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二千二百八十一 湖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八十一 六模

  湖〈湖州府七〉

  〈宫室湖州府吴兴志销暑楼在谯门东。唐贞元十五年李词建。有诗四韵给事〉

  〈中韦某等诗六首。开成中。刺史杨汉公重修。毕工在中秋日。有诗四首。大中间。刺史苏特有销暑楼八韵。杜牧顾况亦有诗。方舆胜覧杜牧之诗。〉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一溪通四境。万岫绕重霄。鸟翼舒笔屋鱼鳞棹短桡。浪花机作织。云叶匠新雕。台榭罗嘉卉。城地敞丽谯。蟾蜍来作鉴。螮〉

  〈蝀𧍭引成桥。燕往随秋叶。人空集早湖。楚鸿行尽直。沙鹭五偏翘。暮角凄游旅。清歌惨况窠景牵游目困。愁托酒肠消。细吹流松韵。残阳渡椰桥时陪〉

  〈庾公赏。还悟脱颂嚣。滕宗谅上范希文诗。序曰观名与天坏齐者。有若豫章之滕阁。九江之庾楼。吴兴之销暑宣城之迭境。此外不过更二三所〉

  〈而已。 郡县志在乌程县子城上。丽谯之东。唐正元十五年建。微望溪山之胜。尤吴兴之伟观也。会景楼在清风之下。销暑之上。旧未有名。治平中〉

  〈知州事徐仲谋。以为高下得所。景物都会。取今名。有记。 清风楼在会景楼东贞元十三年刺史王浦重建。宏壮于旧。见统记。上有张文规诗云。清〉

  〈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谓此也。徐仲谋诗曰。郡城重迭耸危楼。最爱清风景物优。说者谓此楼与销暑会景。栋宇相接如修廊。盛夏无畏〉

  〈日。而清风常有因得名。 卞苍楼在子城北。本名天王楼。有毗沙门天王在焉。曰卞苍者。取徐陵碑高卞苍苍为义。 右四楼并建郡圃徐仲谋会〉

  〈景楼记曰。吴兴郡环子城有十楼除销暑。清风。会景。辨苍见存外余并不存。清风销暑二楼。溪山环列。俯视万井。为一郡登覧胜地自唐杨汉公再〉

  〈葺。后至元祐吕温卿复增辟。今又百三十有余年。岁月悠久。清风虽欹侧尚可支惟销暑风雨摧剥。榱栋圯腐。嘉定癸未。郡守宋济即故址累土为〉

  〈䑓撤而新之。规模宏敞。与清风会景。并加葺治。稍复旧贯。 明月楼。在子城西南隅。知州事徐仲谋会景楼记云。由䑓门而西至明月楼。建已久矣〉

  〈自谯门火止存旧址。旧编载唐人范传正正月十五夜翫月诗有风凄城上栖。月满庾公楼。夕照下西楼之句。指言此楼。盖杨汉公八月十五日夜销〉

  〈暑楼翫月。有人在虚空月在栖。溪上王楼楼上月。况城上十楼未有确据也。又云旧传郡治大㕔居中谯门翼其侧。卞苍拥其后清风会景销暑蜿〉

  〈蜒于左。有青龙象。明月一楼。独峙西南隅。为虎踞之形。合阥阦家之说。方舆胜覧苕溪诗话。刺史杨桀次公诗曰。江南地暖少严风。九月炎凉正得〉

  〈中。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吴兴因此谓之水晶宫。 赏春楼望阙楼。 翫景楼。 映溪楼。 照霞楼。并开成中造。在子城上及四隅。今〉

  〈无可考。或云今清风明月等楼。或易旧名。未可知也。外又有三楼亦废。韵海楼。唐大暦七年。刺史颜真卿建。真卿在郡。着韵海镜源三百六卷。因〉

  〈以为名今废。见旧经。 镇湖楼。徐仲谋诗云。湖上风涛或泛浮。城南因立镇湖楼。今不存。见旧编。鱼脯楼。旧编云。在仪凤桥南堍东。昔岁贡鱼腊就〉

  〈此楼修制。楼屋至今雄壮。后罢贡。析为民居。今有鱼楼界。尚存旧名。镇霅楼。旧扁曰销暑。销暑与清风会景为三楼。鼎峙于子城之东南隅。旧传〉

  〈郡治谯门翼前。卞苍拥后。而三楼蜿蜒于左。有青龙象为郡伟观宝暦丁亥秋飓风楼俱坏。淳佑壬子知州事高衡孙。营旧址建二楼。销暑改曰镇〉

  〈霅。清风为复阁。仍旧名。而更为东西郷。曩之会景。则为修廊。使相聮属。二楼虽因唐旧。而规模宏丽则远过之。镇霅取义。关系于形势尤重而有休。〉

  〈郡人陈振孙为之记。 六客堂。在湖州府郡圃中。熙宁中知州事李常。作六客词。元祐中知州事张询。复为六客之集。作六客词。序曰昔李公择为〉

  〈此郡。张子野刘孝叔在焉。而杨元素。苏子瞻。陈令举过之。会于碧澜堂。子野作六客词传于四方。今仆守是邦。子瞻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

  〈道来过。与仆为六。而向之六客。独子瞻在。复继前作。子野为前六客词。子瞻为后六客词。与赓和篇。并刻墨妙亭。后人歆艳。遂以名堂。 逍遥堂。在〉

  〈六客堂右。知州事唐询重建。徐仲谋诗曰。安寝有时延皓月。闭门无处不清风。栋宇甲于郡圃。 熙堂。在逍遥堂北。嘉定三年知州事魏大中修。易〉

  〈名思政。四年知州杨长孺。改浙西道院。 四贤堂。在镇霅楼之下。知州高衡孙因建楼。即楼北虚地为小圃。立四贤祠于堂。所以景仰先哲。垂训后〉

  〈来。也四贤乃内史王公。太傅谢公。忠烈颜公。文忠苏公。皆郡之贤守云。碧澜堂。在子城南一百步。霅溪之西岸。唐太中四年。刺史杜牧建。中和五〉

  〈年。刺史孙储记云。牧去后。郡人望所建碧澜堂。若视甘棠。宋漕使陈尧佐。张逸俱有诗。及他篇咏。刻石墨妙亭。庆暦八年知州事唐询修。绍兴十年〉

  〈知州事萧振重修。乾道初。居民遗火延燎。知州事王时升重建。人谓不如旧制宏壮。岁久复不葺。嘉定三年知州事魏大中重修。且即堂后。增剏水〉

  〈阁。榜为水晶胜境。方舆胜覧陈希元诗。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寒光照万家。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 水堂。在汀风阁北。旧编云。旧名〉

