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史籍 > 三家注史记 | 上页 下页 |
夏本纪(6) |
|
於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集解〕孔安国曰:“四方之宅已可居也。” 九山栞旅,〔集解〕孔安国曰:“九州名山已槎木通道而旅祭也。” 九川涤原,集解孔安国曰:“九州之川已涤除无壅塞也。” 九泽既陂,〔集解〕孔安国曰:“九州之泽皆已陂障无决溢也。” 四海会同。六府甚脩,〔集解〕孔安国曰:“六府,金、木、水、火、土、穀。” 众土交正,致慎财赋,〔集解〕郑玄曰:“众土美恶及高下得其正矣。亦致其贡篚,慎奉其财物之税,皆法定制而入之也。” 咸则三壤成赋。〔集解〕郑玄曰:“三壤,上、中、下各三等也。”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集解〕郑玄曰:“中即九州也。天子建其国,诸侯祚之土,赐之姓,命之氏,其敬悦天子之德既先,又不距违我天子政教所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集解〕孔安国曰:“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内。” 百里赋纳裛,〔集解〕孔安国曰:“甸内近王城者。禾槁曰裛,供饲国马也。”〔索隐〕说文云:“裛,聚束草也。” 二百里纳铚,〔集解〕孔安国曰:“所铚刈谓禾穗。”〔索隐〕说文云:“铚,穫禾短鎌也。” 三百里纳秸服,〔集解〕孔安国曰:“秸,槁也。服槁役。”〔索隐〕礼郊特牲云“蒲越槁秸之美”,则秸是槁之类也。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集解〕孔安国曰:“所纳精者少,粗者多。”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集解〕孔安国曰:“侯,候也。斥候而服事也。” 百里采,〔集解〕马融曰:“采,事也。各受王事者。” 二百里任国,〔集解〕孔安国曰:“任王事者。” 三百里诸侯。〔集解〕孔安国曰:“三百里同为王者斥候,故合三为一名。” 侯服外五百里绥服:〔集解〕孔安国曰:“绥,安也。服王者政教。” 三百里揆文教,〔集解〕孔安国曰:“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 二百里奋武卫。〔集解〕孔安国曰:“文教之外二百里奋武卫,天子所以安。”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集解〕孔安国曰:“要束以文教也。” 三百里夷,〔集解〕孔安国曰:“守平常之教,事王者而已。” 二百里蔡。〔集解〕马融曰:“蔡,法。受王者刑法而已。”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集解〕马融曰:“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 三百里蛮,〔集解〕马融曰:“蛮,慢也。礼简怠慢,来不距,去不禁。” 二百里流。〔集解〕马融曰:“流行无城郭常居。”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集解〕郑玄曰:“朔,北方也。” 声教讫于四海。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正义〕帝,尧也。玄,水色。以禹理水功成,故锡玄圭,以表显之。自此已上并尚书禹贡文。 天下於是太平治。 皋陶作士以理民。〔正义〕士若大理卿也。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於!〔正义〕於音乌,叹美之辞。 慎其身脩,〔正义〕绝句。 思长,〔集解〕孔安国曰:“慎脩其身,思为长久之道。” 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集解〕郑玄曰:“次序九族而亲之,以众贤明作羽翼之臣,此政由近可以及远也。” 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集解〕孔安国曰:“言帝尧亦以为难。” 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集解〕郑玄曰:“禹为父隐,故言不及鲧。” 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集解〕孔安国曰:“言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事,因事以为验。” 宽而栗,〔集解〕孔安国曰:“性宽弘而能庄栗。” 柔而立,〔集解〕孔安国曰:“和柔而能立事。” 愿而共,集解孔安国曰:“悫愿而恭敬。” 治而敬,扰而毅,〔集解〕徐广曰:“扰,一作‘柔’。”骃案:孔安国曰“扰,顺也。致果为毅”。 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彊而义,章其有常,吉哉。〔集解〕孔安国曰:“章,明也。吉,善也。” 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集解〕孔安国曰:“三德,九德之中有其三也。卿大夫称家,明行之可以为卿大夫。” 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集解〕孔安国曰:“严,敬也。行六德以信治政事,可为诸侯也。”马融曰:“亮,信;采,事也。” 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集解〕孔安国曰:“翕,合也。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布施政教,使九德之人皆用事。谓天子如此,则俊德理能之士并皆在官也” 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索隐〕此取尚书皋陶谟为文,断绝殊无次序,即班固所谓“疏略抵捂”是也,今亦不能深考。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集解〕孔安国曰:“言用五刑必当。” 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正义〕皋陶云我未有所知,思之审赞於古道耳。谦辞也。已上并尚书皋陶谟文,略其经,不全备也。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於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暐,行山栞木。〔正义〕行,寒孟反。栞,口寒反。 与益予众庶稻鲜食。〔集解〕孔安国曰:“鸟兽新杀曰鲜。”〔索隐〕予音与。上“与”谓“同与”之“与”,下“予”谓“施予”之“予”。此禹言其与益施予众庶之稻粮。 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澮〔集解〕郑玄曰:“畎澮,田间沟也。” 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集解〕郑玄曰:“安汝之所止,无妄动,动则扰民。” 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集解郑玄曰:“天将重命汝以美应,谓符瑞也。” 