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永乐大典 | 上页 下页
卷四百八十五 忠


  永乐大典卷之四百八十五一东

  忠(忠传一)

  忠经(马融忠经)

  〈序曰。忠经盖者出于孝经也。仲尼说孝经而敦事君之义。则知孝者俟忠而成。是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行。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既有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意撰忠经焉。今皇上含庖轩之道。茂勋华之德。弼贤俾能。无远不奉。忠之与孝。天下攸同。臣融岩野之臣。性则愚朴。沐浴德泽。其可默乎。作为此经。庻庶少禆补。诚则辞理薄陋。不足以。称为忠之所存。存于劝善。劝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卑高以章目。引诗书以明义。皆师于古。曷敢徒然。其或异同。从忠孝之宜也。或对之以象其意。或迁之以就其类。或损之以简其文。或益之以备其事。以忠应孝。亦分为十有八章。所以弘其至公。勉其诚信。本为政之大体。陈君事之要道。始于立德。终于成功。此忠经之义也。谨序。

  天地神明章第一。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征天体。忠之道也。忠之为道。乃合于天。至理之时。君臣同德。则体气应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覆载之间。人伦之要。履之则言。违之则凶。无有大于忠者。忠者。中也。至公无私。不正其心。而私于事。则与忠反也。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四时广运。天不私德。万物亨生。地不私力。人能至公。不私诸已。何往不可也。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一则鸟忠。二则鸟僻。为国之本。何莫由忠。未有舍忠而成于务。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神明。而况于人乎。君臣国其义深也。社稷安其祚长也。天地感其诚达也。神明动其应彰也。忠之为用。其效如此。言人之易从也。夫忠。兴于身。着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身及国家。虽有殊名。其为忠也。则无异行。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道行自渐。忠之大焉。身一。则百禄至。立身履一。富贵之本。家一。则六亲和。御家不贰。自然笃睦。国一。则万人理。天下合心。无不从化。书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精一守中。忠之义也。

  圣君章第二。惟君以圣德。监于万邦。圣君在上。垂监于下。万邦在下。观行于上。自下至上。各有尊也。故王者。上事于天。下事于地。中事于宗庙。以临于人。王者至重。犹有所尊。况其下乎。则人化之。天下尽忠以奉上也。上行下化。理之自然。文王敬逊。虞芮逊畔。是也。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明。日增一日。德益明矣。禄贤官能。式敷大化。惠泽长久。参民咸怀非怀不可以居禄。非化不可以怀人。任贤陈化。君之要也。故得皇猷丕丕。行于四方。扬于后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君圣臣贤。化行名措。以光祖考。以严配社稷于无疆者也。盖圣君之忠也。忠之为道。无所不通也。诗云。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君以明德事天。天以多福与人君也。

  冡臣章第三。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后化成。虽有周孔之才。必以忠为。本也。冡臣扵君。可谓一体。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股肱动扵下。元首随扵上。以其义同。其心不异。夫忠者。岂惟奉君忘身。徇国忘家。正色直辞。临。难死节已矣。此皆忠之常道。固所常行。未尽冡宰之事。在乎沉谋潜运。匡国安人。至忠无迹。诚在沉潜。任贤以为理。端委而自化。官各得人。何事之有。尊其君。有天地之大。日月之明。阴阳之和。四时之信。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昭之如日月。调之如阴阳。不言而信如四时。若是。君体用尽矣。圣德洋溢。颂声作焉。乐生于中。和之于外。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君明则臣良。臣良则事康。

  百工章第四。有国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谨常。非忠之道。此乃守常之臣也。故君子之事上也。入则献其谋。公家之利。知无不言。出则行其政。既在其位。职思其忧。居则思其道。益国之道。动则有仪。百事之仪。秉职不回。言事无惮。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爱已曲从。则鸟尸素。上下用成。故昭君德。盖百工之忠也。君任工能。工奉君政。政成于下。德归于上。诗云。靖共尔位。好是正直。恭可以成正。直可以献忠。

  守宰章第五。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官不明。则事多欺。事不平。则怨难弭。身不清。则何以教民。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独清则谨已而已。不建于事。独明则虽察于务。好贿难任。独平则徒均扵物。昧浊无堪。夫理人者。必三备而后可也。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既才且忠。以临其人。政之理也其固其必然。夫人莫不欲安。君子顺而安之。用其情而处之。莫不欲富。君子教而富之。因其利而劝之。笃之以仁义。以固其心。知仁与义。则皆就之。导之以礼乐。以和其气。君子爱人。小人易使。宣君德以弘大其化。称君德以布德。敦君化以行化。明国法以至扵无刑。章条申而不犯。刑虽设而当也。视君之人。如观乎子。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则人爱之。如爱其亲。民怀其恩。有同骨肉。盖守宰之忠也。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父母爱子。情莫过焉。官莫谨焉人谁非子?

