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史籍 > 通鉴纪事本末 | 上页 下页 |
藩镇连兵(1) |
|
(泾原之变 李怀光之叛附) 唐肃宗乾元元年冬十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薨,上遣中使往抚慰将士,且就察军中所欲立者,授以旌节。高丽人李怀玉为裨将,杀玄志之子,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希逸之母,怀玉姑也,故怀玉立之。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 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之。自天子、诸侯至于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大小有伦,若纲条之相维,臂指之相使,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其在《周易》“上天下泽,履”,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此之谓也。凡人君所以能有其臣民者,以八柄存乎已也。苟或舍之,则彼此之势均,何以使其下哉。 肃宗遭唐中衰,幸而复国,是宜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将帅,统藩维,国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其所欲与者则授之。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则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乱之生也,庸有极乎。 且夫有国家者,赏善而诛恶,故为善者劝,为恶者惩。彼为人下而杀逐其上,恶孰大焉。乃使之拥旄秉钺,师长一方,是赏之也。赏以劝恶,恶其何所不至乎。《书》云:“远乃猷。”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天下之政而专事姑息,其忧患可胜校乎。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为上者常惴惴焉畏其下,苟得间则掩而屠之。争务先发,以逞其志,非有相保养为俱利久存之计也。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其可得乎。迹其厉阶,肇于此矣。 盖古者治军必本于礼,故晋文公城濮之战,见其师少长有礼,知其可用。今唐治军而不顾礼,使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帅,则将帅之陵天子,自然之势也。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馀年,然后大宋受命。太祖始制军法,使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咸伏斧质。是以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不庭,无思不服,宇内乂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军以礼故也。岂非诒谋之远哉。 宝应元年冬十一月,史朝义之败于卫州也,邺郡节度使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于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恒阳节度使张忠志以恒、赵、深、定、易五州降于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丁酉,以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统恒、赵、深、定、易五州,赐姓李,名宝臣。初,宝臣裨将王武俊说宝臣来降,及复为节度使,擢武俊为先锋兵马使。武俊,本契丹也,初名没诺干。 代宗广德元年春正月,史朝义往幽州发兵,其将田承嗣留守莫州,以城来降。朝义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亦请降。事见《安史之乱》。 闰月癸亥,以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故地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行间自效。怀恩亦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分帅河北,自为党援。朝廷亦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 初,长安人梁崇义以羽林射生从来瑱镇襄阳,累迁右兵马使。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瑱之入朝也,命诸将分戍诸州,瑱死,戍者皆奔归襄阳。行军司马庞充引兵二千赴河南,至汝州,闻瑱死,引兵还袭襄州,左兵马使李昭拒之,充奔房州。崇义自邓州引戍兵归,与昭及副使薛南阳相让为长,久之不决。