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七千七百一 京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七百一  十九庚

  京

  南京〈地理通释𢈪肃宗实录至德二年改蜀郡为南京。以荆州为南都。州曰江陵。其蜀郡先为南京。宜复为蜀郡。南京应天府阙〉

  〈伯所居商丘周为宋国。汉为梁国。隋唐为宋州。太祖以归德军节度使。即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景德三年。升应天府。祥符七年升南京。正殿曰归〉

  〈德高宗即位于此。宋会要真宗景德三年二月诏曰。睢阳与区平台旧坏。两汉之盛。并建于戚藩。五代以还。荐升于节制。地望雄于征镇。疆理接于〉

  〈神州实都畿近辅之邦。乃帝业肇基之地。恭惟圣祖。诞庆鸿图。爰于历试之初。兼领元戎之寄。讴謡所集。符命荐臻。殆兹累朝。俯同列郡。式昭茂烈。〉

  〈宜锡崇名。用彰神武之功且表兴王之盛。宜升为应天府宋城县为次赤。宁陵楚丘。柘城下邑。榖熟虞城等县并为次畿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二十〉

  〈九日诏曰睢水名区。实一方之都会。商丘奥壤。为三代之旧邦。形势表于山河忠烈存于风俗。惟文祖之历试盖王命之初基。今者伸欵谒于桧庭。〉

  〈既扬茂则徇徯朱于竹苑。方霈湛恩。期克壮帝猷俾肇所京邑用志兴王之地。允符追孝之心。应天府宜升为南京。正殿以归德为名咨尔都民承〉

  〈予世德庆灵所佑感悦良多二月一日诏名南京门曰崇礼。双门曰祥辉外西门曰回銮三日以主客郎中知应天府马元方兼南京留守司事合〉

  〈置官属名目下审官院流内铨。一如西京之式三月十三日诏名南京城大东门曰昭仁。小东门曰延和小西门曰顺成。北门曰靖安。新隔门曰承〉

  〈庆仁宗庆暦五年九月十八日。置南京留司御史䑓燕翼诒谋真宗皇帝东封西祀。思显先烈。大中祥符七年正月乙卯。诏升应天府为南京建行〉

  〈宫正殿以归德为名以圣祖殿为鸿庆宫奉太祖太宗像侍立于圣祖之旁。其后遂开高宗皇帝中兴之祥。殆非偶然者宋史列传。朱胜非。靖康元〉

  〈年。为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金人攻城。胜非逃去。会杨进。破敌。复还视事踰年诣济州谒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

  〈南京。建炎改元。夏文庄公集乞修南京内状。右臣伏睹大中祥符七年。二月一日赦敕节文应天府升为南京正殿以归德为名臣到职后躬诣〉

  〈大内谨视筦钥其正南内门上有先朝题其牓曰重熈颁庆之门。楼皆损动其下只是依旧双门未变列郡之制。虽有两观雉堞。又无朶楼。内城之〉

  〈中并无归德之殿但是颓垣茂草内有真宗皇帝御制御书南京颁驻跸诗碑石一片小屋遮蔽未曾建立。其东北隅小亭子一座。内有先皇御制〉

  〈御书驻跸诗四首粉版。门牗不严尘埃所闇臣职在居守。理合奏陈者伏以商丘仰当大火宝势形胜。佳气郁葱艺祖肇基之邦圣朝根本之地。发〉

  〈祥荐祉应天顺人由七十里。而兴天乙是资于景毫累三十世之王。文昌始大于岐周用建名都寔陪上国与中天而对峙企洛宅以相望。至于官〉

  〈局廨居咸从改革。而乃关廷宫掖悉未缮修。汉启南阳之都。唐重北门之馆并资壮丽以示威神况茂陵之余烈方宣真庙之呜銮未远。必欲仰模〉

  〈太紫上宪觜陬备九寝之仪敝千门之式虑烦力役或有费财征。臣今乞依先朝敕旨只创归德一殿安驻跸诗版又以宫室之仪门闑为重。犹取〉

  〈诸侯之制未成王者之都欲乞于南端辟正门三阖东西增朵楼二座。所贵它工至鲜不日可成仍乞选差八作司臣寮将带工匠到此计度却于〉

  〈东京木场事造材植。系筏浮汴赴当京修盖伏望圣慈特赐开可。所贵宫阙之度稍合于彝章。祖始之基益𨺓于景命有光鸿祚永责皇图。欧阳公〉

  〈集南京谢上表。皇祐二年七。月臣某言伏蒙圣恩。就差臣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臣已于今月二十四日赴上讫者。守宫钥之谨严敢忘夙夜〉

