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類書 > 永樂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二千三百四十一 梧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三百四十一 六模

  梧

  〈宫室藤縣古藤志江月樓。在州治東北。本舊城北門。二蘇寓此。嘯傲於上。見其〉

  〈東北二水合流樓下。時秋高夜静。波光月色。兩相掩映。因扁之曰江月。其詩曰。江月照我心。江水洗我肝。又曰。嶠南瘴癘地。有此江月寒。乃知天壤〉

  〈間。何人不清安。詳見文翰類。近增廣舊城樓居。城中波光月色無復佳致。州人寘浮屠象于其上。將徹之以奉二蘇焉。元一統志在州宅取坡詩。藤〉

  〈州城下詩。有此江月寒之句。古藤志環翠樓。即藤江驛樓也。洪武壬子季夏創建。廣西憲僉葉公原賀以其四面好山。三江秋水。青跳碧躍。因大書〉

  〈環翠以扁之。元一統志鬱繡江樓。在州城東。合鬱江綉而名之。本府。輿地紀勝嘉魚亭。在子城南。蒼梧記云。丙冗出嘉魚故名。蒼梧志朗〉

  〈吟亭。内奉吕洞賓仙像。在州城東北。東山道院之側。藤縣。古藤志光華亭。廢乆不知其處。惟浮金亭。記稱與光華亭相對。又詩〉

  〈話載。少游逗留光華亭。詢諸父老無所知。愚意營脊上有華光廟。正與浮金亭相對。恐即此也。浮金亭。在藤縣還淳門外。江東亦坡仙盤桓之地。舊〉

  〈基在東山上。近遷水涯其意即江月之義也。又曰小天竺。詳見費克忠記。容縣。容州志面面亭。在州城内東北。蓮池中間。先賢有題。面面看芙蓉。今廢。〉

  〈萬松亭。在州城外西北廣松之高坡建置。劉禹鍚詩云。萬松亭下來清風。今廢。 滄浪亭。在州城西三里濯纓石上。下有石如紫玉樽。暮春鄉人〉

  〈褉焉。今廢。 綉江亭。在州城西綉江驛前。登樓江山一覧可盡。元一統志迎富亭。在州與滄浪亭相對。容俗以二月二日爲迎富節。因以名是亭。〉

  〈容州志讀書臺。在州東陳帥廟前江之南岸。昔漁人繫舟於其下。聞有琅琅之音。次早上登不見。因得名焉。元一統志在普寧縣東一十五里。兩峯〉

  〈峭立擁溪東下。舊傳漁者夜聞山巓琅琅有弦誦聲。因目之爲讀書臺容州志經畧臺。在州南城上。建閣乃爲節度之尊。輿地紀勝在逍遥樓之陰。〉

  〈容州志釣魚臺。在州城西江滄浪亭畔因得名。其石尚在。祠廟〉

  〈岑溪縣。古藤志孝感祠。在岑溪縣東三十里。即孝子蘭故居。鄉民以木母著靈。因共神之。水旱疾疫。禱焉輙應。祠毁于隋。有碑没于水。故諺曰。里名〉

  〈勝母曾參避。見說丁蘭在此村。可惜石碑沉水底。詩人不得細推論。 文仲曰。孝爲百。行之原。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以孝而成令德者。孝子生〉

  〈處南夷。而能竭力奉親。終身思慕。無情木石。亦爲之靈。聲名巍巍。上與底豫之大聖。負米之大賢。並轡馳驅。使千秋百世之下。神而祀之。簡書記而〉

  〈載之。大哉賢乎。夫大舜生值帝堯之世。仲子親聞先聖至道其孝宜矣。孝子生仁義陵遲。詩書滅絶之後。處猺獞之間。其所師爲何人。所聞爲何事。〉

  〈迺能事亡如存。非天錫純孝。不爲風聲習氣之所漸染。出類㧞萃。其能然乎。宜其廟食百世。愈乆愈光。是祠之設。與其他祅神野鬼。可同日而語哉。〉

  〈惜乎廟毁于隋。無所瞻慕。前乎此者。畧不經意。豈崇德勵俗之道哉。文仲親老居貧。逐鹿萬里。温清禮缺。聞孝子之風。愓然而驚。赧然而懼。因命岑〉

  〈溪主簿趙琛去故北數十步。宏其規模創屋三楹。僉憲富公因名之曰孝感。命工繪孝子母子象于其間。仍遣人祝之。於戲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使〉

