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七千四百六十二 喪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四百六十二 十八陽

  䘮〈䘮大記篇四〉

  君弔。見尸柩而后踊。〈鄭玄注塗之後雖徃不踊也。踊或爲哭或爲浴。孔頴達䟽君弔至后踊。 正義曰。君〉

  〈弔臣。唯見尸柩乃踊者。若不見尸柩則不踊。案前文既𣩵君徃視祝而踊。𣩵後有踊者。皇氏云雖𣩵未塗則得踊。故鄭此注云塗之後雖徃不踊也。〉

  〈是既𣩵未𡍼。得有踊也。陳澔集說前章既𣩵而君徃。是不見尸柩也。乃視祝而踊。此言見尸柩而后踊。似與前文異。舊說𣩵而未塗則踊。塗後乃不〉

  〈踊。未知是否〉大夫士𠰥君不戒而徃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鄭玄注榮君來也孔頴達疏大夫至必奠正義曰君不先戒。故臣不得具殷奠。君退必奠者君來不先戒當時雖不得殷奠而君去後必設奠〉

  〈告𣩵。以榮君来故也陳澔集說大夫士至君退必奠。 以君之來告於死者。且以爲榮也。〉君大棺八寸。屬六

  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

  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鄭玄注大棺。棺之在表者也。檀弓曰。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

  〈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用。此以内說而出也。然則大棺及屬用梓。椑用地以是差之。上公革棺不被三重也。諸無革棺再重也。大夫無椑。一重〉

  〈也。士無屬。不重也。庶人之棺四寸。上大夫謂列國之卿也。趙簡子云不設屬椑時僣也。陸德明音義屬。音燭。後皆同。椑。步歴反。重。直龍反。下同。兕。詞〉

  〈履反。被。皮下同。厚。户豆反。杝以支反。差。初徃反。徐。初冝反。僣。子念反。孔頴違疏君大至六寸 正義曰。此一節以下至篇末。總論君大夫士等棺椁〉

  〈及飾棺之異。并碑繂之殊。各依文解之。 此一經論君大夫士等棺椁厚薄之制。祖。天子之棺四重。故檀弓云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注〉

  〈云所謂椑棺梓棺二注云所謂屬與大棺。然則天子四重之棺。都合厚二尺四寸也。若上公棺則去水皮。所餘三重。合厚二尺一寸也。若侯伯子男〉

  〈則又去兕皮。但餘三棺爲二重。合厚一尺八寸也。若上大夫則又去椑。所餘屬六寸及大棺八寸爲一重。合厚一尺四寸。若下大夫亦有屬四寸。及〉

  〈大棺六寸。但寸數减耳。大棺六寸。屬四寸。合厚一尺也。若士則不重。唯大棺六寸也。 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者屬六寸。椑四寸。二者合一尺。〉

  〈就大棺八寸。爲一尺八寸。上大夫大棺八寸。 屬六寸。去椑四寸。所餘二種。合爲一尺四寸。 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者。各减二寸。合餘一尺也。〉

