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范成大 > 吴郡志 | 上页 下页 |
山(4) |
|
洞庭包山,即洞庭山也。传记所载,多与洞庭相杂。 《吴地记》云:“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人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书。” 《郡国志》:“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峨眉,南接罗浮,北连岱岳。东有石楼,楼下雨石,扣之清越,所谓神钲。昔有青童乘独飙飞轮之车,尚传至此。其迹上有天帝坛山,山有金牛穴。吴孙权令人掘金,金化为牛,走上山,其迹存焉。吴王阖闾作水精宫于此,尤极水府之珍怪。” 《玄中记》云:“吴国西有具区,泽中包山,有洞庭人地下,潜行通琅邪东。” 《淮南子》云:“断修蛇于洞庭。” 《左传》云:“哀公元年,夫差败越于夫椒。”今太湖东,别有夫椒山。下有大洞天宫,潜通五岳。又云:“包山上,旧无三班,谓蛇、虎、雉。侯景乱后,乃有虎、蛇。” 《五符》云:“林屋山,一名包山,在太湖中。下有洞,潜通天〔五〕岳,号天后别宫。夏禹治水,平后,藏五符于此。吴王阖闾使灵威丈人人山,所得是也。” 《真诰》云:“包山下有石室银房,团百里。又有白芝隐泉,其水紫色。” 《玄中记》云:“吴国西有具区,中有包山。洞庭地下,潜通琅邪东武山,山穴道一名椒山。哀公九〔元〕年,越败吴夫差于夫椒,即此是(也),又名洞庭山。吴大帝时,使人行二十余里而返,云上闻波浪声,有大蝙蝠如鸟。拂杀火穴中,高处照不见颠,左右多有道人马迹。禹治水过会稽,梦人衣玄缍。告治水法,在此山北钿函中,并不死方,禹得藏于包山石室。吴人得之不晓,问孔子云:王居殿,赤乌衔集庭,此何文字?曰:此禹石函文也。” 《玄中记》又曰:“吴西具区,泽中包山,有洞庭室。《战国策》曰:‘越王散卒三千,擒夫差于干隧。’吴郡西北,有地名干隧,是也。句曲山闻〔问〕有灵府,洞庭四开。古人谓为天〔仙〕坛之灵区,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遝。众洞相通,七涂九便,四方交达。天后者,林屋洞中之真君。住在太湖包山下,灵威丈人昕入得灵宝符处也。又云:包山下有石室银户,方圆百里,中有白芝,亦名林屋山。今洞庭山在太湖湖中,有东西二山。西山最广,林屋洞及诸故物悉在焉。东山有柳毅井,为故迹。房琯云:不游兴德、洞庭,末见山水。兴德,杭州寺也。” 洞庭景物,互见“太湖”门。 * 皮日休《雨中游包山精舍》: 松门亘五里,彩翠高下绚。幽人共跻攀,胜事颇清便。 霎霎林上雨,隐隐湖中电。薛带轻东腰,荷笠低遮面。 湿屦黏烟雾,穿衣落霜霰。笑次度岩壑,困中遇台殴。 老僧三四人,梵宁十数卷。地稀无夏屋,境僻乏朝膳。 散发抵泉流,支颐数云片。坐行忽忘起,扪萝不知倦。 异蝶时似锦,幽禽或如钿。篥劳还戛刃,并榈自摇扇。 俗态既斗薮。野情空眷恋、道人摘芝茵,为余备午馔。 渴兴〔具〕石榴羹,饥惬胡麻饭。 如何事于役,兹游急于傅。却将尘上衣,一任瀑丝溅。 * 陆龟蒙: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职。及栖钟梵侣,又是清凉域。 乃知烟霞地,绝俗无不得。岩开一径分,柏拥深殿黑。 僧闲若图画,像占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平声]净食。 有鱼皆五尾。有乌尽金臆。手携鞞铎佉。[唐言杨枝。]若在中印国。 千峰残雨过,万籁清且极。此时空寂心,可以遗智识。 加君战求胜,尚倚功乞力。却下听经徒,[生公有听经石。]弧帆布行色。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