  兆人章第六。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天地设位。秉御有君。非君泰宁。人必局蹐。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頼之而生也。四气和顺。百榖用成。是以为休微。故人之生。頼成于君也。是故祗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穑。以供王赋。此兆人之忠也。顺化供养。勤劳奉。是则为忠。书云。一人元良。万邦以贞。一人以大善抚万国万国以忠贞戴一人。

  政理章第七。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则人日迁善而不知。德化潜运以心。则不知所由。而民从善也。施之以政。理之中也。则人不得不为善。政施有术。昭见于人。人勉而行。欲罢不可。惩之以刑。理之下也。则人畏而不敢为非也。刑临以威。知惧无犯。既劣扵政。弥蒙扵德。刑则在省而中。舜流四凶。足清万国政则在简而能。简则易从。能则人服。德则在博而久。不博。则有不及。不久。则人心复浇。德者。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则薄。任刑非德则残。兼德则厚。加德则宽。故君子务于德。修于政。谨于刑。刑不谨。则知政不修举。德不务。而人不怀也。固其忠以明其信。行之匪懈。何不理之人乎。忠信在已。恪勤修官。官修政明。而人自理。故无不能理之吏。与不可理之人。诗云。敷政优优百禄是道。政其人理。禄其宜哉。

  武备章第八。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万人也。武德在宁静。非形扵征伐也。淳德布洽戎夷。禀命统军之帅。命不可辱。帅不可失。之大寄。非易其人。仁以怀之。抚其疾苦。使之咸怀。义以厉之。示其慷慨。使其激劝礼以训之。明其节制。使之有序。信以行之。审其远近。使之必行。赏以劝之。悬其爵赏。使之慕功。刑以严之。威其钦诚。使之惧罪。行此六者。谓之有利。六者并用。则失之。故晋将用师子犯曰。未知信之颈是也。故得师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士卒从教。故师得利。是以攻之则克。守之则固。武备之道也。武可以备而不用。不可以用而不备也。诗云。﨣﨣武夫。公侯干城。有其武才。堪其扞御。

  观风章第九。惟臣以天子之命。出扵四方以观风。听不可以不聡。视不可以不明。使臣之行。如君耳目。不聡不明。不胜其任。聡则审扵事。明则辨扵理。不聡则惑其所闻。不明则蔽其所见。理辨则忠。事审则分。理不辨。则其断偏。事不害。则其信惑。君子去其私。正其色。私去则情灭。色正则邪远。不害理以伤物。求罪为公。则成到浮。不惮势以举任。举必以才。不必以势惟善是与。惟恶是除。善虽雠必荐。恶虽亲必去。以之而陟则有成。君子效能也。以之而出则无怨。小人伏罪也夫。如是。则天下敬职。万邦以宁。官务修政。人始获安。诗云。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勤劳不宁。善斯劝矣。

  保孝行章第十。 夫惟孝者。必贵扵忠。若恩孝而忘忠。犹求福而弃天。忠苟不行。所率犹非道。忠不居心。动皆邪僻。是以忠不及之。而失其守。自贻伊罚。求安可乎。匪惟危身。辱及亲也。既失扵忠。又失扵孝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竭其忠则福禄至矣。忠则得福禄。则荣亲也。故得尽爱敬之心。以养其亲。施及于人。守忠之道。众善攸归身安亲乐。得尽其养。此之谓保孝。行也。以忠之故得保扵孝。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考叔行孝施于庄公。君子善之。此之谓也。