  〈士棺六寸者。無屬。唯大棺六寸也。 注。大棺至僣也。 正義曰。以名大棺。故知在表云四者皆用者。謂水兕。棺。杝棺。梓棺等。皆周於。唯椁不〉

  〈周。此以内說而出也者。請檀弓此文從内而說。以次出外。而謂近尸有水革。次外有兕革。次外有椑。次外有屬。次外有大棺。云然則大棺及屬用梓。〉

  〈椑用杝者。以檀弓云。杝棺一。梓棺二。從内出外而言。此先云大棺及屬。乃始云椑是從外卿内而說。故知大棺及屬當梓棺也椑當杝棺也。云上公〉

  〈革棺。不被三重也者。以天子四。上公三。去其一重。故知革棺不被。但有兕也。云諸侯無革棺再重也者。以此經但云君大棺屬椑。不云革。故知無革〉

  〈棺也。此君謂侯伯子男也。此經上下大夫。但公大棺與屬無杝。椑是大夫無椑一重也。經唯云士棺六寸。是士無屬不重也。案檀弓。孔子爲中都宰。〉

  〈制四寸之棺。五寸之椁。是庶人之棺四寸云。趙簡子云不設屬椑時僣也者。案哀公二年。趙簡子與鄭師戰于鐵。簡子自誓云。桐棺三寸不設屬。辟〉

  〈下卿之罰也。案此大夫依禮無椑。趙簡子所云罰始無椑。故知當時大夫常禮用捭。是時僣也。陳澔集說君大棺至棺六寸。 君。國君也。大棺最在〉

  〈外。屬在大棺之内。椑又在屬之内是國君之棺三重也。寸數以厚薄而言。黄震日抄此明君大夫士棺重數厚薄之制。大棺以其包於外。故曰夫屬。〉

  〈則連屬於大棺。故曰屬椑。則親身而偪近。故曰椑。大棺及屬用梓。椑用杝。凡三重合厚二尺一寸。上大夫列國之卿也。二重士一重天子則四重制〉

  〈見檀弓。庶人棺四寸。彭氏纂圖註義大棺棺之在外者。故曰大屬。則視大棺若爲之屬焉。椑則親尸又卑矣。言大則屬而下爲小。言卑則屬而上爲〉

  〈等。以其有大小尊卑。故寸數有多少焉。餘同前疏〉君裏棺用朱緑。用雜金鐟。大夫

  裏棺用玄緑。用牛骨鐟。士不緑〈鄭玄注鐟。所以琢著裏。陸德明音義鐟。子南反。釘也。〉

  〈琢。陟角反。本又作掾。著。直畧反。孔頴違疏君裏至不緑。 正義曰。此一經明裏棺之制。裏棺謂以繒貼棺裏也。朱繒貼四方。以緑繒貼四角。定本緑〉

  〈中緑字皆作琢。琢謂鍇琢朱繒貼著於棺也。 用雜金鐟者。鍇。釘也。舊說云用金釘。又用象牙釘。雜之以琢。朱緑著棺也。隱義云。朱緑。皆繒也。雜金〉

  〈鑽尚書曰。貢金三品。黄白青色。大夫裏棺用玄緑者四面玄。四角緑。用牛骨鑽者。不用牙金也。士不緑者悉用玄也。亦同大夫用牛骨鑽。不〉

  〈言從可知也。陳澔集說石梁王氏曰。用牛骨爲釘。不可從。餘同前疏〉君盖用𣾰。三衽三束。大

  夫盖用𣾰。二衽二束。士盖不用𣾰。二衽二束。〈鄭玄注用〉

  〈𣾰者。塗合牡牡之中也。衽小要也。陸德明音義要。一遥反。下同。孔頴達疏君蓋至二束。 正義曰。此一經明祍束之數。 君蓋用𣾰者。蓋。棺上蓋用〉

  〈𣾰。謂𣾰其祍合縫處也。 三祍三束者。衽。謂燕尾。合棺縫際也。束。謂以皮束棺也。棺兩邉各三祍每當祍上。輙以牛皮束之。故云三衽三束也 大〉

  〈夫蓋用𣾰。二祍二束者。以𣾰祍合縫處也。大夫士横祍有二。每衽有束。故云二祍二束也。 士蓋不用𣾰二祍二束者士卑故不㵕也。言二祍二束〉

  〈者。與大夫同。檀弓云。棺束縮二衡三者據君言也。若大夫士横唯二束。此文是也。故鄭注司士云結披必當棺束。於束撃經。天子諸侯載柩三束。大〉

  〈夫士二束。䘮大記曰君纁披六。大夫披四。前纁後玄。士二披用纁。人君禮文。欲其數多圍數兩旁言六耳其實旁三是也。皇氏不見鄭之此注。以爲〉

  〈此經大夫士二祍二束者。據披從束而書其横皆爲三束。其義非也。陳澔集說蓋棺之蓋板也。用蓋而以𣾰塗。其合縫用祍處也。祍束並說見種弓。〉

  君大夫鬊爪。實于緑中。士埋之。〈鄭玄注緑當爲角。聲之誤也。角中謂棺内四隅也。鬊〉

  〈亂髮也。將實爪髮棺中。必爲小囊盛之。此緑武爲簍。陸德明音義鬊。音舜。爪側巧反。囊乃剛反。徐音託盛。音成簍。魯口反。孔頴達疏君大至埋之。〉

  〈正義曰此一節明鬊爪之異 實于緑申者緑即棺角也。其死者亂髮及子足之爪實于小囊實于棺角之中士埋之者。士賤亦有物城髮爪而埋〉

  〈之。注緑當爲角正義曰知緑當爲角者上文緑爲色以飾棺裏。非藏物之處。以緑與角聲相近經云緑中故讀緑爲用陳櫟詳觧爪。指甲也。餘〉

  〈同前䟽陳澔集說爪。手足之爪甲也。生時積而不弃今死爲小囊盛之而實于棺内之四隅。故讀緑爲角四角之處也。士則以物盛。而埋之耳〉

  君𣩵用輴欑。至于上畢塗屋。大夫𣩵以幬欑置于

  西序。塗不暨于棺士𣩵見衽塗上帷之。〈鄭玄注欑。猶菆也。屋𣩵上。〉

  〈覆如屋者也。幬。覆也。暨。及也。此記參差。以檀弓參之。天子之𣩵居棺以龍輴。櫕木題湊象椁上四注。如屋以覆之。盡塗之。諸侯輴不畫龍。櫕不題湊。〉

  〈象椁。其他亦如之。大夫之𣩵廢輴。置棺西牆下。就牆櫕其三面。塗之不及棺者。言櫕中狹小。裁取容棺。然則天子諸侯差寬大矣。士不櫕掘地下棺〉

  〈見小要耳。帷之。鬼神尚幽閣也。士達於天子皆然。幬或作錞。或作埻。陸德明音義輴。𠡠倫反。櫕。才冠反。下同。幬。音道。注同。暨。其器反。注同。見。賢遍反。〉

  〈注同。菆。才工反本亦作叢。參。初金反。差。初宜反。題。音啼。湊。士豆反。注。徐之樹反。下同。差寬。初賣反又。初佳反。掘。其越反。又其勿反。錞。徒對反。又徒卧〉

  〈反。又徒猥反。埻。依字。支允反。又支閏反。徐。都卧反。沈。都雷反。孔頴達䟽君𣩵至帷之。 正義曰。此一經明尊卑𣩵之制度。 君𣩵用輴者。君諸侯也。〉

  〈𣩵時置棺於輴内。 櫕至于上者。以木櫕輴至于棺上。畢塗屋者。畢盡也。此所櫕𣩵之大有似屋形。櫕之既訖。盡塗其屋也 大夫𣩵以幬者。幬覆〉

  〈也。謂棺衣覆之也。大夫言幬覆。則王侯並幬覆也。謂棺衣覆之。言大夫幬即加斧之類是也。櫕置于西序者。屋堂西頭壁也。大夫不輴又不四面〉

  〈櫕。以一面𠋣西壁而三面櫕之。又上不爲屋也。塗不暨于棺者。暨。及也。王侯塗之而攅廣。去棺逺。大夫亦塗而櫕狹。去棺近。裁使塗不及棺故云〉

  〈不暨棺也。 士𣩵見衽塗上帷之者。士掘肂見衽。其衽之上。所出之處。亦以木覆上而塗之。故謂塗上也。士䘮禮云乃塗。注云以木覆棺上而塗之〉

  〈爲火備也。帷之者。帷障也。貴賤悉然。故朝夕哭乃徹帷也。注。櫕猶至皆然。正義曰。云櫕猶菆也者。謂菆聚其木周於外也。云屋𣩵上覆如屋者也。〉

  〈鮮經畢塗屋。屋是𣩵上之覆。形似於屋。故云如屋。云此記參差者。謂記此大記之文。其事參差。若君據天子應稱龍輴。不得直云𣩵用輴。若君據諸〉

  〈侯不得云櫕至于上畢塗屋。其文或似天子。或似諸侯。故云參差云。以檀弓參之。檀弓云。天子之𣩵。取塗龍輴以椁。故知天子𣩵居棺以龍輴。又云〉

  〈以椁。故知櫕木題湊象椁。云上四注如屋以覆之者。謂上以四注垂而鄉下。如似屋檐以覆其上。云盡塗之者。謂四邉及上皆塗之。云諸侯輴不畫〉

  〈龍櫕不題湊象椁者。以檀弓唯云天子龍輴。此經直云君𣩵用輴。不云龍。是諸侯不當也。謂不畫目轅爲龍。檀弓唯云天子菆塗龍輴以椁。則知諸〉

  〈侯不題湊象椁。云其他亦如之者。除此龍輴題湊象椁之外。其他亦如之。其他謂菆木畢塗屋。亦如天子也。必知天子椁四阿者。成二年左。傳云。宋〉

  〈文公卒。椁有四阿。是僣天子禮。但凡𣩵之禮。天子先以龍輴置於客位𣩵處。然後從阼階舉棺於輴中。輴外以木菆輴之。四邉木髙於棺。乃從上加〉

  〔插圖〕

  〈綃黼於棺上。然後以木題湊。題頭也。湊。卿也。謂以木頭相湊鄉内也。象椁上之四注以覆之。如屋形以泥塗之。於屋之上又加席三重於𣩵上。其諸〉

  〈侯則居棺以輴。亦菆木輴。外木髙於棺。後加布幕於棺上。又菆木於塗上。不題湊象椁也。雖不象椁。亦中央髙似屋形。但不爲四注。故經云畢塗屋〉

  〈總包君也。塗上加席三重。云大夫之𣩵廢輴者。案下檀弓云三臣廢輴。據𣩵時也。是大夫之𣩵廢輴。云櫕中狹小。裁取容棺者。以經云塗不暨于棺。〉

