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七千九百六十三 兴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九百六十三 十九庚

  兴

  绍兴府〈领县八旧六新二〉

  〈山阴𠋣郭     会稽𠋣郭上虞      萧山〉

  〈嵊县      新昌余姚旧州     诸暨旧州〉

  〈府县图      建置沿革至到      城池 〉

  〈坊巷      桥梁乡都        园池〉

  〈堰闸      风俗形势户口      赋税〉

  〈土产      土贡山川      祠庙〉

  〈寺观      坛壝官制      廨宇〉

  〈学校      兵防古迹      宦迹〉

  〈人物      文章〉

  (胡案:此处缺11图)

  〈建置沿革本府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禹贡扬州之域其山镇曰。会稽。牛女之。〉

  〈分夏禹会诸侯江南计功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以奉禹祀。号于越周敬王时有越侯。大镡子曰允常僣称王。允常〉

  〈卒。子勾践立。五子为吴夫差所败栖于此后并吴而有其地。后为楚所并其地尽入于楚。秦始皇二十五年。王翦灭楚。以越并入吴地。共立会稽郡。汉高〉

  〈帝六年。封荆王贾。十二年。封吴王濞。并为会稽郡地景帝四年。更属江都国。后国除罢为郡。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分浙江以西为吴郡。东为。会稽郡〉

  〈三国吴少帝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永安三年。分为建安郡。宝鼎元年。又分为东阳郡晋为会稽国。咸和四年。改会为郐宋孝建元年分〉

  〈杨州之会稽等五郡置东扬州齐梁并因之隋开皇九年。改东扬为吴州。大业元年。又改为越州。三年罢为会稽郡唐武德四年。置越州总管七年〉

  〈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会稽郡乾元。元年分置浙江东道节度治越州大历五年。改置浙东观察使。十一年。省以属浙西。永贞元年复置。广明元〉

  〈年升义胜军节度。五代钱氏据两浙地。号吴越王宋至道中属两浙路。又以越州为帅府。绍兴六年升为绍兴路。元为绍兴路。属江浙行省。〉

  〈本朝为绍兴府。属浙江承宣布政司。绍兴府志越之封域。西北距江抵海。东南薄明台金华诸郡。内包八县。外周回几二千里。盖浙江之甲郡也。故于〉

  〈其城郭之所建。市镇之所在。乡鄙之所布。道里之所至者。不得不详录焉。若夫府县之沿革。分野之所属。则又皆按夫古书而志焉者也绍兴府。〉

  〈一名会稽。一名越。按旧志。自唐虞以来。禹平水土别九州时。地隶扬州之域。禹后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遂命其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

  〈之谓也至夏后。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以奉禹祀。其后有勾践者为越王始号于越及秦始皇降越。通浙江东西始置。会稽郡。以治吴前汉时亦治吴〉

  〈领曲阿乌伤。毗陵余暨。阳羡诸暨。无锡。山阴丹徒。余姚。娄。上虞海盐剡由拳太末。乌程句章余杭。鄞钱塘。鄮富春冶。回浦。二十六县。后汉顺帝永建〉

  〈四年。分浙江以西为吴郡。海盐等县属焉。以东为。会稽郡。领山阴。鄮。乌伤余暨。诸暨。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鄞。章安。永宁。东候官。十四县治山阴县〉

  〈章安即回浦。永宁分章安而立者。东候官即冶县皆汉光武所改置。吴宝鼎元年。分。会稽置东阳郡。以乌伤等县属焉。会稽领山阴。永兴诸暨。上虞。〉

  〈余姚。句章。始宁剡。鄞鄮。十县。内永兴即余暨。吴改名始宁。即上虞南乡。汉时分置晋改。会稽郡为会稽国。宋罢。会稽郡。府复为会稽郡皆统县十。齐〉

  〈梁陈因之。隋改会稽郡为吴州。又改越州。寻罢州为。会稽县。并余姚鄞鄮入句章县及剡诸暨统县凡四。唐武德四年。又改越州。以剡置嵊州。并析〉

  〈置剡城县。后废嵊州为剡县以鄞属。会稽统县凡五。天宝元年。复为。会稽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越州。宋建炎五年。高宗南渡改为绍兴府领山阴。会〉

  〈稽萧山诸暨。上虞余姚。剡新昌。八县内萧山即永兴。唐改名新昌梁钱镠析剡县而立者前元改绍兴府为绍兴路今复为绍兴府统县亦八。会稽〉

  〈志越在唐虞时禹平水土制九州。而越为扬州之域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释云。会稽在山阴。旧经云涂山在山阴县西北。禹会万国〉

  〈之所左传哀公七年鲁大夫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注云。涂山在寿春东北说者遂疑涂山非会稽今涂山之名有四会稽寿春〉

  〈之外复有渝州之涂山杜子美赋禹庙诗者文字音义云音涂山。古国名夏禹。娶之。今之宣州当涂县也杜预独指寿春之涂山为禹合诸侯之〉

  〈地。宜必有据然按史记夏本纪赞曰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裴骃注引皇覧曰禹冢在山阴会稽山上。会稽山〉

  〈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苗山曰会稽家语孔子曰昔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

  〈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封禅书曰。禹封泰山禅会稽。由是论之禹既合诸侯于会稽庸讵知鲁大夫所谓涂山非会稽欤。至夏后帝少康封庶子〉

  〈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旧经云。〉

  〈春秋贬之。号为于越按春秋定公五年书于越入吴。杜预曰于。发声也。西汉云。太伯初奔荆蛮荆蛮归之号曰句吴颜师古云句吴亦犹干越也。太伯至〉

  〈德。初无贬辞。特从其俗尔。公羊云。于越者未能以名通也榖梁范氏注云。春秋即其所以自称者书之。然窃有疑焉越于是时犹未预中国会盟未〉

  〈尝与中国通也经书。于越入吴。非越自称明矣。岂书于经者。乃吴王告同盟之辞欤。哀公二十一年。越人始来。二十三年鲁始使越据此可知。且以〉

  〈句践为君而种蠡为臣果未能以名通者乎定公十四年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檇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

  〈剑于颈而辞曰二军有治。臣奸旗皷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闾阖闾伤〉

  〈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哀公元年。〉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檇李之役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噽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句践能亲而务。施〉

  〈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弗听三月越及吴平吴越春秋谓吴封〉

  〈地百里于越国语曰句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今诸暨有句无亭北至于御儿今嘉兴有御儿乡西汉功臣表两粤传有语儿侯东至于鄞西至于姑〉

  〈蔑今太末地也。广运百里句践乃与范蠡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

  〈赐句践胙命为伯诸侯毕贺乃徙都琅邪汉书地理志云。琅邪越王句践尝治此起馆台有四时祠。吴越春秋亦云。越王于此起观台周七里以望〉

  〈东海句践卒。子王鼫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逊国逃于巫山之穴越人熏而出之。王翳逊国之贤〉

  〈君盖吴太伯之俦也。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疆立。按此句践至无疆寔六世旧经云五世者误也。王无疆时兴师伐齐西伐楚与中〉