  广为国章第十一。 明主之为国也。任扵正。去扵邪。任正。则君子道长。去邪则小人道消。邪则不忠。忠则必正。忠则不邪。正则必忠。有正。然后用其能。能而无正则邪。正而有能则忠。是故师保道德。服肱贤良。周为保。召焉师。元焉服。凯为肱。内睦以文。外威以武。教莫若文。威莫若武。被服礼乐。堤防政刑。礼乐德之。则不可违躬。政刑理之。要不可破坏。故得大化兴行。蛮夷率服。化行文彼。夷服武偃。人臣和悦。邦国平康。礼乐善。而政刑清也。此君能任臣。下忠上信。之所致也。臣在忠扵君。君在委扵臣。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成厦非一木之材。为国资庶臣之力。

  广至理章第十二。古者圣人以天下之耳目为视听。用天下之视听。则无不见闻也。天下之心为心。顺物之情。不任已欲。端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谓致理也已矣。默化元运。其理如此。王者思扵至理。其远乎哉。道无远近。弘之则是。无为而天下自清有事则烦。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疑扵物。物亦信焉。不私而天下自公。不私扵物物亦公焉。贱珍则人去贪。贪由有珍。珍去贪息彻侈则人从俭。俭清扵侈。侈除俭生。用实则人不伪。见实知伪之恶。崇让则人不争。见逊。知争之失。故得人心和平。天下淳质。化行心易。威服其淳乐其生。保其寿。气得天和。咸无夭折。优游圣德。以为自然之至也。圣德无涯。与天地等。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虽迷帝德,不违其则。

  扬圣章第十三。君德圣明。忠臣以荣。欤已获奉斯君。君德不足。忠臣以辱。耻躬不能为臣。不足则补之。圣明则扬之。古之道也。补襄之间。扬君之休。古之忠臣。则皆然也。是以虞有德咎繇歌之。文王之道。周公颂之。宣王中兴。吉甫咏之。君上行仁。覆之道也。臣下有赞。咏之义也。故君子臣扵盛明之时。必杨之盛德。流满天下。传扵后代。忠矣夫。若君有威德而臣不扬。使久远无闻。则有缺扵忠道矣。

  辨忠章第十四。大哉忠之为用也。用忠以教。大美加焉。施之扵迩。则可以保家邦。以有问贰。施之扵远。则可以极天地。以无空窃。故明王骂国。必先辨忠。马国藉之。忠者臣节。不先辨忠。国将安寄。君子之言。忠而不佞。小人之言。侫而似忠而非。闻之者。鲜不惑矣。忠言从志。必求诸道。侫言顺志。必求诸非遵。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为君抚爱。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为君谋忠。为君果榖。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忠而有能。则有功。仁而不忠。则私其恩。仁愈多而思愈深。知而不忠。则文其诈。知愈多。而诈愈密。勇而不忠。则易其乱。勇愈多。而易其乱。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能而无忠。则为败。此三者。不可不辨也。书云。旌别。淑忒。其是谓乎。善恶既别。任使不谬。

  忠谏章第十五。忠臣之事君也。莫先扵谏。紏过正德。惟能谏之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上能听。下不能言。则虚其听。下能言。而上不能听。则虚其言。言听俱能。则君臣德合。则其道光明也。谏扵于未形者上也。先事而止。君违不闻。谏扵已彰者次也。出未及施。改之非后。谏扵既行者下也。行而能改。虽下犹愈。违而不谏。则非忠臣。从君所昏是乃罪也。夫谏始扵顺辞。中扵抗议。终扵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顺辞不从。犯颜抗议。不从则继之以死。其务使君改过为美。社稷之安固也。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绳直可以正木。臣忠可以正主也。

  证应章第十六。惟天监人。善恶必应。为善则吉。为恶则凶。善莫大扵作忠。百行之善。无忠皆忘。恶莫大扵不忠。大恶之恶。为逆者殃。忠则福禄至焉。不忠则刑罚加焉。忠则言播闻。未有不禄。不忠则不忠彰兆。未有不刑。君子守道。所以长守其休。小人不常。所以自陷其咎。天意本休。君子知而顺之。天意无咎。小人求而取之。休咎之征也。不亦明哉。天监孔明。勿谓茫昧。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报国章第十七。为人臣者官扵君。臣之官禄君实锡之。先后光庆皆君之德。光格祖考。庆垂子孙不思报国。岂忠也哉。忠则必报。不报非忠。君子有无禄而益君无有禄而已者也。君临天下。谁不为臣。食土之毛。皆衔君德。昏衢迷扵日月。君子知怀帝恩。故偃息山林有能藩国。况待君禄位。而无闻焉。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进得其才。君可端拱。二曰献猷。纳当其善君可依行。三曰立功。功吾其庸。君可无患。四曰兴利。殖致其厚。君可与足。贤者国之干。干可以立。猷者国之规。规可以执。功者国之。将。将可以御。利者国之用。用可以给。是皆报国之道。惟其能而行之。各以其能而报于国道斯广矣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况忠臣之扵国乎。凡人之闻一言一德。犹必报。君臣之义重恩重焉。如何忘也。