  〈南堂。梁太守桞惮。与主簿吴均常赋诗。故均有夜发南塘诗。唐大暦中刺史装清重修。改今名。刺史颜真卿有水堂送文士诗。刺史张文规有水堂〉

  〈晚眺诗。堂北有迎恩驿。建炎中郡增置比较务。遂并汀风阁与驿为之。今亦为赡军等酒库。 苕濵馆。旧图经曰。嘉祐二年。知州事杨纮建。今为转〉

  〈运提刑司。按苕溪在仪凤桥。故旧编云在湖州府子城西南。亦不详所在霅溪馆。统记云。在府南二百步。本名白苹馆。旧编云。在白苹洲西南梁太〉

  〈守萧琛置唐开元二十四年刺史韦改为开政馆。大暦元年刺史颜真卿。改今名以其临霅溪也刺史杜牧之有得替后移居霅溪馆诗四韵自〉

  〈洲为仓馆废。其址即今双溪亭。统记以为钱氏改为碧澜堂误也。城外又有 谢堂馆。在谢塘。见谢塘下。 升僊馆。在府东一十八里正元十年。刺〉

  〈史俞頔置。 东迁馆。在府东四十里。本名太湖馆开元二十九年刺史张景遵置大暦九年刺史颜真卿易今名。以其在晋东迁县故地也正元十〉

  〈年刺史于頔以其近升仙馆移向东二十里严村置之 震泽馆在德清县东九十里开元二十九年。刺史张景遵置取震泽名。 余不馆。在德清〉

  〈县南二百步唐天授二年置。以临余不溪也。近市亭山并废。 汀风阁。在碧澜堂北统记云在府南一百步或使命至泊子此。今为瞻军酒库 吴〉

  〈兴续志帝师殿在湖州府旧志所无元建于广化寺东。以奉八恩麻帝师元末府学兵毁。权置学于内。其后府学既成。宋朝改为织染局。〉

  〈乌程县。吴兴续志湖为名邦。翼翼官曹。有园有亭。息政之劳。叙园亭。旧志所载亭〉

  〈馆楼阁甚多。今废已久。基已泯没。无从稽考。止录其可书者。吴兴志郡有苑园。所以为郡侯燕衍。邦人游之地也。士大夫徔宦自公。鞅掌之余。亦〉

  〈欲纾豫。乃人之至情。方春百卉敷腴。居人士女竞出游赏。亦四方风土所同也。数郡必有苑囿。以与民同乐。园为亭观。又欲使燕者欵。行者憩也。故〉

  〈亭堂楼䑓之在园囿者。宜附见焉。吴兴山水清远。城据其会。骚人墨客。状其景者。曰水晶宫。曰水云郷。曰极乐城。杨汉公诗曰。溪上玉楼楼上月。清〉

  〈光合作水晶宫。景祐中王惟正送叶参知郷郡诗曰。霅溪水云郷。元祐中知州事株希。因上地图诗曰。遶郭芙蕖柏岸平。花深荡桨不闻声。万家哭〉

  〈语荷香里。知是人间极乐城。一城之内。触处见山。洛阳市宅见山处出见山钱。触处可以引溪流。故凡为苑囿。必景物幽雅虽近市如在云岩江村。〉

  〈所以鸟贵也。唐开成中白苹洲有三园。钱氏时清源门内有芳菲园。宋宝元中定安门内有南园。今者是园废为庾廪矣。为居宅矣。为招提矣。园之〉

  〈亭馆。自白苹外。俱不可见。郷老寓公。多为芳圆。亭宇相望。沼沚房聮。花木蓊茂。游者争眩。物固不能两盛也。城北旧有俞安抚园。向安抚园。今有赵〉

  〈大师园。叶左司园。城南旧有沈尚书园。今有万侍郎南园。月河有莫郎中园。其他未。易悉数。郡圃。在郡治之后。 溪光亭。旧志在归安县前。俯临运河〉

  〈皇朝洪武元年。知县王正臣重建已废。 射亭。旧志所无。今建三所。一在射圃一在乌程县学射圃。扁曰正己。一在归安县学射圃。扁曰观德。 爱山亭。〉

  〈旧志在子城上西北隅。通判公廨之后。治平三年。通判张太宁建丽泽爱山二亭。清心三小轩。后毁于火。元至正癸卯緫管潘元绍。即其址重建爱〉

  〈山亭。有爱山䑓三字碑存。今但名爱山䑓。 集芳亭。旧志杨汉公建。在白苹洲上。芜废已久。今府治后东偏小亭。知府楚岳题以集芳之名。 洼尊〉

  〈亭。在岘山。郡唐李适之遗迹。元至元丁丑所建已废。 咲月亭。 少憩亭。蹑翠亭。 步云亭。以上皆在道场山。毁于兵火。今已重建。 宜晚亭在道〉

  〈场寺恻。前有石壁。元推官何贞立。题刻其上。亭今已废正己亭在县学射圃内。 三友轩。在县学尊经阁西。吴兴志清樾亭在墨妙亭南今废。〉

  〈墨妙亭。在清樾亭北。熙宁中知州事孙觉建苏轼记云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取以实之又有诗。一时名公相继有作。旧刻不存。蒋璨复书于〉

  〈石嘉定四年知州事魏大中重建。方舆胜覧目莘老之至。岁道大饥。莘老振廪劝分及朝廷更化。当日夜治文书期会。而莘老以其余暇。网罗前人〉

  〈赋咏数百篇。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人皆集于此亭。 芳菲亭。在墨妙亭前。 快哉亭。在子城上东北隅。 挽〉

  〈翠亭旧在子城东北角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重建于六客堂北。 八角亭唐大暦中刺史颜真卿。始翦榛棘。疏溪流以建。茅亭。亦颜公建。书桞〉

  〈恽江南曲于上。后杨汉公作五亭有记。因列茅亭及旧址于碑。 迎春亭在东门内。唐刺史杜牧造孙储白苹亭记云。杜公遗爱所建。迎春亭。郡人〉

  〈视之犹甘棠。后尝改为驿。今复亭名。濯缨亭。在南门内。绍兴初。知州事朱胜非建。瞰余不溪清水。故以濯缨为名。 白苹亭。在白苹洲北。唐正元〉

  〈中建后刺史杨汉公重葺。白居易记曰。以其架太溪跨长洲者。谓之白苹亭。苹亭。苹洲诸亭。自筑仓后惟此独存。绍熙中郡以假寓公。遂致废坏庆元六〉

  〈年知州事李景和重建。殿中侍御史陈谠书额。又修石桥。及桥亭廊庑又于亭相对创屋三间。丹雘一新。复还旧观。 迭翠亭。在白苹亭北。小桥之〉

  〈外临水。面南山一带。故名迭翠。庆元六年知州事李景和重修。知州赵师夔书额。 双溪亭。在洲西南。即霅溪馆旧址以二水名。淳熙二年知州事〉

  〈赵师夔修。 三汇亭。在迭翠亭北。以众溪所会名亭。为公廨者二。 会溪亭。在白苹亭北。近运河水会霅溪处。故名。今为归安主簿廨舎。乾道中。簿〉

  〈沈兴求请建。 浮玉亭。在乌程县南。临苕溪。旧编按颜鲁公集。有桞恽西亭记云。湖州乌程县南水亭。即桞恽西亭也。又引吴均入东记云。恽为郡。〉

  〈起西亭毗山。二亭悉有诗。又引陈羽图记云。西亭在城西南二里。乌程县南六十步。跨苕溪为之。天监十六年所建。以其在郡治西故名或曰即桞〉

  〈恽亭也。恽初作亭。尝与吴均赋诗。后尝名霅水堂。唐随州刺史刘长卿有题乌程李明府霅水堂诗。又名水楼。监察御史皇甫。曾有乌程水楼留别诗〉

  〈宋天圣中县令方仲弓重。修以亭临苕水。来自浮玉山。故易今名判官郑戬为记。今为乌程主簿廨舎。 东亭。统记云。在东门外三里。临荻塘。 西〉

  〈亭。在西门外临溪。桞恽有造西亭诗五韵。旧为迎送客处。今不存。方舆胜覧张籍霅溪西亭晚望。 霅水碧悠悠。西亭桞岸头。夕阳生远岫。斜照逐〉

  〈回流。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苹洲 舣舟亭。在白苹馆北。旧经云临霅溪。 烟雨亭。在府西南八十六步。旧图经云唐乌程〉

  〈令李何建。亭宇并敞棚六间。咸通五年刺史姜源重𠕂修。目为烟雨亭。今醋库即遗址。 四水亭。在定安门内。马公桥南。宣和中知州事葛胜仲建〉

  〈今废方舆胜覧元丰中守苏子瞻。尝赋诗云。雨尉欎相望。东南百步场。挿旗蒲桞市。伐鼓水云郷。已作观鱼槛。仍开射䡧堂。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

  〈妆㶑波头细。疏疏雨脚长。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旁。欲知归路处。苇外听风桥。 六客亭。在郡圃中。元祐中。守张复作〉

  〈后守。曰昔李公择为此郡。张子野刘孝叔在焉。而杨元素。苏子瞻。陈令举过之。会于碧澜堂。子野作六客词传于四方。今仆守是邦。子瞻与曹子方〉

  〈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来过。与仆为六。而向之六客。独子瞻在。复继前作。子野为前六客词。而子瞻为后六客词。 岁寒䑓倚子城。东壁傍有古松。〉

  〈系郡圃燕游之所。 毗山亭在毗山。梁吴兴太守桞恽所创。恽与郡主簿吴均有毗山亭。赠答诗今废。方舆胜覧集芳亭 朝霞亭。 山光亭。 碧〉

  〈波亭。 白苹亭。白居易记。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苹。梁吴兴守桞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苹。因以名为也。前不知几千〉

  〈万年。后又数百年。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暦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

  〈载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泊游宴息宿之具。靡不俻焉。观其架大溪跨长〉

  〈汀者。谓之白苹亭。介二园开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翫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

  〈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楫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怳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

  〈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如何哉。时予守官在洛阳。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㮣。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

  〈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桞守滥觞之。颜公推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

  〈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曲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繇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㮣。三者旋〉

  〈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桞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㮣。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字公用义。恐年祀寖〉

  〈各。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太平寰宇记乌亭在升山上。王羲之所造。以乌巾氏所居也。今废。〉