  〈国争强。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

  〈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主或为君濵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

  〈君皆其后也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治吴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用廷尉李斯议分天下以〉

  〈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汉兴高皇帝六年。以其地封刘贾为荆王黥布反荆王贾死〉

  〈之无后十二年封刘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孝景帝四年吴王濞反诛。乃复为会稽郡。越绝外传曰汉孝景五年。会稽属汉属汉者始并之也〉

  〈旧经云后复属江都国江都王建有罪国除乃更为郡按汉书地理志广陵国注江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此并得鄣郡而不得吴刘贡父云〉

  〈然则会稽不得云属江都也。吴。朱育以强记称。且距汉未远。仕本郡门下书佐。太守濮阳兴问汉封诸侯事。而育所对亦止言刘贾为荆王濞为吴〉

  〈王濞诛乃复为郡治于吴亦不及属江都事也。前汉志领县二十六后汉顺帝永建四年分浙江以东十四县为会稽郡治山阴东晋为会稽国改〉

  〈太守为内史宋武帝永初二年罢会稽郡府复为会稽郡齐梁陈因之隋为吴州改越州寻罢州为会稽郡依汉制置太守以司隶刺史相统治唐〉

  〈武德四年为越州天宝元年。复为会稽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越州越州越州隋大业置古会稽郡也因国为名置刺史为按汉武帝纪元封五〉

  〈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颜师古曰汉旧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以秋分行部所察六条秩六百石于是乃复禹贡九州之名而增〉

  〈以周之幽并与汉所开之朔方交址以为十三州也会稽自昔常隶扬州晋王羲之为会稽内史王述为扬州数检校郡事羲之耻之求分会稽为〉

  〈越州不果遂称疾去郡誓墓终身不仕其后至隋而会稽卒为越州盖本于此宋齐梁陈会稽自为东扬州刺史不复受察于扬州。虽寖异古制。然〉

  〈犹未至尽废。刺史之职或以刺史行太守事如曰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是也隋制旧有兵处刺史。带诸军事以统之如曰都督。会稽等郡诸军〉

  〈事是也或加使持节隋唐而降支郡皆称刺史但领一州而以州统县与他州等故又于此置总管府以统其属州隋文帝初平江南改曰吴州。大〉

  〈业中。遂改为越州寻罢州置郡以刺史十四人巡察畿外诸郡所察六条略如汉制唐武德四年复为越州置总管领州如故未久改总管为都督自〉

  〈是改更不常郡则曰太守州则曰刺史其实一也至乾元元年遂为越州大抵越州其实与会稽郡同非复如汉十三州之重刺史亦非复古之部〉

  〈刺史但以总管都督隃制一道尔绍兴府宋建炎三年。十月庚申车驾自杭州巡幸御楼船渡浙江壬辰幸越州四年四月癸未。御舟自温台〉

  〈回驻跸越州。明年正月一日改元绍兴越州官吏军民僧道上表。乞赐府额昔唐德宗以兴元元年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于是朝廷用兴元〉

  〈故事改越州为绍兴府初车驾幸扬州驻跸逾年又尝经郊祀然未尝建为府则绍兴盖特恩也。车驾既移跸临安首命前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

  〈原本缺故守谢到任表曰矧是肇新府号久驻原本缺之故栖厉尝胆枕戈之志想神禹之遗迹。服卑宫菲食之劳。又谢赐行宫充本府〉

  〈治所表曰。广厦千间已免震凌之患。土阶三尺尚存简素之风皆言上驻跸之久。而宫室无所增葺也浙东提点刑狱曾㬇旧为史官见日历所书〉

  〈绍兴二年正月车驾移跸临安闰四月戊戌。诏绍兴府行宫复作府治上曰。时方艰难。若不赐与。则须别建赐之所以宽民力也。州额初题越州大〉

  〈都督府既赐府额当题云。绍兴大都督府。而右朝奉大夫吴说。乃题云大都督绍兴府。议者或非之。历代属州会稽郡。自汉顺帝时还治山阴〉

  〈其所领山阴鄮乌伤余暨。诸暨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鄞章安。永宁。东候官犹十四县其地南踰闽越西限浙江。东北至海而止提封数千里。粤自〉

  〈秦汉常为都会晋渡江后。三吴之豪。请都会稽虽不果。亦足见当是时会稽最号富实常为本根之地。故诸葛恢为会稽帝谓曰今之会稽。昔之关〉

  〈中也宋书史臣曰江左以来根本于扬越又云。会土带海傍湖。良畴数十万顷膏腴上地。畆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又袁宏汉纪。许子将曰。会〉

  〈稽富实。策之所贪以此论之。会稽自古以富实名者。徒以镜湖之利也。今民盗湖为田湖废几尽按晋宋间谓会稽为会土。三国志谓吴郡会稽为〉

  〈吴会二郡。张纮谓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孙贲传云策已平吴会二郡。朱桓传云。部伍吴会二郡是。也前辈有读会字为都会之会或者以为不然〉

  〈今姑苏有吴会馆。盖承其误后汉末。孙策略平江。左渡浙江。自领会稽太守。策卒曹操又表其弟权为会稽太守以统江左诸郡三国志云。策渡浙〉

  〈江。以其属吴景为丹阳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转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而策自领会稽太守是也。孙权谓虞翻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

  〈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兴平四年策乃分章安永宁之地置松杨县。吴录云取松杨木为名。又置始平县。改章安曰罗阳县至吴孙亮〉

  〈太平二年又置临海县。立。会稽东部为临海郡以临海始平。松杨罗阳四县属焉于是。会稽始有属郡初后汉建安中孙氏分东候官之地立邑即〉

  〈以年号为名曰建安县。据续通典云。孙策建安十二年立按是时策已死又置南平。汉兴二县以属。会稽南部都尉。至孙休永安三年遂割。会稽南〉

  〈部为建安郡孙皓宝鼎元年。又以汉末以来分乌伤太末之地所立新安丰安长山吴宁遂昌。永康。定阳并乌伤太末凡九县置东阳郡。至晋又分〉

  〈临海郡之松杨。罗阳。东阳郡之遂昌。凡三县立永嘉郡。上乃今处州晋既平吴立东候官为晋安郡分隶扬州东晋以会稽郡为王国。并隶扬州宋永〉

  〈初二年正月罢会稽郡府遂复为郡。孝建元年立为东扬州统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大明三年。以扬州所统六郡为王畿而东扬州直为〉

  〈扬州以豫章王子尚为刺史加都督八年冬复以王畿诸郡。为扬州而会稽还为东扬州统郡如故。永光元年秋八月始改是年为景和元年东扬〉

  〈州并扬州梁普通六年复以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及建安。晋安二郡立东扬州大宝二年湘东王绎承制。以陈霸先为都督会稽东阳新〉

  〈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承圣三年以陈霸都督会稽十郡诸军事会稽太守陈永定。三年改永嘉郡为缙州寻省东扬〉