  〈州之人登孝子之堂。拜孝子之像。觀感興起。豈不韙歟。本府府。蒼梧志三皇廟。虞帝廟。在子城東文廟之右。 文廟。在子城東壹〉

  〈里。宋咸平五年。知州事。部員外郎何蒙修建。至元祐知州朝奉郎張唐輔。移就州城東北二里七十六步。寳興寺冰泉之北嶺。 中遷就州東二百〉

  〈五十步。致和三年移就州北八十步。於建炎三年知州文彦明。移就州東放生他畔一里。至紹興三十年知州任通直。以羅漢寺改作。在州東百八〉

  〈十步。 城隍廟。在州城外東南隅。 九龍廟。在州城東四里。唐大中五年蒼梧縣令吳潯。以境内亢旱。祈禱於此。致有黑龍升天。甘雨隨注。百姓賴〉

  〈焉。嘉應廟。在州東一里。 温母廟。在州城北二里。宋元祐二年曾遷城東一里。 按粤志云。温氏端溪人。常捕魚遇一巨卯。收而秘之。後有物如〉

  〈守宫狀元卯而長五六尺。蹻躍波中。縈繞舟之側。秦皇問而遣使召至始平江。龍引舡而還。温氏卒。瘞于江陰。今晉康即恱城有本廟。 龍王廟。在〉

  〈州東七里。 火山虞部廟。在城南。隔大江火山下。 石英廟。在縣西隔桂江。俗以其地産石英。因置廟焉。 五通廟。在子城外西北隅。 角廟。在〉

  〈州城西隔桂江。 祅政廟。在州城東一百步。祅胡神。按漢圖八月以金人祭天。其廟皆胡人居中國所立。號天神。 金牙廟。内奉唐將尉遲敬德像。〉

  〈在州城東南梯雲坊。 北府令公廟。在州城外東南。 天妃廟。在州城東二里。〉

  〈岑溪縣。古藤志岑溪三皇廟。在縣衙西北隅。岑溪縣城隍廟。在社壇西。東山廟。在水東二里。廟祀李衛公靖。詳見祠碑。 雷廟。在縣治北。李〉

  〈衛公廟。在縣西北半里。藤縣。古藤志三皇廟。在文廟西。 文廟。在藤縣登俊坊。南去還淳門半里〉

  〈許。僻在城隅。横截平岡。前後逼側。似非妥聖靈。崇禮教之所。况廟宇日乆。風雨震凌。木植朽腐。修廢起弊。不可得。乃相新址於南山。地勢寬平。氣象〉

  〈清朗。諸峯拱揖。二水回環。與舊址隻絶。將改圖焉。古藤志城隍廟。在藤縣三元坊。即舊鐔津縣治。舊廟在澄清街口今廢。 東嶽廟。在藤縣城南還〉

  〈淳門外。 雷廟。在南山。 伏波廟。在藤縣興仁門外。世傳以爲馬援征南過此。故祠焉。 五顯廟。在由義門内。〉

  〈容縣。容州郡志三皇廟。在州西儒東。 文廟。在州城外西南街。 城隍廟。在城内西街。 東嶽廟。在西城外三皇廟東。〉

  〈懷集縣。昭潭志三皇廟。在縣東。 城隍廟。在縣東。鬱林州鬱林志三皇廟。在州城之東。城隍廟。在州城之南。〉

  〈慱白縣。鬱林志三皇廟。在縣城東。城隍廟。在縣城東。伏波廟。在縣之南四十里。乃漢時將軍馬援之廟也。〉

  〈興業縣。鬱林志城隍廟。在縣城之東北。岑溪縣。古藤志眞武殿。在縣治北。〉

  〈藤縣。古藤志真武殿。在登俊坊。寺觀〉

  〈本府。蒼梧志開皇寺。在子城東一百步。唐天授元年置。初名重輪寺。開元二十六年改今額。 報恩光孝禪寺。在子城東二里。初名慈福寺。宋崇寧〉

  〈二年改賜崇寧萬壽禪寺。政和元年。改天寧萬壽禪寺。俊元改今額。 羅漢寺。在子城東一百八十步。宋紹興十九年知州任通直。移就氷井舊基〉

  〈創造。今在城東二里。元一統志在州東北有雙龍洞。碑云。水泉之側有洞。其上有庵。庵前雙松干霄。有飛騰夭矯之勢。蒼梧志慶林寺。在州北二里。〉

  〈金石寺。在州東四里。吳時有道人牽牛渡江。因語舟人曰。舡内牛糞。聊以爲酬。舟人視之皆金也。道人併牛藏隱石下。因名金石。後有僧玄覺。置〉

  〈寺於其地。元一統志在合石山。蒼梧志寳興寺。在子城東北二里。唐神龍元年置。初名大唐中興寺。補闕張景佚上疏馟唐運承周。非謂中興。請除〉

  〈中興之字。眞以大唐龍興爲號。上納之。詔天下寺。皆改龍興寺。宋宜和四年。改今額已廢。 慶雲寺。在子城東北三里。 清善寺。在子城東北一里。〉

  〈僞漢改爲資慶寺。今廢。 双峯寺。在州西七十里。宋祥符四年改今額崇慶寺。崇化寺。在州西南二十七里。唐城德四年融州刺史李習建。初名〉

  〈著提寺。會昌五年廢。大中十二年復置。改今額。雲蓋寺。在州東一十里。蘇山超已寺。在州南八里。 興德寺。在州南二十里。興教寺。在州西〉

  〈南二十七里。 資福寺。在州南八十里。岑溪縣。古藤志壽寧寺。在岑溪縣北一里許。〉

  〈藤縣。古藤志廣法寺。在水東五里。即明教師出家之地。洪武初。寺爲野燒所毁。即舊乾亨寺。注。寺有木柏身而松枝。其葉似松非松。似柏非柏。生淤〉

  〈泥中。其大四五圜。高可五七丈。根已上五尺許。二株合而爲一。又復岐爲二枝。生子亦頗異。其耐歲寒與松柏同。人指以爲連理木云。元一統志在〉

  〈鐔津縣東二里。即高僧契嵩受業院。有御書閣。藏先朝所賜凡十七卷。御書十七軸。餘卷甚多。古藤志眞覺寺。在水東岸。萬壽寺。在玄妙觀西。〉

  〈容縣。容州志隆興寺。在城外西北。懷集縣。昭潭志寳福寺。在縣西。〉

  〈鬱林州。鬱林志寳相寺。在州城之東。慱白縣。 普明寺。在縣城東半里。〉

  〈興業縣。 興元寺。在縣城之西半里。本府。蒼梧志玄妙。觀。在城東二里。唐開元二十九年置。初名玄元宫。天寳〉

  〈元年改紫壁宫。宋祥符八年改天慶。觀。元朝改今額。 白鶴觀。在縣西二里。隔桂水。唐開元二十年置。元一統志在州西隔江。壇側生白石英。唐開〉

  〈元二十七年置。咸通末鄭畋自翰林學士承㫖。貶爲州刺史增修。觀宇。臨池建水閣。因題詩曰。松陰如幄水如羅。秋畫山青白鳥過。獨坐一庵心正〉

  〈寂。數聲何處竹枝歌。蒼梧志慶林。觀。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唐乾封元年置。岑溪縣。古藤志玄妙。觀。在縣治北一里許。〉

  〈藤縣。古藤志玄妙觀。在三皇廟西。 秦太虛觀。在處州時作好事近曰。山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黄鸝千百。飛雲當面化龍蛇。〉

