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总集 > 太平御览 | 上页 下页 |
卷九 天部九 |
|
○风 《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又曰:风以动之。 又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又曰:《巽》为风。 又曰:云从龙,风从虎。 又曰:风行地上曰《观》。 《尚书·金縢》曰: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请代武王之说。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朕小子其新迎,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又:《舜典》曰: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又:《洪范》曰:休征:曰圣,时风若。咎征:曰蒙,常风若。(孔安国曰:君能通理,则时风顺之。君行蒙暗,则常风顺之。) 《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又曰:终风且曀。(终日而风为终风。) 又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又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南风谓之凯风。) 又曰: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礼记·月令》曰:秋行春令,则暖风来至。 又曰:立春之日,东风解冻。 又曰:春行秋令,则人有大疫,飘风暴雨总至。 又曰:夏行春令,则虫蝗为灾,暴风来至。 又曰:前有尘埃,则载鸣鸢。注:鸢鸣则风生。 又《礼运注疏》曰:享帝於郊而风雨节,寒暑时。(五帝主五行,五行之气和而庶征得其序也。) 《左传》曰:楚侵郑,甚雨,楚师多冻,役徒几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注曰: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师旷惟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也。) 又曰:僖公十六年春,六鶂退飞过宋都,风也。 又昭公四年:申丰曰:"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藏川池之水,弃而不用,则风不越而杀。" 《尔雅》曰:祭风曰磔。(今俗当大道中磔狗以止风,此其象也。) 又曰:南风谓之凯风,(《诗》曰:凯风自南。)东风谓之谷风,(《诗》曰:习习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诗》曰:北风其凉。)西风谓之大泰风。(《诗》曰:泰风有隧。)焚轮谓之颓,(暴风从上下也。)扶摇谓之飙(暴风从下上也。)风与火为庉(炖炖炽盛之貌),回风为飘(旋风),日出而风为暴,(《诗》曰:终风且暴。)风而雨土为霾,(《诗》曰:终风且霾。)阴而风为曀。(《诗》曰:终风且曀。) 又曰:四气和为通正,(道平畅也。)谓之景风。(所以致景风也。) 《论语》云: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又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又曰:迅雷风烈必变。 《易稽览图》曰:太平时,阴阳和,风雨咸同,海内不偏。地有险易,故风有迟疾。虽太平之政,犹有不能均同也。惟平均乃不鸣条。 《易通卦验》曰:冬至,广莫风至,诛有罪,断大刑。立春,条风至,赦小罪,出稽留。春分,明庶风至,正封疆,修田畴。立夏,清明风至,出币帛,礼诸侯。夏至景风至,辩大将,封有功。立秋,凉风至,报土功,祀四乡。秋分,阊阖风至,解悬垂,琴瑟不张。立冬,不周风至,修宫室,完边城。八风以时,则阴阳变化道成,万物得以育生。王当顺八风,行八政,当八卦也。 京房《易候》曰:何以知圣人隐也?风清明,其来长久不动摇物。此有龙德在下也。 《易纬》曰: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东北风。)春分明庶风至,(东方风。)立夏清明风至,(东南方风。)夏至景风至,(南方风。)立秋凉风至,(西南方风。)秋分阊阖风至,(西方风。)立冬不周风至,(西北方风。)冬至广莫风至,(北方风。又《吕氏春秋》说八风:东北曰焱风。高诱注曰:亦曰融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方曰薰风,南方曰巨风,西方曰飕风,西北方曰厉风,北方曰寒风。) 《尚书大传》曰:舜将禅禹,八风循通。 又曰:王者德及皇天,则祥风起。 又曰:成王时,越裳重译而来朝,曰:"久矣,天之无烈风澍雨,意中国有圣人乎?" 《大戴礼》曰:正月时有浚风,浚者大也;大风,南风也。何大於南风也?曰合冰必於北风,解冰必於南风,故大之也。 《礼稽命征》曰:出号令,合民心,则祥风至。 