  〈州并属扬州又分建安晋安二郡权立闽州天嘉元年以徐度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建安晋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

  〈军。会稽太守。天嘉三年侯安都破留。异东阳平六月以。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晋安。建安八郡置东扬州以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为镇东将军。〉

  〈东扬州刺史。光大二年。割东扬州晋安郡为丰州隋开皇九年。改东扬州曰吴州。置总管府。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废诸州总管府寻改吴州为越州。〉

  〈改东阳郡为婺州又改永嘉郡为处州寻改为栝州而废临海郡大业三年。四月壬辰改州为郡越州曰会稽。郡婺州曰东阳郡栝州曰永嘉郡。廥〉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改。会稽郡为越州。置总管府。改东阳郡为婺州永嘉郡为栝州复故临海郡为海州复故建安郡为建州又以剡县立嵊州并〉

  〈析置剡城县。析故句章县地置姚州鄞州。以乌伤县地为纲县置纲州。并析置华川县析信安县置衢州以龙丘县地置縠州并析置白石县以缙〉

  〈云县地置丽州。以松杨县置松州以桐庐分水建德三县置严州。五年。以永嘉县置东嘉州并析置永宁安固横阳乐成四县属焉是岁改海州为〉

  〈台州七年改总管为都督府废姚州入余姚县来属废纲州入乌伤县更名义乌属婺州废严州以桐庐县属睦州八年废鄞州以鄮县来属废縠〉

  〈州以白石县入信安县废丽州为永康县属婺州废松州为松杨县贞观元年废东嘉州省横阳永宁二县以永嘉安固二县并隶栝州。废嵊州以〉

  〈剡县来属。是岁始命并省分天下为十道越州督越婺泉。建台栝六州隶江南道高宗上元二年又分栝州之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垂拱二年又〉

  〈析婺州之常山。信安龙丘复置衢州景云二年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以统其属州越州所督不满十州定为中都督府既而以其权重皆罢之。〉

  〈开元二十一年分隶江南东道。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澣奏割鄮县置明州天宝元年。改越州为会稽郡。温州为永嘉郡。而栝州为缙云郡台州〉

  〈为临海郡。明州为余姚郡。建州为建安郡。衢州为信安郡。乾元元年。复改。会稽郡为越州。缙云郡为栝州信安郡为衢州。永嘉郡为温州。余姚郡为〉

  〈明州。东阳郡为婺州临海郡为台州。新定郡为睦州领越睦衢。婺台明处温。八州治越州隶浙江东道大历十四年废浙江东道。建中元年复置二〉

  〈年复废贞元三年复置浙江东道领越婺。台明衢。处温七州而睦州隶浙江西道。皇朝因之。绍兴元年。升为绍兴府所领州如故。历代属县前〉

  〈汉志。会稽郡治吴领县二十六。吴。曲阿。乌伤毗陵余暨阳羡诸暨无锡山阴丹徒余姚妻上虞。海盐剡由拳太末。乌程句章余杭鄞钱塘。鄮富春冶〉

  〈回浦旧经云光武改回浦曰章安以冶立东候官分章安立永宁县。通典云。永嘉本汉冶县地后汉改为章安续通典云汉书东瓯举国内徙乃以〉

  〈其地为回浦县属会稽郡后更名章安又以章安之东瓯乡为永宁县隋为永嘉县初西汉以粤反复险阻为后世患迁其民江淮遂虚其地后有〉

  〈遁逃山谷者稍出立为冶县颜师古注云越王冶铸之地后又名为东冶县后汉光武时又曰东候官今闽县是也言东以别其西如闽县居候官〉

  〈之东。故曰东候官以此又知候官之名已久冶之地不一后因其名以为县也一云秦立胡候之官于此故名通兴云。后汉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

  〈部都尉此为南部都尉东部今临海是也大抵。南至晋安东至章安皆冶县地详而言之则闽越为冶而东瓯为回浦原其本皆粤地也顺帝永建〉

  〈四年阳羡人一作阳羡令周嘉上书以吴越一国周旋一万一千里以浙江山川险绝。求得分置遂分浙江以西为吴郡以东为会稽郡三国志。吴〉

  〈朱育云永建四年刘府君上书。以浙江之北为吴郡会稽还治山阴旧经云领山阴鄮乌伤余暨诸暨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鄞章安永宁。东候官〉

  〈十四县治山阴又分上虞南乡为始宁县初平三年分太末县置新安县分乌伤南乡为长山县兴平二年分诸暨之大门村为汉宁县又分章安〉

  〈之南乡为松杨县建安四年孙氏分太末立丰安县又分信安立定阳县建安二十三年。分太末立平昌县晋志曰遂昌吴分永宁立南始平县今〉

  〈之天台又分乌伤之上浦为永康县分章安立临海县改章安为罗阳县余暨曰永兴县汉宁曰吴宁县吴少帝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

  〈分临海南始平松杨罗阳四县属焉续通典云孙策于建安十二年分东候官之地立邑。即以年号为名曰建安县属会稽南部都尉三国志云永〉

  〈安三年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而县为属孙皓宝鼎元年分会稽为东阳郡以乌伤太来新安丰安。长山吴宁平昌永康。定阳九县属焉而会稽领〉

  〈山阴永兴诸暨上虞余姚句章始宁剡鄞鄮十县晋地道志宋州郡志领县皆十隋平陈废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县并余姚鄞鄮入句章县〉

  〈及剡诸暨统县四唐武德。四年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析句章之余姚置姚州析句章之鄞置鄞州七年。辅公佑平废姚州。以余姚县来属析〉

  〈会稽立山阴县八年废鄞州为鄮县嵊州为剡县并来属省山阴县复入会稽。凡统县五。垂拱二年复置山阴县。仪凤二年。复置永兴县开元二十〉

  〈六年割鄮县置明州天宝元年改永兴为萧山县大历二年因刺史薛兼训之奏省山阴县七年刺史陈少游。复奏置焉贞元元年。刺史王宻奏置〉

  〈上虞县元和十年。又省山阴入会稽县十年复置梁开平中钱镠析剡县立新昌县皇朝因之。领会稽山阴萧山诸暨上虞余姚剡。新昌八县宣和〉

  〈三年方腊既平七月丁卯诏越州剡县改名嵊县与睦州改严州歙州改徽州及睦州青溪县改淳安衢州龙游县改盈川皆同时也废州会〉

  〈稽郡汉领县二十六至汉末六朝而降析。会稽所隶县为郡今为州军二十四会稽一郡独领汉故县余暨诸暨山阴余姚上虞。剡凡六亦可谓盛〉

  〈矣。至唐初。以州境独大于它州故析剡县为剡城县立嵊州析余姚县为姚州。武德七年废姚州。复以余姚县来属贞观元年废嵊州复以剡县来〉

  〈属。废县汉顺帝时分上虞南乡为始宁县隋平陈废兴平二年。分诸暨大门村为汉宁县吴改为吴宁县宝鼎元年割隶东阳郡后复并入诸〉

  〈暨今县有大门里或云即其地也唐武德四年析剡为剡城县武德七年废入剡县乾道八年分诸暨之枫桥镇为义安县淳熈元年。废入诸暨县〉

  〈初户部侍郎方公滋以吏事着一时典藩数十年所至有声绩。其置县虽承史蒋二公之后然卒成之者方公也亦尝为客言析县之利它日当愈〉

  〈见不可复并矣然曾未几时遂为后守所废彻取官署等以建僧寺人颇议之至或谓有大姓居邑中方为镇时。擅事权握利柄役服小民无敢与〉

  〈较故大不利于建县云昔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历三千岁而我高宗皇帝御龙舟横涛江应天顺动复禹之迹驻跸弥年定中兴之业群盗削〉

