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总集 > 太平御览 | 上页 下页 |
卷五百八十 乐部十八 |
|
○笛 《释名》曰:笛,涤涤然也。 《史记》曰:黄帝使伶伦伐竹於昆溪,斩而作笛,吹之作凤鸣。 《风俗通》曰:笛,汉武帝时工人丘仲所造也。本出羌中。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 《乐书》曰:笛者,涤也,丘仲所作。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是故列和善吹,裁十二之音应律。荀勖枢问,依三尺二调成均,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三孔为龠,文舞执之,邠人吹也。五孔为笛,祴里衩,周师掌之。六孔为笛,羌人吹之。七孔下调,汉部用也。今之七星,古之长笛。一定为调,合钟磬之均,各有短长,应律吕之度,雅乐部内咸用之。 马融《自叙》曰:融性好音,能鼓琴吹笛。为督邮,独卧郿平阳坞中,有洛客舍逆旅,吹笛相和。融去京师逾年,蹔闻甚悲而乐之。逆慕箫琴皆有颂,而笛独无,乃作《笛赋》。 《晋书》曰:桓伊字叔夏,善音乐,有蔡邕柯亭笛,尝吹之。王徽之越京,泊舟青溪侧。伊素不相识,於岸上过,徽之便使人谓之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之弄,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晋书》向秀作《思旧赋》曰:邻家有吹笛,发声寥亮,追想畴昔游宴之好。 《晋中兴书》曰:帝舅王恺尝置酒,王遵、王敦俱往。女妓吹笛小失声,恺意便令黄门殴杀之,一座改容,敦神色自若。 沈约《宋书》曰:晋太始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令郝生鼓琴,宋同吹笛,以为新引相和。 《唐书》曰:文宗时,云朝霞以善吹笛进,上为新声雅乐,朝霞能承意变声,颇符上旨,犹是有宠。 《世说》曰:谢仁祖妾阿纪有国色,善吹笛。仁祖死,阿纪誓死不嫁。郗昙时为北中郎,设权计,遂得阿纪为妾。阿纪终身不与昙言。 《幽明记》曰:永嘉中,泰山巢氏先为相县令,居在晋陵。家婢采薪,忽有一人随追,寻随婢还家,不使人见,见形者惟婢而已。每与婢饮宴,辄吹笛而歌,歌曰:"闲夜寂以清,长笛亮且鸣。若欲知我者,姓郭名长生。" 又曰:代郡界有一亭,常有怪,不可诣止。有诸生壮勇,行歌正宿。鬼吹五孔笛,有一手,都不能得摄笛。诸生不耐,忽便笑,谓:"汝止有一手,那得遍笛?我为汝吹来。"鬼云:"为我少指耶?"乃数十指出。诸生知其可击,拔剑斫之,得一老雄鸡,从者并鸡雏。 《文士传》曰:蔡邕告吴人,曰:"吾昔常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椓竹东间第十六可为笛。取用,果有异声。" 《古歌辞》曰:长笛续矩笛,长愿陛下保寿无极。 《傅子传》曰:列和善吹笛,吴姬之声,无以加也。 《西京杂记》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玉笛,长二尺三寸,六孔,铭曰"昭华之琯"。 《乐纂》曰:唐玄宗时,乐人孙处秀善吹笛,好作犯声。当时皆以为新意流美,乐人皆效之。其声变态日增,因有犯调。犯调,即今之所尚也。 又曰:太和十年,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命太乐郎刘秀等校试其三具,与杜夔及左延年法律同其二十二具。视其铭题尺寸,是笛律也。问协律中郎将列和,辞:"昔魏明帝时,令和永受笛声,以作此律。欲使学者别居一坊,歌咏讲习,依此律调。但识其尺寸之名,则竹丝歌咏皆得均含。歌声浊者,用长笛长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凡弦歌调张清浊之制,不依笛尺寸之名,则不可知也。" 又曰:黄钟笛,晋时三尺八寸。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减为三尺七寸。十四年,治书令史奚纵又减五分,为三尺六寸五分。刘和之东箱长笛四尺二寸。 又曰:蕤宾箱笛,晋时二尺九寸,宗之减为二尺六寸,纵又减二分,为二尺五寸八分。 又曰:姑洗箱笛,晋时三尺五寸,宗之减为二尺九寸七分,纵又减五分,为二尺九寸二分。 又曰:《司马法》军中之乐,鼓笛为上,使闻之者壮勇而乐和。细丝高竹不可用也,虑悲声感人,士卒思归之故也。 又曰:横笛,小篪也。汉灵帝好胡笛,有胡笛篪出於胡吹,即此也。梁胡歌云:"快马不须鞭,拗折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路傍儿。"此歌辞元出北国,知横笛是北国名。今横笛皆去义觜,其有觜者,谓之义觜笛。 《国史补》曰: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以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舟吹之,溜亮逸发。俄有客立於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其为精壮,山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辟,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记疑其蛟龙也。 