  〈布政条之纤悉。上副恩忧。寄任非堪兢营并集臣某中谢伏念臣赋才庸薄禀数奇屯。毁誉交兴。两尝过实。宠荣踰分。动輙招尤。念报效之未伸敢〉

  〈不竭忠而尽瘁困风波之可畏则思远去以深蔵迨此六年。外更三守学偷安而杜口。负素志以媿心朽质易衰已凋零于齿发。良时难得尚希慕〉

  〈于功名。岂谓皇慈。未捐旧物擢从支郡委以名都惟此别京旧当孔道簿领少勤于职事。厨传取悦于路人。苟循俗吏之所为虽能免过非有古人〉

  〈之大节未足报君梅圣俞宛陵集送王宗说寺丞归南京晏岁欲飞雪满天含冻云犯寒单骑连猎吹紫裘熏。庭鹊还先喜池鸿去始闻公应问〉

  〈贫贱善说莫如君。送韩签判王汝还南京诗贺太礼表天子甘泉祀欢声浃九围绿章驰骑入朱服佩鱼归赋雪上宾席买鬟更舞衣清池无限〉

  〈鴈莫道信音稀虞俦尊白堂集过南京三苏当日振英华下榻相看意已佳太息乐全无复见旧庐闻属女真家许纶诗宿南京询访实有戍兵〉

  〈三千人宋城城下县虚说胡屯五万兵凄凉无复旧南京中天王气终当复千古封疆只宋城洪适盘洲集次韵南京道中宻叶成阴行路宽鸠〉

  〈鸣莺啭足开颜半涂泥滑夜来雨数片云飞何处山薄暮每寻樽爼共残春能伴节旄还尘襟好濯西湖水偷取禅房一日闲送刘元忠学士还〉

  〈南京昔见相公登瀛洲今见公子为校雠。鲲鹏变化三十载我生安得不白头。君前拜恩父前庆暂向南都乘顺流。南都留守颇为喜。将吏入贺〉

  〈靴声道酒舁银瓮羊脔炙。上下和喣移凉秋归来却上柳堤路西风健马控花虬曾半诗送孙莘老移知南京稚年曾未覩风标瀚海初闻拔俊〉

  〈髦。国子先生曾并席。曾在胡先生讲下蓬莱学士看挥毫量涵万顷沧溟阔气吐千寻太华高述性妙思穷孔孟公有十述述性是其一也指南余〉

  〈藻屈雄褒尔雅之旨魁谈经落落鉴遒铎作直讲飞步僊僊踏海鳌。试馆职忠力敢前轻复尾刚肠一决快吹毛归来有意成陶赋谪去无言吊楚〉

  〈骚志不下人宁碌碌时非知我但嚣嚣吴江春水寻幽寺知湖州越岭秋风听怒涛。移知福州宣室鬼神灵语断长安钟鼓梦思劳广陵南隔迷桑〉

  〈椊。泗水东来照节旄知徐州威憺四隅消警吠。惠流比屋乐耕缫。真仙应祝通时泽。朽骨平寃息夜号萧洒幅巾忘夣觉清凉丈室笑熏膏淮阳大〉

  〈节孤尤峻吏部雄材晚更豪。滥使执经称弟子。虚烦解榻下功曹。曾迷马祖山前鹿。顿悟华亭水底篙细札忽闻更屏翰高牙俄见列弓刀。照回天〉

  〈子今方晤怒拂龙颜昔未遭屈指陪京非久驻太平功业待伊皋辽史南京析津府本古冀州之地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曰幽都有虞析为幽州〉

  〈啇并幽于冀。周分并为幽职方东北幽州山镇医巫闾泽薮貕养。川河泲浸。菑时其利鱼盐。其畜马牛豕。其榖黍稻。武王封太保奭于燕秦以其地〉

  〈为渔归上谷右北平辽西东五郡。汉为燕国歴封臧茶卢绾刘建刘泽刘且常置涿郡广阳国后汉为广平国广阳郡。或合于上谷复置幽州。后周〉

  〈置燕。及范阳郡。隋为幽州緫管唐置太都督府。改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李怀仙。朱滔。刘怦。刘济相继割据。刘緫归唐。至张仲武。张允仲。以上〉

  〈得民。刘仁恭父子僣争。遂入五代。自唐而晋。高祖以辽有援力之劳。割幽州等。十六年以献。太宗升为南京。又曰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

  〈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晋。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曰宣〉

  〈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改元和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

  〈不开。北曰子北。西城颠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廨舍寺观盖不胜书其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关。古北之口桑干河。高梁河。石子河。大安山。〉

  〈燕山。中有瑶屿。府曰幽都军号卢龙开泰元年。落年额。统州六县十一。兵卫志南京析津府统县十。辖军府州城九有丁五十六万六千金史地理〉

  〈志。南京路。国初曰汴京贞元元年更号南京府三。领节镇三防御八。刺史郡八。县一百五。都城门十四曰开阳曰宣仁曰安利。曰平化曰道远。曰宜〉

  〈照。曰利川。曰崇德。曰迎秋曰广泽。曰顺义。曰迎朔。曰顺常曰广智。宫城门。南外门曰南熏。南熏北新城门曰丰宜桥曰龙津桥北门曰丹凤其门三。〉

  〈丹凤北曰舟桥。桥少北曰文武楼遵御路而北横街也东曰太庙西曰郊社正北曰承天门。其门五。双阙前引东曰登闻检院。西曰登闻皷院。检院〉

  〈东曰左掖门门南曰待漏院皷院西曰右掖门门南曰都堂直承天门北曰大庆门门东曰日精门。又东曰左升平门大庆门西曰月华门。又西曰〉

  〈右升平门正殿曰大庆殿前有龙墀。又南有丹墀。又南曰沙墀东庑曰嘉福楼。西庑曰嘉瑞楼大庆后曰德仪殿殿东曰左升龙门。西曰右升龙门〉

  〈正门曰𨺓德。内有𨺓德殿有萧墙。有丹墀。隆德殿左曰东上阁门右曰西上阁门。皆南向皷楼在东。钟楼在西隆德之次曰仁安门仁安殿东则内〉

  〈侍局。又东曰近侍局又东则严祗门宫中则称曰撒合门少南曰东楼则授除楼也西曰西楼仁安之次曰纯和殿正寝也纯和西曰雪香亭亭北〉

  〈则后妃位也。有楼楼西曰琼香亭亭西曰凉位有楼。楼北少西曰玊清殿。纯和之次曰福宁殿殿后曰苑门内曰仁智殿有二太湖石左曰敷锡神〉

  〈运万岁峰右曰玊京独秀太平岩殿曰山庄其西南曰翠微阁苑门东曰僊韶院院北曰翠峰峰之洞曰大涤涌翠东连长生殿又东曰涌金殿又〉

  〈东曰蓬莱殿。长生西曰浮玊殿又西曰瀛洲殿长生殿南曰阅武殿又南曰内蔵库严祗门东曰尚食局。又东曰宣徽院。院北曰御药院又北右蔵〉

  〈库。东则左蔵库。宣徽院东曰点检司司北曰秘书监又北曰学士院又北曰谏院。又北曰武器署点检司。南曰仪鸾局。又南曰尚辇局宣徽院南曰〉

  〈拱卫司又南曰尚衣局。其南为繁禧门又南曰安泰门门与左升龙门相直。东则寿圣宫两宫太后位也本明俊殿试进士之所宫北曰徽音院又〉

  〈北曰燕寿殿。殿坦后少西曰振肃卫司东曰中卫尉司。仪鸾局东曰小东华门。更漏在焉中卫尉司东曰祗肃门少东南曰将军司。徽音寿圣东曰〉

  〈太后苑。苑殿曰庆春。与燕寿殿并小东华与正东华门对东华门内正北尚厩局其西北曰临武殿左掖门北尚食局南曰宫苑司其西北尚酝局〉

  〈汤药局侍仪司少西曰符宝局器物局又西则撒合门也嘉瑞楼西曰三庙正殿曰德昌东曰文昭西曰光兴德昌后宣宗庙也宫西门曰西华与〉

  〈东华相直。北门曰安贞洪武志舆地志云钟山古金陵山也县邑之名由此而立。建康实录云楚威王筑城石头置邑以其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

