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顾炎武 > 日知录 | 上页 下页 |
序 |
|
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 东吴顾炎武 ※ 潘序 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若夫雕琢词章,缀辑故实,或高谈而不根,或剿说而无当,浅深不同,同为俗学而已矣。 自宋迄元,人尚实学,若郑渔仲、王伯厚、魏鹤山、马贵与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极古今,通达治体,曷尝有空疏无本之学哉!明代人才辈出,而学问远不如古。自其少时鼓箧读书,规模次第,已大失古人之意。名成年长,虽欲学而无及。间有豪隽之士,不安于固陋,而思崭然自见者,又或采其华而弃其实,识其小而遗其大。若唐荆川、杨用修、王弇州、郑端简号称博通者,可屈指数,然其人去古人有间矣。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钞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数簏自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常无倦色。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语学问,必敛衽推顾先生。凡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手画口诵,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 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耒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藁,较勘再三,缮写成帙,与先王之甥邢部尚书徐公健庵,大学士徐公立斋谋刻之,而未果。二公继殁,耒念是书不可以无传,携至闽中,年友汪悔斋,赠以买山之资,举畀建阳丞葛受箕鸠工刻之以行世。 呜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也。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立言不为一时,录中固已言之矣。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康熙乙亥仲秋,门人潘耒拜述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