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
卷一万九百四十九 抚 |
|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九百四十九 〈六姥〉 抚 抚州府〈旧路 亲领县五 临川 崇仁宜黄 乐安 金溪〉 〈目录沿革 分野〉 〈强界 城池至到 坊巷〉 〈府治 綂属庙祠 坛壝〉 〈官制 兵防风俗 古迹〉 〈学校 书院寺观 土产〉 〈户口 赋税人物 名宦 题名 封建 牧守表〉 〈科第 忠臣孝义 文章〉 〈建置沿革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禹贡掦州之域。星纪斗分。周春秋时吴地。战国时属楚。〉 〈秦属九江郡。汉高帝。六年分九江置豫章郡所统县十八。南城居其一。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分南城之北境为临汝县。属豫章郡。三国。吴太平二〉 〈年。以豫章东部置临川郡。领临汝南城三县。又增置宜黄永城等八县。隶扬州。晋惠帝元康元年割豫章临川等郡隶江州改西平为西丰西城为〉 〈西宁宋省西宁。齐固之。以临川郡徙治南城。梁复治临汝县。领临汝。南城。宜黄。安浦。西丰。南丰。永城。又析临汝为定川县。凡领县八。隋罢临川郡为〉 〈抚州。隶洪州都督府。开皇九年废巴山郡并新建西宁等六县。置崇仁县。属抚州。又并西丰定川入临汝。改为临川县。废南丰永城入南城。大业三〉 〈年。复改抚州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复置抚州。领临川。南城。邵武等八县。七年省东与。永城。将乐三县。又割邵武属建州。八年省宜黄。贞观元年。以〉 〈抚州隶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以抚州隶江南西道。天宝元年。复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抚州。领临川等四县。五代。梁龙德元年。吴杨溥升为〉 〈昭武军节度。宋开宝四年降为军州事。隶江南西道。领县四。建炎四年隶江南东路。绍兴四年复隶江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升为抚州路。〉 〈国朝为抚州府。属江西布政司。抚州府志按旧志。周秦以前。抚之地为荆扬二州分野。更吴越楚三国。至秦分天下为郡。地属九江。汉初改九江曰淮〉 〈南。后分淮西。至豫章东部为临川郡。领临汝南城二县。临汝。本二水名。临水由西南而来。自崇仁县巴山发源。巴山。谓之临川山。合宜黄水至西津。〉 〈故曰临川汝水。自旴江旴母山发源。自南城由石门而下。至郡之东南。抱城而西。北流合临川之水。或谓汝字从水从女。以旴为母。汝为女。故曰汝〉 〈水。旧置郡尝合二水之名。故曰临汝。吴及晋宋为临川郡。亦治临汝。齐徙治南城。至隋平陈时。緫管杨武通奉使安抚临川。因改临川为抚州治。在〉 〈西津之赤冈。唐宝应中。太守王圆迁于西陲。即西津也。五代时。危全讽迁于香楠山。即今治也。自唐至宋末。相沿为抚州。归附于前元。改为抚州路〉 〈总管府。戊戍五月监郡完者帖木兕。以城降于陈氏。辛丑十一月圣朝緫兵官邓愈。綂率大军至。守臣张子高降。改临川府。后又立为抚州府。〉 〈舆地纪胜临川郡军事。九域志。禹贡。扬州之境。元和郡县志。于天文为星纪之分野。临川志引汉地理志云。豫章吴地。斗分野。次为星纪。辰在丑。晋〉 〈天文志云。豫章入斗十度。临川属豫章。则为斗分野明矣。春秋时为吴境寰宇记。晏公类要。及宋朝郡县志。并以为属吴。而舆地广记。则以为春秋〉 〈为百越之地。大抵。袁吉处抚四州之地。诸书皆以为属吴。惟舆地广记。则端以为百越之地。池亦无所考据。却于处州下引吴起相楚悼王南平百〉 〈越。于是属楚。然考之地里。处吉二州包地绵远。与广为邻。介岭表以立郡。指以为越。尚或可据。至若袁抚二州。皆内地也。不应例指以为百越之地。〉 〈故袁州新编图经于百越之地。及越星分。皆削而不取云。越灭吴。左传。哀公二十三年。其地属越。越既灭吴。地当属楚。战国时。楚败越。其地属楚。舆〉 〈地广记。以为战国属楚。他书皆无所指定。然通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败越。尽取吴故地。则其地亦当属楚。秦并天下属九江郡。在汉为豫章郡之〉 〈南城县地。汉高帝六年。分九江置豫章郡。今按汉志豫章郡所綂十八县。南城预焉。后汉和帝。分南城北境为临汝县。寰宇记。续汉书郡国志云。临〉 〈汝属豫章。寰宇记。三国时。吴主孙亮分豫章之东部南城。今属建昌军。临汝今属抚州。二县。置临川郡。沈约宋志载在太平二年。自晋以来。诸县废〉 〈置不一。东晋又于境内立巴山郡。陈封文帝为临川王。隋平陈。罢郡为州。时緫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即以抚州为名。因废巴山郡为崇仁县属抚州。〉 〈又改临汝为临川县。并在开皇九年。炀帝改抚州为临川郡。大业三年。