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魏源 > 海国图志 | 上页 下页
葱岭以东新疆回部附考下


  《钦定西域图志》:回部世系,其始祖青吉斯汗为第一世(案:即元太祖也),子察罕岱为第二世(案:太祖次子,分封回部者是为回酋之初祖,山南山北,皆其分地,不止今山南也),哈喇拜苏毕喇克为第三世,达瓦齐为第四世(案:此与乾隆所俘准酋同名,其人则在元初),巴尔当为第五世,巴图尔博汗为第六世,图墨讷为第七世,阿沽斯为第八世,海都为第九世(案:元世祖时,有海部叛玉,乃太宗裔孙,非此人也),萨木布瓦为第十世,特木尔图胡鲁克为第十一世,克则尔和卓为第十二世,锡喇里为第十三世,锡喇玛哈木特为第十四世,玛木特为第十五世,王努斯为第十六世,阿玛特为第十七世,赛叶特为第十八世,阿布都里锡特为第十九世,阿布都喇伊木为第二十世,巴巴汗为第二十一世,阿克巴锡为第二十二世,阿哈木特为第二十三世,莽苏尔哈色木为第二十四世,阿布都勒拉为第二十五世(案:即顺治十二年上表之叶尔羌回汗也)。

  《钦定外藩王公表传》:顺治三年,吐鲁番、苏勒檀、阿布勒、阿哈默特、阿济汗遣使表贡。谕曰:吐鲁番,乃元成吉思汗次子察罕岱受封之地,前明时隔绝二百八十馀载。今幸而复合,岂非天乎。所受明朝敕印,可悉缴工别锡封爵。苏勒檀者,犹蒙古称汗,明成化时回号也。顺治六年,河西逆回丁国栋等叛,伪立哈密巴拜汗子士伦泰为王,据肃州叛。提督张勇讨平之。十二年,回目克拜赍、叶尔羌表至,称哈密、巴拜汗为叶尔羌阿布都剌汗所禁,献还内地民请罪。张勇诘其表异名之故,克拜告曰,哈密、吐鲁番、叶尔羌皆昆弟,其父曰阿都剌汗,居叶尔羌,卒已久,子九人,长即阿布都剌汗,居叶尔羌;次即阿布勒阿哈默特汗,居吐鲁番;次巴拜汗,居哈密。以得罪天朝,故为叶尔羌汗所拘禁。其次诸弟分阿克苏、库车、和阗,前贡使来自吐鲁番,故署吐鲁番汗名。今以叶尔羌汗为昆弟长,故表称叶尔羌汗名。康熙十二年,吐鲁番使贡马及璞玉,表称乌木特赛伊特汗,署一千八十三年,即阿布勒阿哈默特汗之子也(案:此以元酋裔长而奉回教年号,此明季南路初改回教之证)。二十五年后,贡表称臣成吉思汗裔承苏赉满汗业云云。康熙二十一年,噶尔丹以嫌,絷山南阿布都尔实特。三十五年,噶尔丹败阿布都尔实特脱出来归,诏遣人护至哈密,使归叶尔羌(案:回疆自后汗位遂绝,盖外迫于准部,内分于回教和卓木,而元裔亡矣)。乾隆二十年,定北将军班第奏吐鲁番旧头目莽苏尔为元太祖裔,居喀喇沙尔,应遣归,辖其旧属。五十一年,陕甘总督黄廷桂献额敏和卓绘吐鲁番图,奏吐鲁番不复有蒙古裔。瓜州回民愿归故土,请视旧纳准夷赋为贡额。

  《西域图志》又曰:回教之祖派,噶木巴尔第一世,同祖兄子阿里为第二世,鄂赛音为第三世,再努勒阿毕丁为第四世,玛木特巴克尔为第五世,札丕尔萨氐克为第六世,木色伊喀则木为第七世,阿里伊木西里杂为第八世,赛叶特勒塔里布为第九世,阿布勒拉为第十世,阿布杂勒为第十一世,阿布都勒拉为第十二世,阿哈玛特为第十三世,玛木特为第十四世,沙喀三为第十五世,沙额色尹为第十六世,扎拉里丁为第十七世,克玛里丁为第十八世,布尔哈尼丁为第十九世,米尔氐瓜纳为第二十世,玛木特为第二十一世,布喇尼丁为第二十二世,扎拉里丁为第二十三世,玛哈图木阿杂木为第二十四世,玛木特额敏为第二十五世,玛木特王素布为第二十六世(案:第二十六世为初迁喀城之祖,见《西域水道记》至霍集占仅四世耳),伊达雅图勒拉和卓为第二十七世,雅雅和卓为第二十八世,玛罕木特为第二十九世,波罗尼都霍集占为第三十世。

  又曰:玛罕木特子波罗尼都霍集占,即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两逆酋也。其第二十五世之巴哈古敦、阿布都哈、里克、玛木特、伊布喇伊木、伊萨木玛木特、阿里阿拉、勒颜玛木特、色德克阿、三沙、伊赫和卓、阿布都勒拉,共十二支,析居布哈尔、痕都斯坦诸处。第二十六世之哈色木,后迁布哈尔、木萨尔,后迁拜勒哈,世次不备载。

  《西域水道记》曰:玛木特玉素普之初迁喀什噶尔也(案:即霍集占之高祖),土人庞雅玛献所居地为寺,死即葬焉。墓在回城东北十里许,回人即墓为祠堂,曰吗咱尔。周甃石栏,中列木格,标马牛鹿尾于其端,谓荐牲祈福也。树木阴翳,台宇轩敞,外垣以蓝色玻璃镂刻花卉。每日寅未申酉戌五时,诵经咒,日入则鼓吹送之,曰送日鼓。七日为市,曰巴咱尔市。前一日男妇入祠堂膜拜,以求利市。

