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页 下页 |
卷二萬二千五百七十一 集 |
|
永樂大典卷之二萬二千五百七十一 九緝 集〈大方等大集經五〉 〈寳女品第三之一尒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寳坊中。師子座上。與諸大衆。圍遶說法。尒時會中。有一童女。名曰寳女。即從座起。右手執持。〉 〈白真珠貫。而作是言。若我真實。能於十方。無量世界。受持如是。大集正典讀誦書寫。演說其義。廣流布者。願此珠貫。著佛頂髻。及諸菩薩。說是語已。〉 〈即擲珠貫。以佛神力。及以誠言。珠貫即在如来頂上。亦遍一坊諸菩薩首。而諸菩薩。各各自於首貫珠中。見其来世。成佛之時。所有世界。菩提之樹。〉 〈衆生調伏。及徃願力。了了見知。見已。各各生竒特想。白佛言世尊。是寳女者。云何乃有如是無量大功德耶。我於無量阿僧祗劫。所有誓願。今於一〉 〈念。悉見了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實如所言。是寳女者。已於過去九萬六億那由佗佛。種諸善根。發大善願。所生之處。常得真實。是故是女。凡所〉 〈思念。言無虚發。若欲令此大千世界。滿中寳華。即言而有。若言欲令滿此三千大千世界。種種妙香。言已即有。若欲示現種種形色。轉輪王色。天帝〉 〈釋色。梵天王色。或沙門色。婆羅門色。或比丘色。比丘尼色。優婆塞色。優婆夷色。如言即得。若風灾起時。轉為火灾。火灾起時。轉為水灾。水灾起時。轉〉 〈為風灾。如言即轉。若有魔王。將諸兵衆。執持刀杖。弓弩箭矢。鉾矟戈楯。欲令轉變。成實華者。如言即成。若於空曠。無水多乏。為諸衆生。發大誓願。其〉 〈中即有城邑聚落。人民大小。漿水無乏。若願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色。如如来色。即如其言。成佛妙色。若言一切所有大衆。悉住虚空。言已即住。善〉 〈男子。若是寳女。欲於此處。虚空之中。遍聞十方。諸佛所說。如言即聞。善男子。寳女童女。成就如是。無量無邊。諸大功德。尒時寳女。即於佛前。說偈歎〉 〈曰。我今成就大寳聚。故能賛歎無上尊。逺離一切諸煩惱。具足大寳助菩提。如来具足無上寳。大光能照無邊世。無上寳幢佛世尊。我今獻寳以供〉 〈養。硨磲碼碯青琉璃。金剛真珠日月寳。以如是寳供養佛。為令衆生成菩提。世尊身光勝諸寳。衆生樂見無疲猒。處在一方見十方。令衆各見前有〉 〈佛。有見如来身行住。或見坐卧及說法。或見默然無所宣。或見入定修智慧。如来一一毛孔光。能照十方諸世界。光明清淨最無上。猶如秋月淨蓮〉 〈華。尒時寳女。偈譛佛已。復作是言。世尊。我今於此大集經中。欲少問義。如来若許。乃敢諮啓。佛言善哉善哉。寳女。隨意發問。若有疑網。我當為汝而〉 〈除滅之。尒時寳女。即白佛言。世尊。云何實語。云何為實。云何法語。云何為法。云何義語。云何為義。云何毘尼語。云何昆尼義。佛言善哉善哉。至心諦〉 〈聴。吾當為汝分别觧說。寳女。菩薩摩訶薩。有三種實。何等為三。一者不誑諸佛。二者不誑已身。三者不誑衆生。云何名為不誑諸佛。已身。衆生。寳女。〉 〈若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貪著聲聞辟支佛乘。是則名為欺誑諸佛。已身。衆生。云何不誑。寳女若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已。若在地獄。受大苦惱。若遇魔業。邪見同止。若生惡國。起惡煩惱。身。遇刀稍。斫剌燒炙。於如是時。終不捨離菩提之心。不休。不息。不畏。不悔。令菩〉 〈提心。遂更增廣為諸衆生。受大苦惱。見受苦者。心更增廣。勤修精進。