  〈平强虏退遁于是用唐幸梁州故事升州为府冠以纪元大驾既西幸。而府遂为股肱近藩称东诸侯之首地望盖视长安之陕洛汴都之陈许所〉

  〈命牧守皆领浙东安抚使其自丞相执政来与去而拜丞相执政者不可遽数而又昭慈圣烈皇后及永佑以来四陵攒殿相望于郁葱佳气中朝〉

  〈谒之使。舻衔毂击中原未清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荆。扬梁益潭广皆莫敢望也则山川图谍宜其广载备书顾未暇及者绵数十年直龙图〉

  〈阁沈公作宾来为守慨然以为己任而通判府事施君宿发其端安抚司干办公事李君兼韩。君茂卿为之助郡士冯景中陆子虡王度未鼐。永嘉〉

  〈邵持。正等。相与上参禹贡下考太史公及历代史金匮石室之藏旁及尔雅本草道释之书稗官野史所传神林鬼区幽怪慌愡之说秦汉晋唐以〉

  〈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若父老以口相传不见于文字者亦间见层出。积劳累月乃成沈公去为转运副使犹经营此书不已华〉

  〈文阁待制赵公不迹宝文阁学士袁公说友继为守亦力成。之而始终其事者施君也书虽本之图经图经出于先朝非藩郡所可附益乃用长安河南〉

  〈成都相台之比名会稽志会稽为郡虽迁徙靡常。而郡本以山得名又禹所巡也故卒以名之既成属游参订其槩且为之序嘉泰元年十二月乙〉

  〈酉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赐紫金鱼袋陆游序会稽续志会稽志作于嘉泰辛酉距今二十有五年夫物有变迁事有沿革。今昔不可同日语也况〉

  〈城府内外斩然一新则越又非曩之越矣苟不随时纪录后将何所考昔虞翻未育答郡太守问会稽古今事应对如流纤悉弗遗当时但叹其殚〉

  〈洽殊不知二公皆里人也其习熟有非一日。淏虽世本中原侨寓是邦盖有年矣山川风土之详人材物产之富与夫事物之沿革变迁曩尝访闻〉

  〈兹又目击于越事亦粗稔惧其久而遗忘輙裒辑而汇次之总为一编曰会稽续志所书固辛酉以后事而前志一时偶有遗逸者因追补之疏略〉

  〈者因增广之讹误者。因是正之异时有问我以越事敢执此以谢宝庆元年三月旦日梁国张淏序〉

  〈山阴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周越王勾践之都。秦始皇三十七年移大越曰山阴以邑在山之阴故也为县属会稽郡汉为郡都尉治顺帝〉

  〈永建四年分浙江以东为会稽郡治山阴晋以后并因之隋并入会稽唐武德七年析会稽立山阴县八年省垂拱二年复置大历二年省七年复〉

  〈置元和七年又省十年复置与会稽分治郭下宋为里邑元属绍兴路本朝因之绍兴府志山阴为县按前汉志会稽郡领县二十六山阴居其一〉

  〈隋平陈。废山阴及上虞等四县为会稽县唐武德七年。析会稽立山阴县八年并山阴县复入会稽垂拱二年。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复革山阴七〉

  〈年复置焉宋元及本朝因之不改。旧志山阴县本越王勾践之都会稽土地志曰邑在山阴故〉

  〈以名马旧志又云山阴之名。得之于秦寰宇记山阴县旧十二乡今十五乡。本秦旧县置。在会稽山北龟山西汉以为郡都尉所居宋略云会稽山〉

  〈阴编户三万号为天下繁剧王羲之云。每行山阴道上如镜中游王子敬见潭壑澄澈清流㵼注乃云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隋末废。并入会稽〉

  〈唐武德四年。又置贞观元年又废垂拱二年又分。会稽置。大历二年又废七年刺史陈少游。又奏置之。至元和七年并入会稽萧山两县。至十年又〉

  〈置之舆地广记望山阴县。秦汉以来故县隋平陈省入会稽县。唐垂拱二年。复置在州郭下。与会稽分治。有鉴湖。东汉永和五年太守马臻所创开〉

  〈周回三百余里。溉田九千余顷。创湖之始多浸冢墓有千余人怨诉臻因被刑于市及遣使覆按。总不见人。籍乃知死者所诉也有龟山一名怪山〉

  〈一名自来山。本自琅琊东。或飞来于此其形似龟故名有兰溪溪口有亭曰兰亭晋太守王羲之作曲水序于此。元一统志会稽志云。本越王勾践〉

  〈之都秦始皇三十七年东游于此徙大越曰山阴以邑在山之阴故也西汉志曰。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本灵文园颜注曰。灵文侯簿太后父〉

  〈也。自元至元十三年收附后定为上会稽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夏禹方行天下还归大越会计修国〉

  〈之道以会稽名山仍为地号周越王栖于会稽。即此山也秦始皇二十五年置会稽郡。并置山阴县汉以为郡治宋齐梁并因之。隋并山阴等四县〉

  〈入会稽县为会稽郡治。唐武德七年。分置山阴县八年省。垂拱二年复分置山阴县自此与山阴常分治郭下宋因之。元属绍兴路〉

  〈本朝。因之绍兴府志会稽为县。元系郡名。隋平陈废郡属县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县唐武德七年。省山阴县复入会稽垂拱二年析会稽复入〉

  〈山阴县仪凤二年析会稽复置永兴县即今萧山县也大历二年省山阴县复入会稽七年析会稽复置山阴县贞元元年析会稽复置上虞县元〉

  〈和十年又省山阴入会稽寻于会稽析置山阴县宋元因之不改舆地广。记望会稽县本于越地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马命曰会稽会稽〉

  〈者。会计也其后帝少廪封庶子杼于。会稽以奉守禹祀即越王允常之先也秦置山阴县属会稽郡。汉因之。东汉顺帝以后为郡治晋因之。后分置〉

  〈会稽县。隋为吴州。越州及会稽郡治唐因之。南有会稽山秦始皇于此刻石纪功有禹冢禹穴。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始皇登之以望〉

  〈东海山南有嶕岘。岘有大城。越之先君无余旧都于此有镜湖。若耶溪雷门。〉

  〈上虞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夏禹与诸侯会计。因相虞乐于此故曰上虞。又以为舜封支庶于会稽故邑有上虞。秦属会稽郡。汉初因之。顺〉