《礼说》曰:风,萌也,养物成功,所以八风象八卦也。(《礼纬》同。) 《礼斗威仪》曰:人君政颂平则祥风至。宋均注曰:"即景风也。" 《春秋考异邮》曰:八风杀生以节翱翔。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达生也,(距犹起也。自冬至后四十五日而立春,此风应其方而来,生万物。)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迎惠。(春分之侯,言庶众也,阳以施惠之恩德迎众庶而生之。)四十五日清明风至,精芒挫收。(立夏之后也。挫犹止也。时荠麦之属秀出已备,故挫止其锋芒,收之使成实。)四十五日景风至,景风强也,强以成之。(夏至之候也。强言万物强盛也。)四十五日凉风至,凉风者,寒以闭也。(立秋之候也。闭,收也。言阴寒收成万物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者,当寒天收也。(秋收之候也。阊阖,盛也。时盛收物盖藏之,阊或为当。)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阴阳未合化也。(立冬候也。未合化,言消息纯,坤无阳也。《月令》曰:天地不通而闭塞成冬也。)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精大满也。(冬至之候也。言冬物无见者,风精大满美无偏。)风之为言萌也。其立字,虫动於几中者为风。(虫动於几,言阳气无不周也。明昆虫之属得阳乃生,遇阴则死,故风为阴中之阳者也。)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怒为风。 《春秋繁露》曰:恩及金石则凉风出;王者与臣无礼,身不肃敬则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风。风者,木之气,其音角,故应。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八方则祥风至。 《史记》曰:项王围汉王三匝,於是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楚军大乱,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又曰:蚩尤氏能征风召雨,与黄帝争强,灭之中冀。 又曰:庶女者,齐之寡妇,养姑。姑女利母财而杀母,以告寡妇,妇不能自解。以冤告天,而大风袭於齐殿。 又曰:荆轲入秦,燕太子丹送别易水上,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汉书》曰:燕王都蓟,大风拔宫中树七围已上十六枚,坏城楼。后王诛。 又曰:高祖过沛,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魏志·管辂传》曰:辂过清河倪太守。时大旱,辂言:"树上已有少女征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其雨应至矣。"果如其言。 《晋书》曰:永和元年,大风拔柳树百余枚,若风从八方来者。时王敦害刁协、周顗等,故风从横拔树,非一处也。 又曰:贾谧家数有妖异,飘风吹其朝服上数百尺,大蛇出被中,后果及祸。 《晋阳秋》曰:袁宏为东郡守,谢安执宏手授扇,宏曰:"谨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宋书》曰:明帝猜虑,肥体,憎风,夏月常著小皮衣,拜左右二人为司风令史,风起方面,辄先启闻。 又曰:宗悫,字元幹,征士炳兄子也。少时问悫所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前秦录》曰:术士盖钦,符坚召至长安,因宴会,以其惑众,将诛之。酒酣,将执钦,钦化为旋风飞去。 《前凉录》曰:永嘉五年,抱罕令严羌妾产一龙一鹫。鹫寻飞去,龙十五日雷雨迎之。大风吹拔张掖郡大树,经宿还立。 《赵录》曰:石勒时忽有旋风下属地,隐隐雷声,良久,视之,见大石。 《神仙传》曰:老子将去周而出关,以升昆仑。关令尹喜占风逆知当有神人来过,乃扫道见老子。老子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下,以长生之事授之。 又曰:葛玄行过神庙,乘车不下,须臾有大回风逐玄,埃尘涨天。玄大怒,曰:"小邪敢尔!"即举手指风,风便止。 《益都耆旧传》曰:蜀杨由善风云占候,文学令丰持鸡酒以奉由。时有客不言,客去,丰起欲取鸡酒。由止之曰:"向风吹削柿,当有持鸡酒来者,度是二人。"丰曰:"实在外,须客去乃取尔。" 王子年《拾遗记》曰:伏羲坐於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又曰:昆山有四面风,又有祛尘之风,若衣服尘污,风至吹衣则净。 又曰:瀛洲时有香风,泠然而来,张袖受之,则历纪不歇,着肌肤必软滑。 《十洲记》曰:南海中有炎洲,洲上有风生兽,形似狗,青色,状如狸。以铁椎锻其头数十下乃死。张口向风,须臾即起。 《风土记》曰:南中六月则有东南长风,风六月止,俗号黄雀长风。时海鱼变为黄雀,因为名也。 庾仲雍《湘州记》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风雨则飞,雨止还,化为石。 