欲得菩提。不為邪語之所誑惑。一切邪風。不能傾動。是名菩薩不誑諸佛已身〉 〈衆生。寳女。若有菩薩。不誑諸佛已身衆生。是名菩薩真實之實。寳女。不誑諸佛。復有四事。一者其心堅固。二者住於至處。三者具足勢力。四者勤修〉 〈精進。不誑已身。亦有四事。一者淨心。二者至心。三者不誑。四者不曲。不誑衆生。亦有四事。一者莊嚴。二者修慈。三者修悲。四者攝取寳女。是名菩薩〉 〈第一之實。菩薩實者。初發願時。不捨衆生。復次寳女。菩薩實者。不多語。守護語。不廉語。真實語若在獨處。大衆王邊。發言誠實。非為財貨。而故妄語。〉 〈非為自在。而故妄語。若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寳。尚不為之而生妄語。况餘小事而妄語也。寳女。如是實者。有三十二淨。何等三十二。一者慚語。〉 〈二者功德語。三者愧語。四者柔軟語。五者不虚語。六者無譏呵語。七者不貪著語。八者不畏語。九者閉諸惡道語十者開諸善道語。十一者聖行語。〉 〈十二者慧行語。十三者内淨語。十四者外淨語。十五者樂受語十六者樂聴語。十七者不澀語。十八者微妙語。十九者分别語。二十者妙音語。二十〉 〈一者純善語。二十二者不誑語。二十三者不執語。二十四者歡喜語。二十五者自勸諭語。二十六者勸諭佗語。二十七者不失語。二十八者安𨼆語。〉 〈二十九者福田語。三十者如佛語。三十一者實圍遶語。三十二者淨口語。復次寳女。菩薩實者凡所言說。口意相稱。云何名為口意相稱。修習施故。〉 〈獲得菩提。非因慳貪。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能施一切。名之為實。修習淨戒。獲得菩提。非因毁戒。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如戒而住。〉 〈名之為實。修習忍辱。獲得菩提。非因瞋恚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具足修忍。是名為實。勤行精進。獲得菩提。非因懈怠。而能得之。是名意口〉 〈相稱而語。修精進故。名之為實。修習禪定。獲得菩提。非因亂心。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修習定心。名之為實。修於智慧。獲得菩提。非因愚癡。〉 〈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修智慧故。名之為實。三十七助菩提之法。四無量心。亦復如是。復次寳女。夫真實者。所謂聖行。聖行者。苦無常行。又〉 〈復聖行。所謂知苦。逺集證滅修道。知於五陰。無出生相是名知苦。五陰因者。所謂愛結。畢竟逺離。不貪不著。不譛不求。不去不来。是名離集。滅一切〉 〈相。然其滅時。無一法滅。不平等法。非平等法。是名證滅。觀奢摩佗。昆婆舍那。其相平等。無覺無觀。無有平等。無繫無取。無作無變。是名修道。真實了〉 〈知。如是等諦。又能分别廣說其義。是名菩薩摩訶薩實。說是真實法時。十千菩薩。得真實忍。復次寳女。法語者。凡所演說。依法而語。觀法念。法。奉行〉 〈於法。行至處法。求法欲法。樂法修法。法幢法仗。莊嚴法器。法燈法明。法念法意。法有法所。莊嚴瓔珞。法牀法儀。法護法財。法無窮盡。廣大無邉。法事〉 〈法身。法口法意。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如是等法。是名法語。法語者。真實之語。守護法語。教人供養父母。和尚耆舊。有德賛歎菩提。及菩提道。令人〉 〈不捨。菩提之心。至心繫念。不忘菩提。不離莊嚴。修菩提法。親近賢聖。善知識等。修習信心。專念聴法。慕求正法。勤於精進。不貪著法。知恩報恩。樂於〉 〈寂靜。不斷聖種。