  〈帝时。分上虞南乡为始宁县晋因之陈省入会稽。隋罢上虞存始兴。唐贞元元年复置。穆宗长庆中移治今所。宋元并属绍兴。〉

  〈本朝因之绍兴府志本县为会稽属邑旧志云。秦汉以来。上虞皆属会稽郡王莽改上虞曰。会稽。光武复旧名。晋仍汉旧。故有分载上虞始宁之名。唐〉

  〈贞元中。废始宁复置上虞。宋元因之。皆属绍兴府寰宇记上虞县旧十三乡今一十四。乡汉县地理志云。属会稽郡唐长庆初废。并其地入余姚后〉

  〈复置移于此理元一统志图经引会稽十三州志云夏禹与诸侯会计。国相虞乐于此。故曰上虞华镇又引杂记云舜封支庶于会稽故邑有上虞〉

  〈秦汉以来皆属会稽郡唐志云。贞元元年刺史王宻奏复置上虞。穆宗长庆中。移治今所宋以来为望县自元至元十三年收附后定为中。〉

  〈萧山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周吴王阖闾弟夫槩之邑。本曰余墨。汉为余槩县。三国吴孙权。改曰永兴县。晋因之。隋省入。会稽。唐仪凤二年。〉

  〈复置永兴县天宝元年改名萧山取县西萧然山为名宋元属绍兴路。本朝因之绍兴府志萧山为县。自前汉始初名余槩隋平陈废入会稽县。唐〉

  〈天宝元年改为萧山县宋元因之不改郡县志紧萧山县。府西北一百里汉书应劯注云汉分诸暨山阴地为下诸暨后易名余槩。属会稽郡至吴〉

  〈孙氏改为永兴隋并入会稽唐仪凤二年。又自会稽分置。舆地广记紧萧山县。本余暨县汉属会稽郡。晋因之。隋省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复置。属〉

  〈越州。天宝元年改曰萧山县。有萧山潘水所出水经以为疑是浦阳江之别名。自外无水以应之越人西施出于此县。元一统志元和郡县志。云本〉

  〈曰余槩。吴王阖闾弟夫槩之邑。吴孙权改曰萧山舆地广记曰汉末童謡曰天子当兴东南三余之间故孙权改曰永兴县晋因之与元和志所纪〉

  〈不同西汉地理志云王莽改曰余衍今详按两汉志会稽郡下并有余暨而无永兴。晋志会稽郡下。有永兴而无余暨。则是吴孙权改余暨为永兴〉

  〈非改余暨为萧山沈约宋志于永兴县下亦云。汉旧余暨县吴更名永兴则吴孙权未尝更为萧山也元和志所纪非是今不取又隋平陈废永兴〉

  〈入会稽唐志萧山县下注云仪凤二年置永兴县。天宝元年更名萧山取县西萧然山以为名宋因之称紧邑自元至元十三年收附后定为中。〉

  〈嵊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本剡县。顺帝时属会稽郡。三国吴贺齐为今移治今所。唐武德四年。以县为嵊州分置剡城县。八年州罢仍为〉

  〈剡县宋宣和三年。改为嵊县。取四山为嵊之义。元属绍兴路。本朝因之。绍兴府志嵊为县初名剡。按前汉志。会稽郡领县二十六。剡居其〉

  〈一。梁开平中。析剡县三之一。置新昌县。宋宣和三年。知越州刘述古言剡有兵火象。欲以嵊名县。诏从之。元因之不改。寰宇记剡县旧四十乡。今二〉

  〈十七乡汉旧县。后汉顺帝以浙江东十三县为。会稽郡剡亦属焉孔晔记。县本在江东。贺齐为剡今移于今所。隋末陷李子通。唐武德四年平贼以〉

  〈剡为嵊州。六年废嵊州。依旧为剡县元一统志本汉剡县宋郡邑志云宣和三年。平方腊知州事刘述古奏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请改之。遂易〉

  〈为嵊县。有嵊山。东西南北皆有秀峰。取四山为嵊之义。至今因之。旧望邑。元至元十三年收附后定为上。〉

  〈新昌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汉剡县地。梁开平二年。吴越王分剡县之石牛镇置新昌县。宋元并属绍兴路。〉

  〈本朝因之。绍兴府志新昌古无是邑。梁开平二年。吴越王钱镠析剡三之一。始置新昌县。宋元因之不改。寰宇记新昌县。十三乡唐末钱镠割据钱塘〉

  〈时以去温州之道路悠远。此地人物稍繁且无馆驿乃析剡县一十三乡置新昌县。元一统志本东汉剡县。旧曰地名南明号石牛镇。梁开平二年〉

  〈吴越王钱镠。以此地人物。稍繁。始分剡县十三乡置新昌县后并其乡为八至宋因之旧为紧邑。元至元十三年。收附后定为中〉

  〈余姚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秦以余姚之地为县。属会稽郡。以昔为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余姚。汉晋宋齐并因之。隋省入句章县。唐〉

  〈武德四年。分故句章县置余姚县。又以县置姚州。七年州罢以来属马。宋因之。元元贞元年升为州。属绍兴路。〉

  〈本朝以为县。绍兴府志余姚之名。始见前汉书地理志周处风土记云汉会稽郡领县二十六。余姚其一也自汉至陈。县之所隶不易隋平陈。并余姚〉

  〈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析句章之余姚为姚州七年废姚州复为余姚县。隶越州。开元二十六年。析越州鄮县置明州。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

  〈郡复为州其后余姚隶明州。至宋复隶越州。元元贞元年。以余姚之户余四万。升为州。今复为县云郡县志望余姚县。府东北一百四十七里。汉旧〉

  〈县在余姚山西。山海经云。勾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玊郭璞注云。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元一统志会稽志。风土记云。秦汉为县。属会稽郡。元和〉

  〈郡志云隋平陈省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析故句章县置余姚县。以县置姚州。七年州废以县来属。宋因之。为望邑元定为上属绍兴路。〉

  〈诸暨县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周越王允常所都秦旧县。汉为诸暨县属。会稽郡。兴平二年。分立吴宁县宋乾道八年。以其地之枫桥镇置义〉

  〈安县。俊省。元元真元年。升为州。属绍兴路。本朝以为县绍兴府志本县为越允常所封旧邑。西有槠山。北有槩浦。以槠〉

  〈字省木槩字音相连。因山浦以为名。或言越得吴。封无诸与夫槩于此邑。上取诸字下取槩字因封邑以为名。汉兴平二年。分诸暨之大门村为汉〉

  〈宁县。吴改为吴宁县宝鼎元年。割隶东阳郡。复并入诸暨。宋乾道八年。分诸暨之枫桥镇为义安县。后废入诸暨。元因各已户计五万三千九百七〉

  〈十八户。升为州。今复为诸暨县郡县志望诸暨县。府西南一百四十二里。越王允常之故邑。国语所谓南至句无即此也汉为县县界有槩浦诸山〉

  〈因以名之。历代不改。元一统志沈约宋志云。汉旧县宋。会要云。乾道八年以诸暨之枫桥镇置义安县。淳熈元年后省止存诸暨至今因之。旧是望〉

  〈邑。元定为上。属绍兴路。分野〉

  〈绍兴府志禹贡隶扬州之域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星纪吴越也。汉书地理志云。吴地斗分野。会稽忘云〉

