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曾国藩 > 奏稿 | 上页 下页 |
叠奉谕旨缕陈各路军情折 |
|
(咸丰六年正月初九日) 奏为叠奉谕旨缕陈各路军情,恭折复奏,仰祈圣鉴事。 窃臣叠次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咸丰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上谕: 御史萧浚兰奏,江西省南北被扰,请择要严防一折。据称在籍侍郎黄赞汤所带兵勇,及曾国藩营练勇四千名,皆驻扎固江镇,仅顾吉安一面等语。著曾国藩、陆元娘体察情形,分布要隘,勿令窜匪四出滋扰等因。钦此。 臣伏查石达开大股贼匪,由湖北窜入瑞、临,系在十一月初十以后;茶陵另股土匪,由湖南窜入吉、袁,系在十月以前。其时,臣并未调派兵勇前赴固江。黄赞汤专办捐务、盐务,亦并无带兵之事。假令固江镇有此项兵勇,臣与陆元娘、黄赞汤等断无不会折驰奏之理。此该御史萧浚兰所奏传闻失实者也。 又准十二月十二日奉上谕: 临江踞城之贼,亦应急筹分剿。现派兵勇均系前往瑞州,尚未计及临江。本日廉兆纶奏称,临江窜匪漫无制遏,裹胁日众,尤恐其互相掎角,牵缀我军。著曾国藩、陆元娘妥筹兼顾等因。钦此。 窃臣前调周凤山一军,饬令先攻瑞州,后剿临江,以瑞州逼近省垣,仅百二十里也。厥后周凤山至省,与陆元娘等熟商:瑞、临在河之西,与省城尚有一水之隔;樟树镇在河之东,于省城尤为肘腋之患。遂舍瑞州不攻,改为先攻樟树,次剿临江之策。迨克复樟树一镇、新淦一县,本可渡河以剿临江矣。因吉安被围紧急,司道等移文周凤山,嘱其赴援,以解吉安之围。而臬司周玉衡、知府陈宗元在吉安围城之中,亦飞书请援于周凤山。迫切待命,往返耽延,遂逾二旬。 现臣与抚臣文俊函商,省城为根本之地,瑞、临为切近之灾,决计先剿临江,无得以四处告警,东瞻西顾,徒延时日。此周凤山一军,未克遽赴瑞州,与臣前奏不符之实情也。又奉上谕: 曾国藩现驻南康,存营兵勇共有若干?能否严扼九江之冲?即著妥筹布置,不可专顾一路等因。钦此。 伏查九江为陆路入省之驿道,南康为水路通省之总汇,青山距两府城各四十余里。臣之水军久驻青山两岸,皆以陆军护之,实与九江呼吸相通。自周凤山浔军撤去之后,九江、小池口、湖口、梅家洲四处之贼,日夜环伺。十一月二十日,东岸湖口大战,腊月初三日,西岸青山大战,幸获全胜,均经奏明在案。厥后,又有土匪二千余人,自湖北兴国州而来,窜据德安县城。去来不定,聚散无常。 臣处青山老营,防御五处之贼。陆路存营之数,除江西协防兵勇及湖口绅士捐勇外,不过二千九百人。水路存营之数,除拨赴省河及分巡吴城外,不过二千三百人。兵力至为单薄,而地形又觉散漫。此臣处勉力支撑之情形也。 伏念臣军自岳州而下,水陆万余人,合并一支,从未分散。去岁以来,陆军分为三支;罗泽南率援鄂之师五千人为一支;周凤山接统塔齐布之旧部四千人为一支;李元度等率平江各勇三千人为老营之一支。水军分为两支:武昌十营杨载福所统者为外江一支;鄱湖八营,臣新调彭玉麟来此统带者,为内湖一支。既已分而为五矣。而李元度驻湖之东,又抽拨平江勇、虎勇千余人驻扎西岸。是陆军三支之外,又分一小支。外江则李孟群带船六十号,别人襄河。内湖则前拨船三十号外,顷臣又饬彭玉麟带船三十号,驰赴临江。是水师两支之外,又分二小支。愈分则人数愈寡,愈析则气势愈弱。其在湖北者,距臣八百余里,在临江者,距臣五百余里。虽欲急图合并,而势有所不能。至于行军之道,择将为先。得一将则全军振兴,失一将则士气消阻。 甲寅年秋冬之间,臣军所以长驱千里,势如破竹者,以陆路有塔齐布、罗泽南,水路有杨载福、彭玉麟诸人。军中士卒,皆以塔、罗、杨、彭为法。沿江村市,亦知有塔、罗、杨、彭之称。故能旌旗生色,席卷无前。不幸塔齐布中道殂谢,而罗泽南、杨载福、彭玉麟三人者,又分往湖北、临江,不克遽聚一处。而后起之才,如周凤山、李续宾、李元度数人者,又未知果能血战成名、仰邀恩眷否?臣久困一隅,兵单将寡,寸心焦灼,愧悚难名。惟当督饬老营水陆严防五路之贼。一俟湖北、临江两处剿办得手,再图会合,归并一军,扫荡群丑,以期仰慰宸廑于万一。所有叠奉寄谕缕陈各路军情,恭折由驿五百里复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施行。谨奏。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