  〈号金陵于天文其星斗牛其次星纪秦始皇三十六年以金陵为鄣郡治故鄣。三十七年东游还过吴从江乘渡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

  〈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至今呼为秦淮乃改金陵邑为秣陵县诸葛亮所谓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汉承三代旧制置扬州统〉

  〈丹阳郡所领县邑有今浙西浙东二道及浙东道之半吴晋宋齐梁陈代加分割。隋立蒋州唐以隶润州又改升州管属始隘于旧南唐建金陵府〉

  〈县邑犹更属不常。宋初为江宁府改建康府始定有江宁上元句容溧水溧阳之地东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四百六十里东抵镇江东南抵常州南〉

  〈抵宁国西南抵太平西抵和州西北抵真州以大江中流为界本朝应运肇基应天府实星纪斗牛之分且与三统之正相协自周以来数〉

  〈千年间。帝王之运。适符于今岂非历数耶应天府志府境古扬州之域周显王时越〉

  〈灭吴置金陵邑秦改为秣陵县汉为丹阳郡地建安十七年改秣陵曰建业三国吴建都于此晋永嘉元年琅邪王睿镇建业建兴初避愍帝讳改〉

  〈建康元帝建都于此宋齐梁陈皆因之号京辇神皐隋平陈置蒋州治石头唐为扬州又改江宁。又改升州吴改金陵府南唐建都于此以为西都〉

  〈升州江宁府宋为江宁府高宗建炎二年改曰建康府绍兴二年以府治为行宫。号行都元至元十二年开行中书省。后改建康路。天暦二年以文〉

  〈宗储邸改曰集庆路。大明丙申年。改应天府洪武元年立南京北京诏曰奉〉

  〈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而治四方立国之规〉

  〈模至重。自赵宋末世夷狄入主中国。今百有余载其运乃终。群雄纷争。未见有定于一者。民遭涂炭亦已极矣。朕以布衣当扰攘之际。技身戎伍。率〉

  〈众渡江。天地眷佑。〉

  〈祖宗积德臣下宣忠。三军用命西平陈友谅。东灭张士诚。南靖闽广。北有中原。武功大集。混一之势已成十七年间粮储军须。百物科征。频烦尤甚民无〉

  〈休息者。皆江左一方。受供给之繁。遂致天下。收平宁之效。民初有助于朕。其可忘乎。顷幸大梁询及父老。皆曰昔圣人居中国而治四夷天下咸服。〉

  〈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父老之言。乃合朕志可不从乎。然立国之规模固大。而兴王之根本不轻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朕于春秋往〉

  〈来巡狩驻守播告尔民使知朕意。至于立宗社建宫室。定朝市南京既以创置矣。北京其令有司次第举行于戏。江左开〉

  〈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图治广一视同仁之心故兹昭示。想宜知悉。洪武京城图志春坊赞善王俊华图志序天地定位山川启奥区之秘。〉

  〈宅中考卜河岳壮金汤之固况乎神睾圣壤其所蓄也深则其待于今也。大〉

  〈圣人应期启运。故天发其蔵地辟其会。而体国经野之制固有以轶丰镐。而跨两京者矣。金陵控扼吴楚天堑缭其西北连山拱其东南而龙蟠虎踞之〉

  〈势。昔人之言盖不诬也。孙吴始创居之六朝南唐虽代有其地。然而疆域之广未极其盛者意者天之所兆止有资于今日以启一代王业之隆也。〉

  〈欤。岁壬辰癸巳间天厌元德群雄并起皇上龙兴淮甸。天戈南指。吴越首入版图乃默与神谋即定都于是。辩方正位。〉

  〈立洪基造丕图而郏鄏之鼎以定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深。回抱环合献奇贡异而荣光佳气舆斗牛星纪并丽乎太微帝车之间何其伟耶。树本〉