  〈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卢江广陵六去临淮郡尽吴分也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会稽志云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虞翻以为。会稽〉

  〈上应牵牛之宿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春秋左氏传吴伍员曰句践与我同壤夫差亦曰。越之〉

  〈与异同土连域然则吴越同壤其来久矣。按晋书天文志曰。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为丑。吴越分曰扬州而。会稽入牛一度春秋〉

  〈元命包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会稽志云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夏吴伐越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汉永〉

  〈嘉中岁星荧惑太白聚牛女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分其后孙策孙权。宝有江左晋太元间符坚将入寇石越对曰今岁在吴分天道不顺已而坚〉

  〈果败去。及陈叔宝将亡有星字于牵牛以此放之则斗牛之分吴越同之信矣会稽志云班固别而言之恐有未然〉

  〈至到本府绍兴府志界至明州府慈溪县地名桐下湖界二百里自界到明州〉

  〈府治一百一十里。计三百一十里西至杭州府富阳县地名塘口关界一百三十五里。自界到杭州府富阳县治七十里共计二百五里南至〉

  〈金华府东阳县地名应村为界二百五里自界到金华府东阳县治六十里共计二百六十五里北至三江海口二十一里。东南到台州府天〉

  〈台县地名辟领为界二百八十五里。自界到台州府治一百三十五里。计四百二十里。东北到明州府慈溪县地名洋浦双河为界二百四十里〉

  〈西南到金华府浦江县地名杨墓岭为界一百九十里自界到浦江县四十里计二百三十里。西北到杭州府钱塘江中流为界一百一十九〉

  〈里。自界到杭州府治一十九里。计一百三十八里。会稽志云。东至庆元府慈溪县界一百五十七里西至临安府钱塘县界一百三十八里。南〉

  〈至台州天台县界二百九十五里。北至海一百一里。东西二百三十二里。南北四百四十七里至东京二千四百七十里西京二千八百七〉

  〈十里。郡县志云至东京二千四百五十里东至庆元府二百七十二里。西至临安府一百六十九里。南至台州四百九十五里北至海〉

  〈一百一里。东南至台州四百六十九里。西南至临安府四百二十二里。东北至庆元府三百五十七里。西北至临安府一百三十三里。〉

  〈寰字记。东北至东京二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西京二千八百七十里至长安三千七百三十里。东至明州二百七十里。西至杭州一百三〉

  〈十里。南至台州天台县辟岭一百三十六里。北至海与苏州分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台州四百七十五里。西南至婺州三百九十里。〉

  〈东北至浃江海际三百九十八里九域志云。大都督府。越州。会稽郡。镇东军节度。治会稽山阴二县至东京二千四百七十里。东至本州界一〉

  〈百五十七里。自界首至明州一百一十五里。西至本州界一百三十八里。自界首里杭州三十一里南至本州界二百九十五里自界首至台〉

  〈州二百里。北至海一百一里。东南至本州界三百五里。自界首至台州一百六十四里。西南至本州界一百九十一里。自界首至杭州二百〉

  〈三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二百二十七里。自界首至明州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本州界一百一十五里。自界首至杭州一十八里。元一统志云。〉

  〈西北至上都四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九十五里。东至庆元路慈溪县界一百九十里。西至杭州路界一百三十八里。南至〉

  〈台州路天台县界二百四十五里。北至大海一百一里。东到庆元路三百一十里。西到建德路三百七十里。南到台州路三百八十里。〉

  〈北到大海一百一里。东南到庆元路三百五十里。东北到大海一百一十里。西南到婺州路三百五十里。西北到杭州路一百七十一里。〉

  〈江浙须知自本路至大都陆路四千九百一十五里。水路四千六百一十里。东至庆元路界地名桐下湖桥一百九十里。西至杭州路界地〉

  〈名浙。江中流一百三十八里。南至台州路界地名关岭二百四十五里。北至大海一百一里。〉

  〈山阴县东至。会稽桥为界一里一百四十六步。到。会稽五十七步。西至萧山县钱清浮桥为界六十二里。到萧山县三十八里。共计一百里。〉

  〈南至诸暨县界五十里。北至三江海口二十一里。东南至。会稽县界地名覆釜岭四十里。东北至。会稽县界地名宋家溇二十八里。西南〉

  〈至诸暨县界古博岭五十里。自界到诸暨县七十里。共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白洋海岸五十五里。会稽志云。望山阴县。本越王甸。践之都。会稽土〉

  〈地志云邑在山阴。故以名焉。东西九十八里。南北一百一十八里。东至会稽县界一百五十步。以还河中流为界。自界至会稽县六十步。西至〉

  〈萧山县界五十三里。以西小河中流为界。自界至萧山县五十里。南至诸暨县界七十里。以古傅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一百四十三里。北至〉

  〈海一百五里。海北岸即嘉兴府界。东南到会稽县界一百六十六步。西南到萧山县界五十八里。东北到会稽县界五十八里。西北到萧〉

  〈山县界四十七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九十五里。北至本路三里。东至会稽县运河界一百〉

  〈五十步。西至萧山县小江界五十三里。南至诸暨州古傅岭界四十五里。北至大海三十五里。东到本路三里。西到萧山县一百三里。〉

  〈南到诸暨州一百二十里。北到大海三十五里。东南到𡹴县一百五十七里。西南到诸暨州一百一十里。东北到会稽县三里西北〉

  〈到萧山县九十七里。会稽县东至上虞县界八十五里。以曹娥江中流为界。至上虞县三十〉

  〈五里。计一百二十里。西至山阴县界五十七步。以县西桥河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一里一百四十六步计一里二百三步南至𡹴县界一〉

  〈百二十里以孙家岭为界。自界至𡹴县六十里。计一百八十里。北至桑盆岸一十八里。过海北岸接嘉兴府界。东南到𡹴县地名三界一百三〉

  〈十里东北到本县地名延德乡海岸六十五里。西南到山阴县地名覆釡岭二十里。西北到山阴县地名宋家溇一十八里会稽志云望会〉

  〈稽县本山阴县地隋废山阴更置会稽县为会稽郡治唐垂拱二年复分置山阴并在府郭下东西一百二十四里南北一百三十里东至上虞〉

  〈县界九十二里以东小江中流为界自界至上虞县二十八里西至山阴县界六十步以运河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一百五十步南至𡹴〉

  〈县一百二十里以孙家岭为界自界至𡹴县五十五里北至海二十里。过海北岸接嘉兴府界东南到𡹴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到山阴县〉

  〈界三里一十步东北到上虞县界七十五里西北到山阴县界三里二步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