  〈夭矯挂空碧。醉卧古藤陰下。杳不知南北。後再遷海南。歸至藤州。逗留光華亭。一日醉起以玉盂汲泉。笑視之而死。時人以爲詩讖。〉

  〈容縣。容州志玄妙觀。在西城外大街。懷集縣。昭潭志寳寧觀。在縣東。〉

  〈鬱林州。鬱林志玄妙觀。在州城之東。博白縣。 玄妙觀。在城之東半里。〉

  〈興業縣。 玄妙觀。在縣城之西南。本府。蒼梧志觀音堂。在州城北。興善坊裏〉

  〈藤縣。古藤志普庵堂。在城隍廟東。 觀音堂。在文廟南。本府。蒼梧志東山道院。在州城東北。 太平院。在州東七里。南定院。〉

  〈在州西南一百里。報恩院。在州南九十三里。 興德院。在州南四十五里。地藏院。在州東二十里。 清泉院。在州南四十五里。〉

  〈壇壝本府。蒼梧志社稷壇。在子城西。 雷師雨師壇。并在子城北。 風師壇。在〉

  〈城西。岑溪縣。古藤志社稷壇。在縣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南。 無祀鬼神〉

  〈壇。在社稷壇西。藤縣。社稷壇。在由義門外三里。風雲雨雷師山川壇。在還淳門外三〉

  〈里。南山之巔。 鬼神壇。在社稷西。容縣。容州志社稷壇。在城西北。依式立石垣墻。厨庫屋宇。一一完備。春秋〉

  〈仲月上戊日致祭。 風雲雷雨山川壇。共一所。于州南建立神厨庫房。一一如式。歲時依頒降日辰致祭。 無祀鬼神壇。於城正北築壇。一一如式〉

  〈歲時致祭。懷集縣。昭潭志社稷壇。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南。 無祀鬼〉

  〈神壇。在縣北。鬱林志。鬱林志社稷壇。在城西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 無祀鬼〉

  〈神壇。在城北。北流縣。容州志社稷壇。在縣西北。 風雲雨雷師山川壇。皆在縣西南。〉

  〈無祀鬼神壇。在縣北。陸川縣。容州志社稷壇。在縣西北。 風雲雨雷師山川壇。在縣西南。 無〉

  〈祀鬼神壇。在縣北。博白縣。鬱林志社稷壇。在縣城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東南。 無祀〉

  〈鬼神壇。在城北。興業縣。鬱林志社稷壇。在縣城之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城東南。〉

  〈無祀鬼神壇。在縣城北。官制〉

  〈國朝本府 知府。正四品。 同知。正五品。 通判。正六品。 推官。正七品。 經歷司經歷。正八品。 知事。正九品。 照磨所照磨。從九品。 檢校。未入流。〉

  〈司獄司司獄。從九品。 儒學教授。從九品。 訓導。未入流。 僧綱司都綱。從九品。 副都綱。未入流。 道紀司都紀。從九品。 副都紀。未入流。 陰〉

  〈陽學正術。從九品。 醫學正科。從九品。 廣備倉大使。從九品。 副使。未入流。 稅課司大使。從九品。 梧州遞運所大使。未入流。 廣備鹽倉大〉

  〈使 副使。未入流。蒼梧縣。 知縣。正七品。 縣丞。正八品。 主簿。正九品。 典史。未入流。〉

  〈儒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 長行鄉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安平鄉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府門驛丞。未入流。 龍江驛丞。未入流。 河泊〉

  〈所官。未入流。岑溪縣。 知縣。正七品。 典史。未入流。 儒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

  〈流。 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未入流。 陰陽學訓術。未入流。醫學訓科。未入流。 烏峽寨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連城鄉義平巡檢〉

  〈司巡檢。從九品。藤縣。 知縣。正七品。 縣丞。正八品。 主簿。正九品。 典史。未入流。 儒〉

  〈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 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未入流。 陰陽學訓術。未入流。 醫學訓科。未入流。 稅課局大使。未入流。〉

  〈赤水鎮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竇家寨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白石寨廵檢司廵檢。從九品。 雙兢驛丞。未入流。 金鷄驛丞。未入流。 黄丹驛〉

  〈丞。未入流。 藤江驛丞。未入流。 河泊所官。未入流。容縣。 知縣。正七品。 縣丞。正八品。 主簿。正九品。 典史。未入流。 儒〉

  〈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 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未入流。 陰陽學訓術。未入流。 醫學訓科。未入流。 粉壁寨巡檢司巡檢。〉

  〈從九品。 波羅里大洞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自良驛丞。未入流。 繡江驛丞。未入流。〉

  〈懷集縣。 知縣。正七品。典史。未入流。 儒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 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未入流。 陰陽學訓術。未入流。〉

  〈醫學訓科。未入流。 武城鄉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慈樂寨廵檢司廵檢。從九品。〉

  〈鬱林州。 知州。從五品。 同知。從六品。 判官。從七品。 吏目。從九品。儒學學正。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 僧正司僧正。未入流。 道正司道正。〉

  〈未入流。 陰陽學典術。未入流。 醫學典科。未入流。 陸川大洞遞運所大。使。未入流。 永盈倉大使。未入流。 副使。未入流。 稅課局大。使。未入流。〉

  〈南流稅課大。使。未入流。 大塘稅課局大。使。未入流。 辛立稅課局大使。未入流。 西甌馬驛丞。未入流。 北流遞運所大。使。未入流。〉

  〈北流縣。 知縣。正七品。 縣丞。正八品。 主簿。正九品。 典史。未入流。儒學教諭。未入流。 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未入流。 陰陽〉

  〈學訓術。未入流。 醫學訓科。未入流。 大洞馬驛丞。未入流。 寳圭驛丞。未入流。 容山閘官。    雙威寨巡檢司巡檢。〉

  〈陸川縣。 知縣。正七品。 典史。未入流。 儒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 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未入流。 陰陽學訓術。未入流。〉

  〈醫學訓科。未入流。 温水寨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陸川大洞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永寧馬驛丞。未入流。〉

  〈慱白縣。 知縣。正七品。 縣丞。正八品。 主簿。正九品。 典史。未入流。儒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 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

