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上页 下页 |
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
|
卷一百八十 集部三十三 别集類存目七 太古堂集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高宏〔弘〕圖撰。宏圖字子猶,號硜齋,膠州人。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南京户部尚書。福王時為東閣大學士。南京破後,不食死。事迹具《明史》本傳。其詩文經兵燹之後,多散佚不存。是集詩一卷,文一卷,為其同里法坤厚及族孫敬業所蒐輯,蓋僅存其什一矣。 泊水齋文鈔三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明張慎言撰。慎言字金銘,號藐山。《千頃堂書目》作“號藐姑”,疑其自號“藐姑山人”,而稱者各省其文也。陽城人。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南京吏部尚書。事迹具《明史》本傳。初慎言官御史時,以論“三案”謫戍肅州,撰《悔草》。後官刑部侍郎時,讞獄失旨,罷官家居。著《泊水詩文集》,皆已散落。此集僅存奏疏三首,餘皆序記及雜著。卷首有康熙庚辰陳廷敬序,謂慎言在其鄉“有興起文學之功”云。 妙遠堂集四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馬之駿撰。之駿字仲良,新野人。萬曆庚戌進士,官户部主事。是集凡詩十四卷,文二十六卷。萬曆季年,文體漸變,竟陵鍾惺、譚元春倡尖新幽冷之派,以《詩歸》一編易天下之耳目。之駿於鍾惺為同年1,亦與王穉登之子留造作新聲,務以尠警秀異相倡和,均别派也。鍾、譚之名最盛,後來受詬亦至深。之駿與留名不甚盛,故所作亦如花香草媚,不久而自萎2。談藝者遂不復抨擊,此集蓋偶爾得存耳。 【彙訂】 1.“鍾”,殿本無。 2.“而”,殿本無。 東極篇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文翔鳳撰。翔鳳有《太微經》,已著錄。是集皆官萊陽令時所作。嘗自製五嶽冠,並以“五嶽”為號。“東極”亦其號也,故以之名篇。是集不分卷數,詩總目曰《海雲集》,文總目曰《日門稾》。其中子目有所謂《蓬萊詩》者,以登州之蓬萊閣也;《日華詩》者,以聽訟之日華堂也;《九青詩》者,以遊大澤山,遂易大澤為九青也;《入院詩》者,奉檄入棘闈前後題詠也。詩文率多怪僻。紀夢詩無非自為夸詡,尤狂而近於誕矣。 文太青文集二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文翔鳳撰。此本為其七代孫三捷所手鈔。上卷為講章,下卷為詩賦雜作,乃偶然選錄之本,非完帙也1。 【彙訂】 1.“非完帙也”,殿本作“非其完帙”。 慧閣詩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翼飛撰。翼飛字元明,平河人1。萬曆庚戌進士,官宜興縣知縣。所著有《慧閣》、《長梧》二集,己未、庚申、辛酉、壬戌行卷,此特其中一種。大抵墨守七子流派,音節宏壯而切響甚稀。閒附以四六序,尚頗工整。 【彙訂】 1.“平河”,殿本作“平湖”。據雍正《福建通志》卷三六《選舉志》,載明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進士陳翼飛乃漳州府平和縣人,同書卷五一有本傳。嘉慶《宜興縣舊志》卷五《歷代職官考》,萬歷時任守令者中有“陳翼飛,平和人,進士,三十八年任。”(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 漆園卮言二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莊起元撰。起元字仲孺,武進人。萬曆庚戌進士,官至太僕寺少卿。是集大抵應酬之作,下至吏牘、公移、告示,靡不彙錄。且多編次叢脞,目中列目。如“啟”類之中分宰執、翰林諸門,已可不必。乃又列“交際通用”一門1,殆近類書。《昭明文選》之分類與杜詩、蘇詩之分類,均無是也。 【彙訂】 1.“一”,殿本作“之”。 銅馬編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楊德周撰。德周有《澹圃芋記》,已著錄。是集乃其崇禎中為古田知縣入覲京師,往返記程之作。上卷冠以《北征記》,次以北行諸詩。下卷冠以《南征記》,次以南旋諸詩。文格頗歷落自喜,詩則庸音也。 許靈長集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許光祚撰。光祚字靈長,陝西人。是集刻於萬曆壬子。詩格平易,罕逢警策。刊本不分卷數,而各體之首必題曰“初集”,蓋猶未竟之本也。 無欲齋詩鈔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鹿善繼撰。善繼有《四書説約》,已著錄。此乃所作詩稾,稱“成雲洞定本”。詩後閒有評語,不知何人所選輯也。案,李光地有《成雲洞詩韻》,或光地所評歟?善繼成仁取義,大節凜然。詩筆亦有遒勁之氣,而不耐苦吟,未免失之觕率。 