背后是不能当作比较薄弱的部分而加以攻击的,因为它的每一面都是正面,处处都一样坚固。但是,敌人有可能从这种营垒的侧旁通过,而且比从筑垒防线侧旁通过要容易得多,因为营垒的正面几乎没有宽度。 要塞附近的营垒基本上起着坚固阵地的第二种作用,因为它的使命是掩护集中在营垒内的军队;但是,它在战略上进一步起的作用,也就是它对这支被掩护的军队的使用所起的作用,同其他营垒是有些不同的。 在谈完了产生这三种不同的防御手段的情况以后,我们想探讨一下它们的价值,并且用筑垒防线、筑垒阵地和要塞附近的营垒这三个名称来区别它们。 一、筑垒防线。筑垒防线是极为有害的单线式作战方式,这种防线只有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才能对进攻者起到障碍的作用,而它本身可以说是毫无价值的。但是,能使军队发挥这种火力效果的防线的宽度同国土的宽度比较起来总还是很小的。这种防线一定是很短的,因而只能掩护很少的国土,或者说,军队将不能真正防守所有的地点。于是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不占领防线上所有的点,而只是加以监视,象防守一条中等江河时所做的那样,利用配置好的预备队来加以防御。但是,这种做法是不符合防线这一手段的性质的。如果天然的地形障碍很大,以致可以采用这种防御方法,那么筑垒工事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是危险的,因为这种防御方法不是扼守地区,而筑垒工事却只是为了扼守地区而设置的。如果把筑垒工事本身看作是阻止敌人接近的主要障碍,那么,不加防守的筑垒工事在阻止敌人接近方面的作用是多么的小,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试问,成千上万的军队一起进行攻击时,如果没有火力杀伤它们,一条十二或十五普尺深的壕沟和一座十到十二普尺高的垒墙又能起什么作用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种防线如果很短,因而相对地来说有比较多的军队防守,它就会遭到迂回;如果它延伸得很长,又没有相应的兵力来防守,它就很容易被敌人从正面攻破。 这种防线使军队局限于扼守地区而失去任何机动性,所以用它来对抗敢作敢为的敌人是极不适当的。如果说这种防线在现代战争中还保存了很长的时间,那只是因为战争要素受到了削弱,因而表面上的困难往往起了真正的困难的作用,同时还因为,这种防线在多数战局中只是在次要的防御方向上用来对付敌人的侵袭。在这种场合,虽然它并不是完全不起作用的,但是要知道,假使把进行这种防御的这部分军队用在其他地点,却能够做出很多更为有利的事情来。在最近的战争中,根本没有人采用这种防线,连这种防线的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至于说这种防线是否还会再度出现,那也是值得怀疑的。 二、筑垒阵地。奉命在一个地区进行防御的军队在该地固守多久,这个地区的防御就持续多久(这一问题在第二十七章将详尽地论述) ,当这支军队离开和放弃这个地区时,防御也就终止了。 如果一支军队奉命固守遭到优势很大的敌人攻击的国土,那么,对付敌人的办法就是利用坚不可摧的阵地抵御敌人的武力,掩护自己的军队。 正象我们已经谈过的那样,这种阵地四面都是正面,所以如果采用通常宽度的战术配置,在兵力不很大(要是兵力很大,那就不符合这里所假定的整个情况了) 的情况下军队就只能防守很小的地区。这个地区在整个战斗过程中会遭到许多不利,以致即使尽可能利用筑垒工事来增强力量,恐怕也难以进行顺利的抵抗。因此,这种四面都是正面的营垒的每一面都必须有相当大的宽度,而且每一面还都应该是近乎坚不可摧的。在要求有很大的宽度的情况下,每一面又要求具有这样的坚固程度,这是筑城术所做不到的。 因此,构筑这样的营垒应具备一个墓本要求,那就是利用地形障碍使营垒的某些部分完全无法接近,使另外一些部分难以接近。所以,为了能够运用这一防御手段,必须具备有地形障碍的阵地:凡是没有这种阵地的地方,只靠构筑工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上述这些考察只关系到战术上的结果,我们所以谈到这些,只是为了要说明筑垒阵地可以作为战略手段使用。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提出皮尔纳、崩策耳维次、科尔贝克、托里希—佛德腊希和德里萨这些营垒作为例子。现在我们来谈谈营垒在战略上的特点和效果。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