  〈明其狹小。卑者既狹。則知天子諸侯差寬大矣。云士達於天子皆然者。謂皆帷之。要義凡𣩵櫕之制見前注䟽陳澔集說君。諸侯也。輴。盛柩之車也。〉

  〈𣩵時以柩置輴上。櫕猶叢也。叢木于輴之四面。至於棺上畢盡也。以泥盡塗之。此櫕木似屋形。故曰畢塗屋也。大夫之𣩵不用輴。其棺一面貼西序〉

  〈之壁而櫕其三面。上不爲屋形。但以棺衣覆之。幬。覆也。故言大天𣩵以幬櫕。至于西序也。塗不暨于棺者。天子諸侯之櫕木廣而去棺逺。大夫櫕狹〉

  〈而去棺近。所塗者。僅僅不及于棺而已。士𣩵掘肂以容棺肂即坎也。棺在肂中。不没其蓋縫。用祍處猶在外而可見其祍。以上亦用木覆而塗之。帷〉

  〈幛也。貴賤皆有帷。故惟朝夕之哭。乃褰舉其帷耳。所以帷者。鬼神尚幽闇故也。此章以檀弓參之。制度不同。〉

  〈彭氏纂圖註義〉

  〈君𣩵以輴君車。備火之〉

  〈𣩵虞。上有四用周。畫轅爲〉

  〈輴龍。謂之龍圖輴。諸侯雖〉

  〈不畫籠。亦有四周〉

  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腊

  焉。〈鄭玄注熬者。煎榖也。將塗設於棺旁。所以感蚍蜉使不至棺也。士䘮禮曰。熬黍稷各二筐。又曰設熬。旁各一筐。大夫三種加以粱。君〉

  〈四種。加以稻。四筐則手足皆一。其餘設於左右。陸德明音義熬。五羔反。種。章勇反。下及注同筐。音匡腊。音昔。蚍。音毗。蜉。音浮。孔頴達䟽熬君至腊焉。〉

  〈正義曰。此一經明熬榖之異。熬者謂火熬其榖使香。欲使蚍蜉聞其香氣食榖不侵尸也。 加魚腊焉者。魚腊謂乾腊案特牲士腊用兔。少牢大〉

  〈夫腊用麋。天子諸侯無文。當用六獸之屬。亦爲惑蚍蜉。注。士䘮至左右。正義曰。此云士二種四筐。士䘮禮。熬黍稷各二筐。又與此同。故引之。又〉

  〈引士䘮禮云。設熬旁一筐者。證設熬之豦。云大夫三種加以粱者。以曲禮云𡻕凶大夫不食粱。明豐年常食粱。故知大夫加以粱。公。食大夫禮。黍稷〉

  〈稻粱。云君四種加以稻。四筐則手足皆一者。當以士䘮四筐設熬。旁各一筐。則兩旁有兩筐。首有一筐。足有一筐也。云其餘設於左右者。兩筐在首〉

  〈足。以外皆設於左右旁也。陳澔集說熬以火煼榖令熟也。熟則香。置之棺旁。使蚍蜉聞香而來食。免侵尸也。四種。黍稷。稻。粱也。每種二筐。三種黍。稷。〉

  〈粱。二種。黍。稷也。加魚與腊。筐同異未聞。石梁王氏曰。棺旁用熬榖加魚腊。不可從。〉

  〔插圖〕

  〈彭氏纂圖註義〉

  〔插圖〕

  〈士四筐置四旁。大夫〉

  〈六筐。君八筐。䟽未釋以序差次。大夫當兩〉

  〈旁各二筐。首足各一筐。君當兩旁各三筐〉

  〈足各一筐歟〉

  飾棺。君龍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錦

  褚。加僞荒。纁紐六。齊五采。五貝。黼翣二。黻翣二。畫

  翣一。皆戴圭。魚躍拂池。君纁戴六。纁披六。大夫畫

  帷。二池。不振容。畫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纁紐

  二。玄紐二。齊三采。三貝。黻翣二。畫翣二。皆戴綏。魚

  躍拂池。大夫戴前纁後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

  一池。揄絞纁紐二。緇紐二。齊三采。一貝。畫翣二。皆

  戴綏。士戴前纁後緇二披。用纁。〈鄭玄注飾棺者。以華道路及壙中。不欲衆惡其親也。〉

  〈荒。蒙也。在旁曰惟。在上曰荒。皆所以衣柳也士布帷布荒者。白布也。君大夫加文章爲。黼荒緣邉爲黼文。畫荒緣邉爲雲氣火黻爲列於其中耳。僞〉

  〈當爲帷。或作于。聲之誤也大夫以上有褚以襯覆棺。乃加帷荒於其上紐。所以結連帷荒者也。池以竹爲之。如小車笒。衣以青布。柳象宫室縣池於〉

  〈荒之瓜端若承霤然。云君大夫以銅爲魚。縣於池下。揄。揄翟也。青質五色。畫之於絞繒而埀之以爲振容。象水草之動摇。行則又魚上拂池。雜記曰。〉

  〈大夫不揄絞。屬於池下。是不振容也。士則去魚齊象車蓋蕤縫合雜采爲之。形如瓜分。然綴貝落其上。及旁戴之言值也。所以連繫棺束與柳材。使〉

  〈相值因而結前後披也。漢禮翣以木爲筐。廣三尺。髙二尺四寸。方兩角髙。衣以白布。畫者。畫雲氣。其餘各如其象。柄長五尺。車行使人持之而從。既〉

  〈窆樹於壙中。檀弓曰。周人牆置翣是也。綏。當爲緌。讀如冠蕤之蕤。蓋五采明注於翣首也。陸德明音義黻。音弗。褚。張吕反。下同。僞。依注讀爲帷。位悲〉

  〈反。齊。如字。徐。才細反。翣。所甲反。戴。丁代反。下及注同。披。彼義反。徐。甫髮反。下同。綏依注爲綏。音蕤。耳佳反。下同。揄音遥。注同。紐。女九反。緇。側其反。壙。〉

  〈古晃反。惡。烏路反。衣。於旣反。下衣以皆同。以上。時掌反。下魚上同。笒。音零。縣。音玄。下皆同。摇。音遥。一音以照反。去。起吕反。車蓋蕤絶句。一讀以蕤向〉

  〈下瓜。古華反。分。扶問反。又皮莧反。又夫云反。廣。古曠反。髙。古報反。又如字。長。直諒反。又如字後放此。從才用反。孔頴達䟽飾棺至用纁 正義曰。此〉

  〈一經明葬時尊卑棺飾。君龍帷者。君諸侯也。帷柳車邉障也。以白布爲之。王侯皆畫爲龍。象人君之德。故云龍惟也。三池者。諸侯禮也。池。謂纖〉

  〈竹爲籠衣。以青布挂著於柳上荒邉瓜端。象平生宫室有承霤也。天子生有四注屋。四面承霤。柳亦四池象之。諸侯屋亦四注。而柳降一池。闕於後〉

  〈一。故三池也。 振容者。振。動也。容。飾也。謂以絞繒爲之。長丈餘。如幡畫幡上爲雉。縣於池下爲容飾。車行則幡動。故曰振容。 黼荒者。荒。蒙也。謂柳〉

  〈車上覆。謂鱉甲也。緣荒邉爲白黑斧文。故云黼荒。 火三列者。列。行也。於鱉甲黼文之上荒。中央又畫爲火三行也。火形如半環也。黻三列者。又〉

  〈畫爲兩已相背爲三行也。  素錦褚者。素錦。白錦也。褚。屋也。於荒下又用白錦以爲屋也。葬在路。象宫室也。故雜記云。素錦以爲屋而行即褚是也。〉

  〈加僞荒者。帷者。邉牆。荒是上蓋。褚覆竟而加帷荒於褚外也。 纁紐六者。上蓋與邉牆相離。故又以纁爲紐連之相著。旁各三。凡用六紐。故云纁〉

  〈紐六也。 齊五采者。謂鼈甲上當中央。形圜如車蓋髙三尺。逕二尺餘。五采。謂人君以五采繒衣之列行相次。故云五采也。 五貝者。又連貝爲五〉

  〈行。交結齊上也。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者。翣形似扇。以木爲之。在路則障車。入椁則障柩也。凡有六枚。二畫爲黼。二畫爲黻。二畫爲雲氣。諸侯六。〉

  〈天子八。禮器云。天子八翣。諸侯六。大夫四。鄭注縫人云。漢禮器制度。飾棺天子龍火黼黼皆五列。又有龍翣二。其戴皆加壁也。皆戴圭者。謂諸侯〉

  〈六翣。兩角皆戴圭玊也。 魚躍拂池者。凡池必有魚。故此車池縣絞雉又縣銅魚於池下。若車行則魚跳躍上拂池也。隱義曰。振容在下。是魚在振〉

  〈容間。 君纁戴六者。事異飾棺。故更言君也。纁戴。謂用纁帛繫棺紐著柳骨也。謂之戴者。戴值也。使棺堅值棺横束有三。亦每一束兩邉輙各屈皮〉

  〈爲紐。三束有六紐。今穿纁戴於紐以繫柳骨。故有六戴也。纁披六者。纁謂亦用絳帛爲之。以一頭繫所連柳纁戴之中。而出一頭於帷外。人牽之。〉

  〈每戴繫之。故亦有六也。謂之披者。若牽車登髙則引前。以防軒車。適下則引後。以防翻車。歌左則引右。欹右則引左。使車不傾覆也。大夫畫帷者。〉

  〈不得爲龍。畫爲雲氣。 二池者。不得三故二也。庾云兩邉而已。賀云前後各一不振容者。謂不以揄絞屬於池下爲振容。故云不振容也。其池上揄〉

  〈絞則有也。 畫荒者。不爲斧而爲雲氣也。 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者。與君同也。 纁紐二玄紐二者。不得六。故用四以連四旁也。不并一色。故二〉