  〈千九十五里西至本路治一百八十步东至上虞县界小江九十二里。西至山阴县界运河六十步南至𡹴县界杉木岭一百里。北至〉

  〈大海三十里东到上虞县一百二十里西到本路四里南到𡹴县一百五十五里北到大海三十里。东南到上虞县一百三十五里〉

  〈西北到山阴县三里东北到上虞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萧山县九十七里。〉

  〈上虞县东至余姚县小查湖二十八里自界到余姚县三十二里计六十里西至会稽县界曹娥江中流三十五里自界到会稽县八十五里。〉

  〈计一百二十里南至𡹴县界郁岭七十里自界至𡹴县六十里计一百三十里。北至大海四十五里。过海北岸系嘉兴府东南至余姚竺溪〉

  〈岭三十里东北至本县夏盖山海岸三十五里西南到𡹴县会稽地名三界九十里。自界到𡹴县四十里计一百三十里西北到会稽县界〉

  〈延德乡海岸八十七里。过海会稽界会稽志云望上虞县十三州志云夏。禹与诸侯会计因相虞乐于此地。故曰上虞在府东一百二十里东四五〉

  〈十三里南北一百一里东至余姚县界二十八里以新桥为界自界至余姚县四十五里西至会稽县界二十八里以曹娥江中流为界自界〉

  〈至会稽县九十二里。南至𡹴县界七十里以郁岭石床铺为界自界至𡹴县六十里。北至海四十五里过海北岸即嘉兴府界东南到余姚〉

  〈县界四十五里西南到𡹴县界九十里东北到余姚县二十里西北到会稽县界八十七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五十一十五里〉

  〈西北至大都四千二百一十八里西至本路一百二十里东至余姚州界二十八里西至会稽县界二十八里南至𡹴县界七十里北〉

  〈至大海四十里东到余姚州六十里西到会稽县一百二十里南到𡹴县一百三十里。北到大海四十五里东南到余姚州六十五里。〉

  〈西南到会稽县一百二十里东北到余姚州六十五里西北到会稽县一。百三十五里〉

  〈萧山县东至山阴县钱清界三十八里自界到山阴县六十二里。共一百里。西至杭州府钱塘县界钱塘江中一十九里自界转北到。钱塘县〉

  〈一十九里。共三十八里。南至本府诸暨县界里亭湖桥六十里。自界到诸暨县八十里。共一百四十里。北至大海二十五里。东南至山阴县〉

  〈界小江口二十五里。西南至杭州府富阳县界塘口关三十五里。东北至山阴县界白洋海岸三十五里。西北至杭州府仁和县界钱塘江〉

  〈中一十九里。自界到仁和钱塘二县一十九里。共三十八里。会稽志云。紧萧山县本吴王阖合弟夫槩之邑。以县西萧然山为名在府西北一百里〉

  〈九十步东西六十二里。南北九十里东里山阴县界五十里。以西小江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五十三里。西至临安府钱塘县界。二十三里。以〉

  〈浙江中流为界。自界至钱塘县三十里。南至诸暨县界六十五里。以劳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六十五里。北至临安府钱塘县三十五里。以浙〉

  〈江中流为界自界至钱塘县四十七里东南到山阴县界五十一里。西南到临安府钱塘县界四十八里。东北到山阴县界四十九里。西〉

  〈北到临安府钱塘县界一十五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七百七十七里西北至大都二千九百七十七里东至本路一百里东〉

  〈至山阴县界五十里西至杭州路钱塘县界二十三里南至诸暨州界六十五里北至杭州路仁和县界三十五里东到山阴县一百三〉

  〈里。西到杭州路钱塘县五十三里南到诸暨州一百二十里。北到杭州路仁和县八十里东南到山阴县九十七里东北到杭州路盐〉

  〈官县五十四里。西南到杭州路富阳县九十里。西北到富阳县八十里𡹴县东至明州府奉化县界陆诏岭六十里。自界到奉化县八十里。计〉

  〈一百四十里西至诸暨县界皂荚岭七十五里。自界到诸暨县八十五里。计一百六十五里。南至新昌县界胡塍一十八里自界到新昌县一〉

  〈十七里。计三十五里。北至会稽县孙家岭六十里自界到会稽一百二十里。计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明州府奉化县界箬坑岭一百三十里自〉

  〈界到奉化县一百二十里计二百五十里东北至本府新昌县界郁岭六十里。自界到新昌县六十八里。计一百二十八里。西南至金华府东〉

  〈阳县界白峰岭八十里。自界到东阳县八十五里。计一百六十五里。西北至本府上虞会稽县界五十里。自界到本府一百三十里。计一百八十〉

  〈里。会稽志云。望嵊县。本汉剡县。道书云两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灾也。宣和三年改今名县有嵊山。水经注。嶀山与嵊山峰岭相连。又〉

  〈云东有华山。南有黄山。西有白山为县之秀峰。嵊山在北乃四山为嵊之义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东西二百七十六里。南北一百七十六里东〉

  〈至庆元府奉化县界一百四十里以陆诏岭为界自界至奉化县一百里西至诸暨县界一百三十六里。以劳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七十三里。〉

  〈南至新昌县界一十五里。以胡塍为界自界至新昌县一十五里北至会稽县界五十五里以池湖驿为界自界至。会稽县一百四十里东〉

  〈南到新昌县界一十五里。西南到婺州东阳县界九十里东北到。会稽县界六十二里。西北到。会稽县界六十二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

  〈上都五千四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二百四十八里北至本路一百五十里东至庆元路奉化县界一百一十里西至诸暨州界一百〉

  〈二十六里。东到新昌县三十里西到诸暨州二百九里。南到新昌县三十里。北到会稽县一百五十五里。东南到新昌县三十五里。〉

  〈东北到新昌县四十五里。西南到婺州东阳县一百七十二里。西北到山阴县一百五十七里。〉

  〈新昌县东至台州府宁海县松树岭一百二十里。西至嵊县界一十八里。南至台州府天台县界石垒岭寨七十五里。自界到天台县五十〉

  〈里。共一百二十五里。北至嵊县湖塍渡一十七里。自界到嵊县一十八里。共三十五里。东南至台州府天台县关岭七十五里。自界到天台县〉

  〈四十五里共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嵊县郁岭六十八里。自界到嵊县六十里。共一百二十八里。东北至明州府奉化县剡界岭八十里。自界到〉

  〈奉化县一百里共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嵊县小坑岭三十里。会稽志云紧新昌县本剡县地。唐末钱氏析十三乡。置新昌县后并其乡为八。在府〉

  〈东南二百二十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一百五里。东至嵊县界五十里。以孝嘉乡为界。自界至嵊县二十里西至嵊县界三十里以乌岩溪为界〉

  〈自界至嵊县二十里。南至台州天台县界七十五里以祥鸾乡为界自界至天台县六十四里。北至嵊县界三十里以王宅后溪为界。自界至〉

  〈嵊县二十五里。东南到台州天台县界八十五里西南到嵊县界一十五里。东北到嵊县界二十五里。西北到嵊县界一十五里。元一〉

  〈统志云。西北至上都五千七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二百七十八里北至本路一百八十里。东至台州路宁海县界一百里西至嵊县〉