  〈未入汉。陰陽學訓術。未入流。 醫學訓科。未入流。 周羅寨巡檢司巡檢。役九品。 沙河寨巡檢司巡檢。從九品。〉

  〈興業縣。 知縣。正七品。 典史。未入流。 儒學教諭。未入流。 訓導。未入流。僧會司僧會。未入流。 道會司道會。未入流。 陰陽學訓術。未入流。〉

  〈醫學訓科。未入流。 高橋馬驛丞。未入流。 富陽馬驛丞。未入流。流梧州所守禦 正千户 副千户 百户 所鎮撫〉

  〈鬱林所守禦 正千户 副千户 百户 所鎮撫富川所守禦 正千户 副千户 百户 所鎮撫〉

  〈容縣所守禦 正千户 副千户 百户 所鎮撫淮陽所守禦 正千户 副千户 百户 所鎮撫〉

  〈懷集所守禦 正千户 副千户 百户 所鎮撫  公署〉

  〈懷集縣。昭潭志公廨。按舊云。縣治在蓮花岡之前。宋代基址。元朝仍舊。至正壬辰被外寇焚毁。侵據十餘年。洪武二年春。縣丞萬亨始後舊治。其時〉

  〈草創。洪武三年夏四月。知縣楊定省恪遵新式建造公廨。及官吏私第。洪武八年。知縣徐泰繕修。〉

  〈鬱林州。鬱林志州治公廨。昔在郡之北邊。有石槽陂取水流入。向城之壕而繞其内駐一池。於是公廨之傍。水秀澄清。號以西甌也。元末爲兵火荒〉

  〈廢。歸附聖朝。依式從新鼎立。正廳一座三間。幕次一所。司吏房六間。外建儀門。東設架〉

  〈閣庫。永盈倉。守禦百户所。并按察司公廨。西有益成庫。後并兩傍建官吏住宅。奂然一新。〉

  〈慱白縣。鬱林志縣治之西。有雙角緑珠嶺於後。傍左右有飲馬九曲江。水向縣縈繞。號爲古白也。其縣邑舊治荒廢。歸附〉

  〈聖朝。從新修造。鼎建公廨。外有儀門。中則正廳。左則典史暮。東西六房。左右各有官吏住宅。邑治有規。奂然一新焉。〉

  〈興業縣。鬱林志縣之公廨。自兵亂連年。前後屋宇傾廢。歸附聖朝。依式鼎建。前則儀門。中則正廳。左爲典史之幕。東西兩廡爲司吏房。正後〉

  〈左右。建官吏住宅。一新規模焉。  倉庫〉

  〈本府。蒼梧志廣備倉。在子城内北隅。藤縣。古藤志廣貯倉。在州治西南。〉

  〈容縣。容州志永豐倉。在州東。鬱林州。鬱林志永盈倉。在州治之東。〉

  〈本府。蒼梧志涌泉庫。在子城内東北隅。藤縣。古藤志永豐庫。在州衙内。〉

  〈容縣。容州志便益庫。在州衙内。鬱林州。鬱林志益成庫。在州治之西。 架閣庫。在州治之東。〉

  〈慱白縣。鬱林志架閣庫。在縣治西。興業縣。鬱林志架閣庫。在縣。〉

  〈驛傳本府。蒼梧志府門驛。在州城東三百三十步。舊名城東驛。唐建中初立爲〉

  〈蒼梧驛。宋光化中改爲鳳栖驛。大觀四年移在川之南江邊。元朝改府門站。今復蒼梧驛。 龍江驛。在州西北。〉

  〈藤縣。古藤志藤江驛。在州南半里。係三江會口。上水接連黄舟金鷄二驛。下水至蒼梧驛。 黄舟驛。去州西南。接連潯州府平南縣烏江驛。通左右〉

  〈兩江等處水道。金鷄驛。去州南接連雙境驛。雙境驛。又去金鷄驛南接連容州自良驛。通海南北大路。〉

  〈容縣。容州志綉江驛。在州西城外迎恩坊。上水至北流縣寳圭驛。下水至本州自良驛。 自良驛。在州東下水一百里。下至藤州雙競驛。寳圭驛。〉

  〈隷北流縣。驛在縣治西。陵路西至蔚林州。東至本州。大洞驛。在陸川縣郭。南至永寧驛。北至蔚林州。 永寧驛。在陸川縣。離縣一百里化州界分。〉

  〈西至三合驛。東至大洞驛。鬱林州。鬱林志在城驛。在城之南。〉

  〈本府。蒼梧志鋪舍。在城。 府門鋪 東路一鋪。至封州界。 東埇鋪 南路三鋪。至藤州界。 黄堂鋪 冨雷鋪 大寒鋪 比路一十鋪。 至賀州〉

  〈界。 新塘鋪 印山鋪 栢梯鋪 山心鋪 高橋鋪 浮水鋪 兩塘鋪 宿子鋪 三楊鋪 竈田鋪〉

  〈藤縣。古藤志鋪分。本州并岑溪縣。總計參拾參鋪。 本州三十二鋪。 東路至梧州府蒼梧縣界六鋪。 古粒鋪 富野鋪 長峒鋪 古村鋪〉

  〈平江鋪 蒙廊鋪 西南路至梧州府容州界。一十五鋪。 佛子鋪 三合鋪 黄鑿鋪 富門鋪 下湳鋪 水西鋪 潘峒鋪 平田鋪 大〉

  〈埇鋪 古雲鋪 茶山鋪 思仲鋪 白藤鋪 思羅鋪 分界鋪 東南路至本州岑溪縣界。自古粒分路三鋪。 三橋鋪 平城鋪 合水鋪〉

  〈西路至潯州府平南縣界。自三合鋪分路七鋪。 陸窩鋪 潭水鋪蓬塘鋪 驛面鋪 峽特鋪 羅彭鋪 羅宻鋪 州門一鋪。 岑溪縣〉

  〈一鋪。容縣。容州志鋪舍。本州八鋪。 州門鋪 東路至藤州界五鋪。 山口鋪〉

  〈東泉鋪 官塘鋪 逍遥鋪 江洞鋪 西路至北流縣界二鋪。 長安鋪 西山鋪〉

  〈懷集縣。昭潭志郵置 縣門 鐵嶺 陂羅 錢村 石疆 太平 佛子 褥村 馬躋〉

  〈鬱林州。鬱林志郵傳 州門鋪 沙水鋪 壽昌鋪 長生鋪 新安鋪鴉橋鋪 白石鋪 橋荔鋪 長寧鋪 蘇立鋪 石面鋪〉

  〈北流縣。容州志本縣四鋪。 縣門鋪 東至本州界二鋪。 龍頭鋪 西容鋪 西至鬱林州界一鋪。 桂門鋪〉

  〈陸川縣。容州志本縣一十三鋪。 縣門鋪 北至蔚林州界四鋪。 華山鋪 長安鋪 長寧鋪 榕林鋪 西至石城縣界八鋪。 洞安鋪 烏〉

  〈江鋪 安寧鋪 永安鋪 蓮池鋪 永興鋪 腰觀鋪 北當鋪慱白縣。鬱林志郵置 縣門鋪 馬祿鋪 緑珠鋪 浪馬鋪 頓谷鋪〉

