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宋祁 > 宋景文筆記 | 上页 下页 |
卷中 考古 |
|
莒公言:《左氏》、《國語》越大夫舌庸,今《春秋傳》作後庸,而《姓纂》舌氏引越大夫為祖。 今人多誤以鮑照為昭,李商隱有詩云:「濃烹鮑照葵」。又金陵有人得地中石刻,作鮑照字。 衛宏《漢儀注》曰:「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司馬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文書而已。」晉灼以宏言為非是。顏師古曰:「司馬談為太史令耳,遷尊之為公。」予謂遷與《任安書》自言仆之先人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若其位在丞相上,安得此言耶?《百官表》不著其官,信其非矣。 古者大夫字便用疊畫寫之,以夫有大音故也。《莊子》、李斯《嶧山碑》如此。 古者牛唯服車,《書》曰:「肇牽車牛。」《易》曰:「服牛乘馬。」漢趙過始教人用牛耕,王弼傳《易》曰:「牛稼穡之資。」是不原漢始牛耕之意。 今國學行王弼《易》,題曰「周易乾傳第一」,下雲王弼注。且傳即註解名,下當隻雲王弼乃允。 莒公言:詩有「常棣之華」,逸詩有「唐棣之華」,世人多誤以常棣為唐棣,於兄弟用之,因唐誤常。且常棣,棣也;唐棣,栘也。栘開而反合者也。此兩物不相親。 鄭玄注《禮記》,謂樝,梨之臧者。今樝與梨絕不類,恐玄所指非今樝也。 莒公言物理不可必,故聖人隨有無言之,以教一世。必於有,則不可常見,如彭祖七百歲,黃帝升天,秦穆、趙簡之帝所也。若必於無,則又忽然而有也,如魏明帝時有火浣布刊去文帝所論是已。 《易》家有蜀才,《史記》有臣瓚,顏之推曰:「範長生自稱蜀才,則蜀人也。臣瓚者,於瓚也。」 唐玄宗始以隸楷易《尚書》古文,今儒者不識古文自唐開元始。予見蘇頲撰《朝覲壇頌》,有乩虞氏字。館閣校讎官輒點乩字側雲疑,不知乩即稽字。 顏之推說唐末文籍亡散,故諸儒不知字學。江南惟徐鉉、徐鍇、中朝郭恕先,此三人信其博也。鍇為《說文係傳》,恕先作《汗簡佩觿》,時蜀有林氏作《小說》,然狹於徐、郭。太宗朝句中正亦頗留意。予頃請刻篆楷二體九經於國學,予友高敏之笑之。 李陽冰深於篆隸,而名作冰音凝,故參政王公堯臣但讀陽凝。予曰:「陽凝無義,唯陽冰有不冶之語。」 周大臣王朴名朴,平豆反,而自謂樸。案:《說文》朴無樸音,俗以朴為撲耳。 後魏北齊時,里俗作偽字最多,如巧言為辯,文子為學之比。隋有《柳𧦬傳》,又䛒之訛,以巩易巧矣。予見佛書以言辯字多作𧦬,世人不複辨詰。 學者不讀《說文》,余以為非是。古者有六書,安得不習。春秋止戈為武,反正為乏。亥二首六身,韓子八厶為公,子夏辨三豕度河,仲尼登太山見七十二家字皆不同。聖賢尚爾,何必為固陋哉。 唐呂溫作《由鹿賦》曰:「由此鹿以致他鹿,故曰由鹿。」予案:《說文》曰率鳥者,係生鳥以來之名化。化音由。呂得其意而不知《說文》有此化字也。 焉本鳥名,能獸名,為猴名,乙蒸名,借鳳為朋黨字朋本音鳳,學者多不知,不讀《說文》之過也。 《漢書·李廣傳》數奇注,切為所角反,故學者皆曰數音朔奇。孫宣公奭,當世大儒,亦從曰數朔。後予得江南本,乃所具反,由是複觀顏注,乃顏破朔從所具反雲,世人不之覺。 《漢書·黃霸傳》云:「京兆尹張敞舍鶡雀飛集丞相府,霸以為神爵,議欲以聞。」顏師古曰:「此鶡音介,字當作䲸,此通用耳。䲸雀大而青,出羌中,非武賁所載鶡也」。今官本介字誤作芬,䲸字作鳻,鳻亦音芬。鳻是鳥聚貌,非鳥名也。