  〈归安县。吴兴续志天开图画亭。在甘棠桥南赵文敏公故宅。旧志所无。其址颇高。城南诸山。一覧在目。故名。 沤波亭。 松雪斋。 俱在甘棠桥西〉

  〈赵文敏公别第。相继废毁。今为旗纛庙 观德亭。在县学射圃。知县江汉倬建。〉

  〈祠湖州府吴兴续志安定胡文昭公祠。在兴贤坊。旧志所无。宋淳佑间太守〉

  〈蔡节。建于广化寺西。后为寺所夺。改建于兹。额曰安定书院。皇朝洪武十年。知府陈文佑重修。仍上其事于朝。列诸祀典。岁一致祭。〉

  〈防风氏祠。在郭尚书苏将军庙之间。庙在封禹山。城下亦为小祠。旧传宁化寺防置之宅也。见綂记。〉

  〈乌程县。吴兴续志祠庙在城中者。具见郡志。皇朝。载在祀典者凡三。唐司徒颜文忠公。宋曹孝子。并见郡志。乌程县龙神。即〉

  〈旧志显利侯庙。在二十二都弁山黄龙洞。今列祀典。每岁五月二十日致祭。五显祠。在道场寺后山之绝顶。祠左有塔。元末悉毁于兵。今邑人复〉

  〈建。旧志不载。玄武祠。在弁山。即旧志佑圣宫故址。向毁于兵。今邑人复建。祠西有玉虚洞。〉

  〈归安县。吴兴志按本县图经。城内外祠庙七所。在城有苏将军。西楚王。郭尚书。通灵王。颜鲁公。六所见郡志。又有阜俗安阇王。及城外有功善王。不〉

  〈知创建之由。 东岳行祠三。一在射村。一在东林。一在琏市。旧编有言城王庙在思溪。恰传为言偃。史记。言偃吴人。九域志。平江有言偃宅。但以偃〉

  〈为言城。语殊鄙俚。有东林土地庙记。系是唐人所作。及横洋土地庙又。编修沈瀛所撰。内去唐裴节使求立寨以屯师旅。故谓之射村。语不知其何〉

  〈所稽考。一在长兴县西门外五峰山。绍兴十年。见旧编。吴兴续志唐将军李卫公神祠。即旧仁济庙。在安吉县西北三里。即唐李靖也。因擒辅公柘〉

  〈有功。邑人祠之。宋崇宁三年赐庙额。后封惠武侯。进封忠智景武公。寻加辅世灵佑忠烈王。〉

  〈皇朝命列祀典。改号唐将军李卫公之神。每岁八月十八日致祭。武康县。吴兴志郭先生祠堂。在武康县北十五里郭林村。即晋郭文也。丈〉

  〈河内轵人。晋中原之乱。避地江南。步担入吴兴余杭。余杭。即武康旧境。谢安闻其名。迎置西园今祠堂南有郭林桥。西有招贤山。皆文游息之地。〉

  〈正曜先生祠堂在县西怀安门外一里。地名孟宅保。即唐诗人孟郊也。地盖其旧居。郊卒。门人张籍谥曰贞擢先生。〉

  〈庙本府。吴兴续志先生制礼。祀有常祭。祠庙之设。或以义制。叙祠庙。在城祠〉

  〈庙。按旧志所存无几。今考已废。或迁别所。及新建者。则详具焉。吴兴志。古者法施于民。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御大旧。捍大宪者。系之祀典。郡邑之间。〉

  〈亦有阴佑一方。英灵赫着。受封额于朝廷。垂声华于竹帛者。各庙食于其地。户而视之。孰曰匪且。非此族也。而舞巫现。列牲酒。谓之滛祀。吴兴风俗。〉

  〈人每以尚滛祀言。今考据图经统记。旧编师载。详核事始。着之于后。 子不语怪。而统记载防风庙。巨人垂足。蒋帝庙飞虫入耳。钢官庙巫卧高柯。〉

  〈梓华庙鸟啄令目。语尤恠诞。盖郡邑有祠。所以为民水旱疾疫之祷。其系祀典。载国志。阴佑斯土。庙食岁久者。固不可废正。不必援神恠。以夸诬于〉

  〈无知之甿也。今故存其事。而刋其辞。 三皇庙在湖州府寿昌坊。洪禧寺东。旧志所无。元始建以祀伏羲神农黄帝。以风后。力牧。勾芒。祝融配享。两〉

  〈庑祀十大名医。每岁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致祭。其殿曰三皇之殿。门曰开天之门。医学官主之。元朝庙仍其旧。朔望守土官行香拜谒。 城隍庙。旧〉

  〈在子城东北隅。元延佑三年。封其神为灵惠恊顺大王。皇朝洪武二年。改封威灵公。颁以〉

  〈诰命。洪武三年。改为湖州府城隍之神。颁降制度。建正祠。前门中门两庑。正堂穿堂后堂。并如制式。左右两司。亦建门堂。两庑额曰左右神司。彻去土偶〉

  〈神像。以其土墁于壁间。正壁为山水图。中设木主。前列几案。如公署之制每岁春秋二仲月。于祭山川后一日。守土官率属官。祀以羊一豕一。是年〉

  〈知府侯善。以旧址湫隘不能备其制。于阜俗坊。择民地改建。吴兴志。其庙所在州县皆有之。莫详事始。唐杜牧为黄州刺史。有祭城隍神祈雨文二〉

  〈首。则郡之有是祀。其未久矣。州旧有庙。绍兴十八年知州事赵叔涔。重建庙宇。装饰殊严整。 吴文皇帝庙。在仪凤桥南。本名吴太子和。庙在州西〉

  〈陵侧。皓嗣位后。别剏于今处。隋李庙毁。唐初重立。以和曾封南阳王。曰孙王庙。大暦十年刺史颜真卿以尝追尊。立庙改为吴文皇帝庙。大和八年〉

  〈敬昕重修有碑。胡季良撰。旧图经云吴赤乌五年建。续图经云。皓嗣位始剏祠今处。庙之建。安得在孙权时。赤乌年旧经误也。统记云。在州南一里〉

  〈五十步。括地志云。乌程县南有吴太子和庙。初在州西山陵侧。庙高一丈二尺。周回二百一十步。耆老以其县有文皇帝陵又孙皓尝封乌程侯。乃〉

  〈于今处别创祠宇。旧编云。太子和以罪废居故鄣死。永安元年。暗封乌程县侯。始创祠于骆驼桥东获塘上。及嗣位追尊帝号。移置今处。咎尝遣使〉

  〈至庙下。迎其神主来建鄣。仪物甚缛。庙有碑。按吴志。孙和赤乌五年立为太子。后以。间徙故鄣。太元二年封南阳王。遣之长沙。权薨和徙新都赐〉

  〈死。孙休立。封子皓为乌程侯。始自新都之本国。皓即阼。追谥文皇帝。改葬明陵。宝鼎二年遣孟仁等。以灵与法驾。迎神于明陵。旧编所载。亦未详审。〉

  〈郭尚书庙。旧志在骆駞桥北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兵火。皇朝命列祀典知府楚岳改建于临湖门西北。岁一致祭。额为晋尚书郎郭公〉

