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名家 > 曾巩 | 上页 下页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江西抚州南丰人,出生于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

  曾巩18岁时(1037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

  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此后,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因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

  庆历七年(1047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

  嘉祐四年(1059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

  嘉佑五年(1060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年),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熙宁五年(1072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浙江省宁波市)、亳州等知州。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年),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元丰四年(1081年),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宜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年)四月,擢拜中书舍人。因年老,举刘攽自代。九月,母丧,离职。

  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家人】

  祖父:曾致尧,字正臣,官至尚书户部郎中。
  父亲:曾易占,字不疑,太常博士。

  兄弟
  曾晔,字茂叔,异母兄。母周氏。
  曾宰,同母弟。
  曾肇,字子开,异母弟。母朱氏。
  曾布,字子宣,异母弟。母朱氏。与曾巩同科进士。

  长妹:嫁郓州平阴县主簿关景晖。
  二妹:嫁扬州江都县主簿王无咎。
  八妹:曾德耀,字淑明;许嫁大理寺丞王几。20岁,未嫁而卒。
  九妹:曾德操,字淑文;嫁殿中丞王几。(两王几当是同一人)

  妻子:晁德仪,字文柔,光禄少卿晁宗恪之女。
  继室:李氏。司农少卿李禹卿之女。

  长子:曾绾,太平州司理参军,母晁氏
  次子:曾综,太庙斋郎,母晁氏
  三子:曾纲,承务郎,母李氏

  长女:曾庆老,母晁氏
  次女:曾兴老,母李氏

  孙
  曾悊 假承务郎
  曾怘
  曾愈
  曾𢘇(怛)
  曾怤
  曾憩
  (实有九孙,大约曾巩去世时,其余仨尚未出生)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