予見徐鍇本亦如此改定。 予曾見蕭該《漢書音義》若干篇,時有異議,然本書十二篇今無全本。顏監集諸家《漢書》注,獨遺此不收,疑顏當時不見此書雲,今略記於後。 《儒林傳·施讎傳》云:「魯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師古曰:「姓毛,名莫如,字少路。」該案:《風俗通·姓氏篇》,混屯太昊之良佐,漢有屯莫如,為常山太守,又有毛姓,雲毛伯文王子也,見《左傳》。漢有毛樗之為壽張令。案:此莫如姓非毛,乃應作屯,字音徒本反。今人相承呼為毛,忽聞為屯,驚怪者多。但毛屯相類,容是傳寫誤耳。應劭解《漢書》,世人皆用,何為《風俗通》而不信。 《趙子傳》:「蔡誼授同郡食我子公。」師古無注,該案:《風俗通》食我,韓公子也,見《戰國策》。漢有食子公,為博士,食音嗣。 《顏安樂傳》:「疏廣授琅瑘筦路。」師古曰:「筦亦管字也,路為御史中丞。」該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今《漢書》本卻作草下完。《風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雲莞蘇楚大夫,見《呂氏春秋》。漢有莞路,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又有管姓,雲管夷吾,齊桓佐也,見《論語》。漢有管虢,為西河太守。今莞路是草下完,非竹下完及竹下官。由來讀者多惑,檢《風俗通》乃知。 《瑕丘江公傳》「丁姓授楚申章昌曼君為博士,至長沙太傅。」李奇曰:「姓申章,名昌,字曼君。」該案:《風俗通·姓氏篇》云:「由余,秦相也。」見《史記》。漢有由章,至長沙太傅。 《揚雄傳》:「名曰畔牢愁。」李奇曰:「畔,離。牢,聊也。與君想離愁而無聊也。」該案:牢字旁著水,晉直作牢。韋昭曰:「浶,騷也。」鄭氏愁音曹,又恐鷤䳏之先鳴。師古:鷤音大係反,䳏音桂。該案:「蘇林:鷤䳏音殄絹。」又挾猖狂,該曰:猖狂,無頭鬼,見《字林》。 「招搖泰壹」,顏以張晏註:「招搖、泰壹,皆神名。」該曰:「如淳作皋楔。皋,積柴於頭,置牲玉於其上,舉而燒之,故曰皋搖。」 「儲胥弩阹」,該引三蒼,因山穀為牛馬圉謂之阹。《黃圖》云:「弩阹在上林苑外,灑沈菑呀壑瀆。」該案:「灑沈菑而呀壑瀆兮。呀或作嗬,嗬叱,問四瀆也。」「啾啾蹌蹌入西園切神光」,顏曰:「啾啾蹌蹌,騰驤貌。」該說啾舊亦作愁,韋昭:音裁臬反,今書或作口旁。秋,該引埤倉啾眾聲也,又引《楚辭》 「鳴玉鸞之啾啾」為據雲。「稽顙樹頷,扶服蛾伏。」如淳曰:「叩頭時頂下向則樹向上也。」該案:韋本作「梨顙樹頷。」梨顙,顙扌屬地。樹頷,頷觸地也,今作稽顙。傳寫誤耳。又玄有首、衝、錯、測、摛、瑩、數、文、掜、圖、告十一篇。該案:衝作衡,雲八十一家相對之弟如輻尞之衛。又案:《別錄告下》有《玄問》一篇,合十二篇,今脫一篇,疑今人不見《太玄》及《別錄》,不知其謬,譔為十三卷。顏曰:「譔與撰同。」該案:《字林》:譔,專教也,音詮,惟《禮記》音撰,尚有一卷未尋得。 予最愛《李令伯表》曰:「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此言之要也。 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為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為西北之北。