  〈花石鋪 馬鞍鋪興業縣。鬱林志郵傳 縣門鋪 長山鋪 鳴水鋪 山心鋪 平山鋪〉

  〈蓬塘鋪 西水鋪  稅課〉

  〈本府。蒼梧志稅課司。在州城外東南隅。藤縣。古藤志稅課局。在還淳門外。〉

  〈容縣。容州志稅課局。在城外西南街。懷集縣。昭潭志務。懷集津。在縣街東南。〉

  〈鬱林州。鬱林志稅課局。在州城之西南。慱白縣。鬱林志稅課局。在縣城東。〉

  〈興業縣。鬱林志稅課局。在縣城之西。申明亭〉

  〈鬱林州。鬱林志申明亭一所。在州之南。慱白縣。申明亭。在縣之東半里。〉

  〈興業縣。 申明亭。在縣城之東。  局院〉

  〈藤縣。古藤志惠民藥局。在營脊上。即舊千户所。容縣。容州志惠民藥局。在州治南街。〉

  〈懷集縣。昭潭志惠民藥局。在縣街西南。鬱林州。鬱林志惠民藥局。在州城之南。 養濟院。在州治之南。〉

  〈慱白縣。 養濟院。在縣之東半里。興業縣。 養濟院。在縣城之東。〉

  〈學校藤縣。古藤志儒學。在登俊坊。 鐔津縣學。在江東。〉

  〈容縣。容州志儒學。在城外西南街。 舊經。文廟在州西一里。綉江右西南隅。宋眞宗咸淳。神宗熙寧。元豐。高宗紹興年間。凡經四次倫魁亞擢。正奏〉

  〈登科而得五人。仕至御史憲漕等職。紹興乙丑。郡守黄公亨彦。改創於駱駝橋之西北。陽坊名儒輿。淳熙九年郡守范公德勛。遷于子城門外之東〉

  〈浮屠故基。未幾自城東遷于城西。咸淳戊辰季冬野火延燒。殿宇煨燼。己巳權郡黄公輔。徙于城西二里。故教塲之南。甲戌冬知郡趙公若詵。捐已〉

  〈俸三百餘貫加功鼎建。丙子草寇楊先作耗。燒毁學宫。至元十六年己卯復徙于城西。故教塲之南。己巳郡守黄公輔。先徙學基也。大德七年癸卯〉

  〈仲冬又爲野火煨燼。迨季冬判府姬公明。遷之于城西大街。至元丁丑郡守劉公喆。遷于駱駝橋之西北。即紹興乙丑學舍故基也。本州普寧北流〉

  〈陸川三縣。每歲各有租糧送納。洪武二年己酉。錢粮并歸本州科徵。學校不廢。時郡守王公清。留心重修明倫之堂。櫺星應門。仍於學西設立射圃〉

  〈墻垣。妝繪聖像一新。 貢院 三歲大比。郡試于有司者。千百餘人。預計偕者凡八。宋嘉定二年郡守蔣公南金。始創於報恩寺之西。前立梯雲坊。〉

  〈歲乆傾頽。紹定庚寅鄧公舉。鼎而新之。惟監試位猶尚逼反端視平改元初當時賓興。權郡梁公价與同僚。相視。再開地基十丈。爲攷試房。外有彌〉

  〈封謄録二所。舊多臨期編茅爲之。畢則撤去。仍每所各置三間如左右翼。於大門之外復植一門。而𣗥圍之制備矣。經畫其事者。推官陳仁爵也。宋〉

  〈末楊先亂後。連年賊寇擾攘。莫能興舉。 五賢堂記 容爲古粤地。舊隷交州。貞觀八年改爲容州。迨今六百年矣。刺是郡者。未嘗乏人。惟五賢爲〉

  〈稱者。豈惟非鳳凰麒麟世不常有。所以爲嘉瑞也歟。唐代宗時。有元次山身諭夷酋。緩定八州。繼有王宏肱。出財募士。與賊鏖戰。悉復疆宇。在德宗〉

  〈時。有戴叔倫。綏徠夷落。赫著威名。在順宗時。有韋文明興崇學校。教民稼穡。仁化盛行。我建炎間。有王慶曾。思慕元子。刻其儀表以便觀省。蠲免科〉

  〈租。刻石猶在。是五賢者。豐功實德。著在青史。蕩人耳目。豈。易得哉。容去朝廷極逺。分符而至者。類皆因循苟且。其能興利除害。景慕先哲者。百無一〉

  〈二。唐元子距建炎中二百七十年。有王慶曾出焉。由慶以來。六十餘年。有廷譚公出焉。譚公以來二十年。馬公出焉。寥寥六百年間。五賢之名。得譚公〉

  〈而始彰。五賢之政。得馬公而益顯。思賢之堂雖創於譚第。止用小牌列其名位。寘於壁間。欽慕徒勞勤實。則未幾頽毁。尺椽片瓦無復存者。經八政〉

  〈而恬不介慮。我公既至。念其湮微。鼎而新之。型其像而祠之。信五賢守之不易得。如鳳鳴朝陽。麟游林藪。爲治世之嘉瑞也。抑嘗聞天下之善士。斯〉

  〈友天下之善士。以天下爲未足。又尚論古人。誦其詩。讀其書。如正考甫之慕尹吉甫。司馬相如之慕藺相如。其志尚慨然。企慕於數百年之下。得古〉

  〈人尚友之意。可不加内而屢嘆耶。公之盛年。負倜儻英銳之氣。言天下事三相而爲言。賜對孝宗朝。頗蒙加納。今觀遇忠録四十九篇。其言精雅。無〉

  〈非切中利病。自欽倅滿得郡入對。復論蠲海蛋之丁稅。罷廣民之科擾。乞復白皮鹽塲。意在於興利除害。求以便民者。念念不忘。上可其奏。悉罷行〉

  〈之。抵容下車之初。創造郡學。勸課農桑。有古循吏之風。比之五賢。實相伯仲。故并述其大槩而記之。使後之觀政者。於此可以想見也。嘉定元年冬〉

  〈至日。勾漏書院輿地紀勝在州學懷集縣。昭潭志儒學。在縣東。宋舊址元仍。故洪武八年。知縣徐泰重修。〉

  〈鬱林州。鬱林志學校廢弛乆矣。自歸附聖朝。修建正殿一座。東西兩廡各十間。後建明倫堂并齋舍。外置櫺星門戟門。〉

  〈西置射圃。内設學正一員。訓導三員。生員三十名。一新規矩。又立鄉村社學二十八處。每處設社師一員。生員一十五名。〉

  〈慱白縣。鬱林志學校。自元末兵亂連年。廢弛不存。歸附聖朝。從新鼎建正殿三間。東西兩廡。後建明倫堂齋舍。東置射圃。内設教諭一〉

  〈員。訓導二員。生員二十名。又於鄉村續設社學三十五處。每處設社師一名。生員一十五名。文風漸振矣。〉