  〈焉纁二爲玄也。 齊三采者。降黄黑也。 三貝者。又降二也。 黻翣二畫翣二者。降兩黼也。 皆戴綏者。翣角不圭。但用五采羽作綏。注翣兩角也。〉

  〈魚躍拂池者。無絞雉而有縣銅魚也。 大夫戴前纁後玄者。事異故更言大夫也。降人君。故不並用纁也。其數與披同用四也。披亦如之者。色〉

  〈及數悉與戴同也。士布帷布荒者。士帷及荒皆白布爲之而不畫也。一池者。唯一池在前也。 揄絞者。亦畫揄雉於絞。在於池上而池下無振〉

  〈容知者。大夫既不振容。明士亦不振容於池下。 纁紐二緇紐二者。又降用玄緇也。猶用四連四旁。 齊三采者。與大夫同也。 一貝者。又降二行。〉

  〈但一行絡之耳。 畫翣二皆戴綏者。又降二黻也。池上翣悉綏。故云皆也。士戴前纁後緇者。事異。故重言士也。戴當棺束。每束各在兩邉。前頭二〉

  〈戴用纁。後頭二戴緇。通兩邉爲四戴。舉一邉即兩戴也。二披用纁者。據一邉前後各一披。故云二披用纁。若通兩旁。則亦四披也。 注飾棺至首〉

  〈也。 正義曰。以華道路及壙中者。以翣入壙中。則知餘物堪入壙中者皆入。云荒蒙也者。以爾雅荒蒙俱訓爲奄。故荒得爲蒙。云皆所以衣柳也者。〉

  〈謂木材將此帷荒在外衣覆之。故云皆所以衣柳。云黻荒緣邉爲黼文畫荒緣邉爲雲氣者。既云黼荒畫荒。又云火三列黻三列。火黻既爲三列。其〉

  〈處寬多。冝在荒之中央。則知黼之與畫。冝在荒之外畔。云僞當爲帷或作于者。僞字與帷聲相近。又諸本僞字作于者。于帷聲又相近。因聲相近。而〉

  〈遂誤作僞字。或作于字。故云聲之誤也。云紐所以結連帷荒者。荒在上。帷在旁。屬紐以結之。與束棺屬披之紐别也。故鄭注司士云。謂結披必當棺〉

  〈束。於束繫紐。是披紐與此異也。云池以竹爲之如小車笒衣以青布者。鄭以漢之制度而知如小車笒者以小車之箱必猶狹長。故云如小車笒。云〉

  〈縣池於荒之瓜端若承霤然云者。荒之瓜。謂荒之材出外。若人之指瓜而縣此池於荒之瓜端。其池若宫室之承霤然。云。語辭也。云以銅爲魚縣於〉

  〈池下者。亦參漢之制度而知也。云揄。揄翟也。青質五色者。爾雅釋鳥文。經云揄絞。故知畫揄於絞繒也。經云振容故知垂之以爲振容。象水草之動〉

  〈摇。云行則又魚上拂池者。以經云魚躍拂池。躍是鄉上之名。非行不動。故知行則魚上拂池。引雜記曰。大夫不揄絞屬於池下。是不振容也者。此經〉

  〈云不振容。雜記云。大夫不揄絞。屬於池下。若屬於池則振容。不屬於池下。是不振容也。云士則去魚者。言士同大夫不振容。更又去魚。故云士則去〉

  〈魚。此云士揄絞。明大夫亦揄絞。但大夫不以揄絞屬於池下爲振容。而皇氏不解鄭之此㫖。謂大夫不揄絞而有銅魚。士無銅魚而有揄絞。以爲魚〉

  〈陰而絞陽。大夫偪君。故奪其陽。不尋其義。一何䟽妄之甚。云齊象車盖蕤者。凢車蓋四面有垂下蕤。今此齊形象此車蓋及蕤。謂上象車蓋。旁象盖〉

  〈蕤。云縫合雜采爲之形如瓜分然者。言齊形既圓。上下縫合。雜采堅有限襵。如瓜内之子。以穰爲分限然也。皇氏云。如虎掌之爪。皮外其色有部分。〉

  〈若然此注唯據斑爪。事恐不合耳。云所以連繫棺束與柳材使相值因而結前後披者。謂用此戴索連繫棺束之紐。與外畔柳材。使相當值。謂連棺〉

  〈著柳。將披一頭以結此戴。更𡸁披頭鄉外。使人執之。備柩車傾動。云以木爲筐者。謂以木爲翣之筐。若門尸四面筐也。云廣三尺。髙二尺四寸。方兩〉

  〈角髙者。謂廣方正不圍曲也。云綏當爲緌至翣首也者。以周禮夏采掌染鳥羽爲夏翟之色。故名夏采。其職掌復建緌。故知緌五采羽注於翣首。謂〉

  〈翣之兩角。諸侯則戴以圭。要義帷荒池柳魚揄齊蕤戴翣。見前注䟽衛湜集說山陰陸氏曰。君龍帷。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彞。尊其神明也。今龍在下。〉

  〈變於生。前纁後玄。亦以此黼荒。所謂加斧于其上者此類歟。黼主義斷。黻可否相濟。有和焉。素錦褚。即雜記所謂錦屋。諸侯大夫士一也。其異者。士〉

  〈以葦席爲幹爾。知然者。以君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大夫亦云。而士不言從可知也。即異應言。若大夫不振容。士揄絞。玄紐二。緇紐二之類是也。然〉