  〈界一十五里南至天台县界五十五里。北至嵊县界一十五里。东到奉化县二百四十里。西到嵊县三十里。南到天台县一百五里。〉

  〈北到嵊县三十里。东南到天台县一百五里。西南到嵊县四十五里。东北到奉化县一百八十里西北到嵊县三十五里。〉

  〈余姚县东至明州府慈溪县桐下湖桥分界二十里。自界到慈溪县六十里。共八十里。西至本府上虞县小查湖分界三十二里。自界到上虞〉

  〈县二十八里。共六十里。南至明州府奉化县白莲庄分界八十五里。北至大海四十五里东南至明州府慈溪县石门分界二十五里。自界〉

  〈到慈溪县一百里。共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明州府慈溪县双河洋浦分界六十里自界到慈溪县八十里。共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本府上虞县〉

  〈笁溪岭分界三十里西北至太府上虞县夏盖山海岸分界七十五里。会稽志云望余姚县周处风土记云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余姚。在〉

  〈府东北一百四十七里东西六十里南北二百六十里东至庆元府慈溪县界一十里以桐下湖桥为界自界至慈溪县八十里西至上虞县〉

  〈界。四十五里。以新桥为界自界至上虞县二十里。南至嵊县界一百六十一里。以黎州山为界自界至嵊县三百里。北至海三十五里。过海〉

  〈北岸接平江府界。东南到庆元府慈溪县界三十五里西北到上虞县界四十五里东北到庆元府慈溪县界八十里。西北到上虞县界〉

  〈六十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五千七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十二百七十八里西至本路一百八十里。东至庆元路慈溪县界一十〉

  〈里西至上虞县界三十二里。南至嵊县界一百六十一里北至大海三十五里东到庆元路慈溪县九十里。西到上虞县六十里。南〉

  〈到嵊县一百六十五里北到大海三十五里。东南到庆元路慈溪县八十里西南到上虞县六十五里东北到庆元路慈溪县八十里。〉

  〈西北到上虞县六十五里诸暨县东至本府嵊县界皂荚岭八十五里自界到嵊县七十五里。共〉

  〈一百六十里。西至杭州府富阳县界雀门岭八十一里。自界转北到富阳县七十九里共一百六十里南至金华府义乌县界善坑岭六十里。〉

  〈自界到义鸟县六十里。共一百二十里。北至本府萧山县里亭湖桥八十里。自界至萧山县六十里共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金华府东阳县应〉

  〈村七十五里自界到东阳县六十里共一百三十五里东北至本府山阴县界古博岭七十里。自界到山阴县五十里。共一百二十里。西南至〉

  〈金华府浦江县界杨墓岭七十里自界到浦江县四十里。共一百一十里。西北至杭州府富阳县界塘口关八十里会稽志云望诸暨县本越王〉

  〈允常所都或言西有槠山北有槩浦诸文省暨音近因山浦以为名也或言无诸旧封夫槩故邑上取诸下取槩因封邑以为名也在府西南一百〉

  〈四十二里。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六十一里东至嵊县界八十三里以茆岘岭为界自界至嵊县一百二十六里。西至临安府富阳县界〉

  〈八十一里以黄岘岭为界。自界至富阳县一百二十六里南至婺州浦江县界七十里。以新界官道为界自界至浦江县五十里。北至萧山县〉

  〈界九十一里。以南亭浦为界自界至萧山县九十二里。东南到婺州东阳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临安府富阳县界五十里二百步东北到〉

  〈山阴县界八十一里。西北到萧山县界七十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九百一十四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一百一十四里。东北至〉

  〈本路一百一十里。东至嵊县界八十三里。西至婺州路浦江县界六十八里。南至婺州路东阳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本路萧山县界六〉

  〈十五里东到嵊县二百九里西到婺州路浦江县一百三十里南到婺州路东阳县一百九十里北到萧山县一百二十里东南到婺〉

  〈州路东阳县一百九十五里东北到山阴县一百一十里西南到婺州路浦江县一百三十里西北到萧山县一百三十五里〉

  〈道路水路附会稽志山阴县东路来自会稽县界经县界五十四里西入萧山县界。〉

  〈南路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二百二十里至海岸过海入嘉兴府界。西小江水路。东南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五十五里。西北入萧山县界胜〉

  〈舟五百石运河水路。东来自会稽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一百六十步西入萧山县界胜舟五百石。〉

  〈会稽县。东路来自上虞县界经县界九十三里西入山阴县界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嘉兴府界。东南路〉

  〈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入山阴县界。西南路来自山阴县界经县界一百五里。东北入上虞县界曹娥江路南来自上虞县界经〉

  〈县界四十里北入海。胜舟五百石。若邪。溪路南来自县五云乡界经县界二十五里北入镜湖。胜舟五十石〉

  〈上虞县东路。来自余姚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西入。会稽县界。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一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嘉兴府界上虞江〉

  〈路。在县西二十八里。南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入会稽县界大信潮胜舟五百石。小信潮胜舟二百石运河路在县南二百二十步〉

  〈东来自余姚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六十步。西入会稽县界胜舟二百石。萧山县东路。来自山阴县界经县界六十二里西入临安府钱塘县界。〉

  〈南路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九十里北入临安府盐官县界。浦阳路南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一百五十六里。北入山阴县界胜舟二百石。〉

  〈运河路东来自山阴县界。经县界六十二里。西入临安府钱塘县界胜舟二百石。〉

  〈嵊县东路。来自庆元府奉化县界经县界一百七十六里。西入诸暨县界。南路。来自新昌县界经县界一百七十六里。北入会稽县界。剡溪〉

  〈路。西南来自婺州东阳县界经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入上虞县界。胜舟一百石〉

  〈新昌县东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六十里西复入嵊县界南路来自台州天台县界经县界一百里。北入嵊县界见旧经东南通台州天台县。〉

  〈一百五里。西北通嵊县三十里。东小路通庆元府奉化县一百二十里。西南通婺州东阳县一百八十里。〉

  〈余姚县东路。来自庆元府慈溪县界经县界六十里西入上虞县界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二百六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平江府界余〉

  〈姚江路西来自上虞县界。经县界五十五里东入庆元府慈溪县界。胜青五百石〉

  〈诸暨县东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六十三里。西入临安府富阳县界。南路来自婺州浦江县界经县界一百六十里北入萧山县界。东〉

  〈路来自婺州东阳县界经县界二百里东北入山阴县界。西路来自临安府富阳县界经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入萧山县界。浣江路东南〉

  〈来自安俗乡界。经县界九十一里。北入萧山县界胜舟。二百石。〉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九百六十三

  重 录 总 校 官 侍 郎 〈臣 高   拱〉

  学 士 〈臣 胡 正 蒙〉

  分 校 官 编 修 〈臣 吕   旻〉

  书 写 儒 士 〈臣 韩   〉

  图 点 监 生 〈臣 徐 克 私〉

  〈臣 欧 阳 卿〉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