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蔡东藩 > 明史通俗演义 | 上页 下页 |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1) |
|
却说建文帝嗣位,诏令各地藩王,毋须来京,于是诸王皆遣使朝贺,不复入觐。独燕王棣星夜南下,将至淮安,被兵部尚书齐泰闻知,禀白帝前,遣使出阻,促令还国,燕王怏怏北还。自是启嫌。先是太祖在日,因建文帝头颅少偏,性又过柔,恐不能担负重器,时以为忧。一日,令他咏月,收束两句:“虽然隐落江湖里,也有清光照九州。” 【隐伏诗谶】 太祖见了,颇为不悦。后复令他属对,出语云:“风吹马尾千条线。” 建文帝答道:“雨打羊毛一片膻。” 太祖闻言,面色顿变。是时燕王在侧,独上前奏对,乃是“日照龙鳞万点金”七字,太祖不禁叫绝道:“好对语!” 【恰是冠冕堂皇。】 自是太祖愈爱燕王,不欲立建文为储。偏学士刘三吾,请立太孙,乃勉徇所请。俗语说得好,棋无一着错,为这一着,遂酿成骨肉相戕的祸祟,以致兵戈迭起,杀运侵寻。【回应首回第一弊,且隐为下文作引。】 建文帝本是个仁柔寡断的人物,但他对各地藩王,恰也有些疑忌。即位以后,亲信的侍臣,第一个便是齐泰,第二个乃是侍读黄子澄。【齐、黄二人,实为首祸,故特笔提出。】 一夕,忽召子澄入内,与语道:“先生可记得东角门谈话么?” 子澄应声道:“臣不敢忘。” 建文帝遂令子澄为太常侍卿,参领国事。原来建文帝为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语子澄道:“诸叔各就藩封,拥兵自固,设有变端,如何对付?”子澄答称无妨,且举汉平七国的故例,作为证据,建文帝方才欢慰【。建文不及景帝,子澄宁欲作晁错耶?】 至此回忆前言,乃复与子澄语及,无非是令他辅翼,监制外藩的意思。既而户部侍郎卓敬,密书上奏,略称:“燕王智虑过人,酷类先帝,现在镇抚北平,地势形胜,士马精强,万一有变,不易控制,应徙封南昌为是。” 建文帝览毕,于次日召敬入殿,语敬道:“燕王骨肉至亲,应无他变。” 敬叩首道:“陛下岂不闻隋文杨广的故事么?父子至亲,尚具逆谋。” 【不导建文以亲亲之谊,反促其疑忌诸王。未免悖谬。】 建文帝不待说毕,便道:“卿且休言!容朕细思。” 这语传出外廷,顿时流言四起,都说新主有意削藩。那时燕王先侦知消息,上书称疾。他如周、齐、湘、代、岷诸王,多不自安,互相勾结。周王橚次子有勲,曾封汝南王,竟密告橚不法事,【以子证父不得为直。】辞连燕、齐、湘三王。 建文帝忙召齐泰、黄子澄,入内密议。齐泰道:“诸王中惟燕最强,除了燕王,余人可不讨而服。” 黄子澄插口道:“齐尚书说错了,欲要图燕,先须翦他手足。周王系燕王母弟,今既密谋不轨,何妨将他拿来,先行处罪。一足除周,二足惩燕。” 建文帝道:“周、燕相连,岂肯就捕?” 子澄道:“陛下不必过忧,臣自有计。” 建文帝大喜道:“朕得先生,可无他忧了。凡事当尽委先生。” 【太过信了。】 子澄顿首谢命,偕齐泰出来,当下召曹国公李景隆,【即李文忠子。】授他密计,令即前往。景隆依计而行,出都时,率兵千人,扬言奉命防边,道出汴梁,周王橚闻着此信,毫不防备,那知景隆到了开封,竟率兵袭入王宫,把周王橚及妃嫔人等,统行拿下,押解至京。建文帝见了周王,恰又怜悯起来,意欲放他回国。【是谓妇人之仁。】泰与子澄坚持不可,乃废橚为庶人,流窜蒙化。橚子皆别徙。未几又召橚还京,锢禁狱中。 越月余,天象告警,荧惑守心。四川岳池教授程济,夙通术数,上书言星应兵象,并在北方,来年必有战祸。这书到京,建文帝未免动疑,只面子上恰不便相信,只说是程济妄言,饬四川长官拿解进京。济入都,由帝亲讯,济大呼道:“陛下囚臣,明岁无兵,杀臣未迟。”乃将济下狱。 都督府断事高巍,痛心时政,独剀切上书道: 昔我高皇帝上法三代之公,下洗嬴秦之陋,封建诸王,凡以护中国,屏四裔,为圣子神孙计,至远也。然地大兵强,易致生乱。诸王又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则废法,削之则伤恩。贾谊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今盍师其意,勿施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令西北之子弟诸王,分封于东南,东南诸王子弟,分封于西北,小其地,大其城,以分其力,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臣又愿陛下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问不绝,贤如河间东平者,下诏褒赏;不法如淮南济北者,始犯则容,再犯则赦,三犯而不改,则告庙削地而废处之,宁有不顺服者哉?谨奏! 疏入不报。 齐泰、黄子澄等,承建文帝密旨,日思削燕,只因燕王棣地广兵强,一时不便下手。燕王虽在北平,所有京中消息,无不闻知,一面佯称疾笃,一面谋诸僧人道衍。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