  〈既固乃命将出师披山东下河南拔潼关而守之。遂北嶊幽燕。西临汾晋入陕右尽有秦陇之地凡元之余烬皆来请命于庭故交广之墟羌𤏡之〉

  〈聚权结卉裳之区山梯海航成奉琛数贡方轨毕至而京师之壮。增饰崇丽轮蹄交集丝管喧竞。岁时士女。填郭隘郛其宏盛气象度越今古岂区〉

  〈区偏方闰位之可嫓拟哉。虽然。皇上经营缔构盖已极其盛矣。然而遐方远裔未覩其胜无以知〉

  〈圣谟经纶之至。爰诏礼曹命画者貌以为图毫分缕折街衢巷隧之列桥道亭台之施名贤祠屋之严邃王侯第宅之华好。星陈基布地有显晦而沿革〉

  〈不同名有古今而表着无异。凡所以大一统之规模者可以一覧而尽得之矣图成并锓诸梓且摹之以徧示四方使天下之入足迹未𡮢一至者〉

  〈皆得覩其胜槩。亦若闻和銮之音望属车之尘于钩陈豹尾间也大矣哉皇上之英谋伟略何其深且至耶长俊华遭际〉

  〈明时庇职春坊谨拜手𥟵首而言曰。自古圣帝明王之有天下也若夏殷之禅继。周汉之龙兴唐宋之绍承莫不奋自西北徐起而有中土然后始〉

  〈得而制东南耳皇上不阶尺土乃以吴越之疆席卷中夏氷天丹儌之域雕题全齿断发文身〉

  〈之属莫不重译而至嘉禾灵草诸福之物史不绝书。天命之所系属如是夫港恩厚德亘千万年〉

  〈圣子神孙承承继继。以保此无穷之基覧是图者其尚有考于斯焉又序詹事府丞杜泽〉

  〈圣人代天理物为亿兆之君师定天下之大业宅形胜之都邑不偶然也如尧舜禹都冀。成汤居商周都丰镐洛邑。汉唐𨵿中有宋居汴是皆统一海内〉

  〈以安𥠖庶此可见天降圣人有造设默定之意焉钦惟皇上当元纲解纽之际会〉

  〈上天更运之时应天顺人特起中夏定都江左四征弗庭胜兵西上陈虏殒灭扬旗姑苏张氏面縳天兵北讨中原以清扫腥膻于幽朔殄么么于蜀都〉

  〈群孽尽消京畿已固所谓大明当天而爝火熄也伏惟皇上神圣聦明深谋远略建㤗山不拔之基为万世无穷之计详内略外。经营〉

  〈邑都其龙蟠虎踞之势长江卫护之雄群山拱翼之严此天地之所造设也若乃紫微临〉

  〈金阙煌煌。黄道分玊街坦坦。城郭延袤市衢有条。六卿居左经纬以文。五府处西。镇静以武。如十庙以祀忠烈。十楼以待嘉宾。此〉

  〈皇上之所经制也。以此观之。京师天下之本。万邦辐辏重译来庭。四海之所依归。万民之所取正。非远代七朝偏据一方之可侔也〉

  〈皇上万几之暇。命工绘图昭示天下臣叨近侍之列仰瞻天日之光。幸覩斯图不胜感戴一披而金陵形胜了然心目之间非若前代所〉

  〈覩徒有其名而莫能考其实也呜呼盛矣哉因拜手𥟵首系之以诗曰地辟天开金陵大哉帝居允谐钟山巍巍〉

  〈圣德光辉。奄有九围大江滔滔圣德深高地载天包。钟山苍苍大江洋洋〉

  〈圣德𨺓昌自西自东朔南承风车书混同天命谆谆。圣子神孙万万年春愚臣拜手〉

  〈圣皇万寿天长地久〉

  〈宫阙 奉天殿 华盖殿 谨身殿 奉先殿 武英殿 文华殿 干清宫 坤宁宫 柔仪殿 春和殿 文楼 武楼 文渊阁 东角门〉

  〈楼 西角门楼 奉天门 东角门 西角门 中左门 中右门 后左门 后右门 左顺门 右顺门 武英门 文华门 春和门 午〉

  〈门 左掖门 右掖门 左阙门 右阙门 社街门 庙街门 端门承天门 庙左门 社右门 长安左门 长安右门 洪武门 东〉

  〈华门 东上南门 东上北门 东安门 西华门 西中门 西上南门 西上北门 西安门 玄武门 北上东门 北上西门 北安门〉

  〈亲蚕之门已上皆宫门 朝阳 正阳 通济 聚宝 三山 石城清凉 定淮 仪凤 钟阜 金川 神策 太平已上皆城门 沧〉

  〈波 高桥 上方 夹冈 凤台 大驯象 小驯象 大安德 小安德 江东 佛宁 上元 观音 姚坊 仙鹤 麒麟已上皆外城门〉

  〈山川 钟山 一名蒋山在城东北周回六十里高一百五十八丈东连青龙山西接青溪。南有钟浦下入秦淮北接雉亭山汉末有秣陵尉蒋子〉

  〈文逐盗死塟于此吴大帝为立庙。封曰蒋侯。大帝祖讳钟因改曰蒋山。石头山。按舆地志。环七里一百步。缘大江南抵秦淮口。山上有城因以〉

  〈为名吴孙权修理因改曰石头城今城于其上甓以砖石雄壮险固甚得控制之胜。覆舟山。 一名龙山。一名龙舟山在今太平门内教场北周〉

  〈回三里。高三十一丈。北临玄武湖状若覆舟宋武帝又改名玄武山。 鸡鸣山。 旧名鸡笼山。在覆舟山西周回十余里高三十丈状如鸡笼因名〉

  〈今改鸡鸣山。宋元嘉中立儒馆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今置国子学于山之左又建浮图于上以祠宝志 石灰山。 在城西北二十里。周回三十〉

  〈里。高十丈晋元帝渡江。王导建幕府于此旧名幕府山。上有虎跑泉仙人台。 狮子山 在仪凤门北与马鞍山接。周回十余里。高三十丈又旧名〉

  〈卢龙。国朝以其形名之。 马鞍山 在清凉门与石头城相接。西临大江。高十五丈〉

  〈以形似得之。 青龙山 在城东南二十余里。周回二十里高九十丈。方山。一名天印山在城东南三十里周回二十余里高一百一十六丈。〉

  〈四面方正如城。秦始皇凿方山长陇为渎入江曰秦淮。吴大帝尝为葛玄立观于此。 聚宝山。 在聚宝门外雨花台侧。上多细玛瑙石。因名聚宝〉

  〈山。今置钦天回回监于此。 牛首山。 旧名牛头山。状如牛头因名。周回四十余里高一百四十丈。一名天阙山。中有石窟不测浅深。在西南二十〉

  〈里。刘宋南郊坛在焉。 三山。 在城西南四十余里旧三山矶。周回四十里。三峰连出大江。东岸高二十余丈。吴津济道也。太白诗云。三山半落青〉

  〈天外即是。 大江。 自京城西南来。经西北东流入海 秦淮 旧传秦始皇时。望气者言金陵有天子气。东游以厌当之凿方山断垄为渎入江〉

  〈故曰秦淮。 玄武湖。 亦名蒋陵湖秣陵湖。在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晋元帝所浚以习舟师。又名北湖。宋元嘉中有黑龙见。因改玄武湖。有沟南〉