  魏源曰:西域自唐以前,无论葱岭西东,皆有佛教无回教,其以回教称者,自隋唐之间始,且其教止行于极西,而未及葱岭以东。其及葱岭以东者,自明季始,教虽东行,而山南各回城酋长,尚皆元太祖之裔,于回裔无与。其被灭于准夷,则自国初康熙间始。以此三事,证诸群书,则其言西域自古皆佛教者,见于《晋书·鸠摩罗什传》及晋僧法显、魏僧惠生、唐僧玄奘使西域之记,见于魏书、晋唐书、宋史西域各传,见于今日叶尔羌城内之古浮图(《西域水道记》)、阿克苏城外数十里河岸之千佛洞及石佛洞,库车城西六十里之大佛洞,皆像好庄严,梵经隶刻,是回疆之旧皆佛教,昭如星日。

  其言回教皆在极西,明季始被葱岭以东者,见于《唐书·西域传》之大食、波斯,《明史·西域传》之天方默德那,又见于回部之世谱(此见《西域图志》所引)及《西域水道记》,盖隋唐时谟罕默德崛起天方,臣服诸国,创教事天,西域尊曰天使,番语曰派罕巴尔,其地在葱岭西万馀里,二十五世始分十二支分,适布哈尔、敖罕、痕都斯坦、克什弥尔、巴达克山诸国,至二十六世玛木特玉素普始东迁喀城,立寺行教,死即葬焉。即霍集古高祖是为新疆南路回教之祖,然仍以极西之祖国为天堂,故回疆习教之人,终身必赴西海礼拜一次,是葱岭东之有回教近始明季,又昭如星日。

  其言新疆回酋国初以前皆元裔者,见于《元史》、《明史》,见于《钦定外藩王公表传》所载顺治初年之上谕、康熙中之贡表,与夫张勇、班第、黄廷桂先后之奏。盖元时葱岭以西,为太祖驸马赛马尔罕封地,葱岭以北之阿罗思钦察为太祖长子术赤封地,金山以北为太祖孙海都笃姓昔里吉等封地,葱岭以东天山以南为太祖次子察罕岱封地,建阃于叶尔羌,其苗裔分王南路各城。其见《元史》者,如于阗为宗王阿鲁忽所封(案:罕岱即《元史》之察合台太子也,阿鲁忽王于阗,见《暗伯传》,《元世祖纪》屡言征傒端,即征于阗叛王也),见《明史》者,哈密为元威武王所封,皆察罕岱之孙,而朝廷别建南路元帅府于别失八里,北路元帅府于阿力麻里以控御之。元末,天山北路为强臣脱欢所踞,别为准部,于是元裔惟有天山南路。国初顺治中,回酋表贡,尚以叶尔羌酋为太宗,称臣成吉思汗裔,承苏赉满汗业。其诸弟分长八城,即元裔之第二十五世也。至康熙中,并灭于准夷,拘各城元酋迁之山北。虽康熙三十五年灭噶尔丹时,纵回酋归叶尔羌,亦终于不振。自后汗位遂绝,故乾隆荡平准部时,各回城无复元裔,于是霍集占以回教横起据之。前此从无回教酋长表贡之事,是霍集占以前之皆元裔非回裔,亦昭如星日。

  而近日《西域图志》独以新疆南路,从古皆回教,尽斥历代西域传之谬。然无以处夫唐以前也,则取元成吉思汗,至顺治初,凡二十五世之藩封,并移诸上古,谓其更在派罕巴尔以前,与元太祖同名,又以派罕巴尔即迁喀城始祖,而无如回教祖墓,在天方极西载在《明史》也,则柝派罕巴尔与穆罕蓦德为二人,谓回城酋长。自元明即皆回教,而顺治间表贡之元裔酋长何人,竟置不问。于《钦定外藩表传》之官书,亦置不问。推原其故,皆由明季回教由天方至喀城时,诸元裔酋长靡然奉之。故康熙初土鲁番贡表署千八十三年,此元裔改奉回教之证。故华人遂误以元裔为回裔,并误以新疆自古皆回教。此皆凿枘之至大者,今特尽录诸书于前,案而不断,以昭慎重。《唐书》言于阗、疏勒俗事祆神,《宋史》言其佛寺外,有末尼寺,及波斯寺。此回疆旧兼有天祠之事,岂得谓西域自古皆天主教乎。佛经屡言婆罗门外道,事大自在天祠,虽佛世不能尽绝,岂得谓印度自古皆袄神教无佛教乎。唐时长安有大秦波斯寺,今京师及澳门有天主堂,各省有礼拜寺,又岂得谓中国皆奉袄神,无他教乎。惟回疆南路之祅神,昔时间有其祀,不及佛教十分之一。至其数千里并为一教,家喻户晓,佛教埽迹不行,则实始于明之末叶。不特此也,回鹘回回,皆葱岭以东国名,其教创于天方,本名天方教,不名回教,其葱岭以西奉教各国,亦皆不名回回,犹之蒙古崇佛教,岂可并称印度为蒙古耶。今中土称天方为回回教,并称为回回国,不知回部之去天方万有馀里,正犹天主教行欧罗巴,即古之大秦,后人因并称天主所生之如德亚为大秦,不知实隔地中海。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