明德堂文集二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吕維祺撰。維祺有《四禮約言》,已著錄。維祺晚殉闖難,以節義顯。其生平蓋主於篤實踐履,而不求以文章名世。然所論建多樸實,亦異乎空談經濟之流。集為崇禎庚辰吳偉業所編,一名《慎獨堂集》。凡文十七卷,詩三卷,《會約》二卷,《語錄》四卷。後載制藝三首。又張鼎延所作《全城定變記》一篇1,紀崇禎庚辰維祺家居平土寇王之典事,則康熙二年維祺子兆璜刻集時所附入也。 【彙訂】 1.“所作”,殿本無。 逸園新詩一卷詠懷詩一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明耿志煒撰。志煒字明夫,逸園其别號也,武功人。萬曆癸丑進士,官至提督四譯館少卿。是編乃志煒歸田後所作,於詩境未能深造。至於《詠懷詩》一卷,追和步兵,且一一次其原韻,尤為攻所必不能勝矣。 文敏遺集三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李國??撰。國??字元冶,號績谿1,高陽人。萬曆癸丑進士,官至中極殿大學士。事迹附見《明史·李標傳》。國??遺文,明季佚於兵燹。國朝順治己亥2,其子大學士霨掇拾殘闕,輯為一編。康熙丁未,始獲其刻本於同里張亦純。删除重複,得文二十二篇,詩一百一十四首。辛酉纂修《明史》,復於書局得其奏疏十三篇。因重編為三卷,而以誌銘、墓表、碑附焉,即此本也。其詩文多館閣酬應之作。蓋霨所得於亦純者,本其官翰林時課稾,故所存止是云。 【彙訂】 1.清康熙七年李霨刻本此集題“高陽續谿李國??著”,則其號為續谿,作“績谿”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2.“國朝”,殿本作“本朝”。 豐麓集七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吳兆璧撰。兆璧字文煥,一字子穀,豐麓其别號也,金谿人。萬曆乙卯、辛酉兩中副榜,卒不第。以廩貢生官連州學正。是集皆所著雜文。末附《壙誌》,而以門人周懋文所作《家傳》冠於卷端。 博望山人稾二十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曹履吉撰。履吉字元甫,當塗人。萬曆丙辰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僉事。是集詩六卷,文十一卷,尺牘三卷。刻於崇禎戊辰,乃履吉歸田以後所自編。卷首别載《書目》一葉,稱未刻者有《漁山堂稾》、《攜謝閣稾》、《青在閣稾》、《辰文閣稾》,則此猶非其全集矣。 蘧園集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顧簡撰。簡字默孫,自號蘧園居士,歸安人。萬曆戊午舉人。不樂仕進,年僅五十而卒。其壻錢鴻裒錄遺稾,編為是集。凡詩五卷,文五卷。 白下集十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黄姬水撰。姬水有《貧士傳》,已著錄。是集詩六卷,賦一卷,文四卷。姬水自吳門徙居金陵所作,故以“白下”為名。王世貞序謂姬水“始務以清麗宏博自喜。中年游白下,稍趨淡辭雅調。晚節益自喜為工語。東南諸詩人,不能先淳父而指屈也。”其文則不復置論。然觀姬水自序,似所編實止各體詩。其餘數卷,為其子後來增入也。姬水本五嶽山人省曾子,而世貞序謂省曾為姬水之王父。同時之人不應有誤,殆刊本衍一“王”字歟? 高素齋集二十九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黄姬水撰。是集凡賦一卷,詩十二卷,雜文十六卷。王世貞《藝苑卮言》稱其詩“如北里名姬作酒糾,時出俊語”。褒中寓貶,已足見其一斑矣。 黄淳父集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黄姬水撰。是編乃萬曆乙酉其壻顧大思裒《白下》1、《高素齋》二集及所未刊者並梓之。凡賦、頌、贊、詩十六卷,雜文八卷。 【彙訂】 1.明萬曆十三年刻本此集題“壻顧九思編”,作“顧大思”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元〔玄〕蓋副草二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吳稼竳撰。稼竳字翁晉,孝豐人。官南京光祿寺典簿,累遷雲南通判。稼竳素與吳應暘、臧懋循游,故是集之序應暘撰而懋循書之。其稱《元蓋副草》者,應暘序謂:“元蓋,天目山别名。其藏書有在,姑謂之副。”蓋夸大之詞,謂尚非其名山之正本耳。稼竳少年,以詩見稱於王世貞,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亦稱其樂府“如健兒騎駿馬,左右馳突,靡不如意。”近體頗合西崑,然摹古終太有痕也。 皆非集二卷附一枝軒吟草二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明萬達甫撰。達甫字仲章,號純初,鄞縣人。都督僉事表之子。少襲世職,官至廣東海防參將。表雖將家子,而篤好詞翰。達甫承其淵源,亦喜吟詠1,此集其詩稾也。末附《一枝軒吟草》,乃其子邦孚所作,僅五十餘首。