  尽忠章第十八。天下尽忠。淳化行也。忠有所未尽。则淳化不行。君子尽忠。则尽其心。小人尽忠。则尽其力。君子可以尽谋。小人可以效命。尽力者。则止其身。尽心者。则洪扵远。止身。则匹夫之事。洪远。则万物之利。故明王之理也。务在任贤。贤臣尽忠。则君德广矣。圣无独理。道无常师。古之明王。必求贤明。无不修德。贤臣则无不尽忠。忠则为君阐扬。君德由广大也。政教以之而美。君上立教。臣下所敷。礼乐以之而兴。君上制作。臣下所行。刑罚以之而清。君上恤刑。臣下所化。仁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内。有太平音。君德既备。人怀始康。乐至而歌。自然之理也。嘉祥既成。告于上下。君臣之始于政。能着于群瑞。故其成功。可以告神明也。是故播于雅颂。传扵无穷。德施扵人。务格扵神。而后行扵乐。乐行。则何极之有。〉

  忠传(国朝忠传)

  (文臣)

  〔插图〕

  〈子产。姓国。名侨。是郑国的大夫。郑简公时。子产做国相。专把礼义治国。养百姓。修明政事。做相一年。郑国小的每都不敢戏耍。老的每都得快活。犁地的僮子不侵了别人的界分。二年后。市面上买卖贵贱都不讲价。三年后。国中十分太平。百姓每夜里都不闭门。也没盗贼。路上有人失落下的物。见的都不敢拾。四年后。农家的田器撇放在野地里。也没人敢偷拿去。做国。相二十六年。国富兵强。晋楚大国都不敢来伐郑。百姓每爱他如父母。〉

  〔插图〕

  〈宁武子。名俞。是卫成公的臣。那时有晋文公起兵伐曹国。问卫成公借路。卫成公不肯。晋文公别路上去伐了曹。却来伐卫。卫成公着人去楚国求救。晋文公将楚军杀败了。卫成公出去在陈国宁武子根着及卫成公归国。宁武子先归抚安国人。晋文公又将卫成公拘在周天子京城。宁武子又根着。尽心尽力。不怕劳苦。亲自备衣服饮食。进与成公。晋文公着医人来毒卫成公。宁武子将自己钱财与医人。不曾下毒药。以后周天子着卫成公还国。宁武子做上卿。〉

  (胡案:此处缺解扬图。)

  〔插图〕

  〈解扬。姓解名扬。是晋景公的臣。那时楚庄王起军围了宋国。宋国教他的臣乐婴投晋国乞军来救。晋景公欲要救宋。先差解扬去宋国说。且不要降楚。我晋国都起兵来救你。解扬经过郑国。郑国拿住解扬。送与楚军中。楚庄王多将财宝买嘱解扬。教他对宋国说晋不来救你。解扬先不肯从。直至再三说。解扬恐怕被他杀了。传不得晋景公的言语。只得假应承着。及至到宋国城下。却依旧说与宋人道。晋军都来救你。早晚便到。庄王见他这等说。大怒。要杀他。着人对他说。你已自许了我。如何又失信。解扬对说。人臣能守着人君的命。令。死也不改移。这方是信。臣奉命出。使。有死无二。便有财宝。动不得臣的心。臣先怕王杀了臣。传不得君命。所以许王。而今已自传了我晋君的命。便死也甘心。庄王见他尽忠饶了他。季孙文子。名行,父是鲁国的臣。做鲁国三朝的卿相。一心只是奉公。家里婢妾。不穿绢帛。所乘的马不吃榖粟。不收藏金玉。不私置甲兵。临终的日。家臣卖什物做葬具。众大夫入他家里看。都叹息他忠于鲁国。〉