  〈入于秦淮 太子湖。 一名西池吴宣明太子所浚晋明帝为太子修西池多养武士于内筑土为台。时人呼为太子西池梁昭明植莲于此。在鸡〉

  〈鸣山北。 穗舡湖。 在佛宁门外国朝新开通江水。于此泊舟。以避风涛。 清溪。 吴赤乌四年凿东渠石清〉

  〈溪通城北堑潮沟以泄玄武湖水旧有九曲。今上元县南迤逦而西。循旧内府东南出至府学墙下。皆清溪之旧曲。通秦淮。其竹桥。玄津。升平。复成。〉

  〈淮清。栢川。鼎新。斗门西虹内桥会同等桥皆此水所通。 太平堤。 在太平门外。〉

  〈国朝新筑。以备玄武湖水。其下曰贯城。以刑部。都察院五军。断事官在其西皆执法之司。以天市垣有贯索星故名焉。 玊涧。 在蒋庙侧缘山涧是。〉

  〈东涧。 在钟山。宋熈寺基之东。 竹筱港。 在观音门外去城三十余里天地坛 在正阳门外。山川坛东。按古以南北二郊分祭。扫地以行事。〉

  〈国初尝因之。风雨寒暑屡致弗调。皇上断自宸衷。以王者父天母地。无异祭之理。乃以〉

  〈天地合坛而祭。配以仁祖淳皇帝。严以殿宇左右列坛。以日月星辰。岳镇海渎。风云雷雨山川。太岁。〉

  〈历代帝王。天下神祗。及府城隍之神从祀。礼意极殷。定为万世之制。每岁率以正月中旬亲祀。至为简当。自此年榖顺成。祯祥迭见。 社稷坛。 在〉

  〈端门之右。旧尝分祭。有乖礼意者多。皇上历考古制。互有不同以为五土生五榖所以养夫民者也。分而祭之。生物〉

  〈之意。若无所施于是合祭于一春祈秋报岁率二祀。 太庙。 在端门之左。 龙江坛。〉

  〈国朝新建在金川门外。凡行幸出师。亲王之国。则祀于此。 帝王庙〉

  〈国朝新创。凡古之圣帝明王。下及歴代开基创业之君制治保邦之主。能遗法于后世者。皆于此祀之。庙在鸡鸣山阳。 城隍庙。 南唐在城西北。元〉

  〈在太庙街。国朝初建斗门桥东。今在鸡鸣山南。 真武庙。 宋太平兴国二年置。在清〉

  〈化市东。今徙鸡鸣山南。 卞壸庙。 即卞将军庙。旧在朝天宫西冶城。晋苏峻作乱。尚书令卞壸与其二子盱眕死难。人谓忠孝萃于一门。南唐保〉

  〈大中始建忠贞亭于其墓北。宋庆暦改亭曰忠孝。胡铨作记。国朝建置鸡鸣山南。 蒋忠烈庙 旧在蒋山之西北。神蒋姓。名子文汉秣〉

  〈陵尉逐盗至钟山为贼所伤死。而为神甚有异迹在人。吴大帝为立庙歴代皆祀之。〉

  〈国朝建于鸡鸣山南。 刘越王庙。 旧在上元县东。相传南唐刘仁瞻庙也。国朝建置鸡鸣山南。 曹武惠王庙。 旧在聚宝门外。王讳彬。谥武惠。宋开〉

  〈宝中统兵平江南。不杀一人。邦人感之为立祠。国朝建置鸡鸣山。 元卫国公庙。 公名福寿元末为南台大夫。〉

  〈天兵下建康死之谥曰忠肃。国朝为立祠鸡鸣山南春秋祀焉 功臣庙。〉

  〈国朝建鸡鸣山南。凡本朝开国元勋。功在社稷泽及生民者。则祀于此。 五显庙 今建在鸡鸣山。 关羽庙。 旧在针工坊。宋庆元年间建。今徙鸡〉

  〈鸣山南。 徐将军庙。 在狮子山。 晏公庙。 在定淮门外。 无祀鬼神坛。 在神策门外。〉

  〈寺观。 灵谷寺。 梁之开善寺。唐改宝公院。南唐改为开善道场宋改太平兴国寺。今名灵谷寺徙钟山东南。 鸡鸣寺。在鸡鸣山。〉

  〈国朝新建。置宝公塔于寺后之山巅 百福寺。 在石灰山东 国朝所建。 善世寺。 元龙翔寺在会同桥北。今改善世寺徙聚宝门外能〉

  〈仁寺东。宋定林寺基。 天禧寺。 即古长干寺。宋名天禧寺。在聚宝门外有塔。今名因之。 能仁寺。 旧在应天府学西刘宋建名报恩寺。南唐改〉

  〈为兴慈院宋改为能仁寺。今因之徙聚宝门外善世寺西。 碧峰寺。 在聚宝门外能仁寺北。〉

  〈国朝所建。 西天寺 在聚宝门外天禧寺东。国朝所建 铁塔寺 在朝天宫后冈上。宋太始中建号延祚寺。唐时建塔〉

  〈寺内。宋名寺曰正觉。塔曰普照。今有塔无寺。 朝天宫。 在建安坊西。吴冶城。晋西州。宋总明观。杨行宻建紫极宫。宋改天庆观。元改永寿宫。今名〉

  〈朝天宫。卞壸庙在其西。谢公墩在其北。 神乐观。 在正阳门外。大祀坛西。〉

  〈国朝新建以居高道为乐舞生者大祭祀俾之莅事。 卢龙观。 在仪凤门内狮子山。〉

  〈国朝新建。官署。 文职。 宗人府。 在承天门外御街东 吏部。 在宗人府南。〉

  〈户部。 在吏部南。 礼部。 在户部南。 兵部。 在礼部南。 工部。在兵部南。 刑部 在太平门外。 都察院 在太平门外。 通政司。 在〉

  〈长安右门外公生门南太常司在后军都督府南。詹事府。在翰林院南。应天府。在旧内西锦绣坊内。元御史大夫宅。光禄司。在〉

  〈内城西。 翰林院。 在长安左门外。公生门南 太医院。 在詹事府南。钦天监。 在太常司西其测候台在鸡鸣山。 钦天回回监。 在聚宝〉

  〈门外其测候台。在聚宝山。 五军断事官。 在太平门外。五城兵马司。 中城在今内桥北。六朝旧内门基。 东城。 在工部东。〉

  〈西城。 在三山门外。西关北街。 北城。 在更皷楼北。 南城。 在聚宝门外。 上元县。 宋在城东隅。今仍旧治。 江宁县。 旧在聚宝门外西〉

  〈街越城之侧。今徙银作坊内。系旧府治。 行人司。 在会同馆西北。 仪礼司。 在长安街内南 僧录司。 在天禧寺。 道录司。 在朝天宫〉

  〈铸印局。 在礼部门内南。 文思院。 在大中街西。 营缮所。 在栢川桥北。宣课司。一在聚宝门外。一在龙江关。都税司。在大中街。〉

  〈巡检司。 一在江东渡 一在龙江渡。 茶引所 在都税司东。 抽分场。 一在瓦屑埧。 一在龙江关。 教坊司。 在行人司南。〉

  〈武职。 中军都督府。 在承天门外御街西。 左军都督府。 在中军都督府南。 右军都督府在左军都督府南 前军都督府 在右军都督〉

  〈府南。 后军都督府。 在前军都督府南 十二卫。 锦衣卫。 旗手旗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府军卫。府军左〉