邦孚亦以世蔭官至福建總兵官、左軍都督府僉事。 【彙訂】 1.“喜”,殿本作“善”。 瞿冏卿集十四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瞿汝稷撰。汝稷字元立,常熟人。禮部侍郎景淳子,用父蔭,官主事,仕至太僕寺少卿。事迹附見《明史》景淳傳。是集為眉州張養正所編,凡詩五卷,文九卷。前有葉向高所作《墓誌銘》,稱汝稷最不喜温陵李贄,以為得罪名教。其識實出明季士大夫上。其詩文則未能凌跨流輩也。 梅顛稾選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周履靖撰。履靖有《夷門廣牘》,已著錄。所著有《閒雲稾》、《泛泖吟》、《詠物詩》、《螺冠子詩餘》、《茹草編》諸集。陳繼儒彙而選之,以成此編,蓋二人氣類相近也。 雅尚齋詩草二集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高濂撰。濂字深甫,號瑞南,仁和人1。其詩先有《初集》,今未之見。此其《二集》也。前有萬曆辛巳自序,大旨主於得乎自然,以悦性情,故往往稱心而出,無復鍛鍊之功。其時山人、墨客多此派也。 【彙訂】 1.依《總目》體例,當作“濂有《遵生八牋》,已著錄”。 甬東山人稾七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吕時撰。時一名時臣,字仲父,鄞縣人。游衡王、瀋王諸邸,亦當時所謂山人者也。時年六十,即治生壙於句章之夕陽裏。自撰《墓銘》,述所著有詩文集及樂府等稾。此集刻於萬曆辛巳,皆詩無文。陳子龍《明詩選》稱其頗有高、岑遺調。蓋萬曆以後,公安、竟陵交煽偽體,么弦側調,無復正聲。時詩在淫哇嘈囋之秋,尚為不墜風格。故子龍見近似者而喜也。 李山人詩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李生寅撰。生寅字賓父,鄞縣人。是集為其邑人楊承鯤所選。詩皆短章,音節頗諧,而乏深警之思,亦頗窘於邊幅。蓋思清而才弱者也。前有萬曆壬午鄞縣知縣楊芳序,稱:“其名可得而聞,人不可得而見。”則其品在當時山人上,宜其詩之不俗矣1。 【彙訂】 1.“之”,殿本作“尚”。 復初集三十六卷(庶吉士戴震家藏本) 明方承訓撰。承訓號鄈邖,徽州人。是集乃承訓所自編,前有萬曆癸未自序,稱:“家世役什一,不樂仕進1”,蓋賈人子。又稱:“閒以玉獻,即被擯斥弗用”,蓋終於不遇之士也。集首冠以《原初漫談》七條,大抵揚何、李之餘波,而變本加厲。於唐以來詩文,如李、杜、韓、柳,無不排擊。然核其所作,乃了不異人。 【彙訂】 1.“樂”,殿本作“趨”。 玩畫齋雜著編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姚翼撰。翼字翔卿,歸安人。由歲貢生官廣濟縣知縣。是集皆所著雜文,編年排次。翼為茅坤婦弟,其文格亦略相近。第八卷内附以瞿九思評語。前有其門人沈位序,作於隆慶丁卯,而所錄文至萬曆乙亥。蓋自三卷以下皆作序後所續刻也。 性靈稾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朱師孔撰。師孔字時行,徽州人,家於武昌。萬曆中歲貢生。是集名以“性靈”,蓋欲抒寫襟抱,不落窠臼之意。然師孔為吳國倫弟子,究不能出七子之軌轍。 石秀齋集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莫是龍撰。是龍有《畫説》,已著錄。是龍書畫皆有名,而為詩不屑深思。《明詩綜》載有《莫廷韓遺稾》,不著卷數。此本前有《傳》一篇,於是龍平生事迹不甚詳備。又無序跋及目錄,其末卷亦有闕佚1。然《明史·藝文志》云:“莫是龍《石秀齋集》十卷”,與此本合。豈彝尊所見又别一本歟? 【彙訂】 1.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三年潘氏刊本,有其外孫上海潘煥宸刊版序。(王次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正補二十五則》) 段黄甫詩稾無卷數(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段黼撰。黼字黄甫,别號景山樵客,曹州人。萬曆中諸生。是集為其友人王士龍所編。朱彝尊《明詩綜》稱黼所著有《抱璞集》,未知為此稾之别名抑或别有一編也。 汪遺民詩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汪逸撰。逸字遺民,歙縣人。是集詩一卷,皆與馬時良、仲良兄弟倡和之作。首載《友聲敘》一篇1,為内黄司迺疆作。稱:“《友聲》兩卷,余得而展玩之,獨抒如展綺縠,合奏如答笙簧。”是其詩本編入《友聲集》中。此本乃錄出逸詩,别為一卷耳。末附汪以俊詩二首。以俊字用章,亦與馬氏兄弟為詩友者也。 【彙訂】 1.“篇”,殿本作“卷”,誤。 環翠堂坐隱集選四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汪廷訥撰。廷訥字無如,休寧人。是集古今體詩一卷,詞一卷,南北曲一卷,隨錄一卷。蕭和中序稱廷訥本有《環翠堂集》三十卷,與此本多重見。蓋“坐隱”乃其園名,故别自摘選為此集,而仍以“環翠堂”冠之。集中酬唱,皆陳繼儒、方于魯之流。