  〔插图〕

  〈蘧伯玉。名瑗。音院。是卫国的大夫。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夜里坐。听得阙门外车响。到阙门根前住了。过了阙门又还响。灵公便问夫人说。你料着这过的是谁。夫人说。这是蘧伯玉。灵公又问。你怎地知道是他。夫人说。我听得礼书上说。为人臣的。过君的门须下了车马。遇着君的鞍马。也须起身恭敬。自古来忠臣。不因白日里有人见时。才行这礼。也不因暗地里无人见时。慢了这礼。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有仁心。有见识。平生敬上。这个人必然不肯黑夜里轻弃了礼法。我所以知道是他。灵公着人赶上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插图〕

  〈晏婴。表字平仲。东莱人。是齐景公的大夫。有德行。齐国的奸臣崔杼做右相。庆封做左。相。这两个人要专权。怕众人不从他。杀牲对神道说誓。说您众人有不知俺两家同心的。着他便死。晏婴听得。仰望着天说。晏婴必不肯从你。若是忠君王。扶社稷的事。我便肯从。到底不肯依他说誓。庆封恼怒要杀晏婴。崔杼音苎说他是忠臣。不曾杀他。在后崔杼。庆封事败了。景公着晏婴做丞相。齐国大治。〉

  〔插图〕

  〈闘辛。是楚昭王。郧音云县的县官。在先昭王的父平王。曾杀了闘辛的父。又杀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走去吴国。劝吴王起军马入楚国报父兄的雠。昭王走到郧县。闘辛的弟闘怀要害昭王。对闘辛说道。已前平王杀了我父。我而今害他的子。有何不可闘辛回说。人君杀了人臣。谁敢做冤雠。假如一时害了人君。以后灭了宗族。也不是个孝子。你若敢犯这件罪。我决定杀了你。闘辛又恐怕兄弟真个无知。害了昭王。使着。别的兄弟闘巢。送昭王再走入随国去。以后吴军退了。昭王归国。闘辛受赏。〉

  〔插图〕

  〈申包胥。是楚昭王的臣。那时伍子胥在吴。引兵伐楚。楚王战败出走。吴兵入楚国都。申包胥见本国危急。直走去秦国求救。立着秦的朝门哭了七日七夜不绝声。秦国君哀公召见他。申包胥启说。吴国强大。要并吞各国。才从楚起。今臣的楚王失国在外。着臣来告急。哀公说。我知道了。你且歇息。待我商议。申包胥又说。臣的君王在野地里未归国。臣如何敢歇息。再立着庭前倚墙大哭。日夜不住声。水不入口。哀公闻得感动。说楚君虽是无道有一个臣这般忠义。如何可不救。因此出兵救楚。败了吴兵楚昭王复位。着申包胥做上卿。〉

  〔插图〕

  〈公仪休。是鲁国的相。遵守着法度。依顺着道理。教百官每都依着他正道行。但系吃俸禄的人。不许和百姓争利。那时有一个旧朋友。送鱼与公仪休。公仪休不受。那朋友说。我知道丞。相爱吃鱼。所以来送。怎地不受。公仪休说。我做国相。要鱼吃时。自把俸钱买吃。我今不受你的。再谁敢送来与我。到了不肯受。公仪休又曾吃菜。滋味甚好。知道是自家种的。便把菜园里葵菜都拔了。又见家人织得布细。便赶了织布的妇人。烧了织机。说道您自家种了好菜。又织了好布。都那农民妇女。将他的菜和布卖与谁。公仪休做人多似这般清俭有德。行。古今称做贤人。〉

