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遠書城 > 談遷 > 北遊錄 | 上頁 下頁
四二


  甲戌。答朱石年、查子宣、英來。

  乙亥。陰。

  丙子。午霽。

  丁丑。

  戌寅。答查漢園(雍)。故人子也。其刺稱年家。不受。噫。蓽門圭竇之人。安所得同籍乎。薄暮雷雨。

  己卯。楊進士又貨我啟。微詞諷之。雖屬草謂不我徵。尋隸至語之。楊氏雖邑子。舊無半面。而數役我。挾進士相加耳。余髮種種矣。自貴自賤。了不相及。此後願勿以腐鼠嚇也。因作甘侮詩。

  庚辰。早拉韋劍威同訪烏程錢瞻伯(价人)。值德清章孝廉芝黃(金笵)。適飢。啜糜而別。初劍威云。瞻伯多挾書。故過之。亦僅僅爾。方歸寓。則范祖生、李霖叔來。已,吾邑楊莘崖(鼎炫)、崇德徐次球來。

  辛巳。答楊徐二孝廉。因過吳太史所。太史里人王生。方歸自瀋陽。述其往反曰。昨臘月出通州。渡潞河而東。歷邦君店、柳河屯。至三河之七渡河。以抵薊州。問安祿山遺跡。猶在城乾隅。朽骨無萬數。戊子。大賈程氏叢瘞之天妃宮側。南六十里則遵化石門峽也。兩山壁立。其西石將軍。高三丈許。過是並塞築亭鄣。山上殘雪遙遙也。又數里桃花寺。寺山半而泉環之。又數里大安口。有堡。己巳北兵所從入也。其南福泉山。湯泉約半畝。人爭浴焉。三十里及遵化縣。兵飢後。人多菜色。久之至三屯營。距喜峰口僅二舍。城南景忠山最峻。其上天姥廟。禱祀鱗集。又東南二十里曰灤河。自塞北經遷安、盧龍。湍聲徹耳。土人云。水漲妨渡。今艦而不梁。頗便涉。灤河之鯽腴而巨。色味並絕。過建昌營則遷安之冷口。又數里劉家口。傭保同客宿食不為怪。又東多山險。終日無人跡。惟鹿雉狼兔之是覩。近白灣二里。有數家據溪上為著姓。自是溪山俱可圖畫。其土沃。宜稼。過白沙窩數里云擂鼓臺。又數里云紅花店。東二十里為大逵。趨山海關者。關城北則山。南則海。即古榆關也。設都司二。郡倅一。以滿洲、高麗人任之。過八里則歡喜嶺。孟姜女石在嶺南二里。遠見天橋柱者。漢武帝登碣石望海。當山頂大石如柱也。距關三十里中前所。稱榆關首隘。而城圯矣。阿都嘗放馬於此。又東五十里廣寧前屯。城多僑民。有溪自東繞之。又□□里中後所。城廢。雜滿漢數十家。又東濱海。多蒙古屯牧焉。七十里沙河堡。僅甲士三四家。又東曰沙窩。多軍壘。六十里寧遠衛城。戊寅歲築。巨而固。城東首山峻甚。有堡可守。又六十里曰十三站。城多民舍。自榆關來。並宜牧焉。夜則聲炮。懼虎之傷馬也。三十里塔山。故城在山西。新民可數百家。東十里曰杏山堡。城圯。僅新民數家。又十里松山堡。城濠堅廣。今堙矣。人馬度松山塔山道上。不知為城也。下視城門如橋洞然。松山城北三里。有督戰臺屹然。壁壘尚堅。又十五里大松山。其麓平衍。王祿山枕其後。呂弘山峙其前。屯營櫛比。石過於土。覓徑而上。不遽登。遺壘可跡。山勢袤於錦州。辛巳春。北兵圍錦州。先朝覆十萬眾於此。至今白骨山積。塔山東二十里。則大凌河道也。