唐平林士洪复置抚州。领临川。南城。邵武。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八县。寰〉 〈宇记在武德五年。寻省东兴。永城。将乐三县。又割邵武属建州。寰宇记在武德七年。又省宜黄县。武德八年。隶江南西路。开元二十二年。改临川郡。〉 〈天宝元年。复为抚州。乾元元年。五代伪吴升为昭武军节度。顺义九年。南唐李氏因之。又割南城县。置建武军。旴江志。载在开宝二年。九域志云。开〉 〈宝三年。以宜黄场为县。宋朝平江南。降为军州事。宋朝会要云。伪吴为昭武军节度。开宝八年降为军州事。中兴以来。隶江南西路。纪年录云。绍兴〉 〈四年七月。诏抚州建昌军。依旧隶江南西路。今领县五治临川。寰宇记。元领县四。今五。临川。崇仁。南丰。宜黄。金溪。临川志昔者公刘度夕阳而荒豳〉 〈都也。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观于京。盖度夕阳之西。去源泉之卑。而就溥原之高。冈出乎原之上。两京又出乎冈之上。所以居高明也。夷〉 〈考吾州。若昔兴创。殆亦类是。异时成周卜宅而依涧𤁄。晋人议迁而向汾浍。今吾州介乎临汝之中。又其遗意皆所以据二水之会。纳风气之全。奠〉 〈民生之安也。淳熈嘉定志。宝应中太守王圆以地势卑。非道路之会。因徒于西陲。然虚右拥左。形亦未叶。中和五年。危全讽始迁今治麾震揖巽。朝〉 〈辛附癸。纳溪山复迭之势。无旧治卑偏之陋也。旧志州治所纪。唐刺史旧宅。干符中。为巨寇黄巢。将桞彦璋所焚。中和五年。危全讽徙今治。披榛草〉 〈创。越十四年。渐就摧朽。干宁五年。全讽再拓基址。建㕔堂门庑厨库毕备。旧志城池纪述唐中和五年。刺史危全讽新制罗城。周回一十五里三十〉 〈六步。高一丈二尺。下阔二丈五尺。子城周回一里二百二十二步元一统志梁复临汝。分新建西宁置巴山郡。又置巴山。大丰。新安三县。及取庐陵〉 〈之兴平。豫章之丰城以益之。凡领县七开皇九年废大丰新安二县。入丰城。割丰城还洪州。废南丰。永城。入南城。大业三年复改抚州为临川郡。领〉 〈临川。南城。崇仁。邵武四县。十四年。陷入林士弘贼。唐武德五年平士弘。而以兴平之地还吉州。今永丰县是也。景云二年。复置南丰。开元二十一年。〉 〈分十五道采访。使。以抚州隶江南西道。天宝元年。复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抚州置治于临川旧城西津之西赤冈。宋乾德六年。伪唐李煜复〉 〈置宜黄县。淳化二年。以南丰属建昌军。五年以金溪场。置金溪县。依旧领县四。十九年。割崇仁县天授忠义乐安三乡。并吉州永丰县云盖卿增置〉 〈乐安县。领县五。元朝至元十二年收附之初。仍为抚州。十四年升为抚州。路緫管府。领一司五县。隶江西等处行省。录事司。旧为本州在城地。宋〉 〈设三厢领之。元朝至元十四年。剏设录事司。领在城民事。分野〉 〈临川志质之史册。区别。其分野。则吴扬为斗牛女为星纪。考之旧经。吾州又文昌之所临照。夫上通于辰次。各着其。分野者。天下之所同。上通于天〉 〈垣。正应于文昌者。吾州之所独。星土之占。其证则有休咎。所不可得而常乃若斯文在天地间。则歴终古而光景若一。不宁惟是。人文化成。天象叶〉 〈应。庶证有不若者乎。然则文星昭明。则不占有孚。分野当蒙其福矣。 天文志。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吴楚之疆。候荧惑。丙楚戍吴。地理志。吴地〉 〈斗分野。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云安临淮尽吴分。 斗牛女星纪丑。东北也。天文志以戍为吴。西北也。西汉以前。其说亦未定信。如西〉 〈汉地里志所述。则今之江淮所皆吴分。豫章特其一耳况豫章所隶诸郡临汝又特其一乎。此不可执一而强为之说。且吴楚候荧惑。则可以南方〉 〈言。世人谓南斗为东南。吴扬之分。故曰南。非也。何以不曰东耶南北二斗。皆曰斗者。其星各有四成斗之象。北斗位乎北。居太微垣之北。近天中。杓〉 〈转而魁不改其处。故曰北斗。南斗。为北方七宿。东行左旋。与二十八宿周流于天。何以曰南。盖二星俱名为斗。北斗不离乎太微之北。既以北名南〉 〈斗。为北方七。宿之首。自北而南。故以南名。春秋元命包牵牛流为扬州者言其。宿之行。应于扬州之野。山谷江西道院赋。曰勾吴之区。维斗所直。何〉 〈耶。十二地支位于地。其精气行乎天。地支东北。丑之精气为斗牛女周行于天。名曰星纪之次。其所。应之分野。则在东南。吴扬未尝相直也。盖直之〉 〈为言。亦主也。非但谓其相直。南斗之所主者。吴也。然豫章介于荆扬。故王勃滕王阁记。亦指为翼轸。乃星纪鹑尾之交。荆扬之分野。详见疆域门。〉 〈后汉律暦志。蔡邕月。令章句云。自斗六度至须女二度。谓之星纪之次。越之分野。郡国志。帝王世纪云。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星纪之次。其〉 〈辰在丑。斗建在子。吴越分野。晋天文志。魏太史令陈卓。言郡国所入。宿度。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赏〉 〈直云。