  〔插图〕

  〈萧何是沛县人。在县里做吏。汉高祖皇帝初起兵时。用萧何总管军马钱粮的事。及至破了秦咸阳城。诸将官争去取金银财物。只有萧何独先取秦丞相御史府文书图册收藏了。后来高祖尽知道天下户口多少。地理险要去处。都因得这秦的图书。项羽着高祖去汉中做汉王。高祖怒。萧何启说。臣愿大王且到汉中。抚养百姓。选求贤人。先安定了巴蜀。却出来收三秦的地面。天下可取了。高祖去之国。着萧何做丞相。保举韩信做大将军。助高祖出兵。收了三秦。高祖会合诸侯攻项羽。留萧何守关中。辅太子。修城池宫殿。立社稷宗庙。置律。令。治州县转运粮草供给军马。没一件欠缺。高祖领的军多有逃亡的。萧何在关中便发人来补了。又着他子孙兄弟少壮的都做军。高祖灭了项羽。即帝位。封萧何做酇才何切又音翼侯。食邑八千户。位次第一。众功臣都来争功。高祖说与众人道。你诸人独一身根我。多的不过两三人。萧何全家三四十人根着。我。他守关中。辅佐我成帝业。功劳又大。务定着。萧何位第一。子孙世世受封。〉

  〔插图〕

  〈张良。表字子房。祖上是韩国的人。汉高祖皇帝初做沛公时。将数千人到下邳。张良归从了高祖。常把太公兵法说与高祖。高祖心喜。用他计策。张良将兵法说与别人。便都不省。张良知高祖有天命。因此上根着不去及高祖引兵入咸阳。秦王子婴投拜了。高祖得了秦国。看见宫室。帷账狗马。宝玩。妇女。甚多。心里要留在宫里住。樊哙谏高祖。不肯听。张良谏说。秦朝因为无道。所以沛公得这里。与天下的人除了害。正当俭素方好。如今才到秦国便要快活。又和秦一般了。人说的忠言。虽是逆着耳。却成得事。便如苦味的药。虽是苦着口。却医得病。高祖听他说了。便领着军马还到霸上札营。后来项羽怒高祖闭了函谷关门引兵攻破了关。驻札在鸿门下要来攻高祖。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张良是旧朋友。夜间骑着。马走到高祖营外。悄地里唤张良。着张良撇了高祖和他一搭儿走去。张良说。我根了沛公几年今有急。难。便走去是不义了。便入去说与高祖。与高祖设策。请项伯饮酒结亲。着项伯和解项羽。第二日。张良根随高祖到鸿门谢项羽。饮酒中间。范增要害高祖。张良出外。着樊哙入去护卫高祖。高祖因而得脱去。张良后为高祖计谋。委任韩信。彭越。黥布。三人为。将。灭了项羽。高祖即帝位。着张良自拣齐地三万户。封做侯。张良辞不敢受。高祖封他一万户。做留侯。〉

  〔插图〕

  〈汲黯。乙减切表字。长孺濮音卜阳人。汉孝武皇帝时。做官在朝。他的性忠直。武帝曾对臣宰每说。我欲要行仁义。你众臣宰以为如何。汲黯奏说。陛下心多私欲。却要外施仁义。怎地学得尧舜治天下。武帝大怒。退朝。对众臣宰每说。汲黯这般不晓事。众臣宰都怪责汲黯。汲黯对众人说。天子置立公卿宰臣。恐怕有不是的事。要众人匡正。你众人如何阿谀顺承天子的意。将天子陷扵不义。纵然爱惜身子不肯正谏。岂不羞辱了朝廷。众臣宰皆服他说。武帝后来称他可比古时社稷之臣。〉

  〔插图〕

  〈魏相。表字弱翁。济阴定陶人。汉孝宣皇帝时。除御史大夫。那时大将军霍光没了。宣帝想他已前功劳。着他儿子霍禹做右将军。侄儿乐平侯霍山领尚书事。魏相实封奏说而今霍光没了。又着。他儿子做大将军。又着他侄儿掌朝廷政事。他一家人都有权势。必是骄纵了。主上若减了他家的权柄。便安了国家。又全了功臣的子孙。宣帝依着他说。升他做丞相。封高平侯。既做了丞。相。和那御史大夫丙吉。同心辅佐朝廷政事。天下太平。汉朝好宰相。以前数萧何。曹参。以后只数魏相。丙吉。〉

  〔插图〕

  〈邓禹。表字仲华。南阳人。小时和后汉光武皇帝。同在长安读书。光武起兵。邓禹根寻到河北。劝光武延接贤士。务得人心。立高祖的事业。救万民的性命。光武大喜。着邓禹就账里歇宿。每事与他商议。任用各将官。都问邓禹。人人都用得停。当。曾。将数百万兵不肯妄投一个人。天下已定。便去了甲兵。还修儒业。有儿子十三个。各教他学一件艺业。修整家法。教训子孙。遵守国家法度。俸禄外。并不营添产业。光武极敬重他。除做太傅。封高密侯。二十八。将中是第一个人。画像在南宫云台上。〉