虞翻笑鄭玄不識古文,以卯為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古人語自有椎拙不可掩者。樂府曰:「何以銷憂,惟有杜康。」劉越石曰:「何其不夢周。」又曰:「夫子悲獲麟,西狩泣孔丘。」雖有意緒,辭亦鈍樸矣。又不及沈約云:「黃憲牛醫之子,叔度名動京師」雲。 古人名黑臀、黑肩、牛蟲、大子,今不以為雅。迎貓為食田鼠,讀禮者不曰貓音茅而曰貓音苗,避俗也。莊子曰:「道在屎溺。」今為鄙語。《漢書》:「驢非驢,馬非馬,龜茲王乃騾也。」如此語粗甚,可削去也。 宣獻宋公嘗謂左丘明工言人事,莊周工言天道,二子之上無有文矣。雖聖人複興,蔑以加雲。予謂老子《道德篇》為玄言之祖,屈宋《離騷》為辭賦之祖,司馬遷《史記》為紀傳之祖,後人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圓不能過規矣。 柳子厚《正符晉說》雖模寫前人體裁,然自出新意,可謂文矣。劉夢得著《天論》三篇,理雖未極,其辭至矣。韓退之《送窮文》、《進學解》、《毛穎傳》、《原道》等諸篇,皆古人意思未到,可以名家矣。 王弼注《易》直發胸臆,不如鄭玄等師承有來也。或曰:何以得立為一家,予曰:「弼棄易象互體,專附小象,衍成其文,是以諸儒不能訾退之。今講《易》者已讀弼注,訖至小象則更無可敷演矣。」劉齊善言《易》說曰:「六十四卦本之乾坤,及諸卦中皆有乾坤象意。孔子敘乾為玉為金,坤為牛為輿之類,本釋他卦所引,非徒言也。弼不可雲得意忘象,得象忘言。」 老子曰:「無物之象。」古語亦有想象。韓非子曰:「人希見生象,得死象圖之。」又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人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然說亦怪矣。 司馬相如讚曰:「《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大雅》言王公大人德逮黎庶,《小雅》推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言雖殊,其合德一也。」此語最佳。 太史公曰:「趙勝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見自振澤才為亂世之士,治世則罪人矣。」 《春秋》者,天下之正法也。孔子有王天下之才而不得位,故見其誌於《春秋》。是以引天下之譽褒之,賢者不敢私;引天下之議貶之,奸人不敢亂,故漢人以《春秋》決獄,所以法仲尼也。 曾子年七十文學始就,乃能著書。孔子曰:「參也魯。」蓋少時止以孝顯,未如晚節之該洽也。 賈誼善言治,晁錯善言兵,董仲舒善推天人,司馬遷敘事,相如、揚雄文章,劉向父子博洽至矣。 韓退之稱孟軻醇乎醇者也,至荀況、揚雄曰大醇而小疵。予以為未之盡。孟之學也雖醇,於用緩。荀之學也雖疵,於用切。揚則立言可矣,不近於用。 賈誼善言治,健而快,過董仲舒一等。仲舒優軟不迫切,純儒也。莒公言歐陽永叔推重歸去來,以為江左高文。丞相以為知言。 或詆漢高祖非張良、陳平不能得天下。曰不然,良、平非高祖不能用。夫智高於良、平乃能聽其謀,至項羽不知用範增則敗矣。高祖之量之謀兼韓信、彭越者八九,故三分關東地與之而不疑。當是時,玩信等如股掌上一土丸爾。 高祖知呂後與戚夫人有隙,方病時,去呂後若斷一巨拇、然終不殺者,以惠帝不能製陳平、周勃、蕭何、曹參等,故委戚氏不顧,為天下計,俾後佐之惠帝六年。後八年,是時天下已定,奸人不能搖亂,文帝以一乘車自代來即位,則高祖料之熟矣。 世稱文帝漢盛德主也。