  〈則𣩵與葬儀。蓋無以異。鄭氏謂大夫廢輴。此言輴非也誤矣。加僞荒。荒一名僞荒。以死焉反真宅。則凡所謂物皆僞也。僞或作于。亦通。言加于荒。則〉

  〈素錦褚加于僞荒之上。大夫不言加僞荒。則以上加僞荒知之也。纁紐六。素錦褚。加于荒之紐歟。齊五采五貝。齊。裳下緝也。謂以五采五貝綴裳帷〉

  〈之下歟。君纁戴六。纁披六。戴猶所謂紼。披猶所謂引。引之使行。弗之欲止。戴之使上。披之欲下。 使即葬焉。無係吝也。見理者如是。周官司〉

  〈士作六軍之士執披以此。再言。君再言。大夫再言。士亦如此。大夫畫帷。布帷不畫。畫帷。畫以雲氣。龍帷加龍焉。易曰。雲從龍。二池不振容。振蓋鷺也。〉

  〈大夫不振容。然亦不揄絞。非德不足於此者也。特鷺非大夫之事也。雉亦非大夫之事也。不言無振容。曰不振容。不言無揄絞。曰不揄絞。以此揄絞〉

  〈縳青雉。若後世以綵結鸞鳳矣。士布帷。據此蒲席以爲裳帷。亦其幹爾。天子八翣皆戴壁。諸侯六翣皆戴圭。大夫四翣。士二翣。皆戴綏。戴玊者必戴〉

  〈綏。戴綏者不必戴玊。綏。旐也。知然者。以明堂位云有虞氏之綏。夏后氏之綢練。殷之崇牙。周之壁翣知之也。鄭氏曰見前注。孔氏曰見前䟽。陳澔集〉

  〈說大夫畫帷至披亦如之。畫帷。畫爲雲氣也。二池。一云兩邉各一。一云前後各一。畫荒亦畫爲雲氣也。齊三采。絳黄黑也。皆戴綏者。用五采羽作〉

  〈蕤綴翣之兩甫也披亦如之。謂色及數悉與戴同也。 士布帷至二披用纁。布帷布荒皆白布不畫也。一池在前。揄。摇翟也。 雉類青質。五色絞。〉

  〈青黄之繒也畫翟於絞繒在池上戴當棺束。每束各在兩邉。前頭二戴用纁後二用緇。二披用纁者。據一邉前後各一披。故云二披若通兩邉言之。〉

  〈亦四披也。餘同前䟽。〉

  〈彭氏纂圖註義〉

  〔插圖〕

  〈飾車柳車荒帷圖〉

  〔插圖〕

  〈圖依三禮 據諸侯禮。荒邉畫黼文。黼文上畫火三列。火上畫黻三列。此所畫荒上有山雲雉。與經文不同。或是至尊禮。觀者以意詳之。士布帷〉

  〈至二披用纁。 本䟽二披用纁未明。若據一邉。前後皆用纁。則後披與後戴不同色。二披用纁。或言前兩旁二披。餘同前注䟽〉君葬

  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

  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宫。御棺用

  功布。〈鄭玄注大夫廢輴。此言輴非也輴皆當爲戴以輇車之輇。聲之誤也。輇字或作團。是以又誤爲國。輇車。柩車也尊卑之差也。在棺曰〉

  〈綍。行道曰引。至壙將窆。又曰綍而設碑。是以連言之。碑。柏楹也。御棺居前。爲節度也。士言比出官。用功布。則出宫而止。至壙無矣。綍或爲率。陸德明〉

  〈音義輴。依注音輇。市專反。下同。王𠡠倫反。綍。音弗。碑彼皮反。御棺。一本作御柩。葆。音保。用國依注亦作輇。市專反。王如字。云一國所用。此。必利反。注。〉

  〈團。徒凡反。引。音胤。率。音律。孔頴達䟽君葬至功布。 正義曰。此一經明葬時在路。尊卑載柩之車。及碑綍之等君葬用輴者。諸侯載柩在路而用輴〉

  〈當用輇車。用輴非也。 四綍二碑者。綍有四條碑有二所。此諸侯也。天子則六綍四碑。御棺用羽葆者。雜記云。諸侯用匠人執羽。葆以鳥羽注於〉

  〈柄木如蓋而御者執之。居前以指麾爲節度也。大夫葬用輴者言輴非。亦當爲用輇也。 二綍二碑者。碑各一孔。樹於壙之前後。綍各穿之也〉

  〈士葬用國車者。國亦當爲輇也。二綍無碑者。手縣下之。 比出宫御棺用功布者。比出宫。謂柩在宫牆内也。功布。大功布也。士用大功布爲御也。大〉

  〈夫用茅。自廟至墓。士卑御自廟至大門檣内而止。出路便否。至墓不復御也。隱義云。羽葆功布等。其象皆如麾。 注大夫至無矣。正義曰。鄭引大〉

  〈夫廢輴。此經云葬用輴。與檀弓違。故云此言輴非也。云輴皆當爲載。以輇車之輇者。謂經云君葬用輴。大夫葬用輴。此二輴皆當爲載。以輇車之輇〉

  〈讀從雜記之文。謂君及大夫皆載以輇車。明不以輴也。必知非輴者。以此文云士葬用國車。國字與團字相似。因誤耳。團與輇聲相類。輇則蜃車也。〉

  〈在路載柩。尊卑同用蜃車。故知經云輴者非也。輴國皆當爲輇。云尊卑之差也。在棺曰綍者。皇氏云。天子諸侯以下載柩車同皆用輇也。其尊卑之〉

  〈差異。在於棺飾耳。則前經棺飾是尊卑異也。熊氏云。尊卑之差。謂此經君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二綍無碑。御棺〉

  〈用功布。失鄭注意。其說非也。云行道曰引。至壙將窆。又曰綍而設碑是以連言之者。此一經所論在道之時。未論窆時下壙之節。既是在塗。經當應〉

  〈云引。而云綍與碑者。其初時在塗。後遂窆𦵏。因在塗連言窆時。故云是以連言之。至窆時下棺。天子則更載以龍輴。故遂師注云。蜃車。柩路也。行至〉

  〈壙乃說。更復載以龍輴。是天子𣩵用龍輴。至壙去蜃車。載以龍輴。以此約之。則諸侯𣩵以輴。𦵏則用輇明矣若大夫唯朝廟用輴。𣩵則不用輴。𦵏時〉

  〈亦無輴也。士則𣩵不用輴。朝廟得用輁軸。𠰥天子元士𦵏亦用輁軸。與大夫異。禮有損之而益之也。云碑桓楹也者。下檀弓云三家視桓楹是僣也。〉

  〈則天子用大木爲碑。謂之豊碑。諸侯則樹兩大木爲碑。謂之桓楹。此經君稱二綍二碑。故云桓楹也。謂每一碑樹兩楹。云士言比出宫用功布。則出〉

  〈宫而止。至壙無矣者。以士卑。故出宫在路。無御柩之物。要義輇車國車碑綍羽葆功布。 龍輴蜃車輁軸。 豐碑桓楹。並見前注䟽陳澔集說此章〉

  〈二輴字一國字。註皆讀爲輇船音然以檀弓諸侯輴而設幬言之。則諸侯𣩵得用輴。豈𦵏不得用輴乎。今讀大夫𦵏用輴。與國字並作船者。君𦵏用〉

  〈輴音春。 天子之窆用大大爲碑。謂之豐碑。諸侯謂之桓楹。碑綍詳見禮弓。御棺羽葆。並見雜記。功布大功之布也。輇車。雜記作輲字。黄震日抄輴。〉

  〈即𣩵時載柩之車也。國車者。豈士不爲輴車。止因常用之車歟。餘同前䟽彭氏纂圓註義三禮圖註云。𦵏謂之柳車。以其迫地而行。則曰唇車。以其〉

  〈無幅則曰輇車。開元禮謂之鱉甲。有似於唇。餘同前注䟽〉

  〈四〉

  〈碑天子禮〉

  〈六綍〉

  〔插圖〕

  〈四綍〉

  〈二诸侯禮碑〉

  〔插圖〕

  〈三禮具止此。士御棺用功布。大夫御棺用茅。自可以意推之。〉

  凡封用綍。去碑負引。君封以𢖍。大夫士以咸。君命

  母嘩。以鼓封。大夫命母哭。士哭者相止也。 〈鄭玄〉

  〈注封。周禮作窆。窆。下棺也。此封或皆作斂。檀弓曰。公輸若方小斂。船請以機封。謂此斂也。然則棺之入坎爲斂。與斂尸相似。記時同之耳。咸讀爲緘。〉

  〈凡柩車及壙說載除飾而屬紼於柩之緘。又樹碑於壙之前後。以紼繞碑間之鹿盧。輓棺而下之。此時棺下窆。使輓者皆繫紼而繞要負引舒縱之。〉

  〈備失脫也。用紼去碑者。謂縱下之時也。𢖍平也。人君之䘮。又以木横貫緘耳居旁持而平之。又撃鼔爲縱舍之節大夫士旁牽緘而已。庶人縣窆不〉

  〈引紼也。禮。唯天子𦵏有隧。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陸德明音義封依注作窆。彼驗反。下及注機。封同。咸依注讀爲緘。古鹹反。母。音無。下同。〉