  〈興業縣。鬱林志縣學。自元末兵亂。猺賊連年。遂以廢弛。自歸附聖朝。重修建立正殿三間。東西兩廡。明倫堂并齋舍。戟門櫺星門射圃。内射教〉

  〈諭一員。訓導二員。生員二十名。一新制度。又於各鄉村設社學六處。每處敦請社師一名。主員一十五名。〉

  〈兵防本府。蒼梧志澄海營。在州城外西北隅。 巡檢司。九五處。隷蒼梧縣。 東〉

  〈安鄉巡檢司 多賢鄉巡檢司 安平鄉巡檢司 年樂鄉巡檢司 長行鄉巡檢司〉

  〈藤縣。古藤志四鎮。 赤水鎮巡檢司。距州城東北水路半驛程。控扼梧藤交接之境。 竇家寨巡檢司。距州城二驛上水三日。控扼藤容境上。陸路〉

  〈舊有思羅寨。洪武元年裁革。 白石寨巡檢司。距州城西北一驛之程。控扼四屯。蒙江口藤潯之境。 烏峽寨巡檢司。隷岑溪縣。距州城之東南一〉

  〈百二十里烏峽山口。近遷縣治西北。容縣。容州志粉壁寨巡檢司。距州城之南。接連高州信宜縣界。雙威寨〉

  〈巡檢司。隷北流縣。在州之西南接連化州界。 温泉寨。隷陸川縣。在州之西。接連化州石城縣。蔚林州慱白縣界。元一統志巫山寨。玉虛洞之坤維〉

  〈得馮道士石寨。逺而望之。天地設險。隱若鐵瓮城也。懷集縣。昭潭志堡寨 武城巡檢司 慈樂巡檢司〉

  〈鬱林州。鬱林志郡自唐以來。未有設置鎮寨之所。而徃徃有溪峒猺蠻。劫掠良民爲害。宋朝始立營寨於郡之四鄉。鎮遏蠻猺出入去處。設許州冷〉

  〈水河二處。百户所軍丁人等以守禦焉。元朝至正年間。設巡檢司五處。曰金鼎。曰党州。曰趙家。曰周羅。曰沙河。每寨設巡檢一員。弓兵三十名。固守〉

  〈要路。歸附聖朝。仍於各寨設官吏各一員。弓兵三十名。以巡防焉。又於本州調撥廣西衛〉

  〈百户二員。統領大軍。就彼守禦。民賴以安。 党州寨巡檢司 金鼎寨巡檢司〉

  〈慱白縣。鬱林志沙河寨巡檢司 周羅寨巡檢司興業縣。鬱林志趙家寨巡檢司。在縣西十五里。〉

  〈教塲鬱林州。鬱林志在郡東南。離城二百三十步。〉

  〈古跡本府。蒼梧志歌羅城。在州西南六十里。隋開皇十六年。融水魯國公李賢〉

  〈所所築。以屯師衆。後因爲地名。容縣。元一統志舊繡州城。在州境内。按九域志云。古勾漏縣城。在州境〉

  〈内。按九域志云。陸川縣。元一統志古銅州城。九域志云。唐置銅州。以州西帶銅山。故以名。〉

  〈後改爲容州。興業縣。元一統志鐵城。在興業縣。即舊鬱林州里也。〉

  〈藤縣。輿地紀勝燕州。瘴江自燕州入永平縣。元一統志古燕州。唐武德五年置。析貴州之桂平縣置。 故南儀州土地所屬。自秦已前州與潘州同。〉

  〈漢置蒼梧郡。此州即蒼梧郡之猛陵縣地。猛陵縣今梧州界。隋爲永熙郡之永業縣。唐武德五年江表底定。於此置南義州及四縣。貞。觀初州廢。以〉

  〈縣入南建州。二年復置義州。還以故縣來屬。五年廢義州。又以縣屬南建州。六年復置義州。又割故縣來屬。天寳元年改爲連城郡。乾元元年復義〉

  〈州名。宋開寳四年加南字。五年廢入竇州。六年復置。太平興國二年改儀州。熙寧四年廢入藤州。〉

  〈容縣。輿地紀勝銅州。唐武德四年置。鬱林州。寰宇記廢黨州。本寧仁郡理善勞縣。即古西甌所居。秦置桂林郡。〉

  〈漢爲十。建鬱林郡。唐置黨州。或爲寧仁郡。與平琴州同土俗。西至平琴治所二十里建中二年廢平琴州。入理容山縣。其善勞縣。在容山縣東二十里。〉

  〈廢牢州。本定川郡理南流縣。秦爲象郡地。二漢屬日南郡。吳省晉平吳復置。宋分置南流郡。齊梁爲定川郡隋。屬合浦郡。唐武德二年。於今夷州義〉

  〈全縣置義州。五年改爲智州。貞。觀十二年。改爲牢州。以牢石爲名。天寳元年改爲定川郡。乾元元年。復爲牢州。本蜀郡徼外蠻夷地。漢牂牁郡地。元〉

  〈一統志宋會要云。牢州定川郡。開寳五年廢省定川宕川二縣。入南流隷鬱林州。寰宇記廢平琴州。本平琴州理容山縣。漢鬱林郡地。唐置平琴州。〉

  〈建中二年并入黨州。元領容山懷義二縣。尚列於廢黨州。其福陽古符二縣。已絶其址。舊長慶時。管户七百四十。西至鬱林州九十里。東至黨州二〉

  〈十五里。其蠶歲入熟。多翡翠孔雀。其地近海。元一統志故白州元和志云。古越地。漢爲合浦縣地。唐武德四年置南州。六年改爲白州。宋會要云。開〉

  〈寳五年廢白州隷廉州。七年復置。政和元年廢。隷鬱林州。政和三年復。紹興八年州又廢屬。〉

  〈陸川縣。寰宇記廢禺州。本温水郡理峩石縣。故越地婺女之分野。秦屬象郡地。隋合浦郡之定川縣。唐武德四年置南宕州。領南昌。定川。陸川。思城。〉

  〈温水。宕川。陸縣治。南昌縣。貞觀六年移治定川。八年改爲潘州。仍廢思城縣。總章元年。改爲東峩州。移治峨石縣。二年改爲禺州。以番禺地爲名。其〉

  〈州有三梁烏滸之民。天寳元年。改爲温水郡。乾元元年。復爲禺州。宋開寳五年。州與縣俱廢。入容州。輿地紀勝寰宇記云。在陸川縣。宋會要云。開寳〉

  〈廢州。省峩石扶萊羅辨三縣。入容州北流縣。寰宇記廢綉州。本常林郡理。常林縣。土地所屬。與梧州同。漢阿林縣地。隋開皇十年。以阿林縣屬尹州。〉