  〈之祠吴兴志。神讳璞。晋元帝时为尚书郎。旧传城之初立。。璞相视阴阳。俾无兵革患。故得血食。女预其议。因以从祀。旧祠在临湖门外。国朝。端拱中〉

  〈知州事郑建。始建置今处。有记存。续图经云。以晋史考之。郭于吴兴无功绩。旧传迁城郡置。在宝𣇄元年璞当晋惠怀后。避地东南。事不相类。故〉

  〈郑记但述其文学。迁城事辨。详见城池下。 忠烈庙即颜鲁公庙。旧在骆駞桥东。放生池上。元至正十七年筑城。隔于城外。緫管陈昧移建于广化桥〉

  〈北。并迁放生池。诸碑碣在焉。皇朝命列祀典。岁一致祭。吴舆志。绍兴三年敕赐庙额。神即唐颜鲁公真卿也。〉

  〈公大暦间为刺史。遗迹不一。见郡守事迹下。忠烈言行犹可想见。嘉祐中郡人建神祠。通判章衢。遂写鲁公像于中。其后知州事张田增葺。给事元〉

  〈绛宻学王琪俱有诗刻。又移公所书干禄字碑。放生池碑。项王碑。射堂碑。烈于两庑后。又附以乞未等帖。宣和中知州事葛胜仲。临池建堂。牓曰怀〉

  〈忠。绍兴初知州事汪藻以事上于朝始赐今额仍新庙貌。乾道四年郡以赵子璘祠附于右。淳熙九年又以苏轼祠附焉。二公皆旧为刺史。苏公之〉

  〈忠国。赵公之捍城。亦邦人所仰云。灵佑庙。即曹孝子庙。元至正十二年毁于兵火。〉

  〈皇朝命列祀典。知府楚岳于旧址改建。岁一致祭。今额为宋曹孝子庙。吴兴志在子城北。宣和中敕赐庙额。封神昭应侯。神姓曹讳清。乌程人。父尝杀人〉

  〈系狱。自诬手刃代受重辟。既殁殊显灵异。有祈輙应。初寓祀于灵济祠。宣和初盗起清溪。把歙及杭。近郊复有陆盗余千人。且及城下。知州事王倚〉

  〈见神于梦。已而守城者。夜覩异人。冠服华侈。往来雉堞间。转相告语。知神阴助。贼平州上其事。遂有封额之赐。乃度地建庙。为屋七十楹。郡人刘焘〉

  〈为记并书。碑在庙。庙有井遇岁大疫。饮者輙愈。 旗纛庙。在寿僊桥北。洪武八年长兴守御千户所移治郡城。洪武十年始建。以祀大纛牙旗。及火〉

  〈炮诸神。春秋二仲月。守御官主其祭。其址即故赵文敏公故宅也。 安吉太守赵公庙。即府治土祠也。其神姓赵名良淳。字景程。以宋宗室。来守是〉

  〈郡。德佑二年元将阿剌罕兵至城下。良淳缢于郡治。民立祠于府治㕔事东偏。〉

  〈皇朝洪武十年知府陈文佑。以其事请于朝。命列祀典。岁一致祭。神两旁。旧设淫祀神像。洪武十一年同知魏德源。始撤去〉

  〈之。 文昌庙在长桥之东。旧志所无。宋景定辛酉。蜀人牟子才。率吴蜀士夫创建。以祀梓潼之神。吏部郎中程端升等。咸助成之。宋封神文圣武孝〉

  〈德忠仁王。元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今洪武七年知府楚岳重。修。 灵济庙。即广德张王庙也。元封其神为正佑圣烈昌福崇仁真〉

  〈君。俗称张王庙。吴兴志。在子城西北。报恩。观之右。广德祠山张王也。有敕赐庙额。禀封王爵。王后汉人。初居郡之白鹦山。唐颜真卿碑载其事。干宁〉

  〈中邑人避宣城乱。寓居卞山。立草堂祀神。时李师悦为守。梦神丐搜馆。乃建祠于卞山之隅。 显应集云。王讳㴛姓张。后汉时人。初居苕霅之白鹤〉

  〈山。注云。其事见湖州碑。大暦九年刺史颜真卿书重立。徐浩题额碑。载新室之乱。野火隳其祠。宋大观丁亥岁。知广德军张竞辰得之。撅其残缺之〉

  〈余。刻石于庙。今旧碑不复存。又载湖州刺史李师悦记云授馆事。人统纪云。旧傅王之桞赵二姬。实白鹤山之人。建中靖国初。知州事徐铎始创今〉

  〈庙。为屋三十四槛。曰行庙。有碑集络撰。 碑在庙额题为行庙。以卞山下有庙也。今卞山庙废。定安门外又剏别祠。 德贶庙。已废。民迁其神沈约〉

  〈像。于吴文皇帝庙中。吴兴志。在吴大皇帝庙之左。崇宁中敕赐庙额。神姓沈讳约。宋时人。沈为吴兴着姓。约在宋以文名。官至左仆射特进。俗号具兴〉

  〈地主。不详剏庙之始。西楚霸王庙。在北二里。旧项王庙。在子城内西北隅。以其地焉项王故城也。自后漠以来有之。宋永初中废。绕记云。子城〉

  〈内地。为项籍故城。有古项王庙。以宋永初二年废。后耆老又兴庙于楚帝寺。又云当后漠吴晋时有二庙。一在卞山。一在子城内。宋永初二等并废。〉

  〈寻以其灵验。置于州北二里。今项帝寺也。旧图经云。在鸟程县东北四里。南齐书曰。李安人为吴兴太守。旧方伯到郡者。皆杀軞下牛于祭项籍神。然〉

  〈后方上。安人不信。牛无故自死。埋于庙侧。号李公牛塜。梁兴云。萧琛为吴兴太守移神归庙。事见郡守事迹下。陈高祖永定二年。于旧庙西北一〉

  〈里。更新立庙。遣中书舎人韦鼎册拜神为楚帝。唐颜真卿于碑阴。述王兴叔父渠避仇吴中。盖今湖州也。灵应事迹颇多。陵羽图经亦具载。南吏。临〉

  〈汝侯萧猷为太守。与楚王神交饮至一斛。每酎把尽欢极醉。神影亦有酒色。祈祷必从。后为益州刺史。齐苟儿反。众十万攻州城。猷兵粮俱尽。乃。遥〉

  〈祷请救。是日田父有逢二骑。衣铁从东方来。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过请饮。田父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侯。当此时。庙中祈请无验。十余日〉

