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蔡东藩 > 民国通俗演义 | 上页 下页 |
第一百十六回 罢小徐直皖开战衅 顾大局江浙庆和平(2) |
|
徐总统尚欲保全皖系面子,但调小徐为远威将军,并闻小徐已经来京,仍有留京供职的明文。惟将小徐的兵权,一律撤尽。叙入此段,为下文作一注脚。小徐不禁着忙,急赴团河见段合肥,涕泣陈词道:“树铮承督办谬爱,借款练兵,效力戎行,今总统误信二三奸人,免树铮职,是明明欲将我皖系排去,排去皖系,就是排去督办,树铮一身不足惜,恐督办亦将不免了。” 【肤受之愬。】 段祺瑞被他一激,禁不住怒气上冲,投袂起座道:“我与东海交好,差不多有数十年,彼时改选总统,我愿与河间同时下野,好好把元首位置,让与了他,哪知他年老昏瞆,竟出此非法举动,彼既不念旧情,老夫何必多顾,就同他算帐便了。” 说至此,即出门上车,一口气驱入京都,径至总统府中,见了老徐,说了几句冷嘲热讽的话儿,面目上含着怒容,更觉令人可怖。徐总统从容答道:“老大哥何必这般愤怒?又铮筹边使,本与筹边督办,一事两歧,犯那重床叠屋的嫌疑,今将又铮调任,无非掩人耳目,暂塞众谤,一俟物议少平,便当另予位置,目前暂令屈居将军府,闲散一二月,想亦无妨。” 老段闻言,怒仍未解,且反唇相讥道:“曹锟、吴佩孚,拥兵自恣,何勿罢免?乃必罢徐树铮。” 徐总统复道:“曹吴两人,克复长沙,镇守湘南,全国舆论,一致推崇,若将他无故罢免,必致舆情反对,说我赏罚不明。况有功加罚,将来如何用人?难道曹、吴等果肯忍受,不致反动么?” 老段见话不投机,悻悻起座道:“总统必欲宠任曹、吴,尽管宠任,休要后悔!” 说着,拂袖自去。好似乡曲武人,但事抢白,不顾体裁。老徐送了几步,见老段全不回头,只好叹息而返。 段祺瑞既出总统府,复回至团河,与小徐商决发兵,即由小徐带了卫队,入逼公府,迫令罢斥曹、吴,一面调动边防军第一第三第九各师,用段芝贵为总司令,向保定进发,与曹、吴一决雌雄。京、保一带,战云骤起。张作霖闻报,匆匆回奉,也去调兵入关,援应曹、吴。可怜京城内外的百姓,纷纷迁避,一夕数惊,这岂不足殃及池鱼,无辜遭害么?徒唤奈何。 京中方扰攘不安,东南亦几生战事,险些儿亦饱受虚惊,说将起来,也是与直、皖两派互生关系。江苏督军李纯,原是直派,署浙江督军卢永祥,乃是皖派,永祥本为淞沪护军使,自调署浙督后,仍念念不忘淞沪,但淞沪系江苏辖境,李纯欲收为己有,独永祥谓旧有护军使一职,不归江苏节制,应仍划出区域,由自己兼管。这问题互相抵触,争论不休。仍然是直皖之争。吴淞司令荣道一,与李、卢二督俱有师生情谊,特出为调停,渐得两方谅解,共保旅长何丰林充任。事早就绪,不意中央忽下一明令,特任卢永祥为浙江督军,裁撤淞沪护军使,改设淞沪镇守使,即命何丰林调任。何丰林虽系李督门徒,但得此护军使一席,全然由卢督帮护,一力造成,若叫他改任镇守使,是要归江苏节制,不但官职上显有升降,就是卢、何两人联络的作用,亦尽付东流,何丰林原不甘受屈,卢永祥亦岂肯干休?当下由永祥授意丰林,令丰林代发通电道: 恭读大总统命令,特授卢永祥为浙江督军,淞沪护军使着即裁撤,改设镇守使,调任何丰林为淞沪镇守使,此令等因。当此南北争持之际,国是未定,人心未安,政府失其重心,大局日趋危险,淞沪地方重要,未便骤事更张,除电呈大总统外,现仍以卢永祥兼任淞沪护军使名义,由丰林代行,维持现状。谨此电闻,即请查照为荷。 何丰林复自发一电,转向中央辞职,文云: 大总统国务院参陆部钧鉴:恭读大总统令,淞沪护军使一缺,着即裁撤,改设淞沪镇守使,调任何丰林为淞沪镇守使此令等因。