  〈大業二年。改尹州爲鬱州。唐武德四年。析貴州之鬱平縣。置林州領常林。阿林。皇化。歸誠。羅綉。盧越。等縣。六年改爲綉州。貞觀六年。省歸誠盧越二〉

  〈縣。七年以皇化屬潯州。天寳元年改爲常林郡。乾元元年。復爲綉州。宋開寳六年。州與縣俱廢入容州。其州元有俚獠三種。言語不同。偶月爲婚。不〉

  〈知禮節。與地紀勝寰宇記云。在陸川縣。元一統志廢順州。寰宇記云。在陸川縣。本順義郡。在白州之東北。宋開寳七年廢州縣。入容州。〉

  〈本府。蒼梧志膋石縣。産膋石。其地因以得名。人鑿之爲器用。號五侯石。蒼梧縣。寰宇記戎城縣。南二十里。舊二鄉。今五鄉。本遂城縣。屬永平郡。隋〉

  〈開皇十一年。屯軍於縣南歌羅洞。改爲戎城縣。屬感義郡。唐永徽六年復隷梧州。元一統志東北至州二十里。梁於此置遂城縣。隋開皇十年改爲〉

  〈戎城縣。今廢。唐志云。本隷藤州。永徽中來屬。光化四年馬殷表隷桂州。後復屬梧州。九域志云。開寳五年省爲鎮入蒼梧。六年復置縣。熙寧四年。復〉

  〈省爲鎮。入蒼梧。輿地紀勝孟陵縣。唐志云。本隷藤州。貞觀八年來屬。光化中馬殷表隷桂州。元一統志去州北九十里。本漢猛陵縣。屬蒼梧郡。蕭銑〉

  〈僣號。於此改置孟陵縣。在潯江。宋開寳五年省爲鎮。入蒼梧縣。寰宇記又猛陵縣。西接永平安析縣也。山榮翠羽。故周書王會篇曰。蒼梧翡翠。亦出〉

  〈於交趾。元一統志故丹城縣。西南有銅山。銅湖。朱砂。亦出銀。丹城併入蒼梧。 故新寧縣。西接臨賀富川二縣。有獨足烏。喙脚皆赤。藻縟相輝。併入〉

  〈蒼梧。遂城廢縣。在蒼梧縣管内。有夫任山。有巨人迹。文理明朗。在山頂。長三尺六寸。山之東有銀冗。俚人常采煉砂成銀。 廣寧廢縣。去郡東沿〉

  〈流。有金烏翰羽如玉。喙脚如金。號白商羊。水之神也。寰宇記又思安縣。去郡沿流七百里。北接廣信縣。隔大江有石井。泉源騰涌。注而不竭。元一統〉

  〈志安析縣。在蒼梧縣管内。有蜜波羅樹。生絶石懸崖。性至堅白。壅腫盤結。堪爲器焉。 籠都廢縣。刺史陸徽所立。有巨石。四面峻險。俚人謂之乳石〉

  〈以爲名。西北二百里。有孫皓分州立石處。 建陵廢縣。在建水因有山多鍾乳。及石英。開烟采影。潤達風雨。〉

  〈岑溪縣。元一統志廢連城縣。在南儀州東南八十里。本漢端溪縣地。唐武德五年分瀧州之正義縣置。宋開寳五年廢。入岑溪。寰宇記廢永業縣。在〉

  〈州東北一百里。舊安義縣。至德年中改。元一統志廢安業縣。在南儀州東北一百里。本陳永業郡。隋改爲縣。屬樂州。永徽後屬義州。宋開寳五年廢。〉

  〈入芩溪。輿地紀勝廢龍城縣。舊屬義州。今廢。元一統志廢義成縣。在南儀州東。唐武德五年置。屬南儀州。宋開寳五年廢。入岑溪。〉

  〈藤縣。輿地紀勝故義昌縣。元和志云。本名安昌縣。梁證聖元年置。天寳二年改爲義昌縣。正元元年。移義昌縣額於林安鄉置今縣。其舊縣改爲鄉。〉

  〈隷入潭津縣。九域志云。開寳五年廢。入鐔津縣。元一統志廢寧風縣。在藤州西一百里。宋開寳五年。省入鐔津。廢感義縣。在藤州南九十里。本淳〉

  〈民縣。在義江。唐武德改爲感義縣。此縣出秦吉了。宋開寳五年省入鐔津。青草縣。在大江心。屬鐔津縣。元和志云。縣之孤夷其名也。有神牙長二〉

  〈寸食人。性嗜人掌蹠。得人即懸之室内。當面鋪坐。撃鐘鼓歌舞飲酒。稍割而噉之。方於農時。獵人以祀田神。〉

  〈鬱林州。元一統志廢善勞縣。在州境。舊黨州理所。寰宇記廢容山縣。曾爲黨州之治所。輿地紀勝廢撫安縣。寰宇記云。在廢黨州東一十五里。輿地〉

  〈廣記云。本西甌之地。唐永淳中開古黨洞。立黨州并置撫安縣。開寳七年省入南流。寰宇記廢懷義縣。在舊州西北二十里。已上四縣。與州同置。宋〉

  〈開寳七年。同廢入牢州南流縣。屬鬱林州。京觀征古黨洞。殺俘虜處。元一統志廢定川縣。在廢牢州西北四十五里。與宕川縣。皆唐貞觀十年分南〉

  〈流縣置。宋開寳七年同併入南流。按圖經。所廢七縣境内地名。寰宇記廢宕川縣。已上二縣。是貞觀十一年。分南流縣置。宋開寳七年。同廢入南流。〉

  〈陸川縣。輿地紀勝廢渭龍縣。寰宇記云。在陸川縣。唐武德四年。析普寧縣置。唐志有渭龍縣。 廢欣道縣。寰宇記云。在陸川縣唐置。已上宋併入普〉

  〈寧縣。唐志。有欣道縣。元一統志廢龍城縣。在陸川縣。武德四年。又析北流縣置。宋并入北流。唐志。謂之陵城縣。寰宇記云。寰宇記廢阿林縣。在廢州〉

  〈東北五十里。本漢舊縣。元屬鬱林郡。 歸城縣。入常林縣。仍移理廢歸誠縣故城。元一統志廢常林縣。在陸川縣本漢阿林縣地。唐武德四年置常〉

  〈林縣。屬林州。貞觀六年省歸城縣。入常林縣。仍移理廢歸城縣城。按寰宇記云。寰宇記廢羅綉縣。在廢州東六十四里。唐武德四年。析阿林縣置。元〉

  〈一統志廢峨石縣。在陸川縣。本秦象郡地。晉宕昌郡之邊邑。爲禺州所治也。寰宇記云。 廢羅辨縣。在陸川縣。舊州西南一百里本隋高凉郡。唐武〉

  〈德四年置。名陸川。貞元中。改爲羅辨縣。寰宇記云。 廢扶萊縣。在陸川縣。舊州東南八十里。唐武德四年置。寰宇記云。 廢龍豪縣。在陸川縣。廢州之郭〉

  〈下。寰宇記云。寰宇記廢南河縣。在廢州四十里。 三梁故縣。烏滸所巢。俗云三梁烏滸。即此地也。毒霧恒昏。上饒瘴氣。 廢温水縣。唐武德四年。析南昌置。〉