《交州记》曰:风山在九真郡,风门在山顶,上常有风。 又曰:风母出九德县,风母似猿,见人若惭而屈颈;若打杀之,得风还活。 《南越志》曰:熙安间多飓风,飓者,具四方之风也。一曰惧风,言怖惧也。常以六七月兴,未至时,三日鸡犬为之不鸣,大者或至七日,小者一二日。外国以为黑风。 盛弘之《荆州记》曰:宜都佷山县山有风穴,张口大数尺,名曰风井。夏则风出,冬则风入。风出之时,吹拂左右,常净如扫。暑月经之,凛然有衣裘想。(《宜都山记》曰:袁山太公以六月至此穴,便思衣裘。) 又曰:沮阳县黄竹山,常肃肃有风,名曰风门。 《西京杂记》曰:董仲舒曰:"太平之世,风不摇条,开甲破萌而已。" 《老子》曰:飘风不终朝。 《庄子》曰: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经旬五日而返。(司马彪注曰:列子,郑人列御寇也。泠然,凉貌。) 又曰:北溟有鱼,其名曰鲲。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司马彪云:扶摇,上行风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又曰:大块噫(依界反。)气,其名曰风。是惟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长风之声。 又曰: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扶摇,羊角,风也。今旋风上如羖羊角也。) 《列子》曰: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庄子》曰: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至旬又五日而后发。) 《管子》曰: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吾道穷矣。 又曰:夫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 《淮南子》曰:物类之相应,玄妙深微,论辩不能解。故东风至,而酒沉溢。(东风,大风也。酒沉,清酌酒也。米物下沉,木味酸,酸风入酒故酢而沉者沸,盖物类相感也。) 又曰:乌鹊识岁之多风,去乔木而巢扶枝。(扶,傍。) 又曰:禹沐淫雨,栉扶风。(扶风,奔风。) 又曰:腾蛇雄鸣上风,雌鸣下风,而化成形。 又曰:虎啸而谷风至。高诱注曰:"虎,阳兽也,与风同类。" 又曰:人王之精通於天,故诛暴则多飘风。 《抱朴子》曰:用兵之要,惟风为急。扶摇独鹿之风大起军中,军中必有反者。风高者道远;风下者道近。风不鸣叶者十里,鸣条摇枝百里,大枝五百里,仆大木千里,折大木五千里。三日三夕,天下尽风;二日二夕,天下半风;一日一夕,万里风。 周生《列子》曰:夫猎叶之风,不应八节。 《吕氏春秋》曰:何谓八风?东北风曰焱风,(一曰融风。)东方曰滔风,(一曰庶风。)东南曰薰风,(一曰清明。《淮南子》作景风。)南方曰巨风,(一曰凯风。)西南曰凄风,(《淮南子》作凉风。)西方曰飕风,(一曰阊阖。)西北方曰厉风。(一曰不周风。) 《风俗通》曰:风或清明来,久长不摇树木枝叶,离地三二丈者,此有龙德在其下。风或清明不及二三尺者,此君子之风也。 又曰:猛风曰颲,(音列。)凉风曰浏,(音刘。)微风曰飉,(音辽。)小风曰飕,(音搜。)小风从孔来曰〈风夬〉。(呼穴反。) 《周书时训》曰:小暑之日温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 又曰:小暑之日温风不至,国无宽教。 《淮南万毕术》曰:欲致疾风,焚鸡羽。 《帝王世纪》曰:尧时厨中自生肉脯,薄如翣,摇则生风,使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翣脯。 又曰:舜弹五弦琴,歌南风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人之愠兮。" 《括地图》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龙",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吁为夏,息为风。 又曰:奇肱民,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吹奇肱车至於豫州。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十年,西风至,乃复作车,遣赐之,去玉门四万里。 《黄帝风经》曰:调怅、祥和,天之喜风也;折扬、奔厉,天之怒风也。 《山海经》曰:法岳之山有兽,其名曰山犭军,(音辉。)其行如风,(言疾。)见则天下大风。 又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有人名曰折丹。处东极以出入风。 又曰:扶阳之山多怪风。 又曰:大极山东有温水汤,风不可过也。 《河图帝通纪》曰:风者,天地之使。 《六韬》曰:人主好田猎罼弋,则岁多大风,禾穀不实。纣时如此。 陆机《要览》曰:列子御风,常以立春归于八荒,立秋游乎风穴。是风至,草木皆生,去则摇落,谓之离合风。 