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名家 > 王夫之 | 上页 下页
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湖广衡阳县人,明末清初大儒,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晚年隐居于石船山麓,世遂称船山先生。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

  王夫之出身于太原王氏,但因战乱,元代至正年间之前的家谱已经失传。王夫之的始祖王仲一是江南高邮州人,因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的功劳,授予山东青州左卫之职。王仲一的一个儿子王成,在永乐年间,因为担任衡州卫指挥佥事,迁往衡州府。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万历年间两度中副榜,王夫之的母亲为谭氏,谭时章的女儿。王朝聘还有一前妻綦氏,是綦文佳的女儿,生子三岁早逝,万历甲午年綦氏也过世。

  万历四十七年(1619),九月初一(10月7日)子时,王夫之生于衡阳府城南回雁峰。父王朝聘50岁,母谭氏47岁。

  天启二年(1622),开始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

  天启五年(1625),跟随长兄王介之学习,完成了十三经的学习。

  天启六年(1626),父亲王朝聘国子监毕业,因拒绝贿赂选官,被罢选返乡。

  崇祯元年(1628),跟随父亲王朝聘学习经义。

  崇祯四年(1631),父亲王朝聘在京城拒绝权相温体仁党羽索贿,气愤之下撕毁荐贴,自誓不出“赇吏胯下以重辱先人”。

  崇祯五年(1632),中秀才,湖广提学佥事王志坚欣赏王夫之才能,荐其入衡阳县学。

  崇祯六年(1633),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武昌参加乡试,均落第。

  崇祯七年(1634),跟随叔父王廷聘学习作诗。被湖广前后两任提学佥事水佳胤、王澄川列为岁试一等第一名。

  崇祯九年(1636),与兄长王介之、王参之参加乡试,皆落榜。

  崇祯十年(1637),娶同里首富陶万梧之女陶氏,陶氏时年16岁。

  崇祯十一年(1638),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与同窗好友邝鹏升(字南乡)结“行社”,“聚首论文,相得甚欢”。

  崇祯十二年(1639),与长兄王介之、仲兄王参之赴乡试。只有长兄王介之中副榜。在武昌王夫之结识了黄冈人熊渭公和汉阳人李云田。十月,王夫之与好友郭凤跹、管嗣裘、文之勇结成“匡社”,意指互相匡正。

  崇祯十四年(1641),湖广提学佥事高世泰岁试衡州,列王夫之为一等。

  崇祯十五年(1642),与两位兄长同赴武昌乡试,王夫之以《春秋》第一,中湖广乡试第五名。王介之第40名,好友夏汝弼、郭凤跹、管嗣裘、李国相、包世美皆中举。秋,王夫之与王源曾等百余人在黄鹤楼结盟,称为“须盟大集”。是年,结识分考官沔州知州章旷、长沙推官蔡道宪。王夫之后来参加章旷的抗清活动,失败后,章旷绝食自杀,王夫之抚养其子章载。

  崇祯十六年(1643)春,之与兄长王介之自去年十一月北上参加会试,因李自成军克承天,张献忠军攻陷蕲水,道路被阻,自南昌而返。十月,张献忠所部攻克衡州,艾能奇招纳地方贤能,拘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为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清史稿》)

  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听闻崇祯皇帝自缢,作《悲愤诗》一百韵(已佚)。

  顺治二年(1645)三月,结识抗清将领堵胤锡。秋,为避免镇将纵兵剽掠,与父兄逃到耒阳、兴宁、永兴。

  顺治三年(1646)八月,朱聿键在汀州为清兵执杀,王夫之再续《悲愤诗》一百韵。王夫之只身赴汀阴找章旷,请章旷调和何腾蛟与堵胤锡的矛盾,协同作战和联合农民军一起抗清,并对军队后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未被章旷采纳。

  顺治四年(1647)春,孔有德率军攻陷湖广各地,王夫之往湘乡。四月,王夫之与好友夏汝弼投奔永历帝被困在湘乡西南的车架山,作《哀歌示叔直》。五月,清军攻陷衡州,王夫之全家逃散,父王朝聘、叔王廷聘、二兄王参之及叔母在战乱中死亡。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嘱其子女要抗清到底。

  顺治五年(1648),有志于《易》。十月,王夫之与夏汝弼、管嗣裘、僧性翰率造纸工人、农民等近百人在衡山方广寺起义,被湘谭人尹长明击败,方广寺被焚,管嗣裘家中老小全部遇难,性翰受重伤。王夫之的《河田营中夜望》诗记其事。冬,王夫之至肇庆投奔永历。

  顺治六年(1649),结识了瞿式耜、严起恒、金堡、方以智等。秋,在德庆,堵胤锡授所作《军谣》十首。

  顺治七年(1650)春,继娶襄阳郑仪珂之女郑氏。至梧州任永历朝行人司行人。四月,为营救被诬陷下狱的金堡,三次上书弹劾王化澄,王化澄欲杀王夫之,被义军将领高一功所救,逃桂林投瞿式耜。八月,清兵至桂林,王夫之夫妇逃到永福,困于水砦,断食四天。

