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史籍 > 三家注史记 | 上页 下页 |
苏秦列传(1) |
|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索隐〕苏秦字季子,盖苏忿生之後,己姓也。谯周云:“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厉及辟、鹄,并为游说之士。”此下云“秦弟代,代弟厉”也。〔正义〕战国策云:“苏秦,雒阳乘轩里人也。”艺文志云苏子三十一篇,在纵横流。敬王以子朝之乱从王城东迁雒阳故城,乃号东周,以王城为西周。 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集解〕徐广曰:“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骃案: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从横家”。索隐按: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又乐壹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祕其道,故假名鬼谷”。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索隐〕按:战国策此语在说秦王之後。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索隐〕音遍官二音。按:谓尽观览其书也。 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索隐〕按:谓士之立操。业者,素也,本也。言本已屈首低头,受书於师也。 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於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集解战国策曰:“乃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鬼谷子有揣摩篇也。〔索隐〕战国策云“得太公阴符之谋”,则阴符是太公之兵符也。揣音初委反,摩音姥何反。邹诞本作“揣靡”,靡读亦为摩。王劭云“揣情、摩意是鬼谷之二章名,非为一篇也”。高诱曰“揣,定也。摩,合也。定诸侯使雠其术,以成六国之从也”。江邃曰“揣人主之情,摩而近之”,其意当矣。 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索隐〕谓王之左右素惯习知秦浮说,多不中当世,而以为苏秦智识浅,故云“少之”。刘氏云:“少谓轻之也。” 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曰:“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正义东有黄河,有函谷、蒲津、龙门、合河等关;南山及武关、峣关;西有大陇山及陇山关、大震、乌兰等关;北有黄河南塞:是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为界。地里。江岷江,渭州陇山之西南流入蜀,东至荆阳入海也。河谓黄河,从同州小积石山东北流,至胜州即南流,至华州又东北流,经魏、沧等州入海。各是万里已下。 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索隐〕按:谓代郡马邑也。地理志代郡又有马城县。一云代马,谓代郡兼有胡马之利。 此天府也。〔索隐〕按:周礼春官有天府。郑玄曰:“府,物所藏。言天,尊此所藏若天府然。” 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 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 去游燕,岁馀而後得见。说燕文侯〔索隐〕说音税,下并同。燕文侯,史失名。 曰:“燕东有朝鲜、〔索隐〕潮仙二音,水名。 辽东,北有林胡、楼烦,索隐地理志楼烦属雁门郡。〔正义〕二胡国名,朔、岚已北。 西有云中、九原,索隐按:地理志云中、九原二郡名。秦曰九原,汉武帝改曰五原郡。〔正义〕二郡并在胜州也。云中郡城在榆林县东北四十里。九原郡城在榆林县西界。 南有呼沱、易水,〔集解〕周礼曰:“正北曰并州,其川呼沱。”郑玄曰:“呼沱出卤城。”〔索隐〕按:滹沲,水名,并州之川也,音呼沱。又地理志卤城,县名,属代郡。滹沲河自县东至参合,又东至文安入海也。〔正义〕呼沱出代州繁畤县,东南流经五台山北,东南流过定州,流入海。易水出易州易县,东流过幽州归义县,东与呼沱河合也。 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索隐〕按:战国策“车七百乘,粟支十年”。 南有碣石、〔索隐〕碣石山在常山九门县。地理志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城县西南。 雁门之饶,〔正义〕雁门山在代,燕西门。 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於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 “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於东垣矣。〔索隐〕地理志高帝改曰真定也。〔正义〕赵之东邑,在恆州真定县南八里,故常山城是也。 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於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於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於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彊赵,〔正义〕贝、冀、深、赵四州,七国时属赵,即燕西界。 南近齐,〔正义〕河北博、沧、德三州,齐地北境,与燕相接,隔黄河。 齐、赵彊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於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而奉阳君已死,即因说赵肃侯〔索隐〕按:世本云肃侯名言。 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贤君之行义,皆原奉教陈忠於前之日久矣。〔正义〕奉,符用反。 虽然,奉阳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宾客游士莫敢自尽於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君乃今复与士民相亲也,臣故敢进其愚虑。 “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安民之本,在於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也。原君慎勿出於口。请别白黑所以异,阴阳而已矣。〔索隐〕按:战国策云“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其说异此。然言别白黑者,苏秦言己今论赵国之利,必使分明,有如白黑分别,阴阳殊异也。 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韩、魏、中山皆可使致汤沐之奉,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弑而争也。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之所以为君原也。 “今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正义〕楚东淮泗之上,与齐接境。 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正义〕宜阳即韩城也,在洛州西,韩大郡也。上郡在同州西北。言韩弱,与秦宜阳城,则上郡路绝矣。 河外割则道不通,〔正义〕河外,同、华等地也。言魏弱,与秦河外地,则道路不通上郡矣。华山记云:“此山分秦晋之境,晋之西鄙则曰阴晋,秦之东邑则曰宁秦。” 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计也。 “夫秦下轵道,〔正义〕轵音止。故亭在雍州万年县东北十六里苑中。 则南阳危;〔正义〕南阳,怀州河南也,七国时属韩。言秦兵下轵道,从东渭桥历北道过蒲津攻韩,即南阳危矣。 劫韩包周,〔正义〕周都洛阳,秦若劫取韩南阳,是包裹周都也。赵邯郸危,故须起兵自守。 则赵氏自操兵;〔索隐〕战国策作“自销铄”。 据卫取卷,〔集解〕丘权反。〔索隐〕地理志卷县属河南。按:战国策云“取淇”。〔正义〕卫地濮阳也。卷城在郑州武原县西北七里。言秦守卫得卷,则齐必来朝秦。 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东,则壁举兵而乡赵矣。秦甲渡河逾漳,据番吾,〔集解〕徐广曰:“常山有蒲吾县。”〔索隐〕按:徐氏所引,据地理志云然也。〔正义〕番音婆,又音蒲,又音盘。疑古番吾公邑也。括地志云:“蒲吾故城在镇州常山县东二十里。”漳水在潞州。言秦兵渡河,历南阳,入羊肠,经泽、潞,渡漳水,守蒲吾城,则与赵战於都城下矣。 则兵必战於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彊於赵。赵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正义〕在镇州西。 南有河漳,〔正义〕“河”字一作“清”,即漳河也,在潞州。地理志浊漳出长子鹿谷山,东至鄴,入清漳。 东有清河,〔正义〕清河,今贝州也。 北有燕国。〔正义〕然三家分晋,赵得晋阳,襄子又伐戎取代。既云“西有常山者”,赵都邯郸近北燕也。 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於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後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集解〕音附。 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於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於赵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岂揜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於秦。夫破人之与破於人也,〔正义〕破人谓破前敌也。破於人,为被前敌破。 臣人之与臣於人也,〔索隐〕按:臣人谓己为彼臣也。臣於人者,谓我为主,使彼臣己也。〔正义〕臣人谓己得人为臣。臣於人谓己事他人。 岂可同日而论哉! “夫衡人者,〔索隐〕按:衡人即游说从横之士也。东西为横,南北为从。秦地形东西横长,故张仪相秦,为秦连横。〔正义〕衡音横。谓为秦人。 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予秦。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前有楼阙轩辕,〔索隐〕战国策云“前有轩辕”。又史记俗本亦有作“轩冕”者,非本文也。 後有长姣〔索隐〕音交。说文云:“姣,美也。” 美人,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夫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集解〕愒音呼曷反。〔索隐〕恐,起拱反。愒,许曷反。谓相恐胁也。邹氏愒音憩,其意疏。 以求割地,故原大王孰计之也。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於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以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於洹水之上,〔集解〕徐广曰:“洹水出汲郡林虑县。” 通质,〔索隐〕音如字,又音踬。以言通其交质之情。 刳白马而盟。要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索隐〕谓拥兵於峣关之外,又守宜阳也。 赵涉河漳,〔索隐〕谓赵亦涉河漳而西,欲与韩作援,以阻秦军。 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正义〕谓道蒲津之东攻之。 则楚绝其後,〔索隐〕谓出兵武关,以绝秦兵之後。 齐出锐师而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後,韩守城皋,〔正义〕在洛州氾水县。 魏塞其道,〔索隐〕按:其道即河内之道。战国策“其”作“午”。 赵涉河漳、博关,〔集解〕徐广曰:“齐威王六年,晋伐齐到博陵。东郡有博平县。” 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勃海,〔正义〕齐从沧州渡河至瀛州。 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索隐〕河外谓陕及曲沃等处也。〔正义〕谓同、华州。 齐涉清河,〔正义〕齐从贝州过河而西。 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索隐〕谓六国之军共为合从相亲,独以秦为宾而共伐之。 则秦甲必不敢出於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