起斗十度。诸郡𨇠次。陈卓。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张衡。并云豫章入斗十度。隋地理志。扬州为禹贡淮海之地。在天官。自斗十二〉 〈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得其分野。天圆地方。圆者气动而行。方者形静而止。形则可以方所而推。气则难以界限而别。是以二十〉 〈八舎。分十二次。或盈或缩。其说不齐。以星纪言之。范史自为异同。有斗六度至女二度之说。有斗十一度至女七度之说。晋书。隋书。复有斗十度至〉 〈女七度之说。唐书复有起斗九度中二十四度。终女四度之说。气之动而圆者难明。故也。然斗牛女星纪之分野。乃扬州吴越之所共。临汝豫章地〉 〈也。诸家言豫章入斗十度。此为切近。 唐书。南斗牵牛星纪之次也。丑初起斗九度中斗二十四度。终女四度。其分野自庐江九江负淮水之南。尽〉 〈临淮广陵至东海。又逾南河。得汉丹阳会稽豫章郡。西濵彭蠡。南涉越州。尽苍梧南海。古吴越及东南百越之国。皆星纪分也。南斗在云汉殷淮海〉 〈之间为吴分。牵牛在南河浸远。故其分野。自豫章东达会稽。南逾岭徼为越分。皆系乎扬国。十二辰次。纵横交错。以主十二州之野。十二国之分。〉 〈此气化之变。不可以一定之理而求。亦由三垣中外官周天之星象。其名义之所自起。岂得而尽推哉。上哲与天为一。黙通其秘。后人因之。莫穷其〉 〈旨近世有因唐书南河之云而为之说。以地之江河。象天之云汉。谓地气升天气降必在子。子月云汉渐降。星纪丑位得其下流。吴越居江之下流。〉 〈犹丑之当天汉下流。此说愚甚惑焉。地支之位。着乎地者为丑。丑之精气行乎天者。为星纪之次。为斗牛女之舎。占天者。以其气之行乎天。推其所〉 〈主之分野。非以其位之着乎地者。而推之也。辟之人焉。其室庐虽各有所止。而其人则周流乎四方。凡天文图说。以分野附之于地支者。明此位之〉 〈精气。为某次某舎。其。应在某分野也。盖以天之气化。而主地之分野。非以地之支位。而主地之分野也。今以云汉降于子。而丑居其下流。当应于江〉 〈之下流其然乎。且天气以子月降者。乃地气上升。而天气下交也。况十二辰次。同一气化。此说但可施之星纪。岂曰粹论耶。 文昌星。淳熈志临〉 〈川有文昌堰。旧经云。上直文昌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太祖庙讳。六星。曰文昌宫。索隠曰。文耀钩云。文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拂并居。以成天象。〉 〈故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前汉天文志。斗魁戴六星。曰文昌宫。晋灼曰似。故曰戴。一曰〉 〈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禄。六曰司灾。晋隋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军建威〉 〈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太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掌功进。五曰。司命司恠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所谓一者起北〉 〈斗魁前。近内阶者也。明润大小。齐天瑞臻。 唐天文志。唐开元九年。一行受诏。改治新歴。欲知黄道进退。而太史无黄道仪。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 〈以木为游仪。一行是之。乃奏黄道游仪。云云其所测与古异者。旧经。文昌二星在舆鬼。四星在东井。北斗枢在星一度。璇在张二度。机在翼二度。权〉 〈在翼八度。衡在轸八度。开阳在角七度。杓在亢四度。今测文昌四星在桞。一星在舆鬼。一星在东井。北斗枢在张十三度。璇在张十二度半。机在翼〉 〈十三度。权在翼十七度。太衡在轸十度半。开阳在角四度少。杓在角十二度少。文昌天之六司。旁考尚书令唐虞官也。是谓文昌天府。晋百官表〉 〈注尚书万机实为政本。是以八座比于文昌。刘洎疏。文昌制戴之位。罗。将相而枕三台。张衡天象赋。详观诸史志文昌所主者。不但斯文而已。将。〉 〈相贵臣之象。其星凡六。号六府。又六卿之象。北斗在太微垣之上。文昌又在斗魁之前。斗魁从而戴之。此又高明光大之象。史以戴𥭲言者。其星如〉 〈筥与斗魁皆以象取斗与其器不能相离。自然之象。星居天庭。与十二辰次殊。所占在上。将上相。及六司贵臣。故诸史。未尝言其所临照之分〉 〈野。旧经云。是邦上直其宫者。莫识其为何义。世之星图。或疏或宻。难于尽据。唐志所述文昌诸星。在井鬼桞星之度。乃西南也。与吾州若无与焉。然〉 〈尝观诸史志惟西汉史近古。于天文度数惟言其大率。不若后世之迫切求详。而流于支离也。汉天文志所述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有流星出文昌。〉 