众皆曰兵非梁卿主之不可,遂推崇义为帅。崇义寻杀昭及南阳,以其状闻。上不能讨,三月甲辰,以崇义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 夏五月丁卯,制分河北诸州,以幽、莫、妫、檀、平、蓟为幽州管,恒、定、赵、深、易为成德军管,相、贝、邢、洺为相州管,魏、博、德为魏州管,沧、棣、冀、瀛为青淄管,怀、卫、河阳为泽潞管。六月庚寅,以魏博都防御使田承嗣为节度使。承嗣举管内户口壮者皆籍为兵,惟使老弱耕稼,数年间有众十万。又选其骁健者万人自卫,谓之牙兵。 二年春正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奏名所管曰天雄军,从之。 永泰元年夏五月,平卢节度使侯希逸镇淄青,好游畋,营塔寺,军州苦之。兵马使李怀玉得众心,希逸忌之,因事解其军职。希逸与巫宿于城外,军士闭门不纳,奉怀玉为帅。希逸奔滑州,上表待罪,诏赦之,召还京师。秋七月壬辰,以郑王邈为平卢、淄青节度大使,以怀玉知留后,赐名正己。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相卫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收安、史馀党,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及正己皆结为婚姻,互相表里。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大历三年夏六月壬辰,幽州兵马使朱希彩、经略副使昌平朱泚、泚弟滔共杀节度使李怀仙,希彩自称留后。闰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遣将将兵讨希彩,为希彩所败,朝廷不得已宥之。庚申,以王缙领卢龙节度使。丁卯,以希彩知幽州留后。冬十一月丁亥,以幽州留后朱希彩为节度使。 七年.卢龙节度使朱希彩既得位,悖慢朝廷,残虐将卒,孔目官李怀瑗因众怒,伺间杀之。众未知所从,经略副使朱泚营于城北,其弟滔将牙内兵,潜使百馀人于众中大言曰:“节度使非朱副使不可。”众皆从之。泚遂权知留后,遣使言状。冬十月辛未,以泚为检校左常侍、幽州卢龙节度使。 八年春正月,昭义节度使、相州刺史薛嵩薨。子平,年十二,将士胁以为帅,平伪许之。既而让其叔父萼,夜奉父丧,逃归乡里。壬午,制以萼知留后。 秋八月辛未,幽州节度使朱泚遣弟滔将五千精骑诣泾州防秋。自安禄山反,幽州兵未尝为用,滔至,上大喜,劳赐甚厚。 九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谓之“四圣”,且求为相,上令内侍孙知古因奉使讽令毁之。冬十月甲辰,加承嗣同平章事以褒之。 九年春三月戊申,以皇女永乐公主许妻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之子华,上意欲固结其心,而承嗣益骄慢。 夏六月,卢龙节度使朱泚遣弟滔奉表请入朝,且请自将步骑五千防秋。上许之,仍为之先筑大第于京师以待之。朱泚入朝,九月庚子,至京师。冬十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诱昭义将吏使作乱。 十年春正月丁酉,昭义兵马使裴志清逐留后薛萼,帅其众归承嗣。承嗣声言救援,引兵袭相州,取之。萼奔洺州,上表请入朝,许之。乙巳,朱泚表请留阙下,以弟滔知幽州、卢龙留后,许之。 昭义裨将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皆薛嵩之族也。戊申,上命内侍孙知古如魏州谕田承嗣,使各守封疆。承嗣不奉诏,癸丑,遣大将卢子期取洺州,杨光朝攻卫州。二月乙丑,田承嗣诱卫州刺史薛雄,雄不从,使盗杀之,屠其家,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自置长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逼孙知古与共巡磁、相二州,使其将士割耳剺面,请承嗣为帅。丙子,以华州刺史李承昭知昭义留后。三月乙巳,薛萼诣阙请罪,上释不问。 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为田承嗣所轻。宝臣弟宝正娶承嗣女,在魏州,与承嗣子维击球,马惊,误触维死。承嗣怒,囚宝正,以告宝臣。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及承嗣拒命,宝臣、正己皆上表请讨之。上亦欲因其隙讨承嗣,夏四月乙未,敕贬承嗣为永州刺史,仍命河东、成德、幽州、淄青、淮西、永平、汴宋、河阳泽潞诸道发兵前临魏博,若承嗣尚或稽违,即令进讨。罪止承嗣及其侄悦,自馀将士弟侄苟能自拔,一切不问。 时朱滔方恭顺,与宝臣及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攻其北,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攻其南。五月乙未,承嗣将霍荣国以磁州降。丁未,李正己攻德州,拔之。李忠臣统永平、河阳、怀、泽步骑四万进攻卫州。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将裴志清等攻冀州,志清以其众降李宝臣。甲戌,承嗣自将围冀州,宝臣使高阳军使张孝忠将精骑四千御之,宝臣大军继至,承嗣烧辎重而遁。孝忠,本奚也。 