以裏糧更西三十里入錦州城。見粟數百車。庾數千石。諸賈走集。俱販自義州者。出關所僅見也。至大凌堡。又五里大凌河。水頗險。東渡六十里閭陽峪城。旅舍數家。此廣寧之交路也。東六十里盤山驛。僅址在。六十里沙林堡。六十里高平驛。並墟莽。夜聞虎狼聲。三十里則三岔河之寧遠堡。空城不可入。五里為三岔河。衡里許。遇風則濤。以甲士數人任檝。河左有城。周半里。置空庾四五楹。鮮民舍。三十里牛莊城。周四里。守者滿人。外為土著。今招募之人錯馬野穀俱登。其直大減於關內。海賈所貿。一舟浮二千石。遼人利之。牛莊南二十里小馬頭。比屋千家。為最饒。北河二十里曰海州衛。今海城縣也。山水在目。其城圯。居民纔數十家。水次多鳧鶴。東六十里鞍山驛。城夾山間。又二十里。東南群山拔起。而龍泉在平陸。其泉溫。群浴之。二十里沙河堡。民為稠。又二十里首山龍泉寺。緇流甚眾。距山二里有堡。廢而重築。民居數百家。又十里遼陽衛城。今遼陽府也。故遼阿保機所都。向繁富。乙酉。其民內遷。城蕪十之八。西關外白塔。高十三級。為漢製。舊城毀盡。今築於舊城東南十五里。左太子河而枕大山。涉太子河至堡。又東北至白塔。則石橋新成。工頗巨。又十里渾河。尤險。先朝杜松敗處。又□里瀋陽城。樓櫓甚壯。其門八。宮殿界大小南門間。金碧如制。殿左理事亭。八角。翼以諸王殿。周垣後列鐘鼓兩樓。設六部。而戶部有其官。餘虛署也。環闠俱閎整。而章京牛彔家尤雄。城外莊居。則苫瓦相雜。俱溫室。有羨粟。道不拾遺。城外白塔四。隨其方。係西僧立。城周六里。東西二陵。而瀋陽之觀止矣。出西關二十里。渡永安橋。其制甲於關東。西南百餘里為句麗河。衡二十餘丈而澈。河西有新堡。以便休牧。然自瀋陽來。廣漠無際。人鳥俱絕。塗中有南僧甃一廢井。濁不可飲。云高句麗舊濬。底欄楊木尚未全朽也。新堡西南百三十里曰白旂堡。向屬蒙古。又百三十里曰小黑山。進堡始廣寧幅內也。三十里見廣寧衛。城傍醫巫閭山。而西仍出閭陽。故時雄屯劇聚吹角競爨者。化為寒煙荒磧矣。過之。桃李猶華。柳絲猶蔭。不知為誰氏之遺也。征人對此。情緒可勝道哉。余因問左懋泰、魏琯、陳掖臣等諸流人何若。曰。左氏未及詳也。魏寓瀋陽城外。僅一椽。遼陽守張□□師事之。改館致餼。陳公子亡羔。粵僧□□。為人皈依脩普濟寺。鉅麗如中土。居食俱南製。雞魚米蔬賤極矣。王生之言如此。余不聞遼事久矣。異其言。為詳著於篇。吳太史又曰。朝鮮人入朝。雖漢書。又自有俗書行於民間。婦女多姣好。中人之家恥再醮。故其風貞。鄰人甲男歲若干。鄰人乙婢若干歲。即互配。而甲乙各事其主如故。同夕不同役也。其兵怯不任戰。故折入於滿洲。蓋聞之滿洲學士某云。是日。錢瞻伯及歸安周子韶(鳳儀)來。不值。夜大雷雨。

  壬午。晴。徐道力來。晡後。答周子韶。始悉其里字。以歲薦至。還過道力所。久不出。去之。

  癸未。沈昭子(珩)來。


夢遠書城(guxuo.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