  〈乃见侍冲土偶。皆泥湿如汗者。又统纪。载唐狄仁杰承制。应天下神庙非礼典者悉除。父老以项王庙为请。仁杰试斋宿于庙中。在见伟人曰。吾西〉

  〈楚霸王也。自国家起义兵及征辽。吾常以阴兵佐之。今以功获焚奈何。仁杰许其完箿。至晓以牢酒祭真。其庙至今存。 葛仙翁庙。在永宁仓门外〉

  〈东偏。即箹洪庙。制甚湫隘。旧志所无。不详创建之始。 通灵王庙。在甘棠桥。与桥相直。旧谓之铜官山赵监庙。见旧图经统记。今俗呼铜官庙。汉吴〉

  〈王濞。令监督胥靡凿山采铜。不忍虐用其民。山覆而死。因以立庙。吴兴录顾野王兴地志。及寰宇记。皆不载其名。梁同光中敕封为通灵王。清泰二〉

  〈年加封福善。 保仁王庙。本在武康县铜官山。今庙国初第曰廨宇。统记云。武康县铜官山有庙。州东南亦有廨宇。见存。元符元年知州事丰稷重〉

  〈修。郡人姚舜仁撰记。题曰重修通灵王庙记云。 苏将军庙。在临湖门内。郭尚书庙碑云。移置苏骠。骑堂之上。庙之置久矣。按南史。宋封苏侯神为〉

  〈骠骑将军。神即苏侯也。续图经云。所载经及郡人曹于此庙。独见于郑建所述郭尚书庙碑。故老相传此郡人当是苏峻。无峻本长广掖人。尝寇江〉

  〈南别所。自建康自为骠骑领军将军。而初不及此竟。岂神像者焉。亦有依凭者。即今按南史。文帝诸子劭传。劭排凤玉辇迎蒋侯神像于宫内。乞恩〉

  〈拜为大司为封王。苏侯为骠骑将军使。南平王铄为祝文。今庙在武康。则苏侯有庙在城下。事相类也。特建之由。续图经之言米尝考此。又苏峻起〉

  〈兵。蒋侯事。见武康蒋侯庙下。况峻自为骠骑。神信为苏峻。但事涉恠谬。不足载。 吴兴续志。即苏峻庙已废。〉

  〈乌程县。吴与续志项王庙。旧志在鸟程县弁山下。今已久废。兵与志。在县东北四里。唐天佑四年建。即卞山下祠也。今废。见旧图经。元一统志。吴〉

  〈兴记六。在鸟程县西北。其山有项籍庙。唐真卿于碑阴还王与叔父梁避仇吴中。盖今湖州也。吴兴志灵佑庙在西阳。即昭应侯所居也。州城又有〉

  〈庙。详见郡庙下。 徐孺子庙在孺山。见孺山下。 李靖庙在古山。旧编云。有唐吴道古碑在庙。有赐额及碑志可考。 沈将军庙。在鸟程县升山。神〉

  〈讳清。唐婺州刺史。大暦中李希烈陷卞州。浙东西观察使韩滉。使勒嘉兴子弟四百人翼于润州。交㸃士众发自升山。逐逆党至汴口。力战而死。诏〉

  〈赠卫尉少卿。兼左金吾卫将军。即发军之地置祠光启三年再新庙貌。有记具载其事。按唐史。宪宗时李希烈反。韩滉为浙江东西观察使。希烈陷〉

  〈津州。述遣神将王梄耀。李长荣。栢良噐。以劲卒万人进讨。次睢阳破之。显利侯庙。在卞山。山之巅有龙池。麓有龙洞。熙宁四年大水。明年春复苦〉

  〈雨。知州事孙觉祷焉。应期雨止。年遂有秋。明年始建祠。七年春不雨。知州事李常。祷于祠下。须臾即雨。秘丞朱临记其事。元豊三年𠡠封显利侯。〉

  〈鸟将军庙。在鸟墩镇。一名乌戍将军。唐乌仲胤之族子。史失具名。李锜反将军与之战死。葬于镇之普静寺。遂庙食于此。前有大池方十余畒多鼋。〉

  〈人不敢捕。见旧编。而续图经乃云鸟氏自秦著名。今以名镇。则将军血食于此大矣。第年代绵远。图志阙逸不可考。按唐史乌胤。河东脟军承玭〉

  〈子。宪宗时擢河阳节度使。又宪宋即位李锜叛。今管内镇将。杀常苏湖等五州刺史。辛秘杀镇将进讨。辛秘立功。事有石刻在军资库。及将吏姓名〉

  〈当考。归安县。吴兴续志旧志。祠庙在城者凡六。已见郡志。其城外者五。功善王。〉

  〈吴文皇帝庙。及东岳行祠三。今唯射村琏市二岳祠在。余三处皆废。令复以旧志不载者。附录于编。东林土地庙。在归安县旧志不载其详。按庙〉

  〈碑神姓陈。许幸三姓相为昆第。此庙之立。已近千载。则神之庙食远矣。旧基在山北。有灵鸟衔皷于山之南。庙遂迁焉。宋建炎四年金人渡江所至〉

  〈屠我。逰。骑距庙十八里。居人震恐祷于神。贼无故自遁。会有传者云。贼见旗帜亘数里。谓有大军故去。人以为神威灵潜却之。绍兴初。侍郎李宜白〉

  〈于朝。封灵应候。元仍其旧。本朝洪武五年取勘祀典。有司以其事间。命列祀典。号东林之神。每岁二月〉

  〈官为致祭。 石塜广陵侯庙。旧志所无。按宋礼部尚书文及翁记。神姓陆名圭。世为昭庆军人。生于宋熙宁间。幼时勇猛神异。以祖泽补右爵。两调〉

  〈为泗州真州兵马都监。宣和中大歉。发粟赈饥存活百万计。适方腊弄兵。东南大震。军帅调公驻浙江。进严瀬与贼𢧐数合。贼败绩而遁。师还钱塘〉

  〈以卒遂为潮神。绍兴间海涛冲激江岸。民不遑安。神役阴兵治之。潮势随平。嘉定夏飞蝗蔽天。神。见云端而驱之。蝗不为害。淳佑间钱唐江复大决。〉

  〈有司随筑随圯。神与三女扬旗空中。浮石江面。以显其灵。堤赖以成。浙西帅臣徐梁实董斯后。以其事闻于朝。乃锡额曰恊顺。封其爵曰广陵。封三〉

  〈女为夫人。立庙是邦。地曰石塜。生英𣧶灵。昭不可掩。环千里之地。家祝而郷祠。奚啻子若孙之与祖祢。所以盖。覆斯民。历千载犹一日。炳乎不可诬〉

  〈也。朝廷颂爵。命崇庙貌。于礼寔宜。水旱疾疫。有祷輙应。吴兴志吴文皇帝庙。在史泾。即太子和别庙也。〉

  〈长兴县。吴兴续志旧志所载祠庙凡十。惟城隍东岳行祠。旧载道。观下。季王庙。在长兴县存余废。元建三皇张王李王庙。今三皇庙存。余毁于兵。〉

  〈皇朝重建者四。创建者二。三皇庙在县治东旧志无。元大德间知州乔显建。祀伏羲神农黄帝。以风后力牧勾芒祝融氏配。〉

  〈国朝洪武九年。县丞王琪重修。 城隍庙。旧在县东。皇朝洪武三年知县余隆移于灵佑坊。旧基今为县治。庙依颁降制度。建正祠〉

  〈前门中门两庑正堂。左右两司。亦建门堂两庑。设木主题曰城隍之神。前列凡案。每岁春秋二仲月祭。山川后一日致祭。羊一豕一。 旗纛庙在百〉

  〈户所西。旧志无。洪武六年守御镇抚刘显。依颁降制度建。春秋二仲月择日致祭大纛牙旗火炮之神。用羊一豕一。 刘将军庙。在李王庙西侧。旧〉

  〈志无。神名成。灵璧人。先任广德行枢宻院管军緫管。同今长兴侯耿炳文领兵克长兴。以功升怀远大将军。长兴翼左副元帅。辛丑年殁于 王事。〉

  〈奉旨建庙遣官致祭。吴延陵季子庙。旧名五酉季王庙。在合溪旧废。洪武八年〉

  〈重建。 东岳行宫。在五峰山东。元大德间。同知州事马镕重建。 张王庙。旧在县东。即广德祠山张王也。废于兵。〉

  〈皇朝辛丑。知州黄庭桂祷雨有感。重建于城西五峰山东。 李王庙。旧志无。宋名显应庙。在城西五峰山下。神姓李讳禄字福公。居邑之安化郷重庄里。〉

  〈大观二年正月十八日神诞。赤光照空。里人惊异。幼颕悟性刚直。宣和七年殁于海陵之赤岸。时年十八。其发灵始于两淮以及江浙凡雨旸灾疫〉

  〈祷之輙应。开禧间邑令赵潗。上其功德于朝。赐庙额封太尉宝庆二年复封威济侯。累加灵惠广佑福济忠正王元至顺间加封英烈事迹有碑宋〉

  〈朝毁于兵。吴元年重建。吴夫㮣王庙。在东南一里。吴兴记云。吴王阖闾。使其弟夫㮣筑城于此。又一所在洛坞。图经作吴王棠溪氏庙。 汉钱卿〉

  〈庙。在西北四里。旧图经云。彭祖四十六代孙钱卿。名朔字幼子。建武中为黄门侍郎代郡太守。卒有灵。永平七年立庙于柯里村。置吏十人供其洒〉

  〈扫。唐贞观元年重修。 陈圣子庙。在县东九里。旧图经云。昔陈武帝微时行息一枫木下。忽见一人云。子当冨有天下。及武帝即位。不知其人所在。〉

  〈乃于枫木邉立庙享之。名曰圣子。其木唐末犹存。吴兴志尧氏庙。在尧市山下。皮日休茶坞诗注云。有尧氏庙。及羿后庙。在顾渚山口。 谢太傅庙。〉

  〈在县南三鸦岗。庙前即其墓。有治平四年知县事吴涛修庙碑。元一统志。又按象之纪胜云。谢安墓在长兴南六十五里二鸦村。安初葬建康之〉

  〈梅山。陈始兴王叔陵发其塜。安裔孙长城今夷吾。从葬于此。有大观三年墓田碑。杜题云东晋太傅文靖谢公之墓。 斫射神庙。在顾渚。唐张文规〉

  〈庙记云。斫射神图籍所不载。会昌二年予入山修贡。先遣押衙祭以酒脯。及到山茶芽若抽。泉水若倾。因建祠宇。系之祝祠。贡茶院。面虎头岩。后曰〉

  〈顾渚。右斫射。左悬臼。 鱼陂王庙。在县西南包店。旧经云。吴夫㮣养鱼于此。故。号鱼陂王庙。五酉季王庙。在合溪镇。贤良祝镒为记。以为五酉。有〉

  〈吴之讹。季王季札也。武康县。吴兴续志县境之庙。旧图经统纪。所载夫㮣钱卿圣子止三所。旧〉

  〈编愽采广引尧氏鱼陂斫射。谢传季王五庙。犹有证也。至于盛渎庙。在县南百步。神为尚书令盛聦。 吴山庙在吴山。罗公庙在县南五里。罗隐〉

  〈之祠。张李庙在灵山。 三僊庙在洛坞。曰三仙姑。事或涉神恠。或因俚俗。今故略之。三皇庙在武康县。旧志所无。元建于县北五十步。后毁于〉

  〈兵。皇朝即其址为社稷坛。改建庙于县治西南二百步。中为正殿。塑三皇像。配以〉

  〈风后力牧等神。翼以两庑。前立灵星门后建堂。元以医学官主之。每岁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致祭。今惟朔望行香。医学官亦不复设。城隍庙。旧志〉