  〈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虎贲左卫。 在京各卫。 神策卫。 虎贲右卫 骁骑右卫。 天策卫 豹韬卫 飞熊卫 鹰扬卫〉

  〈广武卫。 兴武卫。 英武卫。 龙骧卫。 留守中卫。 留守左卫。 留守右卫。 留守前卫。 留守后卫 沈阳左卫。 沈阳右卫。 龙江左卫。〉

  〈龙江右卫。 水军左卫 水军右卫 广洋卫。 龙虎卫。 镇南卫 江阴卫 应天卫。 和阳卫。 武德卫 横海卫。〉

  〈教场。 在覆舟山南。即晋成帝北郊坛基。文武官朝房 在长街左右门外南北街。 仓库司局 銮驾库。 在长〉

  〈安左门外。 军储仓。 在皷楼西马鞍山下及各卫营。 黄册库。 在玄武湖洲上。 火药局 在淮清桥街北旧马公洞基。 宝源局。 在火药〉

  〈局东。 鞍辔皮作军器颜料等局。 在太平街西。桥梁 大中桥 即古之白下桥也。在通济门里今名大中桥。 淮清桥。〉

  〈在大中桥西南一里许通秦水。旧名东水闸。今名淮清桥。 镇淮桥。在聚宝门里。吴时南津桥也名曰朱雀航。今名镇淮 新桥。 在今杂役〉

  〈一坊骁骑卫口。本名万岁桥。又改名饮虹桥新桥。乃吴时所名。至今俗呼为新桥。袭其旧也。 内桥。 旧名天津桥。又名虹桥即六朝旧内门也。在〉

  〈宋行宫前。今名内桥在中城兵马指挥司西南。 太平桥。 在鼎新桥东。与建安坊相对旧名钦化又呼笪桥古传茅山笪宗师所建。宋改太平桥。〉

  〈今因名之。 鼎新桥。 在太平桥西。旧名小新桥宋改鼎新。今因名焉。大市桥。 在中城兵马司西。旧名西虹桥。今名大市桥。 会同桥。在大〉

  〈市桥南。旧名闪驾桥。宋名景定桥今名会同桥跨运渎水 升平桥。 旧名东虹桥。在上元县西。今名升平桥。 乾道南北二桥。 在今斗门桥北。〉

  〈二桥相望即古运渎水道。今仍旧名。 高桥。 在通济门外。吴皋伯通所建。因名其桥曰皋。后人转皋为高。今因之。 斗门桥。 在今三山街近三〉

  〈山门。即运渎水闸。今仍旧名。 崇道桥。 在朝天宫东。今仍旧名。 大通桥。在今长安西门外。金水河所出。〉

  〈国朝新建。 通济桥。 在通济门外。即古运渎秦淮水也。今仍旧名。 武定桥。 在今织锦三坊内。今仍旧名。 中和桥。 在正阳门外。〉

  〈国朝新建。 江东桥。 在今江东门外。 国朝新建。 来宾桥。 在今聚宝门外。〉

  〈国朝新建。 善世桥。 在今聚宝门外。来宾街西南。 珎珠桥。 在今洪武街珎珠河水上。昔陈后主泛舟。遇雨浮沤生。宫人指之曰。满河珍珠囡名〉

  〈焉。 韩桥。 在观音门外。去城东北三十里。 重译桥。 在聚宝门外东重译街。即古乌衣巷。朱雀桥也。今名重译。〉

  〈国朝新建。 上浮桥。 在新桥西。国朝新建。 下浮桥。 在上浮桥西北。〉

  〈国朝新建。 长安桥。 在聚宝门外古长干桥。五代杨溥城金陵。鉴濠引秦淮绕城。今名长安桥。玄津桥。在〉

  〈皇城西复成桥北。国朝新建。 竹桥。 跨清溪水上在。〉

  〈皇城西南。对栢川桥北。通太平门。 栢川桥。 在通济街。 复成桥。 在玄津桥南。既坏而复成之。因以名焉。 北门桥。 在洪武街旧北门口。 童桥。〉

  〈在上方桥东南。 上方桥。 在中和桥东南。 毛翁渡。 在聚宝门外瓦屑埧南。晋顾荥与陈敏战于此处。荥以白毛羽扇麾军。因名麾扇渡。后〉

  〈讹称毛翁渡。今名因之。 江东渡。 在江东门外。旧名平家圩渡。今名江东渡。 瓦屑埧。 旧毛翁渡。〉

  〈街市。 长安街。 在皇城西长安门外。即旧白下桥东。大通街。在大中桥东南。接通济门。北通〉

  〈竹桥。 里仁街。 在大中桥西。宋程明道张南轩书院故基。今名里仁街。存义街。 在里仁街西。宋上元县学故基。 时雍街。 在存义街西。〉

  〈和宁街。 在时雍街西。 中正街 在和宁街西。 广艺街。 在上元县西旧名细柳坊。一名武胜坊。 敦化坊。 在中城兵马司六朝内城基。其〉

  〈公元建龙翔寺今天界寺故基。 裕民坊 在太平门北街。旧真武庙街。建安坊。 在鼎新桥北街。俗呼下街。 善政坊。 在大中桥西。旧名九〉

  〈曲坊。 务公街。 在善政坊西旧名青溪坊。 致和街。 在务公街西。旧清平桥街。 大市街。 在中城兵马司西故天界寺门外旧名夹道街。〉

  〈全节坊。 在朝天宫西旧名忠孝坊。晋卞壸死节处。今名全节坊。 织锦一坊。 在聚宝门内。旧桐树湾街。 织锦二坊。 在镇淮桥北。旧国子监〉

  〈街。 织锦三坊。 在织锦二坊北。旧关王庙巷。 大中街 在针工坊北。旧状元坊。 杂役一坊。 在聚宝门内镇淮桥南沙河街。 杂役二坊。〉