〈诎折委曲贯紫宫。在斗西北子亥间。如环志凡言流星之行。必曰起某所。至某所。或入某所。犯某所。经某所扫某所。皆动也惟此占。但言出贯又言〉 〈环又言在子亥间。文昌与斗魁在太微北。皆迫近紫宫垣。流星环之者不动故也星出文昌。在子亥间而不动。则文昌亦在子亥间矣。子亥与巳午〉 〈相直。巳午东南也。上直文昌宫之说。庶几在此。又按晋志北斗魁四星。杓三星。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吴。五主燕。六主赵。七主齐。七政星明其〉 〈国昌。四。文曲也临汝。吴分也。旧经所云。上直文昌。此亦一义并记之疆界〉 〈临川志临汝。在上世为荆扬外荒服。至太伯始有吴。遂为礼逊之国太伯三以天下逊。岂有意于君长遐裔耶。仁人所之从者如归市。盖与太王居〉 〈岐。后先一辙。荆人义而立之者。则国家兴仁兴逊之天理。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固其所宜。居是邦。欲成德善俗。辟土聚民当以太伯之心〉 〈为心。自体察其仁逊厚薄可也。疆域广狭。不与存焉。然天下郡县星分棊布。名字沿革不一。封境分合各殊。又不可以无述疏而别之。使人知所以〉 〈异。叙而通之。使人知所以同。虽然。封疆关乎地势。则有古今之殊。仁逊存乎人心。则无古今之间。可不念诸。 周为荆扬州楚吴越国史记吴世家。〉 〈太伯奔荆蛮号勾吴。荆蛮义之。立为吴太伯。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已君吴。因封之。越世家。越王勾践灭吴。时越兵横行江淮。考六国〉 〈表时。为周元王四年。及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之。尽取吴地。 商世地为荆。太伯来奔。始分为吴。按禹贡淮海彭蠡三江为扬。荆衡江汉九江为荆。〉 〈今豫章本秦九江郡。彭蠡。则鄱阳湖也。郡当啇周世。介居荆扬间。太伯始奔犹为荆。及建国遂为吴。王勃滕王阁记云。星分翼轸。盖豫章亦属荆。不〉 〈但属扬。禹贡江汉为荆。江淮为扬。太伯之兴。荆。分为吴。勾践之兴。扬州吴地。皆为越。及楚败越。荆扬江汉江淮。皆为楚矣。 秦为郡。汉为两县。隶扬〉 〈州九江豫章郡。九江淮南国。秦灭楚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扬州置鄣会稽九江三郡。舆地广记云。秦属九江郡。汉高祖。元年正月〉 〈项羽立黥布为九江王。四年改九江曰淮南。以布为淮南王。六年分淮南。置豫章属扬州。领县十八有南城。前汉地理志。元和郡国志。汉分豫章郡。〉 〈立南城县。十一年封子长为淮南王王布故地。十二年封刘濞为吴王。分豫章属吴国。诸侯王表。后汉豫章郡属扬州。和帝。永元八年置临汝县唐〉 〈元和郡国志云。析南城为临汝。周秦以前。地为荆扬二州。更吴越楚三国至秦分天下为郡地。属九江。汉初改九江曰淮南。后分淮南置豫章。始立〉 〈南城县。至后汉又分南城立临汝县。大率太伯以前地尚为荆太伯有国以后地为吴。周秦以前但为州。秦并天下。始为郡汉有天下始立县此其〉 〈大略。自秦讫汉。郡县有沿革其为扬州则不改太平御覧云高帝六年。命灌婴立洪州。分洪州立南城以其地在郡城之南故曰南城洪州之名。汉〉 〈书所不详。南城在洪州之南。则有之矣。 吴为扬州立临川郡。领十县吴志吴主孙亮。太平二年。以豫章东部为临川郡。领临汝南城二县。治临汝。〉 〈晋地理志。吴扬州郡十四临川其一。宋志云。临川领县西丰。西丰吴曰西平新建永城宜黄南丰。东兴。安浦皆吴所立。寰宇记云。吴增置凡八县。又〉 〈有西城 唐元和郡国志云。吴太平二年。分临汝为新建。分南城为南丰。以宋志及寰宇志证之则所分者。不特新建南丰而已也。盖皆临汝南城〉 〈地。其名则有所增。其地则无所辟也。详见于后。晋为江州临川郡。领县十。晋地理志惠帝元康元年有司奏荆扬疆土旷远。统理尤难。割扬州七〉 〈郡。荆州三郡。置江州。临川郡隶焉。领县临汝。西丰。南城。东兴。南丰。永城。宜黄。安浦。西宁。改吴西城。新建凡十。宋志云。晋武帝太康元年。更西丰。曰〉 〈西平。又更南城。曰新南城。江左复旧。寰宇记云。晋改西城为西宁。名则有改。实无所增也。 宋齐为江州领县九。宋志临川郡。属江州。领县九。临汝。〉 〈西丰。新建永城。宜黄南城。南丰。东兴。安浦。省西宁。齐志临川郡属江州。徙治南城领县九南城。临汝。新建。永城宜黄南丰。东兴。安浦。西丰。 宋齐二〉 〈代所领县。率循吴晋之旧。志所列独无西宁。岂宋齐废之耶。 梁陈分临川郡。立巴山郡。各领县八。元和郡县志。梁普通三年。改新建为巴县。寰宇〉 〈记。梁分新建西宁两县。立巴山县。又分临汝置定川县。隶临川郡。隋志梁置巴山郡。领大丰。新安。巴山。新建。兴平。丰城。西宁七县。又云陈初废西宁〉 〈新安。巴山郡犹管五县。非临川所领临汝。南城。宜黄。安浦。西丰南丰。永城。析临汝为定川。凡八县。齐以前。又有东兴县。梁封郑绍叔。东封沈恪裴忌。〉 〈不知何年废。唐复置。陈割新淦县。属巴山郡。巴山郡城。在今崇仁西南三十一里。梁末。周敷周迪据临川。黄法𣰰熊昙朗据巴山。迪为临川内史。割〉 〈江西四郡为高州。