  〈在县西一十步。后毁于兵。皇朝以其址为县治公廨。改建庙于县东北二百步。净因院旧基。洪武三年颁〉

  〈降制度。撤去塑像中设木主。题曰武康县城隍之神。前列几案如公署之仪。正祠前门中门两庑复设左右二神司。每岁春秋二仲月择日。县官率〉

  〈其属祀。以羊一豕一。防风氏庙。在县东南一十八里。封山侧风。渚湖上晋元康中县令贺循所建。吴越钱镠微时。尝祷于此有验。及贵遂封为灵〉

  〈德王。增广庙宇。有碑纪其事。皇朝列于祀典。号防风氏之神。每岁仲秋致祭。吴兴志。在武康邑境有二。其一。〉

  〈在县东二里。地名清穆。一在封禺二山之间风渚湖上。统记云。庙在封禺二山间。征异记云。晋元康初。中夜见有人坐武康县楼上。身长数丈。垂〉

  〈𦠨至地。县令。会稽贺循知之。曰此地本防风氏之国。其防风氏之神乎。遂立庙于县之东。钱氏封为灵德王。号灵德庙。有石刻存。 灵应庙。在县〉

  〈南二百步。神姓徐。讳天佑。宋末本县一日谓人曰。吾将往山东为国办事。言讫而逝。邑人遂为建祠。淳熙中县失火。知县方导见神扑灭。继有飞蝗〉

  〈猛虎洪水之厄。神悉捍御之。宝庆三年赐今额。绍定元年封孚济侯。今存渊应庙。在响应山下碧玉潭侧。潭水奫澄。神龙居之。唐元和八年县令刘〉

  〈汭祷雨有验。始载祀典。宋朝元符元年邑大旱。县令毛滂驰祷。未出山而雨。自是有请必应。刺史蒋之翰。遣乌程簿祷雪。即如所请。以其事闻。敕赐〉

  〈今额。建中靖国元年。邑人相与立祠宇。滂有记刻石在庙。乾道三年知县张端友重。修。吴兴续志云。在县西南一十里。宋元符中赐今额。本朝命列〉

  〈祀典。每岁季秋致祭。 蒋灵帝庙。在县前溪南。汉末蒋子文之神也。吴立庙于钟山。不详此邑创庙之自。统记云。蒋帝庙神姓。蒋字子文。广陵人。汉〉

  〈末为秣陵尉。孙权时有人昼行于钟山。遇子文朱衣白马。谓曰为我报吴王。为我立庙于此。吴王闻之为立庙于钟山南。封为蒋侯。因改钟山为蒋〉

  〈山。晋苏峻之乱。晋师祈之封为王。齐东昏侯。封为帝。 铜官赵监庙。在县西北十五里铜官山。吴兴记云。昔汉吴王濞凿山采铜。铜监姓赵。遇山崩压〉

  〈死。托以为神。因为立庙。水旱必祷。公私皆有凭验。后唐同光中敕封通灵王。至清泰二年封福善保仁王。州东南亦有廨宇。 梓华庙。在武康县黄〉

  〈陇山。统记载宣验记云。庙本在钱塘为钱塘令盛疑所焚。遂移祠于此。沈尚书庙。在县南一里。尚书沈伯仪也。统记云。沈伯仪。武康人。有儒学。觧〉

  〈褐授太子文学国子祭酒。 樊将军庙在县南上百步。地号樊宅。汉无阳侯樊哙是也。余英志云。樊哙。少失父。从母嫁沛中。遂为沛人。今其地有古〉

  〈井。见物怪。人不敢汲。陈许二侯庙。在县东北隅。吴越钱氏时建。祀典失其名。旧编云。二王庙。故老相传为陈许二王庙。 岳帝庙。在县西北隅崇〉

  〈福里元符三年建。 灵济庙在县治东北清风里。淳熙十二年建。九沈庙。在沈壁山。号九沈公旧编云。沈氏初徙居山下。兄弟九人。山有峰顶各立一庙〉

  〈旌忠庙。在杨村。乾道中枢宻杨倓为父请于朝。赐今额。德清县吴兴续志城隍庙。旧志在德清县东南临大溪宋绍兴中重建。其〉

  〈神封阜俗保阇大王。元因之。皇朝洪武四年。改号德清县城隍之神即旧庙仍拓地改建前门中门两庑正〉

  〈堂穿堂后堂。并如定式。左右两司。亦建门堂两庑撤去塑像画云山图于正壁中。设木主几案。仪如公署。每岁春秋二仲月。祭山川后一日县官率〉

  〈其属致祭。羊一豕一。 三皇庙旧无。元天暦间。县令仇治剏建。在县西南一里祀伏羲神农黄帝。以风后力牧勾芒祝融配享。两庑从祀。十六名医〉

  〈门殿皆以开天为名。以医学官主之。每岁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致祭。至正十六年毁于兵。〉

  〈皇朝吴元年知县黄宗义。择民地改创于县东德廉坊每月朔望县官率其属行香医学官不复再设。 永灵庙在十一都新市神姓朱讳泗晋怀帝时〉

  〈为镇国大将军。遭时多难力𢧐死国诏就边立庙。后族人感梦建庙于此吴越钱氏封保宁将军。宋绍兴五年赐今额累封显佑通应惠利侯加至〉

  〈灵感公。皇朝洪武四年命列祀典。号新市土地之神。每岁四月十四日致祭。余不亭〉

  〈侯庙。在县南兴贤坊临大溪。即晋孔愉也。愉以讨华轶功。封余不亭。候自晋迄元庙食不绝。后毁于兵。洪武七年邑人重建。〉

  〈皇朝命列祀典。号余不亭侯孔公之神。每岁五月五日致祭。吴兴志孔侯庙。在城山之阳。旧图经以为孔愉。从子严为吴兴太守。五庙于此。今者市保庙。〉

  〈乃庙食之处。孔侯庙。乃墓前祠堂。后因为庙。庙后有大塜。砖甓半露。上有古木数株。坚如铁石。千岁之物也。古老相传愉葬后。龟衘窠木种于此。至〉

  〈今号龟衘树。孚惠庙。旧志所无。神姓陆讳载。在八都新塘村。宋隆兴间赐今额。〉

  〈皇朝洪武四年。以其忠孝事迹上请于朝。命列祀典。号新塘土地之神。每岁四月十四日致祭。 显佑侯庙。旧志所〉

  〈无。在县东南一里。神姓戴讳继元。宋末人。时邑张水嬉舟覆。神攘臂觧衣援之。众皆得免。而神溺焉。后数着灵邑人立庙祠之。其事具载于碑。宋景〉

  〈定间。封以侯号。皇朝洪武九年以其事上请于礼部。议得土神着灵。列之庙貌。郷民致祭。听从〉

  b〈其便。每岁于清明日致祭。 嘉王庙旧志无。在县东德廉坊。即唐张廵庙今即其址建察院。迁神像 于余不。亭侯庙中。吴兴志沈麟士庙。在吴羌〉

  〈山之阴。面大溪墓在庙后。 蔺相如庙。在县东二十五里。系金鹅郷界。孙王庙。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孙皓父孙和之词也。吴兴志。并见旧编。〉