又與李贄贈答,至稱其“著書皆了義,評古善誅心”。旨趣如此,其漸於當時氣習者深矣。 笑拙墅稾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金建中撰。建中字仲立,海陽人。萬曆中國子監生。“笑拙墅”者,其别業名也。是編前列諸人序記傳贊。次為建中所作詩,多詠園中景物。後附其子麟祥跋並《志感》詩。 古雪齋近稾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朱多熲撰。多熲字以昭,號斗齋,南昌人,寧藩裔也。在萬曆閒,與李維楨、曹學佺等唱和。其詩修飾風調,流易有餘而短於精詣。 蓀堂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吳文奎撰。文奎字茂文,歙縣人。是集凡詩六卷,雜文四卷。文奎受業於興國吳國倫,故所作全效國倫之體。李維楨序亦稱其淵源如是云。 江臯吟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劉師朱撰。師朱字仲文,號嵩潭,大名人。萬曆中由貢生官至廬州府同知。是集原序稱作於廬州,故名曰《江臯吟》。然集中有都門所作,有出塞所作,有超然臺所作,則亦不盡廬州詩,特刻於廬州耳。詩多淺語。原序亦稱其由兗州閒曹改廬江劇任,有顧盼自喜之意云。 潘象安詩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潘緯撰。緯字仲文,一字象安,歙縣人,家於白岳之下。萬曆中,以貲官武英殿中書舍人。歸田以後,有《養疴》、《遊淮》、《園居》諸集。此其彙刻之本也。五言古體多摹《文選》,七言古體學初唐,近體亦頗有大曆諸人風調。然音節暢而性情少,所謂“得皮而未得髓”者也。中閒潁陽許國、嶺南區大相二人評語,如批點時文之法,亦非古人體例。 白雲集七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昂撰。昂字爾瞻,一字雲仲,莆田人,自號白雲先生。是集前有鍾惺所作《傳》,稱集本十六卷,又排律一卷。昂没後,散佚無存。萬曆戊午,其同里宋珏重加裒集,僅得五言律詩七百首,七言律詩十二首。其詩頗學少陵、右丞,得其形似。 黄元龍詩集八卷附尺牘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即四言亦屬庸音;苟興象深微,即七字亦成高調1。必禁此一體不作,是又山明黄奐撰。奐有《元龍小品》,已著錄。其詩意主獨造,而失之生硬。集中諸體皆備,獨無七言律詩。蓋流俗唱和,多以七言律詩,故奐薄而弗為。然詩之雅俗在格韻,不在體裁。苟詞旨凡近,林畸士矯枉過直之失也。 【彙訂】 1.“亦”,殿本作“自”。 張太初集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張汝元撰。汝元字太初,江寧人。萬曆中諸生。以詩受知於學使陳文燭,文燭為序而刊之。其七言短歌,閒有作意,而陶冶未精。他體則更減色,文燭序中多引“二謝”以下詩人擬之,蓋獎成後進之意,不必甚確也。 吾野詩集五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黄克晦撰。克晦字孔昭,號吾野,惠安人。少工繪事,《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列之《畫家傳》中。其詩有《金陵游稾》、《匡廬集》、《北游草》、《金臺詩》、《宛城集》、《五羊草》、《西山唱和編》、《觀風錄》等,凡四十卷。其《金陵稾》則張仲立刊之,《西山唱和編》則李于美刊之,《金臺詩》則林登卿刊之。没後二年,同里黄克纘復刻其遺詩六卷於聊城。歲久皆散佚。此本乃康熙壬午其五世孫象潛摭家藏遺帙,裒而重鋟。其編次頗多未善。如《小金山詩》本五言律詩二首,而聯為一篇,列之五言古體中,殊為失檢。然克晦詩别無傳本,亦賴此刻以傳。其詩亦出歷下、太倉之門户,而漸染稍輕。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青谿社集諸人,允當推克晦為祭酒”,蓋以此也。 夢草堂稾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胡鎮撰。鎮字子重,歙縣人。萬曆中賈人。其詩以宫、商、角、徵、羽分五集,每卷又以天時、園圃等門分類,各有圈點評識。皆坊刻俗本之體例,即詩可知矣。 程仲權詩集十卷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程可中撰。可中字仲權,休寧人。是集每體為一卷,每卷不過數頁。其六言律、七言排律及賦、頌諸體,至以一首為一卷。編次殊為繁碎。其詩亦七子末派也。 豐正元集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豐越人撰。越人字正元,鄞縣人。坊之孫也。嘗自號天放野人,故《千頃堂書目》作《天放野人集》,所載卷數與此本相合,蓋即一書而異名也。後有其子建跋,稱其“遭逢骨肉之難,故往往有淒咽之音”云。 甜雪齋集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單思恭撰。思恭字惠仍,揚州人。是編凡詩十卷,文十卷,氣格纖瑣,皆無足取。