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史籍 > 三家注史记 | 上页 下页 |
张仪列传(1) |
|
张仪者,魏人也。〔集解〕吕氏春秋曰:“仪,魏氏馀子。”〔索隐〕按:晋有大夫张老,又河东有张城,张氏为魏人必也。而吕览以为魏氏馀子,则盖魏之支庶也。又书略说馀子谓庶子也。〔正义〕左传晋有公族、馀子、公行。杜预云:“皆官卿之嫡为公族大夫。馀子,嫡子之母弟也。公行,庶子掌公戎行也。”艺文志云张子十篇,在纵横流。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索隐〕音税。 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集解音释。〔索隐〕古释字。 之。其妻曰:“嘻!〔索隐〕音僖。郑玄曰:“嘻,悲恨之声。”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索隐〕从音足容反。 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後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於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索隐按:谓数设词而让之。让亦责也。数音朔。 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集解〕渠音讵。〔索隐〕渠音讵,古字少,假借耳。 张仪既相秦,为文檄〔集解〕徐广曰:“一作‘尺一之檄’。”〔索隐〕按:徐广云一作“丈二檄”。王劭按春秋後语云“丈二尺檄”。许慎云“檄,二尺书”。 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索隐〕若者,汝也。下文而亦训汝。 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苴蜀相攻击,〔集解〕徐广曰:“谯周曰益州‘天苴’读为‘包黎’之‘包’,音与‘巴’相近,以为今之巴郡。”〔索隐〕苴音巴。谓巴、蜀之夷自相攻击也。今字作“苴”者,按巴苴是草名,今论巴,遂误作“苴”也。或巴人、巴郡本因芭苴得名,所以其字遂以“苴”为“巴”也。注“益州天苴读为芭黎”,天苴即巴苴也。谯周,蜀人也,知“天苴”之音读为“芭黎”之“芭”。按:芭黎即织木葺为苇篱也,今江南亦谓苇篱曰芭篱也。〔正义〕华阳国志云:“昔蜀王封其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之邑曰葭萌。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为雠,故蜀王怒,伐苴。苴奔巴,求救於秦。秦遣张仪从子午道伐蜀。王自葭萌御之,败绩,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秦遂灭蜀,因取苴与巴焉。”括地志云:“苴侯都葭萌,今利州益昌县五十里葭萌故城是。蜀侯都益州巴子城,在合州石镜县南五里,故垫江县也。巴子都江州,在都之北,又峡州界也。” 各来告急於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後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索隐〕七各反,又七故反,二音。 与张仪争论於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集解〕徐广曰:“一作‘寻’,成皋巩县有寻口。”〔索隐〕一本作“寻谷”,寻什声相近,故其名惑也。战国策云“轘辕、缑氏之口”,亦其地相近也。〔正义〕括地志云:“温泉水即寻,源出洛州巩县西南四十里。注水经云鄩城水出北山鄩溪。又有故鄩城,在巩县西南五十八里。”按:洛州缑氏县东南四十里,与鄩溪相近之地。 当屯留之道,正义屯留,潞州县也。道即太行羊肠阪道也。 魏绝南阳,〔正义〕南阳,怀州也。是当屯留之道,令魏绝断坏羊肠、韩上党之路也。 楚临南郑,〔正义〕是塞什谷之口也。令楚兵临郑南,塞轘辕鄩口,断韩南阳之兵也。 秦攻新城、〔索隐〕此新城当在河南伊阙之左右。 宜阳,〔正义〕洛州福昌县也。 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於戎翟,去王业远矣。”〔索隐〕去王远矣。王音于放反。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彊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索隐〕遇其财。战国策“遇”作“得”。 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正义〕缮音膳,同“膳”,具食也。 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索隐〕西海谓蜀川也。海者珍藏所聚生,犹谓秦中为“陆海”然也。其实西亦有海也。〔正义〕海之言晦也,西夷晦昧无知,故言海也。言利尽西方羌戎。 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索隐〕按:名谓传其德也,实谓土地财宝。 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谒其故:〔索隐〕谒者,告也,陈也。故,谓陈不宜伐之端由也。 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正义〕韩自知亡三川,故与周并力合谋也。 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索隐〕六国年表在惠王二十二年十月也。 遂定蜀,〔正义〕表云秦惠王後元年十月,击灭之。 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彊,富厚,轻诸侯。 秦惠王十年,使公子华〔集解〕徐广曰:“一作‘革’。” 与张仪围蒲阳,〔索隐〕魏邑名也。〔正义〕在隰州隰州县,蒲邑故城是也。 降之。仪因言秦复与魏,而使公子繇质於魏。仪因说魏王曰:“秦王之遇魏甚厚,魏不可以无礼。”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名少梁曰夏阳。〔集解〕徐广曰:“夏阳在梁山龙门。”〔索隐〕音下。夏,山名也,亦曰大夏,是蜀所都。〔正义〕少梁城,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三里。夏阳城在县南二十里。梁山在县东南十九里。龙门山在县北五十里。 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正义〕表云惠王之十三年,周显王之三十四年也。 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 其後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齧桑。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魏王不肯听仪。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复阴厚张仪益甚。张仪惭,无以归报。留魏四岁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张仪复说哀王,哀王不听。於是张仪阴令秦伐魏。魏与秦战,败。 明年,齐又来败魏於观津。〔集解〕观音贯。 秦复欲攻魏,先败韩申差军,斩首八万,诸侯震恐。而张仪复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馀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梁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於韩,则韩攻其西;不亲於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将以安社稷尊主彊兵显名也。今从者一天下,约为昆弟,刑白马以盟洹水之上,〔集解〕洹音桓。 以相坚也。而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索隐〕河之西,即曲沃、平周之邑等。〔正义〕河外即卷、衍、燕、酸枣。 据卷、衍、、酸枣,〔集解〕卷,丘权反。衍,以善反。〔索隐〕卷县在河南。衍,地名。〔正义〕卷、衍属郑州;燕,滑州胙城县;酸枣属滑州:皆黄河南岸地。 劫卫取阳晋,〔正义〕故城在曹州乘氏县西北三十七里。 则赵不南,赵不南而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秦折韩而攻梁,〔索隐〕战国策“折”作“挟”也。 韩怯於秦,秦韩为一,梁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 “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正义〕枕,针鸩反。 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者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如梁。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不能坚战。悉梁之兵南面而伐楚,胜之必矣。割楚而益梁,亏楚而適秦,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下甲士而东伐,虽欲事秦,不可得矣。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少可信,说一诸侯而成封侯,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搤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贤其辩而牵其说,岂得无眩哉。 “臣闻之,积羽沈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原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 哀王於是乃倍从约而因仪请成於秦。张仪归,复相秦。三岁而魏复背秦为从。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