  〈博白縣。寰宇記廢建寧縣。在縣西六十里。唐武德四年。析合浦縣置。貞觀十二年省淳良縣入。 廢周羅縣。在縣東九十里。武德四年。析金寧縣置。〉

  〈廢南昌縣。在縣北九里。隋舊縣在潘州。後割來屬。興業縣。元一統志廢石南縣。漢鬱林郡地。梁置林州。陳置石南郡。隋改爲〉

  〈縣。後因潭栗縣。並廢入興業。寰宇記廢潭栗縣。已上二縣舊廢。輿地紀勝廢鬱平縣。元和志云。本漢廣鬱縣地。吳改廣鬱爲陰平。晉又改。九域志〉

  〈云。開寳五年省。元一統志隋縣屬貴州。後來屬在興業縣北三十里。宋開寳七年。并入興業。今縣有鬱平鄉。沈懷逺南越記曰。鬱林郡。其地常隱隱〉

  〈有聲響。如踐空地。又舊縣之南有石室。寰宇記廢興德縣。在興業縣西二十七里。唐武德四年分鬱林置。已上二縣。宋開寳七年并入興業縣。輿地〉

  〈紀勝唐志云。蕭銑析石南縣爲興德縣。輿地廣記。開寳五年省。容縣。輿地紀勝尋春橋。郡守王過有詩。〉

  〈蒼梧縣。寰宇記金坑。孟陵縣古錢村。有金坑三所。鬱林州。元一統志朱砂坑。在南流者二。博白者三。今俱廢。 金坑在南流〉

  〈縣南。乆廢。博白縣。元一統志鍾山。在博白縣。元和郡縣志云。 伏割山。在博白縣西〉

  〈四十里。多鸚鵡孔雀。蒼梧縣。元一統志班石。輿地記曰。廣信縣之東有孤巖。上有斑石皆五色。〉

  〈輿地紀勝五侯石。寰宇記。膋石縣生膋石。號爲五侯石。鬱林州。寰宇記牢石。高四十丈。周迴二十里。因此爲名。 獸頭石。已上皆〉

  〈郡界之山名。元一統志響石。在南流縣西北二十里。道左亂石中。扣之其聲清越。 平烏石。在南流縣。寰宇記。西甌志並云。〉

  〈北流縣。元一統志冷石。舊唐志云。北流其土少鐵。以膋石燒爲器。以烹魚鮭。北人名五侯燋石。一經火。乆之不冷。即今之滑石也。亦名冷石。寰宇記〉

  〈云。南人謂滑石爲膋石。陸川縣。寰宇記象石。似象故也已上並禺州之山水也。輿地紀勝射爐石。〉

  〈在陸川縣。九域志云。山形如香爐。 五俟石。寰字記云。在陸川縣。寰字記新婦石。如婦人狀。〉

  〈慱白縣。鬱林志獅子石。在縣城南六十里。其形肖獅子蹲於野。故名。寰宇記宴石。昔越王宴處。〉

  〈陸川縣。元一統志石印。在陸川縣禺州。石印似印。石紋如篆。郡國志云。鬱林州。元一統志白馬嚴。在南流縣西十餘里。石室深十餘丈。有佛像。山〉

  〈巓有石。望之如馬故名。 石狗嚴。在南流縣南五里。蒼梧縣。輿地紀勝雙龍洞。在州東北一里羅漢寺。接雙龍洞。碑云冰泉之〉

  〈側有峒。其上有庵。庵前雙松干霄。有飛騰凌夭矯之勢。慱白縣。元一統志將軍洞。一曰飛鼠洞。在慱白縣南三十里。其洞三重。石〉

  〈室虛明。中有石田石龍石粟。石泉分温凉而流。有刻石南州太首領將軍龐孝秦十字。西甌圖志云。〉

  〈蒼梧縣。元一統志三河口。漢陳稚升爲太守。釣魚于此。陸川縣。元一統志石湖。在陸川縣東。其水清潔。上有山。亦以石湖名。〉

  〈興業縣。元一統志温泉。在興業縣南二十里。源出陵青山將軍宂。冬夏恒燠。 千泉。在興業縣南三十里。亦温也。〉

  〈蒼梧縣方輿勝覧水井。宋宣和間。郡守蕭磐訪求得之。詩云。井名未磨滅。自我發沉晦。元一統志在州東北一里。澄湛不涸。味咁且冷。唐大曆三年〉

  〈元結過郡。目曰冰井。又爲銘。刻石泉上。景定十三年冬冰起。有倉卒於山頂爲葬宂者。自後此井飲之淡而無味。〉

  〈容縣。元一統志臺井。在普寧縣鬱林州。輿地紀勝石井。沈懷逺南越記白。鬱林縣有石井。半甘半淡。俗謂〉

  〈之司命井。井周給闔境。見寰宇記。藤縣。元一統志白沙灣。在鐔津縣東五十里。〉

  〈鬱林州元一統志五龍灣。在南流縣。輿地紀勝云。慱白縣。元一統志銅鼓潭。在慱白縣。舊經云。昔有水神。持銅鼓浮水撃之。〉

  〈聲駭村落。暮沈水中。蒼梧縣。興地紀勝白鶴樓。在州城上之西。〉

  〈容縣。興地紀勝獨秀樓。在子城上。 大雲樓。在州東城之上。 撨樓。在城内州門。 逺意樓。在郡治。 明逺樓。在城之東南。 逍遥樓。在城之正南。〉

  〈面面樓。在郡治。 野望閣。在城之東北。蒼梧縣。輿地紀勝四望亭。在城東北。 漾月亭。在城東舒蕭亭之下。負東〉

  〈山誇鰐池。水光山色。照映左右。蒼梧絶景也。 鳳栖亭。在子城上。嘉魚亭之西。样光亭。在火山。〉

  〈藤縣。元一統志南浦亭。在州城東。秦觀字。少游。嘗憩于此。今廢。容縣。興地紀勝賞心亭。郡守王過有詩。〉

  〈鬱林州。輿地紀勝望雲亭。在郡治。 南澗亭。石安民有詩。 浸碧亭。王過有詩。賞心亭。郡守王過有詩。〉

  〈蒼梧縣。元一統志讀書臺。在州城五十里。興赤溪山廣嚴寺相對。其上有石如砥。俗乎李白讀書臺。〉

  〈岑溪縣。元一統志風伯山古臺在岑溪縣。 岑雄臺。在岑溪縣。 東臺。在岑溪縣。〉

  〈鬱林州。元一統志僊女臺。在南流縣。〉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三百四十一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