  〈嘩。音華說。吐活反。輓。音晚繞。而沼反。要。一遥反縱子用反。下同。舍。音捨。隧。音遂。延道也。椷。古咸反。一本作緘孔頴達䟽凡封至止也。 正義曰。此一〉

  〈經論尊卑下棺之制 凡封用綍去碑負引者。刲當爲窆。窆謂下棺。下棺之時。將綍一頭以繫棺緘。又將一頭繞碑間鹿盧所引之人在碑外。背碑〉

  〈而立負引者漸漸應鼓聲而下。故云用綍去碑負引也。 君封以衡者。諸侯禮大物多棺重。恐柩不正。下棺之時。别以大木爲衡貫穿棺束之緘。平〉

  〈持而下備傾頓也。 大夫士以咸者。大夫士無衡。使人以綍直繫棺束之緘而下於君也。 君命無嘩以鼓封者。謂君下棺時。命今衆人無得諠譁。〉

  〈以繫鼓爲窆時縱捨之節。每一鼓漸縱綍也。 大夫命母哭者。大夫卑不得撃鼓直命人使無哭耳士哭者相止也者。士又卑。不得施教。今。直以〉

  〈哭者自相止也 注。封周至緘繩。 正義曰。此封或皆作歛者。謂禮記餘本此經中封字皆作歛字者。鄭以窆有歛義。故引檀弓之文歛般請以機〉

  〈窆。故云謂此歛也。云然則棺之入坎爲歛。與歛尸相似。記時同之耳者。以下棺與歛尸相似故作記之時。他本同稱斂。故下棺亦以爲斂也。云屬紼〉

  〈於柩之緘者。至壙說。載除飾之後。謂解此蜃車之綍。繫於柩之緘束之繩。云又樹碑於壙之前後以紼繞碑間之鹿盧挽棺而下之者。諸侯四綍二〉

  〈碑前後二紼。各繞前後二碑之鹿盧。其餘兩紼於壙之兩旁。人輓之而下。其天子則下。檀弓注云。天子六繂四碑。前後各重鹿盧。如鄭此注。天子紼〉

  〈既有六。碑但有四。故以前碑後碑各重鹿盧。每一碑用二繂。前後用四繂。其餘兩繂繫於兩旁之碑。案下檀弓注云。諸侯之繂。不云前後重鹿盧。則〉

  〈諸侯之碑。前後不重鹿盧也。前碑後碑各一紼。其餘二紼。在旁人持而下棺也。經云綍去碑。謂前後綍耳。其在旁之綍無碑也。故前經士二綍無碑。〉

  〈也。是綍有人持之法不要在碑也案檀弓注云。前後重鹿盧。唯據天子。皇氏云。諸侯亦有前後重鹿盧。四紼繫於前後。二碑旁邉無紼。既違鄭注下〉

  〈棺又危其義。恐非也。云禮唯天子葬有隧者。案僖二十五年左傳云。晉侯請隧。王弗許曰王章也。是隧爲天子典章。諸侯請故知夫子有隧也。杜元〉

  〈凱注左傳。闕地通路曰隧諸侯皆縣柩而下路則輴也。故遂師注云。至壙說載除飾。更復載以龍輴。稪載以輴入隧道。皇氏云。棺從而下。遂以納明〉

  〈器其說兼路也。云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者。以今人之語證經。緘是束棺之物要義棺入坎亦爲斂。 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 唯天子葬有隧。並〉

  〈見前注䟽陳澔集說三封字皆讀爲窆。謂下棺也。䟽曰見前䟽〉君松椁。大夫栢椁。士雜木椁

  〈鄭玄注棺。謂周棺者也。天子柏椁以端長六尺夫子制於中都使。庶人之椁五寸五寸謂端方也。此謂尊者用大材。卑者用小材耳。自天子諸侯卿〉

  〈大夫士庶人六等。其椁長自六尺而下。其方自五寸而上。未聞其差所定也抗木之厚盖與椁方齊。天子五重。上公四重。諸侯三重。大夫再重。士一〉

  〈重陸德明音義而上。時掌反抗。苦浪反。徐户剛反。重直龍反。下同。孔頴達䟽君松至木椁。 正義曰。此一經明所用椁木不同。 君松椁者。君諸侯〉

  〈也。諸侯用松爲椁材也。盧云以松黄腸爲椁。庾云黄腸松心也。 大夫柏椁者。以柏爲椁。不用黄腸。下天子也。 士雜木椁者。又卑不得同君。故用〉

  〈雜木也。 注椁謂至一重。正義曰。天子柏椁以端長六尺。夫子制於中都使。庶人之椁五寸。五寸。謂端方也者。鄭以椁木長短及厚薄無文。故引〉

  〈柏椁以端長六尺明椁材每叚長六尺也。又庶人厚五寸者。欲明椁材每叚厚薄廣狹五寸也。故云謂端方也。端。頭也。謂材頭之方。天子長六尺。謂〉

  〈尊者用大材。庶人方五寸。是卑者用小材。云六等。其椁長自六尺而下。其方自五寸而上未聞其差所定也者。天子旣六尺。而下未知諸侯卿大夫〉

  〈士庶人節級之數。庶人自五寸而上。未知士及大夫卿與諸侯天子差益之數。故云未聞其差所定。案檀弓柏椁以端長六尺。注云其方蓋一尺。以〉

  〈此差之。諸侯方九寸。卿方八寸大夫七寸。士六寸。庶人五寸。雖有此約又無正文可定。云抗木之厚。蓋與椁方齊者。以椁繞四旁。抗木在上。俱在於〉

  〈外。故疑厚薄齊等。云天子五重。以下者。據抗木之數言之。故禮器天子五重八翣是也。每一重縮二在下。横三在上。故旣夕注云。象天三合地二也。〉

  〈要義君以松黄腸爲椁。大夫柏。見前䟽陳澔集說天子柏椁故諸侯以松。大夫同於天子者。卑逺不嫌僣也。〉棺椁之間。

  君容祝。大夫容壷。士容甒。〈鄭玄注間可以蔵物。因以爲節。陸德明音義祝。昌六反。甒。音武。孔頴〉

  〈達䟽棺椁至容甒。正義曰此一經明棺椁之間廣狹所容也。君容祝者祝如𣾰䇶。是諸侯棺椁間所容也。若天子棺椁間則差寬大。故司几筵〉

  〈云。栢席用萑。玄謂柏椁字。摩㓕之餘。椁席蔵中神坐之席是也。諸侯棺椁間亦容席。故司几筵云。柏席諸侯則紛純。稍狹於天子。故此云容祝。 大夫〉

  〈容壷者。壷是漏水之器。大夫所掌。 士容甒者。甒盛酒之器。士所用也。衛湜集說嚴陵方氏曰柷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壷大一石。甒五斗。則其〉

  〈所容之大小可知。君必以柷。則與狄人設階同義。鄭氏曰見前注。孔氏曰見前䟽。陳澔集說柷。樂器。形如桶。壷漏水之器。一說。壷甒皆盛酒之器。此〉

  〈言闊狄之度。古者棺外椁内。皆有蔵器也。〉君裏椁。虞筐。大夫不裏椁。士不虞筐

  〈鄭玄注裏椁之物。虞筐之文。未聞也。孔頴達䟽君裏至虞筐。 正義曰。盧氏雖有解釋。鄭云未聞。今畧盧氏不録也。陳櫟詳解諸家此一節皆缺文。〉

  〈黄震日抄陸氏曰。裏椁裏其内。虞筐虞其外。吳澄纂言䘮大記 此篇是每章各記一事之大節。非是逐句補記行事之小節。故云大記。疾病外内皆埽。君〉

  〈大夫徹縣。士去琴瑟。寢東首於北牖下。廢牀徹褻衣加新衣。體一人。男子改服屬纊以侯絶氣。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婦人不死於男子之手。君夫人卒於〉

  〈路寢。大夫世婦卒於適。寢。内子未命則死於下室。遷尸于寢。士之妻皆死于寢此記止是記君大夫士與其正妻死處。不及其次妻。世婦謂大夫之正妻。非言〉

  〈諸侯。次婦以其名稱與諸侯次婦同。故注䟽因而言其死處也。天子適后之次稱夫人。故諸侯以天子之次婦爲適。妻之稱。諸侯適夫人之次稱世婦。故大夫〉

  〈以諸侯之次婦爲適妻之稱。遞降一等也。内子。即大夫之正妻。未受夫人所命。則未可稱世婦。故但稱内子。内子盖已命未命之通稱。世婦亦内子也。復有〉

  〈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小臣復。復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赬。世婦以禪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皆升自東榮中屋履危。北面〉

  〈三號。捲衣投于前。司服受之。降自西北榮。其爲賔則公館復。𥝠館不復。其在野則升其乘車之左轂而復。復衣不以。衣尸。不以。斂。婦人復不以袡。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

  〈字。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事。右記初終復凡二節。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有司庶士哭於堂下北面。夫人坐于〉

  〈西方。内命婦姑姊妹子姓主於西方外命婦率外宗哭於堂上北面。大夫之䘮。主人坐于東方。主婦坐于西方其有命夫命婦則坐。無則皆立。士之䘮主人父兄子姓皆坐〉

  〈于東方。主婦姑姊妹子姓皆坐于西方。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君之䘮未小斂爲寄公國賔出。大夫之䘮。未小斂爲君命出。士之䘮。於大夫不當斂則出。〉

