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名家 > 李绅 | 上页 下页
李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

  李绅生于唐大历七年(772),曾祖父李敬玄,祖父李守一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六岁时,死了父亲,由母亲教育经义之书。他长得形状眇小,但是很精悍,能为歌诗。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元和元年(806)进士,补国子监助教。润州观察使李锜聘为从事,不随其叛乱,拜右拾遗。

  元和七年担任校书郎。历官翰林学士,转任右补阙,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后卷入牛李党争。

  长庆元年(821)三月,改为司勋员外郎、知制诰。二年二月,破格升任中书舍人,入中书省。

  长庆四年(824)李党失势,受李逢吉排挤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

  宝历元年(825)改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不久迁滁州、寿州刺史,又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大和七年,李德裕拜相,任李绅为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任河南尹,历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

  开成五年(840)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李绅为官有政绩,但处于牛李党争之下,建树不大,会昌四年(844)因中风辞职,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百姓“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

  李绅在扬州时还经手“江都尉吴湘冤案”,李绅误信扬州都虞侯刘群之言,将江都县尉吴湘逮捕下狱,以贪污、强娶民女罪,判处死刑。后来朝廷命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发现吴湘贪赃属实,强娶民女罪不实,奏称吴湘罪不至死。李德裕袒护李绅,无故贬斥崔元藻,最后吴湘仍被处以死刑。

  会昌六年(846)七月病逝扬州。

  李绅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

  《全唐诗》录《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合为4卷。诗作中以《悯农二首》最为著名。

  《全唐文》存其文12篇。

  ***

  大历七年(772),李绅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当时其父在乌程县任职,李绅即生于乌程县署。

  大历八年(773),李绅乳病暴作,七日之后痊愈。

  大历十二年(777),父亲去世,由母卢氏教以经义。

  贞元二年(786)前后,十五六岁时在无锡惠山寺读书。

  贞元七年(791),李绅再游乌程县。

  贞元十年(794),此年或稍后以诗受知于苏州刺史韦夏卿。

  贞元十四年(798),此年或稍前,赴长安应进士试,逢吕温,其诗《悯农二首》受到吕温赏识。

  贞元十六年(800),东游天台,识僧人修真。有诗《华顶》《题北峰黄道士草堂》《题龙宫寺净院四上人》。

  贞元十七年(801),秋,赴长安应试,遇韩愈。

  贞元十八年(802),韩愈举荐李绅于陆傪。李绅落第,返回江南,游江浙。与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试而相识。

  贞元十九年(803),李绅客居苏州,作《苏州画龙记》。

  贞元二十年(804),九月在长安,与元稹宿靖安里第,语及崔莺莺事,作《莺莺歌》,元稹作《莺莺传》。

  元和元年(806),李绅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809),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

  元和十四年(819),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820),任翰林学士,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

  太和七年(833),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838)八月,编《追昔游诗》三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开成五年(840),李绅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四年。会昌四年(844),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846),病逝于扬州,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合为四卷,收录于《全唐诗》。散文现存十多篇,存于《全唐文》中。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