前有思恭自序,大旨以竟陵為宗。 梅禹金集二十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梅鼎祚撰。鼎祚有《才鬼記》,已著錄。是集乃其詩1,凡分《庚辛草》四卷,《與元草》八卷,《予寧草》八卷。鼎祚輯《八代詩乘》,又輯《古樂苑》,於詩家正變源流,不為不審。而所作止此,則囿於風氣,委曲諧俗之過也。 【彙訂】 1.“乃其詩”,殿本無。 牒草四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趙宧光撰。宧光有《説文長牋》,已著錄。此集皆其尺牘。有明中葉以後,山人墨客,標牓成風。稍能書畫詩文者,下則廁食客之班,上則飾隱君之號。借士大夫以為利,士大夫亦借以為名。觀於是集,可以見當時風氣矣。此本標目參差,前兩卷題曰《寒山藏》,而以《牒草》為子目。一卷題曰《附錄》,皆他人之作。又一卷題曰《牒草》卷之八,則當不止此四卷。蓋隨時刊刻,以為贈遺之具,故不得而畫一也。 益齋存稾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翁正春撰。正春初名允瑃,字克生,金華人。明季縱游江湖閒,其詩頗多哀厲之音。是集詩凡一百十三首,其子煊、煐錄之,附編宋翁卷《西巖集》後。疑為卷之後裔也。 謝耳伯詩集八卷文集十六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謝兆申撰。兆申字伯元,號耳伯,邵武人。萬曆中貢生,兆申好深沈谿刻之思,又多雜以奇字。其文蹇棘幽晦,至使人蜇口慘腹而不可句。其鄉人曹能始序謂為“遠溯揚子《太元》之脈以為文”,黄居中序謂其“平生喜交異人,購異書,摭異聞異見”,蓋好奇而過者也。詩稍可成誦,皆四言、五言古體。因不屑唐以後語,故不為律詩。昔歐陽修柄文,斥劉幾為險怪。兆申險怪,殆甚於幾,當時省闈、京兆,試輒報罷,宜矣。其詩題曰《全集》。文則題曰“初集”,當尚有“二集”,今未之見也。 雪浪集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釋洪恩撰。洪恩字三懷,上元人。居長干寺。嘗説法雪浪山中,故以名集。上卷為詩,下卷為偈語、雜著。朱彝尊《明詩綜》載其詩二首。然未離世法之僧,不能語帶煙霞也。 空華集二卷飲河集二卷止啼集一卷石頭菴集五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釋如愚撰。如愚字蘊璞,江夏人。祝髮後行腳四方,尋居金陵碧峯寺,從詩僧洪恩學。周汝登、曹學佺、袁宗道兄弟皆與之遊。是集凡四種。初曰《空華集》,詩二卷;次曰《飲河集》,詩二卷;次曰《止啼集》,文一卷;次曰《石頭菴集》,詩三卷、文二卷。《明詩綜》但稱有《飲河》、《石頭》二集,蓋未睹其全也。據自序,最後有《寶善堂集》,今亦未見1。序言:“文無定質。詩不必有唐,文不必《六經》、秦、漢”,自許甚高。然材地粗疏,徒好為大言耳。 【彙訂】 1.“亦”,殿本無。 幻華集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釋斯學撰。斯學字悦支,號瘦山,海鹽慈會寺僧。是集為萬曆丁酉斯學歿後,屠隆裒其遺稾,與姚士粦同編。斯學天分絕高,故吐詞多自然秀拔。五言古體多用排偶,欲摹三謝而力所不逮,遂落中唐,《燕山述懷》其最也。七言古體如《贈錢參軍》詩,落落有氣;《敬亭山歌》,即散漫頹唐。樂府如《任俠行》一篇,幾成笑具,更非所長。五言律詩篇什頗多。中閒如“空林人打栗,深樹鳥驚蟬”、“客來黄葉雨,鬼嘯白楊風”、“山光詩句得,湖色酒杯開”之類,則多近四靈。如“薄衾寒入夢,深雨遠沈鐘”、“一别春山淥,幾經秋葉黄”、“海門生片月,江寺入殘陽”、“一片孤峯影,青浮水面來”、“風雨山中榻,兵戈海外村”、“檐花飛片雨,庭草帶微霜”、“碧雲深夕院,黄葉隱寒燈”、“入門寒月出,掃石暝雲開”、“掃榻分寒雨,然燈破暝煙”之類,則頗近九僧。其七言律詩及絕句皆不能及,蓋所長在此體。然首首格意略同,又多沾染公安、竟陵習氣。故時有可採之句,而終不能自成一家也。 嬾園漫稾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王寰洽撰。寰洽字仁子,亳州人。年十五,餼於庠。九試不第。天啟元年,以恩貢赴吏部試,擬授知縣,未補官而卒。此集詩二卷,文三卷,率多應酬之作。詩以纖麗為工,文亦平弱。 檀雪齋集四十卷(内府藏本) 明胡敬辰撰。敬辰字直卿,餘姚人。天啟壬戌進士,官至江西驛傳道,終光祿寺錄事。是集以所著詩賦、雜文及官縣令時讞牘共為一編。其文故為澀體,幾不可句讀。詩格亦公安之末派。 白雪堂詩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李嵩撰。嵩有《按晉疏草》,已著錄。是集乃其巡按湖廣時所刻,故以“郢中白雪”為名。凡古、律體詩一百餘首,有萊陽董嗣樸等四人評點1,皆如時文之式。 【彙訂】 1.明末刻本此集題“屬下吏萊陽董嗣璞、新喻晏日喬、巴江孫明孝、南昌萬元吉仝閱”,作“董嗣樸”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赭留集一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黄文煥撰。文煥有《詩經考》,已著錄。