又曰:李牟秋夜吹笛於瓜州,舟楫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然而至。俄顷,舟人贾客有怨嗟悲泣之声。 ○篪 《释名》曰:篪,啼也。声从孔出,如婴儿啼声也。 《毛诗》曰:彼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周官》曰:巫师,掌教吹篪。 《尔雅》曰:大篪谓之沂。(郭璞曰:篪以竹为之,长一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模,吹之。小者尺二。犍为舍人曰:大篪其声悲沂锵然也。《诗》云:"仲氏吹篪"也。) 《广雅》曰:篪,以竹为之,长大四寸,有八孔,前有一孔,后有四孔,头有一孔。 《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调篪。 《诗·节南山》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土曰埙,竹曰篪。笺云:伯仲喻兄弟也。我为汝思,如兄如弟;其相应和,如埙如篪。言俱为王臣,宜相亲爱之。) 《史记》曰:伍子胥至於江上,无以湖其口。行蒲伏,肉袒吹篪,乞食於吴市。 《东观汉记》曰:明帝幸南阳旧宅,召校宫子弟作雅乐,奏《鹿鸣》,上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 《齐书》曰:世祖於南康郡内作伎,有丝无管,空中闻有篪声,调节相应。 《世本》曰:苏成公造篪,吹孔有觜,如酸枣。苏成公,平王时诸侯也。 《古史考》曰:古有篪尚矣,苏成公善篪,而记者因以为作,谬也。 又曰:暴新公所造。旧志曰:一曰管史臣。案:非也。虽不知暴新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明矣。舜时,西王母献管,则是已有器,新公安得造篪? 《洞冥记》曰:建元二年,帝幸腾充台,以望四远於台上。撞磬玉钟,悬黎离之磬,吹霜条之篪,唱《来云依日》之曲。 《洛阳伽蓝记》曰:后魏河间王琛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羌叛,屡讨不胜。琛令朝云假为贫女,吹篪而乞。羌闻之,皆流涕,相谓曰:"何故舍坟井,在山谷为寇耶?"即相率而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管 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长一尺,围寸,有孔无底,其器今亡。 《风俗通》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象物贯地而牙,故谓之管。 《尔雅》曰: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郭璞注曰:管长尺,围寸,并漆之,有底。贾氏谓之,如篪,六孔。犍为舍人曰:大管者声高大,故曰篙者高也。中者声精密,故曰稍{沮}々,密也。小者声音清妙也。) 《广雅》曰:管象篪,长尺,围寸,有六孔,无底。 班固曰:黄帝作律,以玉为管,长尺,六孔,为十二月音。至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管。汉章十二年,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笙一、白玉管,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班氏用铜之言外然之义,未为得也。求律所生,大极之数。起於一在子,以三乘之得三,在丑。以次至酉,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篇。黄钟之母以为法,周十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黄钟之子以为实,实始法而一得则九寸,则诸律也。 《大戴礼记》曰:舜时,西王母献白玉琯。《说文》: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关地而牙,故谓之管。从竹,管声。琯者,古者有玉管焉。 《乐法图》曰:次主东律,东律主黄钟,圣人承天乐,用管。(宋均注曰:管,黄钟寸管也。)吹管者以知律,管音调则律历正。 《周礼·春官·小师》曰:小师掌教箫、管。(郑司农曰:管如篪,六孔。玄谓管如{遂}而小,并两而吹之。) 又曰:孤竹之管於圆丘奏之,孙竹之管於方丘奏之,阴竹之管於宗庙奏之。(郑玄云:孤竹,竹特生者也。孙竹,竹枝根未生者也。阴竹生山北。) ○龠 《释名》曰:龠,跃也。气跃出也。 《尔雅》曰:大龠谓之产,中者曰仲,小者曰箹。(郭璞曰:龠也,笛三孔而短。犍为舍人曰:仲,其声适仲吕也。小者形声细小,曰筠也。) 《礼记》曰:苇龠,伊祁氏之乐也。龠,春分之音,万物振跃而出也。 《周官》:笙师掌教吹龠。龠师教国子舞羽、吹龠。龠章掌幽龠。(郑玄曰:卯地之竹也。) 又曰:龠师掌教国子,秋冬吹笛龠,历代文舞之乐,所执羽龠。 《毛诗》曰: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页 下一页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