以法𣰰为刺史领巴山。昙朗为巴山太守。 西宁之名。不着于宋齐。至梁。乃复见于史传。吴晋宋齐四代。临川郡所领县虽多。而〉 〈地实无所增。至梁分临川郡地。创巴山郡。于是割豫章之丰城。庐陵之兴平永丰县地。来隶。大丰新安。皆丰城地也。至陈又割豫章之新淦矣。盖自〉 〈梁陈以前。地无所增梁陈而后。分为二郡。于是始割豫章庐陵之地。以附益之。隋初省巴山郡为抚州。并两郡所分创县。惟存其四。后复为郡。隶〉 〈洪州。旧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国志。寰宇记。隋平陈时。緫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因以抚为名。改临川郡为抚州。属洪州緫管府。开皇九年废巴山郡。及〉 〈所领大丰。新安。巴山。新建。兴平。丰城。西宁县。置崇仁县。考旧志。临川郡之宜黄安浦二县地。并入崇仁后以新淦归吉州。并西丰。定川。入临汝。改临〉 〈川县省南丰永城入南城十二年复以丰城废县归豫章郡开皇十二年置邵武县。大业三年复临川郡。领县四。临川。南城。崇仁。邵武。 隋平陈。以〉 〈抚名州。属洪州督府。昔与豫章同为郡。今同为州而受督焉。遂省南丰入南城。省巴山郡。置崇仁。并西丰定川入临汝。今建昌军。则南城地也。今丰〉 〈城。永丰。旧兴平。皆崇仁地也。是时新淦尚存。古今州境。莫广于此。其后虽以新淦还庐陵。丰城还豫章。寻复以建之邵武来隶矣。名曰四县。其数视〉 〈六朝虽若简寡。语其地则增大矣。吴晋间。所领十县。临汝。南城存。新建。西宁。南丰。西丰废。惟东兴。永城。宜黄。安浦不着。以唐书证之。盖皆废矣。州本〉 〈汉豫章郡之南城。临汝县地也。至隋与洪并为州。而隶于洪。尚两汉之旧。 唐初为抚州领县八。后为临川郡领县四。后复为抚州。新旧唐书列传〉 〈地理志。会要。隋大业十二年。林士弘据豫章临川豪杰杀隋守令以附。唐武德五年讨平士弘。置抚州析南城。置永城。东兴。析崇仁。置宜黄。是旹抚〉 〈州。领临川。南城。邵武。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八县。七年以兴平之地还吉州。今永丰。省东兴永城将乐三县。以邵武隶建州。八年省宜黄领县三。〉 〈临川南城崇仁。景云二年析南城置南丰。先天二年省。开元八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临川郡。领县四。临川南城崇仁南丰。乾元元年复为抚州。元和〉 〈六年升上州。方镇表地理志。太宗元年。分天下为十道。抚隶江南。开元二十一年。分江南为东西。置十五采访使。抚隶西道。乾元元年。置洪吉都〉 〈防御团练观察处置。使。领洪吉虔抚袁五州。广德二年改江南西道。咸通六年升镇南军。干符元年。复为江西观察。龙纪元年复为镇南军。抚皆隶〉 〈焉。六朝所置永城。东兴。宜黄。安浦。四县。至隋盖皆已废。至唐复永城东兴宜黄。惟安浦则未尝复。又置将乐凡领县八。寻废永城东兴宜黄将乐。〉 〈又以兴平归于吉。邵武归于建。所领县。惟临川崇仁南城。后析南城为南丰。凡四县。盖自六朝以来。所领县虽分合沿革。纷然不齐。然二汉南城临〉 〈汝旧地所析置者。则名殊而实不改。其自旁郡割隶者。如丰城兴平今永兴。邵武将乐新淦。则旋各还本矣。此系地势。非但随时之宜也。地在秦。隶〉 〈九江在汉为县。吴为郡皆隶扬州。晋宋而下。隶江州。隋改郡为州。隶洪州。唐为州。亦尝为郡。初隶江南道。后隶江南西道。置洪吉防团等使。则隶〉 〈洪吉。置江西观察。则隶江西。升镇南军。则隶镇南。名虽殊实则一也。五代潜窃割据。置昭武军。又折为建武军。唐干符中。钟传据抚州。中和二年。钟〉 〈传据洪。危全讽据抚州。梁开平三年全讽攻洪州。淮南杨隆演。遣周本将兵败之于象牙潭执全讽。地入于吴。全讽据抚。自中和至开平。凡二十八年。〉 〈伪吴顺义九年。升为昭武军节度寰宇记。晋天福二年。李升取吴地属南唐。五代史。南唐年谱。周显德五年。南唐置金溪场。寰宇记。宋朝乾德六年。〉 〈李煜割崇仁三郷。立宜黄场。寰宇记。以为县非。开宝元年。煜以场为县。宋朝会要。二年南唐以南城县。置建武军。寰宇记。地不加多也。当二汉时为〉 〈县。至六朝而下。遂为郡。至南唐遂析为两军镇。名虽侈。地则狭。金溪宜黄初名为场。后皆为县。盖始于南唐。宋朝复为抚州。初领县四。后为五。隶〉 〈江南东西路。开宝八年。王师下江南。得郡十九。改为军州。时领县凡四。临川。崇仁。南丰。宜黄。晏元献公类要记。抚州曰龙川军事。考之前后纪载。皆〉 〈无此名。杨氏尝升为昭武军。所谓龙川军者。莫详其所自。岂临川讹传为龙川耶。晏公抚州人。其言必不妄矣。太平兴国四年。改建武为建昌军。宋〉 〈朝会要。淳化二年。割南丰县隶建昌。五年以金溪场。置金溪县。领县亦四。绍兴十九年。分崇仁县吉州吉水县地。置乐安县。旧志云。乃古之永丰云〉 〈盖一郷。盖永丰县。本吉水县地。又云分临川隶秀惠安两乡。归崇仁。领县凡五。太平兴国元年。分江南东西路。复并为一。天禧四年。复分二路。州隶〉 〈西路。绍兴元年。以州隶东路。四年复隶西路。梁分临川郡。为巴山郡。嫌其地狭。自是遂割豫章庐陵之地。以开广之。及隋初废巴山。自是所割两〉 〈郡地。