是集詩文共為一卷,乃其與黄道周同下詔獄時所作,故以“赭留”為名。詞多感慨,而不能甚工。舊附刻《陶詩析義》後,以所註陶詩亦多借以寄意,與此集若相發明也。然追步淵明,談何容易。合為一帙,未免擬不於倫。故析之别著於錄焉。 嶽歸堂集十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譚元春撰。元春字友夏,天門人1。天啟丁卯舉人。《明史·文苑傳》附見《袁宏道傳》中。隆、萬以後,公安三袁始攻擊王、李詩派,以清巧為工,風氣一變。天門鍾惺更標舉尖新幽冷之詞,與元春相唱和。評點《詩歸》,流布天下,相率而趨纖仄。有明一代之詩,遂至是而極弊。論者比之“詩妖”,非過刻也。元春之才較惺為劣,而詭僻如出一手。日久論定,徒為嗤點之資。觀其遺集,亦足為好行小慧之戒矣。 【彙訂】 1.天門是竟陵在清康熙之後改定之名,若鍾惺署為竟陵人,譚元春也當標為竟陵人。(王昕:《<四庫提要>竟陵派條目辨證》) 譚友夏合集二十三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譚元春撰。是編乃明季蘇州張澤合元春詩文而刻之。一卷至五卷為《嶽歸堂新詩》,六卷至十四卷為《鵠灣文草》,十五卷至二十三卷為《嶽歸堂已刻詩選》1。每篇各有批評,皆刻意摹仿元春語。 【彙訂】 1.據明崇禎六年(1633)張澤刻本,實際《嶽歸堂已刻詩選》只到二十二卷,第二十三卷為諸稾自序。(王昕:《<四庫提要>竟陵派條目辨證》) 譚子詩歸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譚元春撰。此集乃其選本,題曰“卶菴訂定”,不知何許人。前有自序,並載諸稾自題之文。如《西陵草》、《秋尋草》、《客心草》之類,凡十餘種。蓋其詩之别刻者尚多云1。 【彙訂】 1.據明末嶽歸堂刻本此集其卷目和内容與《嶽歸堂合集》相同,當屬同一集子的不同排印本。總目前“諸稾自題輯錄”計十篇,非“凡十餘種”。(王昕:《<四庫提要>竟陵派條目辨證》) 寸碧堂稾二卷(内府藏本) 明汪膺撰。膺字元御,號玉淙,長洲人。天啟丁卯舉人。童年即喜為詩,年四十餘而卒。所存遺稾無多,康熙中其子琬始為編次,刻於所作《鈍翁類稾》之首,名之曰《汪氏家傳集》云。 此觀堂集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羅萬藻撰。萬藻有《十三經類語》,已著錄。萬藻與同邑章世純、陳際泰、東鄉艾南英,並以制義名一時,號“江西四家”。《明史》以是收之《文苑傳》中。此集制義之序居三分之一,蓋其平生精力所萃也。四家之中,南英最好立門户,近與南城張自烈互詬,遠與華亭陳子龍相爭。又最袒護嚴嵩,務與公論相反。以是終南英之身,無日不叫囂跳踉,呶呶然與天下辨。雖世純、際泰,後亦隙末。惟萬藻日與南英游,而泊然一無所與。蓋其天性靜穆,不以聲氣為名高。故其文氣焰不及南英,而恬雅則勝之云。 編蓬集十卷後集十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1 明唐汝詢撰。汝詢字仲言,華亭人。五歲而瞽,父兄抱膝上,授以”三百篇”及唐詩,無不成誦。旁通經史。嘗撰《唐詩解》、《唐詩十集》等書,援據賅博,當時目為異人。惟其兄汝諤篤嗜王、李之學,故汝詢所作亦演七子流派。開卷即《擬古十九首》,次以《擬古百篇》、《感懷四十六首》,皆沿襲窠臼,貌似而神非。後集附雜文數十篇,其三五七言、四六八言、一字至十字諸雜體,尤傷纖巧也。 【彙訂】 1.“編蓬集”,殿本作“編篷集”,誤,明萬曆原刻本此集作《酉陽山人編蓬集》。(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國門集一卷國門乙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凌濛初撰。濛初有《聖門傳詩嫡冢》,已著錄。是集以皆入國門以後所作,故謂之《國門》。再入再刻,故有《乙集》也。二集並於詩末附雜文數篇。蓋屢躓場屋之時,故頗多抑鬱無聊之作云。 貞元子詩草無卷數(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項穆撰。穆有《書法雅言》,已著錄。穆生於博古賞鑒之家,藉文雅交游之盛,耳擩目染,都無俗事。故其詩皆楚楚有清致,所謂“謝家子弟,雖復不端正者,亦自有一種風氣也”。惟偶然寄意,不似書法之精耳。 綺詠一卷綺詠續集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汪汝謙撰。汝謙字然明,歙縣人。《江南通志》稱其“移居武林,招集勝流,為湖山詩酒之會”。故是集大抵徵歌選妓之作。然其《前集》陳繼儒序之,《後集》又繼儒所選定。擩染熏蒸,久而與化。朱彝尊《明詩綜》不錄一字,蓋有由矣。 棲老堂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殷仲春撰。仲春字方叔,秀水人。嘗慕王績為人,自號東臯子。隱居教授,又精於醫,得錢輒入市買斷爛書讀之。集首載賦騷,次古今體詩,次引辭贊疏,僅二十餘葉。末有順治丁酉其孫觀國跋,稱:“原集詩千餘首,此本僅存什一”。今核所作,不出明季山人之派。故其墓誌亦陳繼儒作也。 上生集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秦燢撰。