  〈安吉县吴兴续志三皇庙。在安吉县治北。旧志所无。元始建以祀伏羲神农黄帝。配以风后力牧勾芒祝融。每岁三月三日九月九日致祭。〉

  〈皇朝庙仍其旧。县官朔望行香拜谒。 城隍庙在县治北。元仍其旧。后毁于兵。〉

  〈皇朝洪武三年。改建于县治之东南。中立正堂穿堂后堂东西两庑。内外为门。又置左右二神司。堂设木主。题曰安吉县城隍之神。每岁祀山川后一日。〉

  〈县官率其属致祭。羊一豕一。 朱明府庙。在县西八里。邵墓山。即吴别驾朱纪庙已废。吴兴志。明府坟在其后。因庙食焉。神名纪。吴杨州别驾偏将〉

  〈军。 施明侯庙。在梅溪镇。神为晋尚书左丞相。征西大将军施彬。以征讨有功。诏封中蠲侯。彬父先为青州牧。封安吉侯。至是彬上表请县之住宅〉

  〈南空地为食邑。其后遂庙食。唐大中三年重修。七年二十四代孙。公赞作记。石刻见存。 仁济庙。在县西北三里。俗呼为落石大王。即唐李靖也。靖〉

  〈擒辅公祏有功于此邑人祠之。崇宁三年赐仁济庙额。后封惠武侯。进封忠智景武公。又进封辅世灵佑忠烈王。俱有诰祠。碑记在庙。 灵济庙。在〉

  〈县西北常乐寺东。已废。吴兴志绍兴五年建。 天目洞龙王庙。在县西南金石郷庙有龙井。遇旱祈祷甚灵响。又有古杉侵云。上已枯朽。枝叶欎然。〉

  〈父老相传仅百余年。吴兴志。又载白猿神庙。唐嵩岳天师吴筠炼丹于吴山。有白猿𥩈而吞之。丹发躁甚。走至黄村自沉于水而死。其后有灵颜狂〉

  〈怪。故不录。  寺〉

  〈湖州府。吴兴续志象教之兴。歴世崇之。考其宫居。成坏有时。叙释寺。吴兴志郡城招提二十所。以年代之可见者考之。梁初建二。陈一。唐五。钱氏八〉

  〈宋朝三。然唐朝虽五。而四在懿僖之时。宋朝三。而二为子院。废额者乃有四焉。即城闉而视诸邑。大略可覩也。浮屠氏。自东汉入中国。教即流传。梁〉

  〈武笃好。至于弃宫殿而庐居。禁牲牷而菜茹。臣下竞化。捐室徼福。陈时因之。唐武宗废彻精舎。冠髽其徒。而躬受道箓。唯阿相去尔。宣宗旧劳于外。〉

  〈遁迹丛林。入嗣大统。随即修废崇奉益虔焉。懿僖之际权纲觧纽。镇藩輙请。姑息听从。暨钱氏而相煽成俗。不可药矣宋朝。兰若有损无增。高宗南〉

  〈渡靳祠部而不鬻。流落士族。俾蹔占废宇以居。圣意所在。非臣庶所能蠡测。寺有更革废置。亦居郷者。所当知也。 天宁万寿禅寺。在湖州府即故〉

  〈报恩光孝禅寺。后改今名。寺有钟以警旦暮。又有李阳氷篆经蔵二字。并唐人所书经幢。 报本寺。今止存一殿。余屋皆毁。 鸿禧寺。殿宇已废吴〉

  〈兴志。在子城西北。统记云。一里二十步。梁大同二年侍中萧翼舍宅建。旧名宝胜寺。唐会昌中例废。咸通十二年。僧法珍请为崇福寺。龙纪元年。改〉

  〈宝胜寺。统记作宝圣。晋天福二年。钱氏改广慧崇益寺。 统记作建隆元年。吴兴郡王钱愖。奏乞改额为广慧崇益寺。 宋朝大中祥符二年改今〉

  〈名。统记云。景德三年。 飞英寺。城北二里。今止存一殿。余屋皆废。西为舎利塔。宋端平初。沂王夫人俞氏重修。今塔并塔院雄峙如旧。吴兴志。唐〉

  〈咸通五年。忠顗禅师募众建刺史高湜表请为资圣寺。中和五年。改为上乘寺。旧图经云。在白鹤郷。咸通十三年。建为资圣禅院。中和五年改上〉

  〈乘寺。寺前有石甃洗马池。寺内有舎利石塔。白莲池二所。唐刺史高湜刘植杜孺林祠。吴兴郡王钱愖诗云。两岸懂花红步慞。一行山色缘屏风。景物〉

  〈可想。 来景德三年改今额。续图经云。改上乘寺。当开宝五年。改今名。当祥符元年。 舎利石塔院在寺西。有上乘寺石塔。舎利院。本浮图碑云。僧〉

  〈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受以舎判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遂归建塔。始中和四年。成于干宁元年。凡三十七层。高六十五丈。开宝中有神光〉

  〈现于绝顶。遂复增建木塔于外。绍兴庚午岁当震成烬。知州事常同。因州人之请复立是塔。舎利无恙。今又建木塔云。 广化寺。殿宇已废。吴兴志〉

  〈在子城西。统记云。二百步。即吴兴郡王钱偡第。偡没后舍为寺。号正法明。旧编云。当开宝四年。 宋颢景德三年改今额。西廊有子院。号宝蔵教院。〉

  〈院之经轴。皆题曰正法明寺。 殿后有铁塔九层。及恭义王祠即愖也。大宁寺。自宋末已废。吴兴志在仪凤桥南。本福田院。唐开元中建。州旧有〉

  〈大宁寺。居比丘尼。今报恩光孝寺也。崇宁二年诏诸州置崇宁万寿寺。郡以大宁寺应诏。遂移寺额。兴所居尼于福田院。 广福尼寺。旧志所无。在〉

  〈今府学东。宋韩𠈁冑故宅。没于官改建靖应道观。寻为僧緫摄所夺。易为今寺。元末改为官仓。吴兴志宁化寺。在府东北二里。旧传古防风氏宅。会〉

  〈昌元年刺史张文规置。今废。统记云。今人往往于寺。夜见巨鬼坐股垂足于地。寺有杉松院。院中有古塔。及针大殊像。 楚帝寺。在东北一里。古项〉

  〈王庙也。梁太守元仲景。梦伟人羽葆甚盛。请居宅为寺。遂舍宅建。昭明太子撰碑以陈封项王为楚帝。因呼楚帝寺。今废。见统记。 德本寺。在府北〉

  〈前石桥后石桥之间。今不存。郡学文宣王庙碑阴。载郡人徐导居德木寺之后石桥。叙事颇详。吴兴志报恩光孝禅寺。在子城北。陈永定三年。章皇〉

  〈后舍宅建。见旧图经。 名龙兴寺。神龙二年改孝义寺。有徐陵撰碑。十代孙峤之书。中宗时复旧名。会昌五年废。次年再置。长兴二年。钱氏改为大〉

  〈宁寺。据统记。本尼居也。其地曰章后坊。有唐经憧十数。皆刻尼名。宋朝崇宁二年。改为崇宁万寿寺。绍兴七年。以崇奉徽宗香火。赐报恩广孝。十二〉

  〈年改今名。统记云。文殊堂额。颜鲁公书。又有谢安石碑。裴清撰。今不存。吴兴志开元寺。在子城西。统记云。一百二十步。梁天监中尚书右仆射徐勉。〉

  〈以居宅有庆云之瑞。舍为尼寺号八政。武德元年改居僧。开元二十六年改今名。殿内有明皇真容。武宗初例废。会昌五年奉敕𠕂置。见统记。薛逢〉

  〈有寄湖州开元儒座主诗曰。傍城花桞覆精庐。气象可见。寺东廊有广福院。奉观音像。西廊有智者院。居教徒奉普贤像。寺累经回禄之灾。今惟存〉

  〈廊庑。观音广福院。因别立门。吴兴志兴国寺。在府东南一里。南齐给事中徐系祖。舍宅为寺今废。统记云。系祖初为青州刺史。造石佛像二躯。及还〉

  〈江东。其象坚重不可载行。次松江风雨夕晦。石像伟然在侧。旧编载旧图经云。四水至州南兴国寺前合为霅溪。至江子汇左右。唐初寺废。移额于〉

  〈千金。今名无为寺。乌程县。吴兴续志寺之在城者。已见郡志。其在郷都。而载于旧志者凡九。〉

  〈今列于左。 道场寺。 何山寺。 景山寺。 岘山寺。 圆证寺。 惠觉寺。妙喜寺。 显亲𨺛报院。 妙果尼寺。 普明寺。 在乌程县菁山。事具黄溍〉

  〈所为记。 凤山寺。在九都宋末建。 明本寺。在衡山元初宣慰游介石建普应寺。即幼住庵。中峰和尚卓锡之地。在弁山。至正间赐额。 傅惠寺。在〉

  〈二都。 出尘寺在六都。 福山寺。在九都。 海印院。在十一都。 慈济院在十四都。 宝佑寺。 资福寺。皆在十六都。 精岩院。在二十一都。 清〉

  〈居院。 广济寺。皆在三十二都。 真常院。在三十四都。真庆寺。在四十五都。慈光院。在四十九都。 真福寺。在五十一都。吴兴志显化禅寺。在〉

  〈县南二里岘山。崇宁四年以澄悟禅师塔。祈求有验。始赐今额。其塔号定应。 圆证寺。在县西北一十五里卞山。唐大暦中有傮惠政。坐禅四十年。〉

  〈元和五年故宰相于頔。表上其事。赐名圣寿寺。会昌三年。刺史张文见。积石贮泉曰浮空潭。又以水似伊洛。改名思洛。又作泣玉亭。宋治平二年。改〉

  〈赐今额。祥符图经已作圆证寺未详。 惠觉寺。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法华山。梁普通二年建。号法华寺。寺有松九曲池。流杯亭。望湖亭。唐刺史常〉

  〈明李峒。卢幼平。崔元亮。张文规。有诗宋治平二年改赐今额。旧图经作法华寺。普静寺。在县东南九十里乌镇。粱天监中司空沈约。舍父墓地〉

  〈建光福寺。约先葬父于此。今寺殿基即其处。约岁时来展墓。武帝遣昭明太子迎之。约不自安乃迁葬。以地为寺。宋朝大中祥符间。改今额。 宻印〉

  〈寺。在普静寺侧。梁昭明太子之馆也。沈约展墓。昭明馆于此。约舍墓地为寺。昭明因以此馆别为一寺。今约与昭明为二寺。伽蓝神旧有碑刻。大觉〉

  〈寺。在县东十八里西余山。旧名宁化。宋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妙果寺在乌镇。元祐中建尼寺也。 喜宥院。在县东四十里旧馆。唐光启中建。见续〉

  〈图经。旧编云。萧梁时建。号圣嘉院。钱氏改今名。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圆明院。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上林。钱氏同光中建。名〉

  〈者经院。后改广济院。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布金院。在县东北七十里。湖上桥栖。广顺十年钱氏〉

  〈建。名观音院。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法忍院。在县东四十五里轧村。钱氏建号善庆院〉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归安县吴兴续志旧志所在载释寺。其在城者。十有一。已见郡志散在郷〉