然在朝之儒賈誼一人而已。所任宰相盡高祖時猥將席人,亦不深討禮樂典章,於時詩書皆伏而未出。然而天下太和,兵革不興,南越順德,諸侯軌道,匈奴雖數盜邊,亦不敢深入。由是言之,治天下者在質而已,不必尚文,故曰:質近實,文近名。文弊則民詐興矣。 曹操忌孔融、崔琰,殺之,操之字為弗裕矣。孫權引殺融為比而斥虞翻,誅張溫,權之量又下矣。待賢少忌,唯劉備為綽綽雲。 荀彧之於曹操本許以天下,及議者欲加九錫,彧未之許。非不之許,欲出諸已耳。操不悟,遽殺之,然則天奪其爽以誅彧,寧不信乎? 孫權用吳,諸葛亮用蜀,終不能得中國一尋一常地。卒之,並吳蜀者晉也。能以身為國興亡者,蜀諸葛、晉謝安、秦王猛是也。 霍光學伊尹,才不周用,故宣帝立。王莽學周公,奸足以自文,故平帝篡。 《詩》曰:「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見整而靜也,顏之推愛之。「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寫物態慰人情也,謝玄愛之。「遠猷辰告。」謝安以為佳語。 左太衝詩曰:「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使飄飄有世表,意不減嵇康「目送飛鴻」語。 柳子厚云:「嘻笑之怒甚於裂眥,長歌之音過於慟哭。」劉夢得云:「駭機一發,浮謗如川。」信文之險語。韓退之云:「婦順夫旨,子嚴父詔。」又云:「耕於寬閑之野,釣於寂寞之濱。」又云:「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剌剌不得休。」此等皆新語也。 莊周曰:「送君者皆自涯而反,君自茲遠。」每讀至此,令人蕭寥有遺世之意。 《經》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釋曰:古者祭天於郊,以其蕩蕩然,蒼蒼然,無乎不覆,無乎不見,故以至敬事之郊也者,不屋者也,達自然之氣也。掃地而祭器尚陶匏,不敢以人之所愛奉之尊之也,遠而敬之也。人莫不本乎祖,祖一而已,尊無二上,故曰率義而上至於祖。祖尊而不親,是所以配天也。周推後稷配天盡矣至矣,不可以加矣。周公之攝政仁乎,其父欲配之郊則抗乎祖,欲遂無配則已有仁父之心,不能見之天下,不見之天下,非仁也。於是乎名天以上帝而配之,上帝也者近人理者也。人於萬物乃一物,假令天若有知,然宰製生育未必圓顱、方趾、耳鼻食息如人者也。今名之帝以人事天,引天以自近親之也。人之親者莫若父,故以文王配上帝不可以郊,故內之明堂。明堂,王者最尊處也。仁乎其父,故親於天,天有帝名則祭之明堂,親與敬兼之矣。孔子所以美周公能以是心達於天下而不失乎至禮。禮者,緣人情者也。或曰:「經前曰天,後曰上帝。」奈何曰天上帝,一耳,不通言則若兩物然,故郊曰昊天,明堂曰昊天,上帝天人之分明也。明祖不可以在明堂,文王不可以配郊矣。 夔曰:「蕭韶九成,鳳凰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敢問何謂也?對曰:以為虞氏之德,上奉天,下法地,中得人。萬物字茂,寒而寒,暑而暑,殺之不暴,貸之不私,挈天下納於仁壽。若奠器在壚,以其成功,次之歌詩轟然,寫金石入匏竹,無所加其德可矣。鳳未始來也,獸未始感也,且樂作之朝,作之廟,作之郊乎。朝有宮室之嚴,廟有垣壖之護,郊有營衛之禁,則獸何自而至焉。自山林來,則必淩突淮河。戢戢林林,躨跜躑躅然,連頓足掉首,騰踏盤完,何其怪也。群瞽在廷,百工雁行,而獸參其間,吾以為怪而不祥。曰然,則孔子何為不刪而著之。