燢字日上,一字廣齋,無錫人。萬曆中諸生。“上生”其號也。是集乃崇禎初其子堈、坊所刊。前四卷為詩,後四卷為文。前有小傳,稱其“長齋繡佛,趺坐焚修”,蓋耽於禪悦之士。故所作韻語,多近偈頌。文集自壽序、祭文外,亦募緣疏引為多。 自娛齋詩集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黄應徵撰。應徵字君求,江都人。天啟中諸生,偃蹇不第以卒。其子裒其遺詩為此集。前有冒愈昌序,稱:“取數未多,為體差備。浸假中年亡恙,而晚不苦於無年,所篹結何以加焉。”蓋頗有微詞矣。 天啟宫中詞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悰撰。悰字次杜,常熟人。是集前有悰自序。其詩仿王建《宫詞》,雜詠天啟軼事,凡一百首。自註亦極詳悉,頗足以廣異聞。朱彝尊嘗錄入《明詩綜》。其《靜志居詩話》述徐昂發之言,以為本秦徵蘭撰,悰攘而有之。徵蘭字楚芳,亦常熟人也。 曲澗遺稾十五卷(江蘇巡撫採進本)1 明孫奎撰。奎字啟文,南城人。生平以講學為事,故詩文多雜理語,蓋非所長。至溺信堪輿之説,反覆辨明,不一而足。其《風水評》一篇,援引營洛卜兆事及駁朱彥修語,尤為未允矣。 【彙訂】 1.“江蘇巡撫採進本”,殿本作“江西巡撫採進本”,誤,《四庫採進書目》中“江蘇省第一次進呈書目”、“江蘇採輯遺書目錄簡目”著錄此書。(江慶柏:《殿本、浙本<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圖書進獻者主名異同考》) 齎志齋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泰交撰。泰交有《尚書註考》,已著錄。是集中有《自述》一篇,言:“初字稚孚,更字同倩,號鰈海。少時名元侃,字三緘。其後三緘稱獨著,遂以為號。”是集為其子鋐所刻。凡詩一卷1,雜文九卷。泰交嘗與修《秀水志》,志文多載集中。詩文俱無以異人。至《優童志》一篇,尤過於放誕風流矣。 【彙訂】 1.“卷”,殿本作“篇”,誤。 玩梅亭詩集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柴惟道撰。惟道字允中,號白巖山人,嚴州人。是集前有原序,而此本闕其末頁,遂不知誰作。序稱1:“山人以才不遇,而所抱有以自樂。遊公卿閒,泊然無所求,乃稱其高。”然其詩則未成家也。 【彙訂】 1.底本“稱”上有“自”字,據殿本删。 叢桂堂全集四卷詩集四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顏廷榘撰。廷榘字範卿,永春人,官岷府右長史。其詩文揮灑千言,頗多率易。其稾亦多散佚,蓋不甚經意於是也。國初,其孫堯揆、曾孫鐮始搜輯遺篇,編為此集1。 【彙訂】 1.清初刻本《叢桂堂全集》四卷,題“孫堯揆孝敘甫、曾孫胤鐮幼鞏甫輯”。(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蕪園詩集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葛徵奇撰。徵奇字無奇,號介龕,海寧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告歸遨遊湖山閒,故其詩頗有閒適之致。集中多及其家姬是菴1。是菴者,徵奇妾李因之字2。善畫花草禽鳥,亦頗能吟詠,徵奇嘗與酬和。其頗傷纖弱,或以此歟? 【彙訂】 1.“是菴”,據殿本補。 2.黄宗羲《李因傳》云“李因,字今生,號是菴”,吳本泰《竹笑軒吟草敘》亦稱稱其師母李因為“是菴夫人”。(楊秀禮:《李因生年字號考》) 隴首集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王與允〔胤〕撰。與允字百斯,山東新城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湖廣道監察御史,以劾總兵鄧玘,降補光祿寺署正。明亡,與妻於氏、子士和同自經。是集乃其巡視陝西茶馬時所作,故名“隴首”。其姪士禎編次之,僅詩四十二首,又劾鄧玘淫掠疏一篇,自撰《墓誌》一篇,而以《傳》及《墓表》、《逸事狀》附焉。 瑤光閣集十三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黄端伯撰。端伯有《易疏》,已著錄。端伯生平好佛,嘗鐫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嚴經》“引諸沈冥,出於苦海”之語。及晚年,磨去印文,改鐫“忠孝廉節”四字,終以殉國流芳,可謂不負其志。是集古、近體詩二卷,雜文十卷。為僧作者居其大半,其措詞如偈、如疏、如禪家語錄,非欲以詞章名世者,甚至《五經四書頌》亦以禪語闌入。如《春秋頌》云:“通身手、通身膽,句中有眼定乾坤,識者須從聲外鑿”云云。蓋其性癖如是。其人足重,其學則不可訓也。别附《外篇》一卷,李紱序謂其“當明季古文大壞之時,獨安雅無迂怪之習,惟時時雜佛氏語。因别擇編為《外編》,以明其先迷後悟之旨1,無使世俗之人以佛溷先生,亦不令學佛者借先生以張佛”云云。亦委曲回護之言耳。 【彙訂】 1.“旨”,殿本作“語”,誤,參清乾隆黄祐刻本此集李紱序。 