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朱熹 > 二程遗书 | 上页 下页
卷十一 明道先生语一(2)


  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二者盖皆适于义。孔悝受命立辄,若纳蒯聩则失职,与辄拒父则不义;如辄避位,则拒蒯聩可也;如辄拒父,则奉身而退可也。故子路欲劝孔悝无与于此,忠于所事也。而孔悝既被胁矣,此子路不得不死耳。然燔台之事,则过于勇暴也。公子郢志可嘉,然当立而不立,以致卫乱,亦圣人所当罪也,而《春秋》不书,事可疑耳。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者,烦数也。

  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

  “必有事焉而勿正(事者,“事事”之“事”),心勿忘,勿助长”,养气之道当如此。志动气者十九,气动志者十一。“祖考来格”者,惟至诚为有感必通。

  “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君子行法以俟命”,“朝闻道夕死”之意也。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汤、武反之身之者,学而复者也。

  “视其所以(以,用也,所为也),观其所由(由,所从之道也),察其所安(志意所安也,所存也)。”

  北宫黝要之以必为,孟施舍推之以不惧(北宫黝或未能无惧),故黝不如施舍之守约也。子夏信道,曾子明理,故二子各有所似。

  公孙丑谓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如此则能无畏惧而动心乎?故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人心不得有所系。

  “刚”者强而不屈,“毅”者有所发,“木”者质朴,“讷”者迟钝。

  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理是一物,文是一物。文过则奢,实过则俭。奢自文所生,俭自实所出。故林放问礼之本,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言俭近本也(此与形影类矣。推此理,则甚有事也)

  以物待物,不以己待物,则无我也。圣人制行不以己,言则是矣,而理似未尽于此言。夫天之生物也,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君子得其大矣(一作者),安可使小者亦大乎?天理如此,岂可逆哉?以天下之大,万物之多,用一心而处之,必得其要,斯可矣。然则古人处事,岂不优乎!

  志可克气,气胜(一有志字)则愦乱矣。今之人以恐惧而胜气者多矣,而以义理胜气者鲜也。

  “乐天知命”,通上下之言也。圣人乐天,则不须言知命。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者尔,“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是矣。命者所以辅义,一循于义,则何庸断之以命哉?若夫圣人之知天命,则异于此。

  “仁者不忧”,乐天者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言为仁之本,非仁之本也。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德之序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学之序也。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行之。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言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天命。

  “德性”者,言性之可贵,与言性善,其实一也。“性之德”者,言性之所有,如卦之德,乃卦之韫也。“肫肫其仁”,盖言厚也。

  自明而诚,虽多由致曲,然亦有自大体中便诚者,虽亦是自明而诚,谓之致曲则不可。

  “体群臣”者,体,察也,心诚求之,则无不察矣。“忠厚之至也”,故曰:“忠信重禄,所以劝士。”言尽其忠信而厚其禄食,此所以劝士也。

  “敬鬼神而远之”,所以不黩也,知之事也。“先难后获”,先事后得之义也,仁之事也。若“智者利仁”,乃先得后事之义也。

  “人心惟危”,人欲也。“道心惟微”,天理也。“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执厥中”,所以行之(用也)。“仁者其言也讱”,难其出也。

  治道在于立志,责任求贤。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学之要也。操约者,敬而已矣。颜子不动声气,孟子则动声气矣。

  《无妄》,震下乾上。圣人之动以天,贤人之动以人。若颜子之有不善,岂如众人哉?惟只在于此间尔,盖犹有己焉。至于无我,则圣人也。颜子切于圣人,未达一息尔。“不迁怒,不贰过,无伐善,无施劳”,“三月不违仁”者,此意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颜子之不惰者,敬也。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者用也)。敬则诚。

  “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义以为质”,则“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孙,顺也,不止于言。

  圣人言忠信者多矣,人道只在忠信。不诚则无物,且“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者,人心也。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者,体用也。

  学者须识圣贤之体。圣人,化工也。贤人,巧也。

  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孟子言己志者,有德之言也;言圣人之事,造道之言也。

  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如自得之为乐(造道者也)。好之者,如游佗人园圃;乐之者,则己物尔。然人只能信道,亦是人之难能也。三代之治,顺理者也。两汉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

  服牛乘马,皆因其性而为之。胡不乘牛而服马乎?理之所不可。

  祭者所以尽诚。或者以礼为一事,人器与鬼器等,则非所以尽诚而失其本矣。

  礼者因人情者也,人情之所宜则义也。三年之服,礼之至,义之尽也。致知养气。

  克己最难。《中庸》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生生之谓易”,生生之用,则神也。子贡之知,亚于颜子,知至而未至之也。

  “先甲三日”,以穷其所以然而处其事;“后甲三日”,以究其将然而为之防。甲者,事之始也。庚者,有所革也。自甲乙至于戊己,春夏生物之气已备。庚者,秋冬成物之气也,故有所革(别一般气)

  《随》之上六,才与位皆阴,柔随之极也,故曰:“拘系之,乃从维之(又从而维之),王用亨于岐山。”唯太王之事,民心固结而不可解者也,其佗皆不可如是之固也。

  学之兴起,莫先于《诗》。《诗》有美刺,歌诵之以知善恶治乱废兴。礼者所以立也,“不学礼无以立”。乐者所以成德,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若夫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至于如此,则又非手舞足蹈之事也。

  《绿衣》,卫庄姜伤己无德以致之,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故曰:“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丝之绿,由女之染治以成,言有所自也。絺绤,所以来风也。

  《螽斯》惟言不妒忌,若《芣苡》则更和平。妇人乐有子,谓妾御皆无所恐惧,而乐有子矣。居仁由义,守礼寡欲。“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下学而上达,意在言表也。

  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则徇名为虚矣。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谓无善可称耳,非徇名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不诚则逆于物而不顺也。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