曰樂主成功,不得不盛,推吾誼,侈吾言以肆之,有如祖考來格,又將見顓頊堯瞽叟闖然於堂上耶? 子路問於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範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矣,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已而仇之。賢者怨,不肖者仇,中行氏欲不亡得乎?」孔子可謂知言矣。昔者郭公如是而國為墟,中行氏既知之矣,而不能改,又及於滅。 蜀關羽善待卒伍而驕士大夫,張飛愛重君子而不恤小人,二者特所偏耳,身皆死於人手,是不可忽也。 燕小國也,其地於天下若靨之著面,然而昭王賢王也,得郭隗尊事之,故鄒衍、樂毅以齊趙至,蘇子、屈景以周楚至。於是舉兵而攻齊,棲閔於莒,鼠伏而不敢出,悉返燕地,計其眾不與齊醜。然而能申意至此者,由得士也。故曰:「無常安之家,無常治之民,得賢則安昌,失賢則危亡。」自古迄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鑒所以照景,前事所以知今。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矯跡於其所以安昌,未有以異夫卻走而求及前人也。 余謂佛西方之達人也,其言汪茫漫誕,貫生死鬼神,無有濱涯,合萬物之妄以為一真,真立而妄隨,又去真掊妄,以無修無證為極。若曰無修乃修也,無證乃證也,雖修而未嘗修,雖證而未嘗證,故舉天下眾生皆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者,如是無量,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又曰如來說即非眾生,是名眾生於以脫滯縛泯有無自放於太空無垠之所。雖然,法待言而立,不得無言;迷待法而悟,不得無法,故惟釋迦、文殊剟言之瘢,刮法之痕矣。自文殊而下已自執所見,所見差駁纖垢淫夷,故維摩詰以一嘿對之,乃皆悟入佛,與中國老聃、莊周、列禦寇之言相出入,大抵至於道者,無今古華戎若符棨然。 堯之四凶,今之奸臣能之。周之十亂,今之賢臣能之。古與今交相勝耳。 堯舜之世,比屋可封,非盡可封也,可封之人多也。桀紂之世,比屋可誅,非盡可誅也,可誅之人多也。成康刑措四十年不用,非也,以為二王能用法不濫殺可矣。 《春秋》許夷狄者不一而足,見中國之尊,且見略於外也。 蜀人謂柁師為長年三老,杜甫用之。詩人不以事害意,古者用事簡而當,亦不以字害句,故音韻清濁隨宜改易。劉在薪中入張韻,留宴汾陰西入先韻,直取意順則已。至唐人以律格自拘,不複敢用,惟白居易用其音於語中,如「照地麒」用佶音,「麒袍雪擺胡」用鶻音,「謄衫紅欄幹,三百六十橋」用諶音等往往有之。晏丞相殊嘗許之曰:「詩人乘語俊,當如此用字。」 《春秋》:霸之濟不在此舉也。古人以「濟不」作兩字用,謂濟與不濟也。今人用「不」為歟耶之比,「不」一音孚鳩反。 漢陳平封曲逆侯,蕭何為酇侯,霍去病為驃姚將軍。今學者讀曲逆為去遇,酇作鹺,驃為漂遙,不作本音,何耶? 古人自有文語卓然可愛者。穀梁子曰:「輕千乘之國則可矣,蹈道則未也。」故柳宗元以為潔三軍之士,粲然皆笑,粲,明也。知萬眾皆啟齒,齒既白,以粲義包之。 《仲尼居》、《三蒼》作尼,《說文》作凥。 亙從二間舟(再名亙字),隸改舟為曰。何法盛以再一為舟航字。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