  〈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祍。拊心。降自西階。君拜寄公國賓于位。大夫於君命。迎于寢門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於大夫親弔則與之哭。不逆於門外。夫人〉

  〈爲寄公夫人出。命婦爲夫人之命出。士妻不當斂。則爲命婦出。右記哭位迎賔几二節。始死遷尸于牀。幠用。斂衾。去死衣。小臣楔齒用角柶。綴足用燕几君〉

  〈大夫士一也。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盡階。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拒用浴衣。如它日。小臣爪足。浴餘〉

  〈水棄于坎其母之䘮。則内御者抗衾而浴。 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於堂上君沐梁。大夫沐稷士沐梁。甸人爲垼于西牆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煑之甸人〉

  〈取所徹廟之西北厞薪用爨之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盤。挋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剪湏濡濯弁于坎。 君設大盤。造氷焉。大夫設夷盤。造氷焉士並瓦〉

  〈盤無氷設牀禪第有枕。含一牀。襲一牀。遷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君錦冒黼殺綴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綴旁五。士緇冒赬殺綴〉

  〈旁三。凡冐質長與手齊。殺三尺。自小。斂以徃用夷衾。夷衾質。殺之裁。猶冐也。 右記浴沐含襲凡五節。小斂於户内。大歛於阼。君以簟席。大夫以〉

  〈蒲席。士以葦席。 按士䘮禮。記設床當牖。下筦上簟。經云布席户内。下筦上簟。謂小斂也。大。斂云布席如初。始死至大。斂用席。皆有筦也。大夫辟君〉

  〈上席以蒲。若吉禮則蒲在筦下。故司几筵蒲筵繢純加筦席紛純與此異。小斂布絞縮者一。横者三。君錦衾。大夫縞衾。士緇衾。皆一衣。十有九稱〉

  〈君陳衣于序東。大夫士陳衣于房中。皆西領北上。絞紟不在列。大斂布絞縮者三。横者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陳衣于庭百稱。北領西上。〉

  〈大夫陳衣于序東五十。稱。西領南上。士陳衣于序東三十稱。西領南上。絞紟如朝。服。絞一幅爲三不辟。紟五幅無紞。 絞一幅爲三不辟者。辟讀如〉

  〈闢開也。盖小斂之絞。縮一横三者。曰一曰三。皆以布之全幅爲數也。大斂之絞。縮三横五者。曰三曰五。皆以布之小片爲數也。横絞之五。旣是以兩〉

  〈幅之布通身裁開爲六小片。而用其五片矣。縮絞之三。亦是以一幅之布裁開其兩端爲三。但中間當腰處約計三分。其長之一。不剪破爾。其横縮〉

  〈之絞八片皆狹小。故結束處不用更辟裂之也。若小斂横縮之絞是全幅之布。則其末湏是剪開爲三。方可結束也。但其剪開處不甚長。非如大。斂〉

  〈之縮絞。三分其長之二。皆剪開也。衿五幅者。蓋用布五幅。聯合爲一。如今單布被。斂衾直鋪布紟横鋪。斂時。先緊捲布衿以包裹。斂衾。然後結東縮〉

  〈絞之三。縮絞結東畢。然後結東横絞之五也。 小斂之衣。祭服不倒。君無禭。大夫士畢主人之祭服。親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陳。 鄭皇孔氏義同。熊〉

  〈氏。以大夫士爲句。雖竒而鑿。且此章每節皆言君與大夫士三者之禮。如熊說則此節不言君禮而但言大夫士禮。與前後節立文之例不合。孔氏〉

  〈兩存其義。猶或有疑。胡氏專主其說則偏矣。君無禭者。謂君之小斂但有已衣無禭衣。雖有禭衣不用也。大夫士則先畫用自己之正服。乃繼用它〉

  〈人之禭服。親屬。謂小功以下。若大功以上之禭。不將命自即陳於房中者。用之以繼主人之正服。而斂以下親戚之禭。則湏將命。䘮主但受之。雖用〉

  〈以。斂。而未必盡用。故不以即陳也。 小斂君大夫士皆用複衣複衾。大斂君大夫士𥙊服無筭。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猶小。斂也。袍必有表。不禪衣必有〉

  〈裳。謂之一稱。凡陳衣者實之篋。取衣者亦以篋。升降者自西階。篋盛。之者。示慎重不輕褻之意。自西階者。主人雖死。祝之如生。不敢由主人之階也。〉

  〈凡陳衣不詘。非列采不入絺綌紵不入。小斂大斂𥙊服不倒。皆在衽結絞不紐。 君之䘮大胥是斂泉胥佐之大夫之䘮。大胥侍之衆胥是斂。士〉

  〈之䘮胥爲侍士是斂。 大胥非謂樂官之大胥。按周官大祝之下。有胥四人。所謂大胥者。大祝之胥出。䘮祝之下。有胥四人。所謂衆胥者。衆祝之胥也。大〉

  〈祝之爵。爲下大夫。䘮祝之爵。爲上士。非能親執斂役者。故雖身親莅事。而各以其下之胥服勞。侯國之祝。雖非四命之下大夫。三命之上士。等而哀之。其〉

  〈命數大祝當降國卿一等。衆祝當降二等。胥各四人。當亦如王朝之數。國君之斂。大胥四人親斂衆胥二人佐之。以足六人之數。祝官臨斂記雖不言。孔〉

  〈䟽謂君應有侍者不知何人。蓋大祝也。大夫之斂。則大胥二人臨斂。衆胥四人親斂。士之斂。則衆胥二人臨斂。士之友四人自斂。 斂者既斂必哭。士與〉

  〈其執事則斂。斂爲則爲之壹不食。 上言旣斂必哭。蓋通爲大胥衆胥及士而言。此言壹不食。蓋專爲士之生𡮢共事。死又與斂者。言其情厚於大胥衆〉

  〈胥等也。 凡斂者六人。凡斂者𥘵遷尸者襲。右記小斂大斂凡三節。小。斂主人即位于户内。主婦東面乃。斂卒斂。主人爲。之踊。主婦亦如之。主人袒說〉

  〈髦。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于房中。微惟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君拜寄公。圖賔大夫士拜卿大夫於位。於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於堂上。大夫内〉

  〈子士妻特拜。命婦汜拜衆賔於堂上。主人即位襲。帶絰踊。母之䘮即位而光乃奠。弔者襲䘮加武帶絰。與主人拾踊。君䘮。虞人出未角。狄人出壹。雍人。出〉

  〈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縣壷。士代哭。不以官。君堂上二燭。下二燭。大夫堂上一燭。下二燭。士堂上一燭。下一燭。賔出徹帷。哭尸于堂上。主〉

  〈人在東方。由外來者在西方。諸婦南鄉。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寢門。見人不哭。其無女主。則男主拜女賔于寢門内。其無男主。則女主〉

  〈拜男賔于阼階下。子㓜則以裏抱之。人爲之拜。爲後者不在。則有爵者辭。無爵者人爲之拜。在竟内則俟之。在竟外則𣩵𦵏可也。䘮有無後。無無主 右〉

  〈記小斂凡一節。君將大斂。子弁絰。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婦尸西東面。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鋪席。商祝〉

  〈鋪絞紟衾衣。士盥于盤上。士舉遷尸于斂上。卒斂。宰告子馮之踊。夫人東面亦如之。大夫之䘮將大斂。旣鋪絞紟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

  〈巫止于門外。君釋菜。祝先入。外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婦尸西東面。遷尸卒斂。宰告主人降。北面〉

  〈于堂下。君撫之。主人拜稽顙。君降升。主人馮之。命主婦馮之。士之䘮將大斂。君不在。其餘禮猶大夫也。鋪絞紟踊。鋪衾踊。鋪衣踊。遷尸踊。斂衣踊。斂〉

  〈衾踊。斂絞紟踊。 貴賤謂君大夫士之禮皆同大斂。當此之節。則孝子必踊也。 君撫大夫。撫内命婦。大夫撫室老。撫姪娣。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