教化頭陀。勸行十善。讃歎惠施。一切善法。顧向菩提。至心受持。清淨戒律。修習忍辱。除去懈怠。修淨禪定。智慧方便。慈悲喜捨。修四〉 〈真諦。趣向於諦。四無礙智。得大神通。隨順法施。修四念處。乃至修習。八聖道分。定慧二法。得智解脫。如法解說。聲聞緣覺。菩薩諸乗。譛說一切。所有〉 〈福德。當觀十二甚深因緣。分别空門。無相無願。無所畏懼。說五陰如幻如化。說十八界如虚空相。說諸入性。同於空性。常說七財。六念六敬。解說具〉 〈足。六波羅蜜。說六常行。修六神通。具足五眼。說第一義。流布世間。成就業語。一切泉生。其心平等。譛歎佛語。寳女。若有菩薩。具足如是法語。口終不〉 〈說我語。不說衆生語。不說壽命語。不說士夫語。不說斷語。不說常語。不說有見語。不說無見語。不說兩斷語。不著中語。不說聚語。不說滅語。不說諍〉 〈語。不說偏語。不覺知語。不顛倒語。不增疑心語。不逆法語。觀法界語。破憍慢語。說法菩薩。如法而住。如法而說。實語法語。不斷語。不折語。說法菩薩。〉 〈一切世間。不能共論。見者怖畏。法語菩薩。能演說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及以諸有。則不受生。本性清淨。義在寂寞。不從他乞。寳女。法者則不可獲〉 〈無有文字。而無言說。亦無辭。無色無見。亦無所趣。無言誨。亦無所教。無。心意識。無有塵垢。無明無闇。不繫屬他。不繫屬自。無有髙下。不雜一切境界〉 〈因緣。清淨寂靜。無有導首。難知難覺。不可思議。不可思惟。行清淨智者。乃能知之。無受受者。永斷諸受。過於三世。不滅無滅相。不生無生相。無有豐〉 〈儉。無斷無增無减。無當有。無已有。非修非見。非魔見。非真實見。非相非非相。非一相而亦一相。非有屋宅。逺離屋宅。非近非逺。非離非别。非縳非鮮。〉 〈非有漏。非無漏。亦非相似。非苦非樂。非具足。非不具足。非名非色。非著非脫。非破非完。雖非金剛。不可壞相。真實如金剛。非近非逺。無色無因。亦非〉 〈頑嚚。非此非彼。非内非外。非自非佗。非見非聞。非憶非忘。非識非知。非識境界。非知境界。寳女。是名為法。若能廣說如是等法。是名說法。復次寳女。〉 〈法語菩薩。不與一切世間諍競。不軽不慢。於佗未學。心不輕笑。不生髙心。不自譛歎。不謗他說。不以飲食。為他說法。不遮佗善。令生疑惑。見佗犯罪。〉 〈終不說之。於佗法中。不生軽賤。不遮止佗。所修行法。凡所說法。不離於空。無相無顧。終不分别。一切法界。不動法界。不動實性。不依字識。人不了義。〉 〈雖不依止。亦不誹謗。於自他衆。不生分别。亦不誹謗。十二因緣。非在世間淨於世間。非法淨法。無貪無慳。無有毁戒。不捨破戒。無瞋無垢。無有懈怠〉 〈不失道心。不忘菩提。為欲莊嚴。無上智慧。不休不息。心不生悔。於他法中。心無妒嫉。不以著於非修多羅。謗修多羅。毗尼摩。得勒伽。亦復如是。於正〉 〈法所。終不見非。不因於慢。而增長慢。不謗因果。及業果報。於正法中。心無退轉。知恩念恩。報之不忘。終不懷抱。瞋恨之心。不著我見。不嫉他利。於怨〉 〈親中。無有二想。得他譏刺。終不報之。不作兩舌。闘亂彼此。不懷謟曲。顯異惑衆。不為他喜。受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式又摩那戒。沙彌戒。沙彌尼〉 〈戒。優婆塞戒。優婆夷戒。住空閑處。思惟寂默。勤心受讀。十二部経。不為勝他故。受持守護。如是等戒。不為供養。現作知足。不為顯他。不知足故。自修〉 〈知足。不言諸佛。無上菩提。他之所作。不造惡業。邪惡活命。不捨七財。不貪於食。不斷聖種。不誹謗他。不自讃歎。於佛法中。不作數量。讃歎大乘。心無〉 〈猒足。是名法語。尔時世尊。復告寳女。菩薩義者。云何名義。所謂信心修莊嚴時。無有虛誑。為欲莊嚴一切善根。至心專念。修行善法。破衆生疑。不求〉 〈果報。施諸衆生。