  〈在镇淮桥北旧竹街。 杂役三坊。 在杂役二坊北。建业坊。 鞍辔坊。在杂役三坊北。 银作坊。 在鞍辔坊北旧金陵坊。 铁作坊。 在弓匠〉

  〈坊东。旧小木头街。 弓匠坊。 在铁作坊西旧举子巷 毡匠坊 在弓匠坊西。旧水道巷。 习艺东街。 在习艺西街东。 习艺西街。在皮作〉

  〈坊东旧土街。 皮作坊。 在习艺坊西。旧评事街 洪武街。 在北门桥东。 英灵坊。 在十庙西。 成贤街。 在国学前 太平街。 在太平门〉

  〈南。 大市。 在大市街旧天界寺门外。物货所聚。 大中街市。 在大中桥西。 三山街市 在三山门内斗门桥左右时果所聚。 新桥市。 在〉

  〈新桥南北。鱼菜所聚。 来宾街市 在聚宝门外。竹木柴薪等物所聚。龙江市。 在金川门外。柴炭等物所聚 江东市。 在江东门外。多聚客〉

  〈商船只米麦货物。 北门桥市 在洪武门街口。多卖鸡鹅鱼菜等物。长安市。 在大中桥东。 内桥市。 在旧内府西。聚卖羊只牲口。 六畜〉

  〈场。 在江东门外买卖马牛驴骡猪羊鸡鹅等畜 上中下塌房。 在清凉门外。屯卖叚疋布帛茶盐纸蜡等货 草鞋夹 在仪凤门外江邉。屯〉

  〈集栰木。楼馆。 会同馆。 在长安街西四方进贡使客所居。 乌蛮驿。 在会同〉

  〈馆西以待四夷进贡使人 龙江驿 在金川门外大江邉。 江东驿。在江东门外大江邉 客店 一在长安街口 一在竹桥北。 一在通〉

  〈济街西 一在江东门内南北街以待四方客旅 皷楼 在今北城兵马司东南。俗名为黄泥冈 钟楼 在皷楼西〉

  〈酒楼 江东楼 在江东门西对江东渡 鹤鸣楼 在三山门外西关中街北 醉仙楼。 在三山门外西关中街南 集贤楼。 在瓦屑埧西〉

  〈乐民楼南 乐民楼 在集贤楼北 南市楼。 在三山街皮作坊西。北市楼 在南乾道桥东 轻烟楼 在江东门内西关南街与澹粉楼〉

  〈相对。 翠柳楼。 在江东门内西关北街与梅姸楼相对 梅姸楼。 在江东门内西关北街。与翠柳楼相对 澹粉楼。 在江东门内西关南街〉

  〈与轻烟楼相对 讴歌楼 在石城门外与皷腹楼并 皷腹楼 在石城门外。与讴歌楼并 来宾楼 在聚宝门外来宾街与重译楼相对〉

  〈重译楼。 在聚宝门外。与来宾楼相对。 呌佛楼 在三山街北。即陈朝进奏院故址。宋改报恩光孝观。今即其地为呌佛楼。 骆驼亭。 在灵谷〉

  〈寺西南。 邮铺。 一在通政司 一在皷楼 一在应天府。 一在安德门外 一在太平门外。 养济院。 在金川门外。 富乐院。 一在武定〉

  〈桥东南旧鹿苑寺基。 一在聚宝门外东街 构拦。 一在武定桥东。一在会同桥南〉

  〈厩牧。 牧马千户所 在朝阳门外。 驯象千户所 在正阳门外。 养席房。 在聚宝门外。 猪羊六畜园。 一在江东渡口。 一在龙江渡口〉

  〈园圃。国家𨔄年海运粮储及堤防沿海倭寇。其成造船只所用桐油棕缆。皆出于〉

  〈民。为费甚重。皇上矜恤民力。乃经营布置于朝阳门外蒋山之阳建立园圃。广植棕桐漆树。〉

  〈各数千万株。所以备国家之用而省民供也 漆园 在桐园北 桐园。 在漆园南。 棕园。〉

  〈在桐园东。南京赋并序聂铉。 汉班固作东西都赋。铺张两汉之盛。千载而下。读者〉

  〈如身歴关洛之间。而目睹高光之规模也皇明定都金陵。金陵在楚威王时占者以为有天子气。后虽六朝建都。仅保东〉

  〈南。未能混一区宇。皆未足以当是气之盛。从圣天子定鼎以来。东取三吴。南平江汉西收陇蜀。北清沙漠奄有六合。礼作乐〉

  〈兴。帝王统绪绝而复绍。衣冠文物坠而复振。整顿乾坤。再造中夏。旷古以来未之有也。王气之应。其在〉

  〈圣朝明矣夫物之久而后成者物必大而坚也气之藴蓄久而后发者。其气必绵延悠久盛大而无穷也。〉

  〈京师王气占于二千余载以前而应在二千余载之后。圣朝亿万年盛大之业。于此见矣。铉谨学为〉

  〈南京赋因楮笔墨成文。假为问答以发其意焉。赋曰。管城子舆子墨客卿偕楮先生而登乎著作之庭。观〉

  〈帝乡之佳气。羙圣代之龙兴管城子首起而请曰壮哉南京地势。天成为帝王州。今古所称。然〉

  〈而建邺建康金陵。秣陵凡几更而定于今日。应天之美名。在昔六朝建都相仍。至于今日而天下一家四海咸宁岂天造地设政有待于〉

  〈皇明乎。于墨客卿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昔在荆楚威王之世太史所占此有王气。爰开内府辇金就瘗彼欲。以人而胜天。适见楚人之未智由吴而晋〉