《潜夫论》曰:排翣障风,揲沙拥河,无御也。 又曰:黄帝梦大风吹天下尘土,得风后以为相。 汉武帝《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摇落兮雁南归。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龙鱼河图》曰:风者,天地之使也。 《荆山图》曰:佷山县山下有石床,傍生野薤。人往乞者,神许则风吹,制其分齐,随偃而剪,不得过越。 《广雅》曰:风伯谓之飞廉。 《法训》曰:利物诱人,犹飘风之加庶草也。惟有直慎者,然后不回。 《潜潭巴》曰:疾风拨木,谗臣恣,忠臣辱。 崔豹《古今注》曰: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折盖之形而制曲盖。 《养性经》曰:治身之道,春避青风,夏避赤风,秋避白风,冬避黑风。 《盐铁论》曰:太平之时,风不鸣条,雨不破块。 又曰:林中多疾风,富贵多谀言。 《乐动声仪》曰:风气者,礼乐之使,万物之首也,物靡不以风成熟也。风顺则岁美,风暴则岁恶。 《国语》曰:海鸟曰"爰居",止於鲁国东门之外,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今兹海岛有灾乎?夫广川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 又曰:飘风之末,不能举鸿毛。 又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清风至而修城郭。 《物理论》曰:风者,阴阳乱气激发而起者也。犹人之内气,因喜怒哀乐激越而发也。故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夏气盛,其风熛以怒,怒风也。秋气劲,其风清以贞,清风也。冬气石,其风惨以烈,固风也。此四正之风也。又有四维之风:东北明庶,庶物出幽入明也;东南融风,其道以长也;西南清和,百物备成也;西北不周,方潜藏也。此八风者,方土异气,徐疾不同,和平则慎,违逆则凶,非有使之者也。气积自然怒,则飞沙扬砾,发屋拔树;喜则不摇枝动草,顺物布气。天地之性,自然之体也。 楚宋玉《风赋》曰:楚襄王游於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缘於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忽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宫,徘徊於桂椒之间,翱翔於激水之上。猎蕙草,离秦衡,新夷,被荑杨。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於罗帷,经於洞房。故其风也,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谓大王之雄风也。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动沙塸,吹死灰,此谓庶人之雌风也。" 《楚辞》曰:光风转蕙,泛崇兰些。 又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相风 崔豹《古今注》曰:司风鸟,夏禹所作。 王子年《拾遗记》曰:帝与娥皇泛於海上,以桂枝为表,结芳茅为旌,刻玉为鸠,置於表端,言知四时之候。今之相风,此遗像也。 《晋书》曰:废帝初即位,有野雉集於相风,后为桓温所废。 沈约《宋书·舆服志》曰:案《周礼》辨载法物,莫不详究,然无相风、罼旄头之属。此非古制明矣。愚谓战国并争,师旅数出,县乌之设,务察风祲,疑是秦制矣。 《梁书》曰:长沙王懿孙孝俨,字希庄。射策甲科,除秘书郎、太子舍人。从幸华林园,於坐献《相风乌》、《华光殿》、《景阳山》等颂,其文甚美,帝深赏之。 《晋令》曰:车驾出入,相风已前侍御史、令史。 《淮南子》曰:故终身隶於人,譬若綄之见风也。(綄音缓,候风者也。世所谓五雨。) 《述征记》曰:长安宫南灵台,上有相风铜乌,或云此乌遇千里风乃动。 郑玄《相风赋》曰:昔之造相风者,其知自然之极乎,其达变通之理乎?上稽天道阳精之运,表以灵鸟物象。其类下凭地,体安贞之德,镇以金虎,玄成其气,风云之应,龙虎是从。观妙之征,神明所通。夫能立成器,以占志吉凶之先见者,莫精乎此。乃构相风,因象设形,蜿盘虎以为趾,建修竿之亭亭,体正直而无桡,度径挺而不倾,栖神鸟於竿首,候祥风之来征。 张华《相风赋》曰:太史候部有相风,在西城上,而作者弗为,岂以其讬处幽闲,违众特立,无羽毛之饰,而丹漆不为之容乎? 傅咸《相风赋》曰:相风之赋,盖亦多矣,然辞义大同。惟中书张令,以太史相风,独无文饰,故特赋之。太仆寺丞武君宾树一竹於前庭,其上颇有枢机,插以鸡毛,于以占事知来,与彼无异,斯乃简易之至,有殊太史相风,张氏之赋,非其至者也。翟翟竹竿,在武之庭。厥用自然,既修且贞。插羽其首,丹漆弗营。经之营之,不日而成。 庾阐《杨都赋》曰:云虎之门,双竿内启,祥乌司飚,丹墀竟陛。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页 下一页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