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集解〕马融曰:“我欲左右助民,汝当翼成我也。” 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集解〕尚书“滑”字作“曶”,音忽。郑玄曰:“曶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以出内政教於五官。”〔索隐〕古文尚书作“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先儒各随字解之。今此云“来始滑”,於义无所通。盖来采字相近,滑忽声相乱,始又与治相似,因误为“来始滑”,今依今文音“采政忽”三字。刘伯庄云“听诸侯能为政及怠忽者”,是也。五言谓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郑玄以为“出纳政教五官”,非也。 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集解〕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诸众谗嬖臣,君集解徐广曰:“一作‘吾’。”〔索隐〕“诸众谗嬖臣”为一句,“君”字宜属下文。 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集解〕孔安国曰:“帝用臣不是,则贤愚并位,优劣共流故也。” 帝曰:〔正义〕此二字及下“禹曰”,尚书并无。太史公有四字,帝及禹相答极为次序,当应别见书。 “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集解〕郑玄曰:“朋淫,淫门内。” 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集解〕孔安国曰:“涂山,国名。辛日娶妻,至于甲四日,复往治水。”〔索隐〕杜预云“涂山在寿春东北”,皇甫谧云“今九江当涂有禹庙”,则涂山在江南也。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又按:尚书云“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今此云“辛壬娶涂山,癸甲生启”,盖今文尚书脱漏,太史公取以为言,亦不稽其本意。岂有辛壬娶妻,经二日生子?不经之甚。〔正义〕此五字为一句。禹辛日娶,至甲四日,往理水,及生启,不入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又,一云过门不入,不得有子爱之心。帝系云“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也。 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集解〕孔安国曰:“薄,迫。言至海也。”〔正义〕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释名云:“海,晦也。”按:夷蛮晦昧无知,故云四海也。 咸建五长,集解孔安国曰:“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 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集解〕孔安国曰:“三苗顽凶,不得就官,善恶分别。” 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索隐〕谓不用命之人,则亦以刑罚而从之。 舜德大明。 於是夔行乐,〔正义〕若今太常卿也。 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集解〕孔安国曰:“箫韶,舜乐名。备乐九奏而致凤皇也。” 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集解〕孔安国曰:“奉正天命以临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集解〕孔安国曰:“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业乃广。” 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集解〕郑玄曰:“使群臣念帝之戒。” 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集解〕孔安国曰:“率臣下为起治之事,当慎汝法度,敬其职。” 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集解〕孔安国曰:“丛脞,细碎无大略也。君如此,则臣懈惰,万事堕废也。” 帝拜曰:“然,往钦哉!”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集解〕徐广曰:“舜本纪云禹乃兴九韶之乐。” 为山川神主。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集解〕刘熙曰:“若此,则舜格于文祖,三年之後,摄禹使得祭祀与?” 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集解〕刘熙曰:“今颍川阳城是也。”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集解〕皇甫谧曰:“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集解〕礼纬曰:“祖以吞薏苡生。”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正义〕帝王纪云:“皋陶生於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赐姓曰偃。尧禅舜,命之作士。舜禅禹,禹即帝位,以咎陶最贤,荐之於天,将有禅之意。未及禅,会皋陶卒。”括地志云:“咎繇墓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里故六城东,东都陂内大冢也。” 封皋陶之後於英、六,〔集解〕徐广曰:“史记皆作‘英’字,而以英布是此苗裔。”〔索隐〕地理志六安国六县,咎繇後偃姓所封国。英地阙,不知所在,以为黥布是其後也。〔正义〕英盖蓼也。括地志云:“光州固始县,本春秋时蓼国。偃姓,皋陶之後也。左传云子燮灭蓼。太康地志云蓼国先在南阳故县,今豫州郾县界故胡城是,後徙於此。”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一百三十二里。春秋文五年秋,楚成大心灭之。” 或在许。〔集解〕皇览曰:“皋陶冢在庐江六县。”〔索隐〕许在颍川。〔正义〕括地志云:“许故城在许州许昌县南三十里,本汉许县,故许国也。” 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集解〕皇甫谧曰:“年百岁也。” 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集解〕孟子“阳”字作“阴”。刘熙曰:“崈高之北。”〔正义〕按:阴即阳城也。括地志云:“阳城县在箕山北十三里。”又恐“箕”字误,本是“嵩”字,而字相似。其阳城县在嵩山南二十三里,则为嵩山之阳也。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