  〈累朝相继未有混六合而为家。用中夏而变夷则王气之盛。彼皆何足以当之。且观夫层城屹立。上出云雾。老石嵯峨镇压江浒直𠔃若奋而欲前〉

  〈曲𠔃若回而返顾。卑𠔃若有俟而蹲高𠔃若有起而怒所以像猛兽于秋方。表都城之神武。兹其所谓石城雄万年而虎踞者欤至若青山㠝岏峙〉

  〈乎云端大阜拱乎皇居𠔃。如神物养道而不动群峰立于城际𠔃如头角崭焉而郁盘削芙蓉𠔃〉

  〈高峰走蜿蜒𠔃长峦。作擎天𠔃一柱孕神秀𠔃两问兹其所谓钟山亘万古而龙蟠者欤。又如长江西来。下经洪都汇为鄱湖出于小孤蓄怒湍悍〉

  〈合川与汉洪涛涨天杳无畔岸至于龙湾汹涌弥漫兹其所谓天堑。昔人望之而兴叹者欤疏为攴江绕城盘回横以关梁相望崔嵬经乎水门。引〉

  〈乎城中沟渠流灌。潮汐相通万里舟航㠶樯蔽空际天薄海。靡不来同。是以三吴为其东府。荆蜀为其西户南有岭海之险北有河济之固青山远〉

  〈耸𠔃若图画之遥分翠壁傍拥𠔃。如厚藩其重护。崇冈脊起平皐四迤。今居众大。古称佳丽东南都会天下形势民秀常居乎第一。士勇实当乎百〉

  〈二。思昔六朝既歇。天运未回。夕阳落乌衣之巷。浮云蔽凤凰之䑓。盖后皇蓄其奇而不发。将久闭而大开厥后战马嘶风。群方鼎沸。积骸如山秽腥〉

  〈天地。圣皇赫怒。义旗斯起。临江按剑鲸波如砥开门送欵生民有〉

  〈主定鼎于兹。永固根柢已而东征西怨敌无坚垒扫除残暴。天下同轨。然后开新城拓邦畿。𠋣钟阜建〉

  〈皇基不必茅茨以昭俭不必壮丽以重威。宫墙环遶观阙翚飞。为人间之天上。法星象于太微碧瓦焕朝阳而共耀。瑶阶与夜月以同辉。奉天弘开高临〉

  〈五云。青龙翼翼乎内殿玄武赫赫乎北门圣人以天下为重而堂曰大本〉

  〈圣人不自以为圣而殿曰谨身环佩珊珊云气飘来于僊仗。冕旒穆穆。日华绚彩于彤庭东则青宫高明〉

  〈储君所居。广厦细毡育德诗书究典礼于姬周讲心法于唐虞。红云开兮宝殿。宫花明𠔃绮疏修问安之至敬。踵圣王之弘模。外则中书之堂。丞相之〉

  〈府。是为凤凰之池式展夔龙之武为千官𠔃表率使百揆𠔃时叙。六卿分职。理政事之枢机四海晏安见燮调之丕绪爰开督府兵事攸归风动云〉

  〈兴。如虎如貔。飞将集而铁骢戾止。三邉静而羽檄不飞白日耀光于甲冑蛟蛇舞影于旌旗。府卫森严。克张〉

  〈皇威。并列崇台提宪之纲。豸冠白简烈日秋霜骢马蹀𨇾乎秋风柏鸟翔舞乎朝阳。表正百司。令肃万方。又若史官载笔。词翰之林。雅诰其文金石其音。〉

  〈载立辟雍。汤汤其流。天下俊髦来歌来游礼乐之司。天文之署。尚医大仆。百职具举雍雍鸾凤之仪。济济鸳鸿之侣莫不环拱〉

  〈皇居。承恩帝所。左则清庙于穆。层构岧嶤禘尝尊〉

  〈祖。骏奔百僚南建员丘北开方泽天地定位。百神受职歴代帝王。仪容俨餝。有德有功。緫归庙食歆于神人万世丕式尔乃御沟溶溶。遶乎宫墙。长桥卧〉

  〈晴虹之晓恩波耀红旭之光。天连御路。地转长廊。云集𠔃有街。会同𠔃有坊尔公尔侯甲第出云。高门大宅。〉

  〈表其华勋。下逮闾𨶒。生齿孔殷接栋连薨隘乎通城。地因表着。营以卫分。崇墉屹屹。广路迢迢。四门既开重译来朝行人驾肩于广市。舳舻衘尾于〉

  〈关桥。云起北山洒漙天之霖雨。风生沧海送及时之信潮若乃江山之奇。风景之胜。地势之雄。人物之盛。所以壮四海之游观。播名贤之歌咏。并天〉

  〈地以流传。亘古今而莫尽者。皆有待于皇明之受命也。故知天地储祥于兹有年应在〉

  〈明时。孰云不然。吾方舆子游乎礼义之林乐乎熈皥之天播颂声于昭代托金石而永传管城子耸然而听释然而悟楮先生曰。卿言得矣犹有〉

  〈所未尽也夫天佑中原冠裳礼义。胥而为夷夫岂天意天以圣皇绍中华之正统开万世之太平变左祍而衣裳易椎髻而冠巾制礼作乐。〉

  〈惠此烝民。整顿乾坤天地一新万世一时千载一人夫岂山河之险能为其重轻言未既二子怃然拜且谢曰微先生言知不〉

  〈足以及此夫运气回于天而圣皇当其会。王气应于地而〉

  〈圣朝当其时固不待金乎城汤乎池而开万亿年之丕基也苏伯衡诗天作山川奠〉

  〈帝京大江为堑石为城。安西事业资吴汉治内人材得孔明。牧马已空燕地草。射雕敢近汉家营。功成不用论封禅自有凫鹥颂太平。〉

  〈圣主当阳御六龙真成垂拱定华戎十年遄见文明盛五纬行瞻次舍同榖旦籍田𥟵古典。成王周业始豳风。告成又见行封赏共喜天山早挂弓。〉

  〈圣心渊默事弥纶。朝御干清夕谨身。王气万年当建业。龙光半夜起天津。自缘庙算成功速。终见殊方送欵频。甘露颂成齐入奏。苍龙阙下候鸡人。芍〉

  〈药名花簇生圃。词林宠遇𦕨中稀。论思惟日趍三殿。奉引常时近六飞。半夜金莲天上赐。几回玊佩月中归。青袍多幸微班忝。祗愧无能补舜衣释〉

  〈来复诗南京四首龙虎山河御气通。遥瞻帝阙五云红。英雄尽入江东籍。将帅多收蓟北功。礼乐日𥟵三代盛。梯航岁贡〉

  〈万方同。都将俭德熈文治。淳俗应还太古风黄道天清拥佩珂。东南王气𥞊陵多。江吞彭蠡来三蜀。地接昆嵛带九河凤阁晓霞红散绮。龙池春〉

  〈水绿生波。笔夷混一归真主。端拱无为保太和。列郡征材起俊髦。万机独使〉

  〈圣躬劳。开籓上相颁龙节。破虏将军说豹韬。地入黄图三辅壮。天垂笔盖七星高。迎春别赐瑶池宴。捧进金盘五色桃。曙钟催入紫宸朝列炬流虹暎〉

  〈绎霄。天近鳌头花簇仗风低豹尾乐鸣韶衣冠一变无夷俗。律令曾颁有正条。昨日钟山甘露降玻瓈满赐出宫瓢。〉

  永乐大典卷之七千七百一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