各还其旧。州境所存者二汉两县之旧地。及邵武而已。及唐初归邵武于建。讫唐之季。疆理遂定。南唐既以抚为军。复分南城为军。盖梁析巴〉 〈山郡之故智疆土则无所增。孙吴初立。南丰本析南城地。隋合之。唐复分之。南唐以南城为军。至宋朝并以南丰割隶。自是抚州之境。大率多汉临〉 〈汝县地。建昌军之境。大率皆汉南城县地。南度分崇仁县。及吉州地。置乐安。今州境大率汉临汝县之旧。略禆以庐陵之余地尔。宋朝江南东西路〉 〈或分或合。州之隶于东西盖亦仿于唐。诸县撮要。自吴讫宋朝诸县。或分或合。如前所列。尝隶于郡者。其名凡二十有二。厥后崇仁。则并巴山。梁〉 〈为郡故城。已见于前。西宁故城在崇仁县南六十二里。新建故城在崇仁县西南九十五里。安浦其地后复分为乐安故城。在天授郷三十二都。去〉 〈县六十里。里名安浦。凡四县。临川则并定川。故城在临川县北五十二里。耆老相传。今新陂母城是。西丰故城在临川县西南五十里。凡两县。宜黄〉 〈则废为崇仁。而复置乐安。则又从崇仁而分。与金溪合成五。今为州境。兴平则并于吉。后以永丰之云盖一郷隶乐安。即兴平地也。南城则并永城〉 〈东兴两县。与南丰俱为建昌军境。丰城则并大丰新安两县为隆兴府境新淦今为临江军境。邵武则为邵武军。将乐则归于南剑州矣。〉 〈城池抚州府志郡城旧宋有九门。北门。东津门。大东门。盐步门。下市门。上市门。〉 〈南门。赤南门。西门。前元塞盐步门。止存八门。本朝只开四门。东曰文昌。南曰顺化。西曰武安。北曰进贤皆重楼迭栱高广〉 〈雄壮。各门外又为外城回护。其城门上亦有楼。南西北有吊桥。夜则悬起。朝则放下。唯东门有文昌桥。遂不置吊桥。城下有路。可驰马临壕环绕。皆〉 〈种树稠宻。城周围一千七百九十八丈四尺。垜头二千九百七十四个。楼铺亭台一百四十五座。城高约二丈五尺。临川志。郡国居内地者无敌。同〉 〈外患城池多废阙。昔者圣人作城郭以卫民。岂惟设险守国而已。重门击拆。以待暴客。盖取诸豫。备豫之道。无内外远近之间。歴观碑志。吾州自昔〉 〈大率必因抢攘。乃旋议城筑。曷若清平之日。先事豫防欤。乃尽取五邑之境。古今诸城。兴废之迹。广记备录。使主民社者。舂容覧之。常为谨固封守〉 〈之计。以逆防四郊之多迭。闲暇之日。可以观政。胶轕之际。以保民也。临川志古城。在西津外赤冈。详见州治沿革门。今城。唐宝。应间。刺史王圆迁。详〉 〈见州治沿革门。至中和末。刺史危全讽兴筑。址广三寻。高两寻。长十五里二十六步。有全讽修城记。南唐升元间。太守周弘祚修之辟之。建十三门。〉 〈门各有楼。加长五里。濠深及丈者三。广则六倍有奇。有弘作修城记。建炎初。太守王公仲山补葺之。绍兴中张公滉重修。仅存九门。绍定庚寅汀邵〉 〈寇。相挻犯境。详见郡境事迹。太守黄公炳。再加浚筑。城之高广。如全讽弘祚。濠之深阔。则视昔不啻数倍。盖自中和以来所未有。甫三十载。城日就〉 〈颓圮。景定癸亥。太守家户部坤翁补葺城与门之坏者。有修城记。州城九门。东朝京。旧名通远。直文昌桥。东南清风。俗谓盐步门。乃水门卸盐〉 〈之也。王荆公旧居在焉。诗有盐步庭闱眼欲穿之句。出吴虎臣谩录。东南奉明。濠有桥。东南金溪。濠有桥。南顺化。濠有桥越桥。耆老相传。为葫芦城〉 〈旧址。盖此乃郡山来脉。而濠不容深。故筑此以护城。西南丰安。濠有桥。西迎恩。濠有桥。北进贤。濠有桥。东北安仁。直东津渡已上。门各有楼。 子城。〉 〈刺史危全讽。自郡城之西陲徙于此。周一里二百五十步。有全讽及张保和所为记。详见州治沿革门。太守张公滉修之。仍建门三。亦各有楼。太〉 〈守家户部坤翁重修。子城三门。子城。临川城西。故无西门。东承春。与谯楼相直。南通教。以其通诸营也。北望云。以其地势高也。放生池。 山川〉 〈之鸟兽鱼鳖。䑓沼之麀鹿白鸟。夏后文王。岂区区然求以全育之。天地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也。况临汝介居山泽间。距王畿千里而近。有生之类。〉 〈在郡国如在郊甸处江湖如在池沼。所居之地则殊。所蒙之润则一虽然池沼之微。岂足以尽圣人之仁是乃圣人仁民爱物之端也。懿哉。 唐放〉 〈生池。因汝水为之。古今诗话。载唐末邕州蔡大夫迁抚州刺史。年月无考。故题名不载。禁汝水放生池禁采捕。忽有人乘小舟垂钓其中捕之。钓者〉 〈为口号云。投却长竿卷却丝。手携簔笠赋新诗。临川太守清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以年月无考。故郡太守题名不载。天圣二年。郡侯太常愽士〉 〈朱正辞始即吴陂左之南塘为之。今南湖是也。其后复浚之置斗门。以均蓄泄之量。宋朝放生池。天禧初。诏诸路兴旧放生池。无者近城上下各五〉 〈里禁采捕。天圣二年又诏未置者。许浚池于附郭五里。郡守朱公正辞。即丰安门外南湖为之。中废于兵。绍兴中。郡守晁公谦之作芙蓉堂于湖上。〉 〈乾道中。郡守蓝公师稷重修。郡人陈公孺记。今放生池。在拟岘台之前溪。复汝水之旧也。井巽乎水而上水为井。汝水自巽来。趍放坎。会众〉 〈流于下。而州城位乎其上。是以城虽盘踞丘垤。地势崇高。而井泉则有余者。木上有水之理气然也。故不待斗升以汲西江。而波臣之辙常润。 朱〉 〈井。在郡学夫子殿西庑。有泉清冷。丹井。在天庆。观圣祖殿前。临汝驿前井。易涸。