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名家 > 苏轼 | 上页 下页 |
方山子传 |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释】 1.方山子:即陈慥[zào],字季常,亦即“河东狮吼”之男主。 2.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 3.隐人:隐士。 4.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 5.闾里:乡里。 6.侠:侠义之士。 7.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 8.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长乃折节好古学。” 9.“驰骋”句:在当代施展才学抱负。 10.遁:遁世隐居。 11.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 12.屋:帽顶。 13.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 14.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 15.遗象:犹遗制。 16.“余谪居”三句:苏轼《岐亭五首叙》:“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恤季常也。为留五日,斌诗一篇而去。”谪,降职。 17.矍(jué)然:惊讶睁眼相视貌。 18.“环堵”一句: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萦然,不蔽风日”成句,谓室内空无所有。 19.使酒:喝醉酒后爱发脾气,任性而行。 20.好剑:好摆弄刀剑一类武器。 21.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苏轼任风翔府签判,时陈糙之父陈希亮知凤翔府。苏轼这时始与陈糙相识订交。岐山,指凤翔。凤翔有岐山。 22.怒马:愤怒地鞭马独自冲出去。 23.“一发”一句:一箭射中它。 24.“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气度。精悍,精明强干。 25.“然方山子”二句:苏轼《陈公弼传》:陈希亮(公弼)“当荫补子弟,辄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糙。”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26.穷山中:荒僻的山中。“此岂”一句:难道没有独特的造诣修养能够作到这一点吗? 27.异人:指特立独行的隐沦之士。 28.佯狂:装疯。 29.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们认为是德行上的垢污。 30.傥:或者。 【创作背景】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仕,任风翔签判。嘉佑八年(1063年)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黄州;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苏轼在黄州四年,“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此文作于元丰四年。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