安隱快樂。護持禁戒。不失忍心。勤修精進。增長善法。修寂靜定。攝諸散亂。具無上智。破無明闇。修習慈心。等諸衆心。修習悲心。隨衆〉 〈所作。親徃營理。修習喜心。施衆法喜。修習捨心。不觀苦樂。捨財法已。心無悔吝。所言柔軟。壞衆惡心。利益於他。具足甚深。修行同事。勸發大乗。以是〉 〈四攝。調伏衆生。見一切行。皆是無常。苦空無我。淨諸煩惱。依止於義。不依於字。依止於智。不依於識。依了義經。捨不了義。依止於法。不依於人。說義〉 〈無礙。無有窮盡。而於法界。無所分别。說辭無礙。獲得解脫說樂說無礙。如法而說。莊嚴惠施。不知猒足。莊嚴於戒。善願成就。莊嚴多聞。如法而作。莊〉 〈嚴功德。具足相好。莊嚴智慧。知諸衆生。上中下根。差别之相。莊嚴於定。為心清淨。莊嚴於智。得三種慧。修四念處。為心不散亂。修四正勤。為得善根。〉 〈修四如意。徃来諸方。修習五根。辯分别句。修習五力。為壞煩惱。修七覺分。為知諸法。修八正道。不為惡動。修習神通。為不退失。菩薩摩訶薩。觧如是〉 〈義。是名為義。若有菩薩。能說是義是名說義。復次寳女。又復義者。修習空定。壞諸有法。修習無相。壞諸法相。修習無願。不求三界。若能演說。如是三〉 〈空。是名說義。一切諸行。不可修行。是名為義。菩薩說是不可修行。是名說義。斷一切生。是名為義菩薩若說。諸法無生。是名說義。諸有無出。是名為〉 〈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四真諦者。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無我我所。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字不可說。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 〈義。真實之義。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一切菩提之法。不可稱計。是名為義。菩薩摩訶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多聞之人。如法而住。是名為義。〉 〈如是說者。是名說義。一切諸乘。大乘為最。是名為義。能如是說。是名說義。復次寳女。無所分别。名之為義。無有衆生。亦無壽命。一味不動。不盡一事。〉 〈不生不出。不来不去。不滅不二。不可覩見。無有造作。無為無作。心不謟曲。三世平等。三分無差。不失不得。不熱不冷。不淨不穢。不行如尒。不取不捨。〉 〈非道示道。非常非斷。亦非中道。不瞋不濁。不觀於法。及以非法。非。一切字音聲詞語。無心意識。於貪瞋癡。不生分别。一切諸法。作相有相。空無相願〉 〈是三即空。真實入法。等與不等。皆悉平等。因於智慧。獲得觧脫。寳女。菩薩若能具如是義。是名為義。說如是義。是名為義。寳女。云何菩薩。說於毗尼。〉 〈佛說毗尼。凡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犯毗尼。二者煩惱毗尼。云何為犯。云何毗尼。犯已尋覺。不善思惟。因於無明。顛倒虚妄。欺誑煩惱。著我衆生。疑〉 〈網之心。不得觧脫。悼悔憍慢。放𨓜寡聞。因如是等。是名為犯。若破疑心。獲得觧脫。得觧脫故。見有犯處。即是。非處。亦非。非處。非身口意。不取不捨。不〉 〈可覩見。非是身作。及心口作。若是三作。即是滅法。若是滅法。誰作誰犯。如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諸法無根。無住無處。若能破壞。如是等疑。是名為〉 〈淨。是名不熱。隨師教作。是名有信。是名有定。是名毗尼。云何煩惱。云何毗尼。十二有枝。所謂無明乃至老死。是名煩惱。