  〈不馮庶子。士馮父母妻長子庶子。庶子有子。則父母不馮其尸。凡馮尸者。父母先。妻子後。君於臣撫之。父母於子執之。子於父母馮之。婦於舅姑奉〉

  〈之。舅姑於婦撫之。妻於夫拘之。夫於妻於昆弟執之。馮尸。不當君所。凡馮尸興必踊。 總言之。皆謂之馮尸。分言之。則有馮奉拘撫執五者之異。撫〉

  〈在拘執之間。山陰陸氏曰。言執若不能拾也。言奉若舅姑在焉拘之。婦人從一。若猶有所拘焉。 右記大斂。凡一節。君於大夫世婦大斂焉。爲之賜〉

  〈則小斂焉。於外命婦既加蓋。而君至於士。旣𣩵而徃爲之賜大斂焉。夫人於世婦大斂焉爲之賜小斂焉。於諸妻爲之賜大斂焉。於大夫外命婦既〉

  〈𣩵而徃。大大士既𣩵而君徃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禮。俟于門外。見焉首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祝代之先。君釋菜于門内。祝先升自阼階。負〉

  〈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執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後。𢷤者進。主人拜稽顙。君稱言視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則奠可也。士則出俟于門外。命之反〉

  〈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門外。君退。主人送于門外。拜稽顙。夫人弔於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婦降自〉

  〈西階。拜稽顙于下。夫人視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禮。夫人退。主婦送于門内拜稽顙。主人送于大門之外。不拜。大夫君不迎于門外。入即位于堂下。〉

  〈主人北面。衆主人南面。婦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婦之命。四鄰賔客其君後主人而拜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徃。不具殷奠。君退必奠。君弔〉

  〈見尸柩而后踊。君弔則復𣩵服。君於大夫疾。三問之。在𣩵三徃焉。 士疾壹問之。在𣩵壹徃焉。右記弔臨凡一節。君大棺八寸。屬六寸。禆四寸。上大〉

  〈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君裏棺用朱緑。用雜金鐟。大夫裏棺用玄緑。用牛骨鐟。士不緑。按定本近是。蓋裏棺兼〉

  〈用緑色。無義。䟽說分二色。貼四邉。貼四隅。亦無義。且未詳何據。若依定本以緑爲琢。則朱玄句絶。琢字屬下句。士用玄裏棺與大夫同。但不用釘琢〉

  〈之爲異爾。 君蓋用𣾰。三祍三束。大夫蓋用𣾰。二祍二束。士蓋不用𣾰。二祍二束。君大夫鬊爪實于緑中。士埋之。 按古讀角盧谷切。與緑同音同〉

  〈聲。故誤用緑字。簍。魯口切。與角雖不同聲。而亦同音也。或謂緑即緑。貼棺中四角之處。故云緑中。此說似可通。但上文若依定本改緑爲琢。則又不〉

  〈然矣。且當從鄭注爲角。 君𣩵用輴櫕。至于上畢塗屋。大夫𣩵以懤櫕。置于西序。塗不暨于棺。士𣩵見祍塗上。帷之。 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

  〈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腊焉。飾棺。君龍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加僞荒。纁紐六。齊五采。五貝。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皆戴圭。魚躍拂〉

  〈池。君纁戴六。纁披六。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畫荒大三列。黻三列。素錦褚。纁紐二。玄紐二。齊三采。三貝。黻翣二。畫翣二。皆戴綏。魚躍拂池。大夫戴。前〉

  〈纁後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絞。纁紐二。緇紐二。齊三采。一貝。畫翣二。皆戴綏。士戴前纁後緇。二披用纁。君𦵏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

  〈大夫𦵏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𦵏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宫。御棺用功布。凡封。用綍去碑。負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嘩。以皷封。大夫〉

  〈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君松椁。大夫竹椁。士雜木椁。棺椁之間。君容祝。大夫容壷。士容甒。君裏椁虞筐。大夫不裏椁。士不虞筐。 此蓋吉君之椁有〉

  〈物裏之。而又有虞筐。大夫雖不裏椁。而猶有虞筐也。士則並虞筐亦無。右記𣩵葬凡四節。君之䘮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𣩵。授大夫世婦杖。子大〉

  〈夫寢門之外杖。寢門之内輯之。夫人世婦在其次則杖。即位。則使人執之。子有王命則去杖。國君之命則輯杖。聽卜有事於尸則去杖。大夫於君所。〉

  〈則輯杖。於大夫所。則杖。大夫之䘮三日之朝。既𣩵。主人主婦室老皆杖。大夫有君命則去杖。大夫之命則輯杖。内子爲夫人之命去杖。爲世婦之命〉

  〈授人杖。士之䘮二日而𣩵。三日之朝主人杖。婦人皆杖。於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於大夫世婦之命。如大夫。子皆杖。不以即位。大夫士哭𣩵則杖。哭〉

  〈柩則輯杖。棄杖者斷而弃之於隱者。 右記䘮杖凡一節。君之䘮。子大夫公子衆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食粥。納財朝一溢米。奠一溢米。食之〉

  〈無筭。士䟽食水飲。食之無筭。夫人世婦諸妻皆䟽食水飲。食之無筭。大夫之䘮。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衆士䟽食水飲。妻妾䟽食水飲。士亦如之。既〉

  〈葬。主人䟽食水飲。不食菜果。婦人亦如之。君大夫士一也。練而食菜果。祥而食肉。食粥於盛不盥。食於撰者盥。食菜以醯醬。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

  〈飲酒者先飲醴酒。期之䘮。三不食。食。䟽食水飲。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飲酒。期終䘮。不食肉。不飲酒。父在爲母爲妻。上言期之䘮者。謂不杖期。下〉

  〈言父在爲母爲妻者。謂杖期。故不同也。九月之䘮。食飲猶期之䘮也。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五月三月之䘮。壹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食肉飲酒。不〉

  〈與人樂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欽酒。不能食粥。羮之以菜可也。有疾。食肉飲酒可也。五十不成䘮。七十唯衰麻在身。既葬。若君食之則食之。大〉

  〈夫父之友。食之則食之矣。不辟梁肉。若酒醴則辭。 右記䘮食凡一節。父母之䘮居𠋣廬。不塗。寢苫枕凷。非䘮事不言。君爲廬宫之。大夫士檀之。旣〉

  〈葬。柱楣。塗廬。不於顯者。君大夫士皆宫之。凡非適。子者。自未葬以於隱者爲廬。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既葬〉

  〈王政入於國。旣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於家。旣卒哭。弁絰帶。金革之事無辟也。旣練居堊室。不與人居。君謀國政。大夫士謀家事。旣祥〉

  〈黝堊。祥而外無哭者。禫而内無哭者。樂作矣。故也。禫而從御。吉𥙊而復寢。期。居廬。終䘮不御於内者。父在爲母爲妻。此期杖期也。故終䘮不御於内。〉

  〈與不杖期不同。齊衰期者。大功布豪九月者。皆三月不御於内。此期不杖期也。故與大功九月者同。皆三月不御於内而已。然蓋亦旁親之不杖期爾。〉

  〈若正統之不杖期。當與上文杖期者同。婦人不居廬。不寢苫。䘮父母既練而歸。期九月者旣𦵏而歸。公之䘮大夫俟練。士卒哭而歸。大夫士父母之〉

  〈䘮。既練而歸。朔日忌日則歸哭于宗室。諸父兄弟之䘮。旣卒哭而歸。父不次於子。兄不次於弟。〉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四百六士二

  重 録 總 校 官 侍 郎 〈臣 髙 拱〉

  学 士 〈臣 陈以勤〉

  分 校 官 諭 德 〈臣 张居正〉

  書 冩 監 生 〈臣 章仲哀〉

  圈 點 監 生 〈臣 蘇 迁〉

  〈臣 陳子廷〉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