  顺治八年(1651)正月,与妻郑氏、侄王敉回到衡州,避居双髻峰续梦庵,誓不剃发。

  顺治九年(1652)春,李定国大败清军,收复广西。八月,李定国进军湖南,收复衡阳,派人请王夫之。王夫之有鉴于孙可望把持永历朝政,犹豫不决,没有成行。

  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抗清功绩昭著,被孙可望忌嫌,李定国率部从湖广退回广西,清兵再占湖广,王夫之避居耶姜山。

  顺治十一年(1654),被清廷搜捕,被迫离开耶姜山,变姓名为瑶人,流亡常宁,为常宁文士讲授《周易》、《春秋》。

  顺治十二年(1655),流亡至兴宁,寓荒山僧寺,为学者讲授《春秋》。八月,王夫之完成《老子衍》,这是王夫之第一部理论著作。

  顺治十三年(1656)三月,王夫之完成《黄书》。冬,王夫之从常宁返回衡阳,有诗《重登双髻峰》。

  顺治十四年(1657),常访友人刘近鲁,刘近鲁藏书六千余卷,向其借阅研究。

  顺治十五年(1658),完成《家世节录》。

  顺治十七年(1660),由续梦庵徙居湘西金兰乡高节里“败叶庐”。

  顺治十八年(1661),六月,妻郑氏病卒。

  康熙元年(1662)四月,惊闻永历帝在昆明亡,李定国、李来亨先后殉国,续作《悲愤诗》一百韵。

  康熙二年(1663)六月,作《遣兴诗》七十六首、《广遣兴诗》五十八首,号一瓠道人,修《尚书引义》六卷成。

  康熙三年(1665)新年,作《和梅花百咏诗》。中秋,作《王百谷梅花绝句》。重定《读四书大全说》。

  康熙四年(1666),衡阳唐端笏拜在门下,直至殁,前后二十六年。

  康熙六年(1668)七月,成《春秋家说》三卷,《春秋世论》五卷。王夫之自二十八岁受父命编写《春秋家说》,先后用时二十二年。

  康熙七年(1669),娶张氏。写成《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洞庭秋诗》三十首、《雁字诗》十九首。辑三十岁以来所作诗编成《五十自定稿》一卷。冬,筑“观生居”于石船山下。

  康熙十一年(1672)春,修定《老子衍》,定本被学生唐端笏携归家遇火灾烧毁,今存本为三十七岁时的初稿。

  康熙十二年(1673),《礼记章句》初稿成。三藩之乱爆发。

  康熙十三年(1674)正月,吴三桂兵至衡州,王夫之避至湘乡。秋,与唐端笏渡洞庭。

  康熙十四年(1675)二月,去长沙水陆洲,刘思肯为王夫之绘画像。六月,与李缓山、章有谟登衡阳回雁峰。八月,王在萍乡度中秋。九月,去观生居二里许石船山下里人旧址茅屋,名“湘西草堂”。

  康熙十六年(1677)七月,于湘西草堂完成《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定稿。

  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吴三桂称帝衡州,求王夫之的劝进表,被王夫之拒绝。王夫之遁入深山作《祓禊赋》以明志。《祓禊赋》今失传,《姜斋公行述》保留有一段。

  康熙十八年(1679),著《庄子通》一卷。

  康熙十九年(1680),辑五十岁以后未收入《柳岸吟》之诗章为《六十自定稿》一卷。成《宋论》初稿。

  康熙二十年(1681),完成《庄子解》三十三卷、《相宗络索》一卷、《广哀诗》十九首。

  康熙二十一年(1682)九月,成《说文广义》两卷。十月,完成《噩梦》一卷。十一月,重病。湖南巡抚与衡州知州拜会,王夫之拒不见,礼物全数退还。

  康熙二十二年(1683)正月,完成《经义》一卷,重定《诗广传》五卷。十一月,撰《显考武夷府君行状》和《显妣谭太孺人行状》。

  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大病垂危。秋,病见起色,病中完成《俟解》一卷。十月,旧病复发。

  康熙二十四年(1685)春,完成《张子正蒙注》九卷。八月,完成《楚辞通释》十四卷。为学生们撰《周易内传》六卷、《周易内传发例》一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大病,险亡。五月,跋《耐园家训》。六月,书《传家十四戒》。夏,回忆二十九岁前十余年,成《忆得》一卷。八月,重新修定《周易内传》、《周易内传发例》。秋,撰《石崖先生传略》。冬,赴长乐乡治丧,归来作《孤鸿赋》。

  康熙二十六年(1687)正月,病情加重,完成《读通鉴论》初稿。九月,王夫之抱病送兄柩入土。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月,完成《南窗漫记》一卷。秋,完成《霜赋》,撰写《武夷先生暨谭太孺人合葬墓志》。冬,辑六十岁后诗作《七十自定稿》一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病中著《识小录》一卷。四月,重定《尚书引义》。九月,刘思肯来画像,王夫之自题词《鹧鸪天》。书《自题墓石》。撰《己巳九月书授攽》。

  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月,完成《夕堂永日绪论》二卷。夏,重定《张子正蒙注》。

  康熙三十年(1691)四月,咳喘中定稿《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

  康熙三十一年(1692)正月初二午时(2月18日),卒于湘西草堂,终身不曾“剃发”(指满清剃发令)。

  十月,葬衡阳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现衡阳县曲兰镇船山村老屋组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