临汝驿巷口井。 东津门内井。 舒家井。已上并具庆坊。祥符。观前〉 〈井。鸣山行祠相对。法眼泉三井。在报恩光孝寺。一方丈。一库下。一厨东。厨井有楼。天禧三年。进士危言记。泉深。汝泉井。旧在孙氏园内。有泉脉后废。〉 〈今园外渠上井覆以亭。而易涸者非是。水陆寺前井。 臣巷内井。 东通判衙前井。 紫府观门井。 沙井巷井。易涸。木黄井。井以黄木为底。今存。〉 〈宝应寺前井。 白鹿泉井。宝应寺经藏院。今在仓䑓花园。详见古迹条。提举司䑓下井。已上并兴鲁坊。大小两义井。盐步岭下。大者不涸。小者。易涸〉 〈陶家井。 萧家岭桥北井。 下井巷井。 兴圣寺前井。 桐林岭上井。已上并文公坊。新巷尾义井。成化坊。上门塔下义井。 八角井。深七丈。阔一〉 〈丈。石底。土地巷口井。已上并招贤东。县城隍庙前井。 李齐王井。南营项大卿门前。深五丈。危王井。菜营巷孟氏园内。深七丈。护福废寺前井。已上〉 〈并招贤西坊。石井。一名危王井。西街管大卿门外。或有金钱上浮之异。宝庆泉井。西街口。季运。使门外。陈正字巷井。董提管门外泉清。武雄忠节营〉 〈前井。 大营巷内井。 大营巷口井。已上并仁孝坊。野塘巷口井。易涸。瑞童坊井。 西通判衙前井。已上并庆延坊。已上并见郡城内。丹井。在魏坛。〉 〈观经蔵侧。已上见郡城外。 至到〉 〈抚州府志东至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诸卢坊界一百八十里。 西至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清风桥界。二百一十里。南至江西建昌府南城县界山〉 〈界八十里。北至江西南昌府进贤县界牌界六十里。 东到江西广信府治四百五十里。西到江西临江府治。二百八十里。 南到江西建昌〉 〈府治。一百二十里。 北到江西南昌府治。二百四十里。 东南到江西建昌府南城县石家塘界。一百七十里。 西南到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芙蓉〉 〈山界二百里。 东北到江西饶州府余干县石坑界。一百二十里。 西北到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杨塘界六十里。九域志。东京二千七百二十里。〉 〈东至本州界二百六十里。自界首至饶州三百一十里。 西至本州界二百一十八里。自界首至吉州三百六里。 南至本州界八十九里。自界首〉 〈至建昌军五十五里。 北至本州界五十四里。自界首至洪州九十三里。东南至本州界一百四十七里。自界首至建昌军五十五里。 西南至〉 〈本州界二百四十四里。自界首至吉州二百一十二里。 东北至本州界一百六十三里。自界首至龙州二百六十二里。 西北至本州界八十三〉 〈里。自界首至洪州一百五十七里。 寰宇记 东西四百七十八里。 南北六百三十七里。 西北至东京二千一百里。 西北至西京二千五百〉 〈里。 西北至长安三千三百五里。 取随州路二千九百二十五里。 东至饶州余干县三百二十里。南至虔州一千一十里。 西至吉州四百二〉 〈十五里。 北至洪州二百四十里。东南至建州八百三十七里。 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里。西北至洪州四百五十里。 东北至饶州四百二〉 〈十里。 郡县志。南北六百三十六里。 临汝志云。二百三十里。 东京一千七百五十里。 东至饶州五百七十里。西至吉州五百二十五里。〉 〈南至建昌军一百四十四里。 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六里。 北至隆兴府。一百四十七里。东北至饶州四百二十四里。 东南至建昌军二百〉 〈二里。 西北至隆兴府二百四十里。 临川志。周礼职方氏。王畿外。方五百里曰侯服。而以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者继之。岂限于一郡一邑自〉 〈私其智欤。五州曰达之康庄也。旧志所列。乃尽四境而止。今州自京师而部。自郡而路。自路而天下会同。汉京贯通。遐迩藩篱既撒。八荒洞然。吾侪〉 〈对之。可以不出户庭。周知天下。趍京之路。淳熈志。歴镜之安仁。信之弋阳。入信州歴衢之常山。入衢州取严之祠庐至富阳。入临安府为一千八〉 〈十里。 嘉定志。自本州至行在所。一千八十里。已上并旧志所纪。与今有异。详列于后。自本州至饶州安仁县。为一百六十里。自安仁县至信州〉 〈弋阳县。为一百一十里。自信州至玉山县为九十里自玉山县至衢州常山县。为七十里。自常山县至衢州为七十里。自衢州至严州寿昌县为一〉 〈百一十里。自寿昌县至州桐庐县。为一百八十里。自桐庐县至临安府新城县。为四十五里。自新城县至临安府富阳县。为四十五里。自冨阳县〉 〈至行在所。为九十里。已上系自本州陆路至行在所。共为一千八十里自衢州常山县舟行自衢州为七十里自衢州至龙游县为七十里。自龙〉 〈游县至婺州兰溪县为九十里。自兰溪县至严州为九十里。自严州至桐庐县为九十里。自桐庐县至临安府冨阳县为九十里。自冨阳县至行在〉 〈所为九十里。已上系自衢州常山县。舟行水路至行在所。共为五百九十里。 