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苏轼 > 苏轼诗集 | 上页 下页 |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
|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生年不知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 作诗一笑君应闻。 【注释】 ⑴丹元子:道士姚丹元。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记苏轼“晚因王巩又得姚丹元者,尤奇之,真以为李太白所作,赠诗数十篇。姚本京师富人王氏子,不肖,为父所逐,事建隆观一道士。天资慧,因取道藏遍读,或能成诵,又多得其方术丹药。大抵好大言……浮沉淮南,屡易姓名……”真:画像。 ⑵天人:诗里借指古代才俊之士。沤:浸,泡。 ⑶谪仙:指李白。 ⑷“麾斥”句:谓纵游宇宙而以九州为狭小。《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麾斥,即挥斥,放纵,奔放。八极,最边远之处。隘九州,以九州为隘。隘,狭小。 ⑸“化为”二句:韩愈《双鸟诗》:“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巢岩幽。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天公怪两鸟,各提一处囚”,“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韩愈此诗有指李杜、韩孟、佛老三说,苏轼采取前一说,以两鸟比李杜,并说后世难以为继。 ⑹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借指玄宗。少:稍。 ⑺縻(mí):笼络,羁留。矧(shěn):况且。 ⑻“西望”句: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太白,太白山,在陕西郿县东南。岷山,在四川松潘县北。峨眉,在眉山县南。岷山一支脉与峨眉山相连,故连称峨岷或岷峨。 ⑼“大儿”二句:《后汉书·祢衡传》谓祢衡高傲,目中无人,“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余子碌碌,莫足数也。”邠阳中令君,郭子仪,曾封汾阳王,任中书令。《李翰林别集传》谓:“白尝有知鉴,客并州,识汾阳王郭子仪于行伍间,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及翰林坐永王之事,汾阳功成,请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小儿天台,谓司马子微,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子微写过《坐忘论》有“坐忘安心之法,略成七条,以为修道阶次”句。坐忘身,一作“坐忘真”。 ⑽“平生”二句:《新唐书·李白传》:“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邀杨贵。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生平,一本作“平生”,不识,一作“不知”。高将军,高力士,曾任右监门卫将军、骠骑大将军,专擅朝政,“帝或不名而呼将军。”嗔(chēn),怒。一作“瞋”。“瞋”、“嗔”原本可通用,皆为发怒的意思。但“瞋”又可作“瞠目”讲,兼有瞪目之态和愤怒之情,则更可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时诗人罢礼部尚书任,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充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今河北定县)军州事。此年九月高太后死,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人物,贬斥元祐诸臣,苏轼被命知定州,告别弟辙时诗人曾感伤地说:“今年中山(指古中山国即定州)去,白首归无期。”(《东府雨中别子由》)诗人离京赴任本当上殿面辞,哲宗却拒绝召见。政治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忽起忽落,使苏轼在看到丹元子出示的李白画像时,产生了异代知己的亲切感,因而作此诗赞颂李白,并借以自明心志。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