田承嗣以诸道兵四合,部将多叛而惧,秋八月,遣使奉表,请束身归朝。己丑,田承嗣遣其将卢子期寇磁州。 九月,李宝臣、李正己会于枣强,进围贝州,田承嗣出兵救之。两军各飨士卒,成德赏厚,平卢赏薄。既罢,平卢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其为变,引兵退,宝臣亦退。李忠臣闻之,释卫州,南渡河,屯阳武。宝臣与朱滔攻沧州,承嗣从父弟庭玠守之,宝臣不能克。 冬十月,卢子期攻磁州,城几陷。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共救之,大破子期于清水,擒子期送京师,斩之。河南诸将又大破田悦于陈留,田承嗣惧。 初,李正己遣使至魏州,承嗣囚之,至是,礼而遣之。遣使尽籍境内户口、甲兵、谷帛之数以与之,曰:“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无日,诸子不肖,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为公守耳,岂足以辱公之师旅乎。”立使者于廷,南向,拜而授书。又图正己之像,焚香事之。正己悦,遂按兵不进。于是河南诸道兵皆不敢进。承嗣既无南顾之虞,得专意北方。 上嘉李宝臣之功,遣中使马承倩赍诏劳之。将还,宝臣诣其馆,遗之百缣,承倩诟詈,掷出道中,宝臣惭其左右。兵马使王武俊说宝臣曰:“今公在军中新立功,竖子尚尔,况寇平之后,以一幅诏书召归阙下,一匹夫耳,不如释承嗣以为己资。”宝臣遂有玩寇之志。 承嗣知范阳宝臣乡里,心常欲之,因刻石作谶,云:“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密令瘗宝臣境内,使望气者言彼有玉气,宝臣掘而得之。又令客说之曰:“公与朱滔共取沧州,得之则地归国,非公所有。公能舍承嗣之罪,请以沧州归公,仍愿从公取范阳以自效。公以精骑前驱,承嗣以步卒继之,蔑不克矣。”宝臣喜,谓事合符谶,遂与承嗣通谋,密图范阳。承嗣亦陈兵境上。 宝臣谓滔使者曰:“闻朱公仪貌如神,愿得画像观之。”滔与之。宝臣置于射堂,命诸将共观之,曰:“真神人也。”滔军于瓦桥,宝臣选精骑二千,通夜驰三百里袭之,戒曰:“取貌如射堂者。”时两军方睦,滔不虞有变,狼狈出战而败,会衣他服,得免。宝臣欲乘胜取范阳,滔使雄武军使昌平刘怦守留府。宝臣知有备,不敢进。 承嗣闻幽、恒兵交,即引军南还,使谓宝臣曰:“河内有警,不暇从公。石上谶文,吾戏为之耳。”宝臣惭怒而退。宝臣既与朱滔有隙,以张孝忠为易州刺史,使将精骑七千以备之。 十一月丁酉,田承嗣将吴希光以瀛州降。十二月,田承嗣请入朝,李正己屡为之上表,乞许其自新。 十一年春二月庚辰,田承嗣复遣使上表,请入朝。上乃下诏赦承嗣罪,复其官爵,听与家属入朝,其所部拒朝命者,一切不问。 夏五月,汴宋留后田神玉卒。都虞候李灵曜杀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北结田承嗣为援。癸己,以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后。乙未,以灵曜为濮州刺史,灵曜不受诏。六月戊午,以灵曜为汴宋留后,遣使宣慰。秋七月,田承嗣遣兵寇滑州,败李勉。 李灵曜既为留后,益骄慢,悉以其党为管内八州刺史、县令,欲效河北诸镇。八月甲申,诏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使马燧讨之。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皆进兵击灵曜。 汴宋兵马使摄节度副使李僧惠,灵曜之谋主也。宋州牙门将刘昌遣僧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问计,昌为之泣陈逆顺。僧惠乃与汴宋牙将高凭、石隐金遣神表奉表诣京师,请讨灵曜。九月壬戌,以僧惠为宋州刺史,凭为曹州刺史,隐金为郓州刺史。 乙丑,李忠臣、马燧军于郑州,灵曜引兵逆战,两军不意其至,退军荥泽,淮西军士溃去者什五六,郑州士民皆惊,走入东都。忠臣将归淮西,燧固执不可,曰:“以顺讨逆,何忧不克,奈何自弃功名。”坚壁不动。忠臣闻之,稍收散卒,数日皆集,军势复振。 戊辰,李正己奏克郓、濮二州。壬申,李僧惠败灵曜兵于雍丘。冬十月,李忠臣、马燧进击灵曜,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屡破灵曜兵。壬寅,与陈少游前军合,与灵曜大战于汴州城西,灵曜败,入城固守。癸卯,忠臣等围之。 田承嗣遣田悦将兵救灵曜,败永平、淄青兵于匡城,乘胜进军汴州,乙巳,营于城北数里。丙午,忠臣遣裨将李重倩将轻骑数百夜入其营,纵横贯穿,斩数十人而还,营中大骇。忠臣、燧因以大军乘之,鼓噪而入,悦众不战而溃。悦脱身北走,将士死者相枕藉,不可胜数。灵曜闻之,开门夜遁,汴州平。重倩,本奚也。丁未,灵曜至韦城,永平将杜如江擒之。 燧知忠臣暴戾,以己功让之,不入汴城,引军西屯板桥。忠臣入城,果专其功。宋州刺史李僧惠与之争功,忠臣因会击杀之,又欲杀刘昌,昌遁逃得免。 甲寅,李勉械送李灵曜至京师,斩之。 十二月丁亥,李正己、李宝臣并加同平章事。戊戌,昭义节度使李承昭表称疾笃,以泽潞行军司马李抱真兼知磁、邢两州留后。庚戌,加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同平章事,仍领汴州刺史,徙治汴州。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