  〔插图〕

  〈郑众。表字仲师。河南开封人。汉明帝时。除做给事中。又做越。骑司马。那时北裹胡人要与汉朝和亲。明帝差郑众拏着汉家旌节。去做。使臣。胡人要郑众拜。郑众不肯拜。胡人的王子恼了。把郑众围守着。不与饭食吃。要他降服。郑众不肯服。拔刀在手说誓。胡王害怕放了。着人送郑众回还到京城。章帝即位。又要差郑众去。郑众奏说。臣不忍拿着。大汉的旌节。去胡人毡账裹拜。后胡人来汉朝。章帝胡人郑众不服胡王的缘故。胡人说郑众的意气壮勇。苏武也不及他。章帝喜悦。除郑众做军司马。使。〉

  〔插图〕

  〈陈球。音求表字伯真。下邳淮浦人。后汉顺帝除他做御史。那时桂阳有贼李研等。群聚刼掠。州县家拿捕不得。大尉杨秉荐陈球做零陵太守。陈球到了零陵。摆布捉贼的法度。过了一月。贼知他威名。都散走了。又有军人朱盖。结交着桂阳贼胡兰。领着二三万人来攻零陵。城中的人害伯。吏人每都来对陈球说。而今贼来攻城。可将家裹老小逃趓去。陈球听得大怒。说道太守分了国家虎符。管着。一郡。怎肯顾恋妻子。阻了国家的威势。再有说的便斩了。却和城裹人紧守着邵城子。和贼相抵十来日。朝廷差中郎将度尚来救。陈球和度尚共破了朱盖。赐钱五十万。又着他一个儿子做官。〉

  〔插图〕

  〈诸葛亮。表字孔明。琅邪郡阳都人。大有才德。隐居南阳。蜀先主先不识得他。有徐庶在先主行举荐。先立亲自去探他三次。方与先主厮见。辅佐先主成帝业。做丞相。章武三年先主病在永安宫。着人去成都府取诸葛亮来。分付与他立后立的事。先主对他说。我看着你的才能过魏帝曹丕十倍。你必然能安定我的国家。我的儿子刘禅如可辅佐。你便辅佐他。若是不才。你可自做。诸葛亮哭奏先主说。臣当尽心尽力。以死报陛下。先主没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出。将入。相一十二年。国治兵强。魏吴两国都不敢伐蜀。他曾对后主说。臣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薄田五十顷。足了子孙的衣食。若臣死时。必不教家中。有余剩的匹帛。库里不教有余剩的钱财。到死后果然。谥音示忠武侯。〉

  〔插图〕

  〈顾雍。表字元叹。苏州人。吴王孙权时。封顾雍做醴陵侯。伐孙劭做丞。相。顾雍凡选用文武的。将吏官员。务要人人尽他的材能。委用品职。心中无偏曲。又访问得民间不便的事。及官人每的好恶。都密地里着。朝廷知道但有行得好的事。都归与朝廷。不敢教外人知道。孙权以此重他。常与他议事。〉

  〔插图〕

  〈王导。表字茂弘。琅邪郡临沂音移县人。东晋元帝时。做丞相。他的性公忠。行的政事宽大。荐引贤才。抚安百姓。成就元帝中兴的功业。元帝鲁因吃酒妨废国事。王导进谏。元帝将酒钟覆了。终身不吃酒。王导房族的哥哥王敦谋友。王导奏知明帝。先设兵防备。及王敦反了。明帝着王导做大都督。总兵平王敦。王导写书与王敦的哥哥王舍说道。先皇帝中兴恩德在民。你兄弟无故友逆。人人愤怒。我一门受国家的厚恩。今日总兵在此。宁可做忠臣死了。不做逆党求生。以后王敦死。贼党都平了。王导做三朝丞相。仓里无积下的米榖。身上无重穿的绢帛。一心只忠君爱国。做到司徒。封始兴公。〉

  永乐的大典卷之四百八十五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