性能調伏。一切煩惱。是名毘〉 〈尼。何以故。空無相願。能調諸法。若法是空。無有性相。不可願者。云何而有貪恚癡等。無作能調一切諸法。若一切法。不可作者。云何而有煩惱諸結。〉 〈一切諸法。從因緣生。若從緣生。云何可見。見如是等。十二有枝。亦知煩惱。及煩惱相。若是空智。能觀菩提。即以此空。空於煩惱。若能觀察。如是平等。〉 〈是名毗尼。若能如是。演說義者。是名著薩。能說毗尼。若是毗尼。能知我者。即是了知。煩惱毗尼。云何名為知我毗尼。謂觀無我。觀於我性。知我淨我〉 〈實。知我分别。我空我修。知我不動。不說不著。不生不滅。君能如是。知於我者。即是了知煩惱毗尼。若實無我。而作我想。於無煩惱。作煩惱想。亦復如〉 〈是。若我本無。煩惱亦尒。若有具足。毘婆舍那。則能如是。觀察了知。是名知我。煩惱毗尼。煩惱者。非過去未来。現在。若能不作。不念不求。是名知於煩〉 〈惱毗尼。毗尼亦非去来現在。如心非色。非内非外。亦非中間。煩惱亦尒。非色非内非外。及以中間。何以故。無覺知故。無諍競故。無清淨故。無造作故。〉 〈若能如是。知諸煩惱。不出不滅。是名了知煩惱毗尼。寳女。菩薩若得如是等。知煩惱毗尼。亦為衆生。說如是法。是名菩薩演說毗尼。說是法時。十千〉 〈菩薩。得無生忍。尒時寳女。心大歡喜。前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說。真實法義。及以毗尼。不可思議。若有菩薩。能如是說。是人則能實知實見。尒時舍利〉 〈弗。語寳女言。汝今已具如是等法。能演說不。寳女答言。大德舍利弗。實名無貪。無貪即義。如是義者即不可說。不可說者。即是毘尼。大德若如是者。〉 〈云何可說。復次舍利弗。實者即滅。滅者即法。法者即淨。淨者即義。義者即昆尼。如是等法。無有文字。若無文字。云何可說。大德。實者即如。如者即法。〉 〈法即無二。無二即義。夫無二者。亦不可調。若不可調。云何名調。如是等法。悉無所有。若無所有。云何可說。舍利弗言。汝今成就何等寳故。立如是名。〉 〈名寳女耶。答言大德。有三十二菩薩寳心。如是心中。悉無聲聞辟支佛心。何等三十二。一者發心。為度一切諸衆生故。二者發心為令佛種不斷絶〉 〈故。三者發心為持佛法不滅盡故。四者發心守護僧故。五者發心。為施衆生聖法之樂。六者發心為諸衆生。修習大慈。令衆逺離煩惱諸苦。七者發〉 〈心修習大悲。捨内外物。八者發心護持禁戒。調毁戒故。九者發心修忍。破壞不忍。憍慢惡心。顛心。醉心。狂心。放繞自在心故。十者發心精進。為破懈〉 〈怠畏退悔心。調伏懈怠諸衆生故。十一者發心修定。為破亂心。狂心妄念。為令衆生。獲得四禪。及八解脫。調伏欲界諸衆生故。十二者發心修智。破〉 〈一切闇。真實知見。入於法界。十三者發心為知衆生。平等無二。皆一味故。十四者發心為得無貪無瞋。利衰毁譽。其心無二。安住善法。苦樂不動。為〉 〈如是等。護衆生故。十五者發心為得無怖無畏。欲觧甚深十二因緣。離一切見。十六者發心。為欲莊嚴智慧。及以功德。無有猒足。十七者發心為欲〉 〈不離見佛。常聞法故。十八者發心。為欲如聞而說。十九者發心為得廣大法聚。心無貪吝。二十者發心。為欲讃歎淨戒。如聞而住。教化慰喻。毁禁人〉 〈故。二十一者發心。為破一切衆生七種慢故。二十二者發心。為知一切衆生。上中下根。二十三者發心。為破諸魔惡業。二十四者發心。為施衆生安〉 〈樂。二十五者發心。為欲破壞衆生所有。衆苦。心不生悔。二十六者發心。為欲具足成就。得佛法故。二十七者發心。為知有為之法。一切無常苦無我〉 〈故。知已不。離。心無厭悔。二十八者發心。為樂修習。一切助菩提法。二十九者發心。為見空無。相願。以衆生故而不取證。三十者發心。為於雖畏諸有。〉 〈亦護諸有。三十一者發心。為於見生死過。而不猒悔。三十二者發心。為於若近菩提。受無上樂。捨是妙樂。為衆生故。受貪窮苦。