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史籍 > 隋书 | 上页 下页 |
经籍志(3) |
|
《古文尚书》十三卷汉临淮太守孔安国传。 《今字尚书》十四卷孔安国传。 《尚书》十一卷马融注。 《尚书》九卷郑玄注。 《尚书》十一卷王肃注。 《尚书》十五卷晋祠部郎谢沈撰。 《集解尚书》十一卷李颙注。 《集释尚书》十一卷宋给事中姜道盛注。 《古文尚书舜典》一卷晋豫章太守范宁注。梁有《尚书》十卷,范宁注,亡。 《尚书亡篇序》一卷梁五经博士刘叔嗣注。梁有《尚书》二十一卷,刘叔嗣注;又有《尚书新集序》一卷。亡。 《尚书逸篇》二卷 《古文尚书音》一卷徐邈撰。梁有《尚书音》五卷,孔安国、郑玄、李轨、徐邈等撰。 《今文尚书音》一卷秘书学士顾彪撰。 《尚书大传》三卷郑玄注。 《大传音》二卷顾彪撰。 《尚书洪范五行传论》十一卷汉光禄大夫刘向注。 《尚书驳议》五卷王肃撰。梁有《尚书义问》三卷,郑玄、王肃及晋五经博士孔晁撰;《尚书释问》四卷,魏侍中王粲撰;《尚书王氏传问》二卷;《尚书义》二卷,吴太尉范顺问,刘毅答。亡。 《尚书新释》二卷李颙撰。 《尚书百问》一卷齐太学博士顾欢撰。 《尚书大义》二十卷梁武帝撰。 《尚书百释》三卷梁国子助教巢猗撰。 《尚书义》三卷巢猗撰。 《尚书义疏》十卷梁国子助教费甝撰。梁有《尚书义疏》四卷,晋乐安王友伊说撰,亡。 《尚书义疏》三十卷萧詧司徒蔡大宝撰。 《尚书义注》三卷吕文优撰。 《尚书义疏》七卷 《尚书述义》二十卷国子助教刘炫撰。 《尚书疏》二十卷顾彪撰。 《尚书闰义》一卷 《尚书义》三卷刘先生撰。 《尚书释问》一卷虞氏撰。 《尚书文外义》一卷顾彪撰。 右三十二部,二百四十七卷。通计亡书,合四十一部,共二百九十六卷。 《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遭秦灭学,至汉,唯济南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伏生作《尚书传》四十一篇,以授同郡张生,张生授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倪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传之,至曾孙欧阳高,谓之《尚书》欧阳之学。又有夏侯都尉,受业于张生,以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之学。胜传从子建,别为小夏侯之学。故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并立。讫汉东京,相传不绝,而欧阳最盛。初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与河内女子所献不同。又济南伏生所诵,有五篇相合。安国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其余篇简错乱,不可复读,并送之官府。安国又为五十八篇作传,会巫蛊事起,不得奏上,私传其业于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谓之《尚书古文》之学,而未得立。后汉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亦为之注。然其所传,唯二十九篇,又杂以今文,非孔旧本。自余绝无师说。 晋世秘府所存,有《古文尚书》经文,今无有传者。及永嘉之乱,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并亡。济南伏生之传,唯刘向父子所著《五行传》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始得安国之传,奏之,时又阙《舜典》一篇。齐建武中,吴姚方兴于大桁市得其书,奏上,比马、郑所注多二十八字,于是始列国学。梁、陈所讲,有孔、郑二家,齐代唯传郑义。至隋,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自余所存,无复师说。又有《尚书逸篇》,出于齐、梁之间,考其篇目,似孔壁中书之残缺者,故附《尚书》之末。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