  〈村者二十有九惟黄岩寺尚今录其名。并近代暂建而复废者吴兴志旧图经载寺院三十四。有法照院。东保安院。多庆院福田院。霅水传经院。景〉

  〈德寺本县图经载在城十一所。光孝慈感天圣。报本。能仁告成。证通飞英。景德郡安。大宁。城外二十九所。除在城内者附见郡志。其在城外者如后。〉

  〈狮子吼寺。在县南崇礼郷射村。吴常泰中有居人刘钺。尝与费长房覩空中奇兽。金毛五色。哮吼之声三振。遂奏舍宅为寺。因以为名。唐会昌中〉

  〈废大和二年重建。宋天圣壬申岁。僧有感等起三门及轩庑景祐乙亥毕工。有记在寺。庆元二年重修编修沈瀛述记。 祗园寺在县西南东林齐〉

  〈永明三年建。号大秉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寺东廊有吕僊像在薜荔中有塔在山顶。见图经旧编。及沈东老事。 鹿苑寺。在射村。梁大同元年处〉

  〈士夏份舍宅建。寺后废唐大暦三年沙门明誓募缘请重建。诏赐名永兴寺。元和五年郷贡进士吴行周撰记有鹿苑神辟。龙宫化来之言其庄严〉

  〈可知。又云郡守工部尚书颜公篆华额。即真卿也。宋治平二年改今名。𨺛兴元年僧元湛募缘重修佛像。侍郎葛立。方宗丞。沈询。进士吴椿。有诗并〉

  〈记刻石。 精舎禅院。在施渚陈永定中青州刺史管聚舍宅为院。见旧经。统记载管聚舍宅后。𠕂到游覧题诗。有昔舍家山为梵宇。今来此寺覧遗〉

  〈踪之句。又白乐天寄题诗曰。俱游山水佳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惟有上强精舎寺。最堪游处未曾游。又唐中书舎人李百药。御史大夫高智周。金〉

  〈部郎中钱起。郢州刺史郎士元。各有题诗在寺。唐大中元年改为禅院。院中有井广半畒。水甚清泚。中有灵鳗长数尺。背有金线。俗呼为鳗菩萨井〉

  〈殊灵异。水旱加祷。即。见井面。 无为寺。在县东南福增郷千金里。晋王衍舍宅建。见旧图经。及旧经云。见兴国寺碑。窃详王衍在西晋时。已死于异。〉

  〈虏不知何从有宅在江南。不知寺碑之言何所据。唐时土人冯伦沈演复建。移郡城兴国寺废额榜之。会昌中废。咸通三年又建。郷贡进士张蟾撰〉

  〈记。记略云。花开宝殿。文灿瑶阶。百堵兴。而门户间。万楹迭。而廊庑对。寺有名僧五千人。其雄伟亦可见。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黄岩禅寺。在县西南〉

  〈至孝郷唐村。唐中和三年建。钱氏时号长庆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额。见旧编。据旧图经。有黄岩院。又有长庆院。并云在至孝郷。长庆院云不详初置〉

  〈岁月。后唐清泰元年重建。黄岩云唐中和三年建。是一院而重载也。 开化院。在县东南孝仁郷侯射。晋永嘉元年。孙德宗舍宅建。唐会昌五年废。〉

  〈钱氏重建。号菩提寺。当周广顺三年。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凤山院在县西南广德郷。宋元嘉四年。遂昌县令潘〉

  〈琮舍宅建。钱氏改今额。当宋建隆元年。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栖真禅院。在县西南延村。唐咸通六年。姚恩拾宅建。〉

  〈号孝义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觉悟教院。在松亭郷思溪村。唐咸通十四年。金州刺史刘某舍宅建。号觉观院。会昌中废。宋朝咸平以来。始建大〉

  〈殿法堂诸天阁改今额。据旧编云。会昌中废。咸通中复兴。又云治平二年改今额。按旧经云。唐咸通十四年刘使君舍宅建。作图经时已号觉悟。非〉

  〈治平二年改明矣。国朝续志。改院为寺。净慈院。在太元郷含山。唐干符三年。沈从昭舍地建。〉

  〈号含山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额。山顶有塔。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瑶山院。在琏市。唐初郡有逍遥寺废。会昌三年请额〉

  〈建此咸通二年改今额。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禅智院在县东南三十里竹墩。唐咸通十五年。沈思〉

  〈立建。号大乘禅院。钱氏时沈思蕴重修当后唐同光四年。又改名广福罗汉院。当周显德六年也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宣妙院。在县东九十里。郎邪郷古愽村。唐干符五年。进士蒋子友舍宅建。号兴福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额。据旧经有兴福院。无〉

  〈宣妙院。旧编有宣妙院。无兴福院。郷分年代俱同。故知宣妙。即旧名兴福也。〉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尊胜院。在县西南九十里至孝郷铜盘村。不详初置岁月。钱氏重建号宝寿院。当周显德五年宋治平二年改今名。〉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妙严院。在县西南九十里至孝郷莫村。钱氏建。当晋天福八年。〉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无相院在县西南一百里至孝郷莫干山。钱氏时建号莫干院。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演教院。在县东南三十里荻冈。钱氏建号兴福院。先当周显德二年。宋建隆元年重建。治平二年改今额。〉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上乘院在县东四十里福增郷灵山村。未详初置年代钱氏重建号清灵院。当晋天福七年。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悟空院在县东南二十里松亭郷湖趺村。不详初置年代。钱氏重建号正福院。当唐乾祐二年。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净业院。在县东南二十里松亭郷沈湾。本名沈湾禅院。不详初建年代。钱氏时重建号普光院。当周显德二年也。宋治年二年〉

  〈改今额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青莲院。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松亭郷石塜。唐大顺三〉

  〈年建。景福三年赐额名报恩。见旧经。据旧编云。干宁元年赐名。宋治平二年改今额。绍兴二十六年僧齐岳鼎新重建。刘一止为记。〉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兴庆院。在县东南九十里屠村。钱氏建。旧编旧经俱不载年月。〉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金地院。在县东南九十里清风村。初号清风院。不详始置年代。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广福禅院。在县西南九十里中山顶上。不详建置岁月。按旧经。有资福庵。在县南至孝郷北。齐乾明二年重。建而为此院。旧编〉

  〈及本县图经。却有此资福庵。至孝郷在县西南九十里。即此院也。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显亲教院。在县东南六十里熟梅村。绍兴八年。即唐〉

  〈废寺基建赐额。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圆觉禅院。在思溪宣和中土人宻州观察使王永从。〉

  〈与弟崇信军承宣。使永锡创建。赐额为慈受和尚道场。寺有塔十一层。及有。蔵经五千四十八卷。印板作印经坊。〉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 妙因院。在青山。嘉泰中武经郎张思恭。移废额以待云逰。〉

  〈国朝续志。改院为寺。长兴县。吴兴续志旧志寺院。三十三所。已废者。二十七所。移建者二所。其〉

  〈存者四所。不复书。 广福寺。乃天台教院。旧志在吉祥门西北寺基。今为城壕。壬寅年僧滋茂移于城西。并紫金庵为一寺。今前殿。即旧庵之观音〉

  〈殿。 大雄寺。旧志。在广福寺西旧基。今为城濠。洪武二年。移于在城迎熏坊吴兴志在县西北一里。陈文帝天嘉元年为皇考始兴。昭烈王太妃所〉

  〈立也。本。号报德寺。周弘制寺碑。唐会昌二年废。大中元年。县令俞凫奉勅重建。治平二年改今额。字石曼卿书。寺西偏水陆院。有疏瀹池。仰止亭东〉

  〈有秋音亭。寸碧轩。岩壑斋。慧隐道虬尝住持见郡志道僧下。 空王寺在县西北天居村。钱氏时建。名天居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额。 实相寺在县〉

  〈西曲水村。陈大建五年建。名曲水寺。宋治平二年改今额慧豪慧畅住寺见郡志高僧下。 大云寺。在县西南四十里方山。齐永明元年置号方山〉

  〈寺。宋熙宁中有僧析竹丝织为佛至今存号竹佛。后改今名。 习善寺在县西南百十四里。齐永明元年置。宋祥符中增修。有释灵采记治平二年〉

  〈改为证心院。后复今名。旧编以为治平。后又改今名。按统记作于淳化时。已载集善寺。普安寺。 在县西十六里。陈永定二年。蔡州刺史栢显庆所〉

  〈建名陈兴唐天宝四年改为唐兴。钱氏又改名长兴宋治平二年改今额晓觉寺。在县西南百十九里洞口。齐永明元年建。号齐明。唐天宝四年〉

  〈改今额。〉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八十一

  重录总校官侍郎 臣 高拱

  学 士 臣 翟 景 淳

  分 校 官 洗 马 臣 陶 大 临

  书 写 儒 士 臣 黄 邦 琦

  圈 㸃 监 生 臣 丛 仲 楫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