舍利弗。是三十二發〉 〈心之寳。悉無聲聞辟支佛心。是故菩薩。名為寳聚。尒時世尊。譛寳女言。善哉善哉。汝真實說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而菩提心。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不可齊說三十二事。何以故。非聲聞寳。能得佛寳。非緣覺寳菩薩寳以。菩薩能得佛寳。得佛寳已。則得聲聞辟支佛寳。菩薩佛寳。是故菩薩。名。〉 〈為寳聚。尔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寳女所說。不可思議。我觀其說。是女似得四無礙智。佛告舍利弗。汝今方謂是女。未得四無礙耶是女乆已成就〉 〈具足。寳女說法。字不可盡。文句義味。亦不可盡。時舍利弗。語寳女言。仁者令當廣分别。說。四無礙智。寳女言大德。四無礙智。於一切法。悉成其事。大〉 〈德。菩提心者。名無礙句。何以故。菩提心中。攝諸義故是名義無礙智。一切法界。入菩提心。是名法無礙智。實無文字而說文字。是名辭無礙智。不可〉 〈說法。說不斷絶。是名。樂說無礙智。義不可說。名義無礙。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名法無礙。無言說業。名辭無礙。於六入界。無有障礙。名樂說無礙。了達〉 〈於義。名義無礙。樂於寂静。名法無礙。字不合法。法不合義。名辭無礙。說即是聲。名。樂說無礙。如来正覺。即菩提義。名義無礙。菩提義者。能生於法。名〉 〈法無礙。法可作句。名辭無礙。說已得義。名樂說無礙。法義者。名義無礙。觧脫者。名法無礙。演說法相。非有法性。名辭無礙。分别。法界。及非法界。名。樂〉 〈說無礙僧即無為。名義無礙。諸僧一味。名法無礙。和合僧故。名辭無礙。說僧功德。名。樂說無礙。大德。是四無礙。遍一切法。時舍利弗言。世尊。是女人〉 〈者。發心已来。為乆近耶。在何佛邊。種諸善根。佛言舍利弗。過去無量阿僧祗劫。尔時有佛。號分别。見如来。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觧。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土名大淨。如兜率天。與菩薩僧。七萬六千。一切皆是清淨梵行。得不退轉。陀羅尼門。尔時有轉輸聖王。名淨德報。王千世〉 〈界。而得自在。復宫婇女。八萬四千。千子具足。其力皆等。蓮華力士。尔時聖王。於三萬六千億歲。種種供養。佛及菩薩。所謂房舍卧具。衣服飲食。病瘦〉 〈醫藥。舍利弗言。世尊不審彼佛。壽命幾時。舍利弗。其佛壽命。滿十中刼。時轉輪王。與其後宫。眷屬婇女。及外人民。九萬二千億。那由他。䝴持種種。無〉 〈量無邉。供養之具。徃至佛所。以八千億。上妙珍寳。而散佛上。頭面作禮。長跪合掌。口宣是言。世尊。我今所設供養之具。頗復更有殊勝供養。勝我者〉 〈不。時佛答言。大王。有異供養。勝諸供養。如是供養。於此供養。百分千分。萬分。百千萬分。不及其一。王言。世尊。是何供養。願樂欲聞。唯願說之。尒時世〉 〈尊。即說偈曰。如恒河沙等世界。滿中妙寳。持用施。雖有如是無量福。不如憐愍發菩提無量億等。恒沙佛淨妙華香以供養。如是福德。猶不如發菩〉 〈提心。七不退。如是發心。即為施戒。忍精進。禪智慧。若為憐愍發大心。其福無量。不可盡。上色力財。上族姓。是人乃能發菩提。主千世界至梵天。得大〉 〈自在。乃能發若樂喜發菩提心。如是乃能斷惡。有能為人天開正路。能閉八難邪嶮径。諸根具足。不盲聾皆由至心發菩提。能見十方諸世尊。能開〉 〈天上甘露味。若能至心發菩提。是人能破疑憍慢。無量智慧得自在。能為衆生說法界。衆生見之如父母。亦如良醫師友想。能療衆生煩惱病。