乐侍郎太平寰宇记。东至饶州余干县三百二十里。南至虔州一千〉 〈一十里。西至吉州四百二十五里。北至洪州一百四十里。东南至建州八百三十七里。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里。西北至洪州四百五十里。东北至〉 〈饶州四百二十里。晏元献公类要。东饶二百六十里。西吉二百二十八里。南建昌军八十九里。北洪一百四十七里。东南吉二百四十四里。东北〉 〈饶一百六十三里。西北洪六十三里。 淳熈志。东至饶州余干县界。里二百六十。西至吉州界。里二百一十八。南至建昌军界。里八十九。北至洪州〉 〈界。里一百四十七。东南至建昌军界。里八十九。西南至吉州界。里二百四十四。东北至饶州界。里一百六十三。西北至洪州丰城界。里六十三。 嘉〉 〈定志。东至饶州余十县界。二百六十里。西至洪州界。二百一十八里。南至建昌军界。七十五里。北至隆兴府进贤县界。五十五里。东南至建昌军界。〉 〈八十九里。西南至吉州界。二百四十四里。东北至饶州界。一百六十三里。西北至隆兴府丰城县界。六十里。已上诸书所记。盖皆昔年之旧。今之道〉 〈里列于后。 东至饶州安仁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临江军新淦县界。二百一十八里。南至建昌军南城县界。七十五里。北至隆兴府进贤县界。五〉 〈十五里。东南主建昌军南城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吉州永丰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北至饶州安仁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隆兴府丰城县界。六十〉 〈里。 江西诸郡。旧志无所纪。今详列于后。 自本州至隆兴府进贤县。一百二十里。至隆兴府一百二十里。至南康军建昌县。一百二十里。至江州〉 〈德安县。一百二十里。至江州六十里。至兴国军一百八十里。 自本州至隆兴府丰城县。一百六十里。至樟树镇八十里。至临江军四十里。至临江〉 〈军新淦县六十里。至吉州吉水县一百八十里。至吉州四十里。至吉州太和县八十里。至吉州万安县一百里。至赣州二百二十里。至南安军南康〉 〈县八十里至南安军一百九十里。自丰城县至瑞州。一百二十里。自临江军至新喻县一百二十里。至袁州分宜县。八十里。至袁州七十里。自本州〉 〈至建昌军。一百二十里。 它路邻郡。旧志无所纪。今详于后。 自本州至信州并衢州。见趍京路。自本州至饶州安仁县。一百六十里。至饶州余干〉 〈县一百五十里。至饶州一百一十里。 自本州至建昌军一百二十里。至邵武军光泽县二百二十里。至邵武军六十里。 自本州至江州五百六〉 〈十里。至南康军一百八十里。 诸路藩帅府。旧志无所纪。今详于后。 自本州至衢州六百一十里。至衢州龙游县七十里。至婺州一百一十里。至〉 〈婺州义乌县九十里。至绍兴府诸曁县九十里。至绍兴一百二十里。 自本州至行在所。一千八十里。至嘉兴府一百八十里。至平江府一百八十〉 〈里。 自本州至饶州四百二十里。至饶州建德县二百八十里。至池州二百里。至池州青阳县七十五里。至宁国府南陵县一百三十五里。至太平〉 〈州芜湖县六十里。至太平州六十里。至建康府一百三十五里。至镇江府一百八十里。至瓜州四十五里。至扬州五十五里。 自太平州至米石二〉 〈十五里。至和州六十里。至庐州一百六十里。 自本州至袁州五百五十里。至袁州萍郷县一百四十里。至潭州醴陵县九十里。至槠洲市九十里。〉 〈至潭州九十里。自槠洲市至衡州一百八十里。至永州二百七十里。至全州二百七十里。至静江府兴安县九十里。至静江府灵川县九十里。至〉 〈静江府九十里。 自本州至兴国军七百八十里。至寿昌军一百二十里至鄂州一百二十里。至岳州三百六十里。至藕池一百二十里。至江陵府〉 〈公安县一百二十里。至沙市七十五里。至江陵府一十五里。至襄阳府三百六十里。自本州至南安军一千二百里。至大庾岭梅关二十里。至南〉 〈雄州七十里。至韶州二百四十里。至英德府二百四十里。至广州三百里 自本州至邵武军四百里。至建宁府嘉禾县一百二十里。至建宁府二〉 〈百八十里。至南剑州一百八十里。至福州水口镇一百二十里。至福州怀安县一百二十里。至福州四十里。 本州至诸县。 临川县。在郡治南二〉 〈里。崇仁县一百二十里。宜黄县一百二十里。金溪县一百二十里。乐安县二百四十四里。 元一统志 北至上都。五千一百四十五里。 北至大〉 〈都。四千三百八十五里。东至饶州路安仁县一百二十里 西至冨州界牌六十里。 南至南城县界山七十五里。 北至进贤县界牌五十五〉 〈里。 东到信州路三百八十里。 西到临江路二百八十里 南到建昌路一百二十里。 北到龙兴路二百一十里。 东南到邵武路六百七十〉 〈里。 西南到吉州路四百五十六里。东北到饶州路四百二十四里。西北到瑞州路二百八十里。〉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九百四十九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