奉令之下,惶悚莫名。伏念淞沪地方重要,绾毂东南,自民国四年裁并上海、松江两镇守使,特设护军使一职,直隶中央,当时设官分职,用意至为深远。数年以来,迭经事变,用能本其职权,随机应付。至去岁卢督调任后,学潮震荡,工商辍业,人心摇动,闾里虚惊,丰林一秉成规,幸免意外。现方南北相持,大局未定,忽奉明令,改设镇守使,职权骤缩,地方既难维持,事机尤多贻误,对内对外,咸属非宜。丰林奉职无状,知难胜任,惟国家官制,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因人而设。惟有退让贤路,仰恳大总统准予免去淞沪镇守使一职,以重旧制而维大局,不胜屏营待命之至。 两电既发,复嘱第四师第十师全体军官,拍电到京,吁请收回成命,并任何丰林为淞沪护军使。京中方为了直、皖决裂,两下里备战洶洶,连徐总统俱吉凶未卜,尚有何心顾及东南?一时未及答复,何丰林越疑到李纯身上,以为中央命令,定是李督嗾使出来,彼乘直、皖交争的时候,要想收回淞沪,扩充地盘,所以有此一举,遂不待探明确信,即电致李督一书,语多愤懑,并有解铃系铃、全在吾师等语。一面商令吴淞司令荣道一,亦拍电诘问李纯,内有:“同人等群相诘责,无词应付,私心揣测,亦难索解,非中央欺吾师,即吾师欺学生”云云。当由李纯电复何丰林,略谓:“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无颜见弟,无颜为人。” 语本明白痛快,偏何丰林尚未肯信,联同浙督卢永祥,暗地戒严,密为防御。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浙沪各军,既四处分布,如临大敌,免不得谣言百出,传入江苏。李纯也不得不疑,并因直、皖纷争愈竞愈烈,恐沪军亦趁势袭击江苏,为此先事预防,特派兵分布苏州、昆山一带,并掘毁黄渡至陆家浜一带铁道,阻截沪军。何丰林闻沪宁铁路被苏军拆断,越觉师出有名,遂也派军直上,与苏军相犄角。 彼此列阵相持,摩拳擦掌,专待厮杀。只江苏一班士绅,已吓得心惊胆裂,慌忙奔走号召,结合各界团体,呼吁和平。再加外交团保护侨民,力为调解,电文络绎,送达江浙。李纯本无心开战,对着南北纷争,尚日日把和平二字,挂诸齿颊,怎有江、浙毗连反致轻自开衅?若卢、何二人目的但在淞沪,得能将淞沪一方,仍归掌握,此外自无他望。结果是李督让步,卢、何罢休,总算双方订约,江苏不侵淞沪,淞沪也不犯江苏,撤退兵备,易战为和。江浙人民,幸得苟安。后来中央亦收回成命,特任何丰林为淞沪护军使,这还是李督军爱惜苍生的厚惠。小子有诗咏道: 绾领军符贵保邦,如何仗戟自相撞? 罢兵独为宁人计,赢得仁声满大江。 东南幸不鏖兵,北京难免战祸,欲知谁胜谁负,且至下回叙明。 *==*==* 民国战争,无一非为私利而起,南北之战,公乎私乎?顾南方犹得以护法为借口。若直皖之战,全为私利起见,小徐之欲扩张安福部势力,私也;即吴佩孚之反对小徐,不惜一战,亦安得谓为非私?一则挑拨段氏,一则煽动曹使,各求逞志而已,与国家之凋敝,民生之痛苦,固视若无睹焉。张雨帅亦好动不好静,本以调人自居,反致激成战祸,是岂不可以已乎?若淞沪护军使一职,贻祸者为袁项城,袁因郑汝成有功于己,特划淞沪一隅,俾郑自主。而郑竟死于非命。及卢何之与李纯龃龉,几至宣战,微李纯之顾全东南大局,甘心让步,江浙人民,宁有幸乎?国民苦兵革久矣,好战者民之贼也,主和者民之望也,观乎江浙之言和,安得不感念夫李督军?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