教誨〉 〈令趣菩提道。尒時聖王聞佛說是發菩提心。所得功德。其心歡喜。踊躍無量。與其眷屬。内外人民。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於佛前。而說偈〉 〈言。我今憐愍於衆生。是故發此菩提心。若欲獲得大自在。不應於此生退轉。生死無量受苦惱。而於自他無利益。寧發此心受大苦。非以不發受安〉 〈樂。若有衆生發菩提。即得人天聖王樂。及得無上菩提樂。最上慧忍三昧定。具四無量及六度。三種淨慧六神通。四無礙智大自在。無上十方力四〉 〈無畏。及三念處及大悲。成就具足十八法。如是皆由發菩提。能動十方諸世界。亦知十方衆生心。能度無量諸衆生。皆由發於菩提心。舍利弗說是〉 〈偈時。四萬天人。無量衆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尒時聖王。復於萬億年中。供養彼佛。供養佛已。猒世出家。既出家已。思惟四句。一者實句。〉 〈二者法句。三者義句。四者調句。於一億年。常思如是四句之義。舍利弗。汝知尒時轉輪聖王。豈異人乎。即寳女是也。舍利弗言。世尊。何業緣故。受是〉 〈女身。佛言舍利弗。一切菩薩。不以女業。而受身也。乃以神通智慧之力。示女身耳。為欲調伏諸衆生故。舍利弗。汝今實謂寳女菩薩。是女身耶。莫造〉 〈斯觀。何以故。受女身者。即是慧力神通之力。舍利弗。是女乆已於無量刼中。離男女身。如是身者。非是過去。亦非未来現在。此身即方便身。化此世〉 〈界。九萬二千諸女人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示現是方便身。尒時寳女。語舍利弗。大德。汝今能以女人之身。說正法耶。舍利弗言。我於〉 〈男身。尚生猒悔。况女身乎。舍利弗。汝於男身。生猒悔耶。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大德。是故菩薩勝諸聲聞辟支佛等。何以故。汝諸聲聞。所猒悔處。菩薩〉 〈於中。受樂不悔。聲聞之人。不求諸有。菩薩於中。甘樂受之。聲聞之人。於諸功德。生知足想。菩薩之人。無有猒足。聲聞之人。猒離煩惱。菩薩之人。處而〉 〈不懼。舍利弗言。寳女菩薩之人。有何等力。以是力故。心無猒離。寳女答言。大德。菩薩摩訶薩。有八種力。處之無猒。何等為八。一者慈力。心無礙故。二〉 〈者悲力。為調伏故。三者實力。不誑諸佛已身衆生故。四者慧力。離煩惱故五者方便力。心不悔故。六者功德力。無所畏故。七者智力。壞無明故。八者〉 〈精進力。破放𨓜故。是名八力。菩薩具足如是八力。其心不悔。舍利弗言。寳女。汝今已具是八力耶。答言。大德。言具足者。即是顛倒。顛倒者。即是二相。〉 〈二相者。即是有為。有為者。即無所有。無所有者。即是平等。大德若平等者。云何有力。云何無力。云何可說。一二之數。大德。一切諸法。皆如虚空。而是〉 〈虚空。不可說内。不可說外。不可說明。不可說闇。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若一切法。同虚空者。云何可說。有力無力。一二之數。大德。菩薩摩訶薩。亦有力。〉 〈亦無力。云何有力。云何無力。無煩惱力。有智慧力。無慳悋力。有惠施力。無破戒力。有持戒力。無瞋恚力。有忍辱力。無懈怠力。有精進力。無亂意力。有〉 〈禪定力。無無明力。有智慧力。是故菩薩。無惡法力。有善法力。尒時世尊。讚寳女言。善哉善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是說。即是實說。寳女菩薩。說〉 〈是法時。五百菩薩。成就忍心。〉 永樂大典卷之二萬二千五百七十一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