涂子一杯水五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涂伯昌撰。伯昌字子期,南昌人,崇禎庚午舉人。是集名“一杯水”者,自序云:“取澹然無味之義也。”集中多雜釋、老之説。其《書唐武宗毁佛復僧後》一篇1,以三才、三教並稱。其《格物述》及《古本大學通序》數篇,頗以朱子為非。蓋江右之學,多從陸氏,自宋、元已然也。詩多染竟陵末派,惟五言律詩閒有可觀。 【彙訂】 1.據清康熙四十五年涂見春刻本此集卷四,篇名應為《書唐武宗毁佛復僧尼詔後》。 敬亭集十卷補遺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姜埰撰。埰字如農,萊陽人。崇禎辛未進士,授儀真縣知縣,擢授禮科給事中。以建言廷杖,謫戍宣州衛。國亡後,流寓蘇州,鐫私印曰“宣州老兵”。臨没遺命葬宣城,以明帝未有赦命,不敢歸也。事迹具《明史》本傳。埰少以氣節著。自得罪流竄後,始學為詩。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其風格一本杜陵。今觀所作,大抵才本清剛,氣尤激壯。故詩文皆直抒胸臆,自能落落不凡。然縱筆所如,不暇鍛鍊,故粗獷之語亦時時錯雜其閒。蓋性情用事居多也1。集本埰自定2,分《敬亭》、《餺飥》二集。其子安節等刊行,乃併合為一,統名《敬亭集》。後有《補遺》一卷,又埰没後安節掇拾而成3。其《揚州諸子燕集次韻》一首,已見第四卷4,乃更收入。殆偶然失檢歟? 【彙訂】 1.殿本“居”上有“者”字。 2.殿本“自”上有“所”字。 3.殿本“後”上有“之”字。 4.殿本“卷”下有“中”字。 更生吟無卷數(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高名衡撰。名衡字平仲,號鷺磯,沂州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城守功,晉兵部左侍郎。崇禎壬午,大兵破沂州,名衡死之。事迹具《明史》本傳。乾隆四十一年,賜諡忠節。是編乃名衡巡按河南時,值李自成攻開封,在圍城中所作。自成凡三攻開封,此其初攻解去之時也。前有自序。末有其元孫淑曾跋,稱其“生平著述甚夥。屢經兵燹,拾之灰燼之餘者,類多殘闕。惟此詩粗備首尾,因鈔藏之”云云。考《漢書·藝文志》詩賦類,雖一二篇亦著錄。而世傳張巡守睢陽作亦僅二篇。是編雖止七言律詩八首,不成卷帙,而忠義之氣,凜然簡外。今聖朝大公至正,扶植綱常,凡勝國死節之臣,咸邀褒祀,名衡亦在其中。則此零章斷簡,實千古名教之所寄。謹特存其目,以昭表章之義焉。 章格菴遺書五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明章正宸撰。正宸字羽侯,號格菴,晚號偁東餓夫,會稽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事迹具《明史》本傳。正宸為劉宗周弟子,生平以氣節自負。是書所載凡奏疏七十九篇,論著十八首,記傳九首,詩賦四十一首,又補遺一首,則《偁東餓夫自傳》也。正宸於明亡之後,不知所終,遺稾亦多散佚。此本蓋其族孫詗掇拾殘闕,補綴成帙云。 鶴和篇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閃仲侗撰。仲侗字士覺1,永昌人。其仕履未詳。考明天啟乙丑進士有閃仲儼,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當即其兄弟。仲侗自稱崇禎辛未下第,則亦舉於鄉矣。然《雲南通志·鄉舉》中不載其名,所未詳也2。是集一卷為雜文,一卷為詩,一卷為制義,皆明末儇佻之派。曰《鶴和篇》者,仲侗時侍其父游吳越閒,故取《中孚》九二爻詞,以名所作也。 【彙訂】 1.“士覺”,殿本作“仲覺”。清乾隆《雲南通志》卷二十一之一“人物·永昌府”有閃仲儼,字人望。則仲侗字似當作“士覺”。 2.《雲南通志》卷二十中“天啟丁卯科中式”舉人有閃仲侗,永昌人,非“不載其名”。 花王閣賸稾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紀坤撰。坤字厚齋,獻縣人,崇禎中諸生。是集後有其孫容舒跋,稱坤“少有經世志,久而不遇,乃息意逃禪。晚榜所居曰花王閣。蓋自傷文章無用,如牡丹之華而不實也。崇禎己卯,嘗自編其詩為六卷,没後盡毁於兵燹1。”此本為其子鈺所重編,蓋於敗簏中得藉物殘紙,錄其可辨識者,僅得一百餘首,非原帙矣。其詩大致學蘇軾,而戛戛自造,不循蹊徑。惟遭逢亂世,坎??以終,多感時傷俗之言。故刻露之語為多,含蓄之致較少焉。 【彙訂】 1.據清嘉慶四年紀氏閱微草堂刻本此集紀容舒跋,容舒乃其曾孫,“崇禎己卯”乃“崇禎辛巳”之誤。 雅似堂文集十卷詩集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文德翼撰。德翼有《宋史存》,已著錄。德翼人品清逸,而學問未能精邃。所作《傭吹錄》之類,大抵以餖飣為工。故詩文亦未能超詣。 文嘻堂詩集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朱芾煌撰。芾煌字子衷,又字玉瑠,自號濡須江漁,無為州人。崇禎甲戌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郎中。是集大都蒿目時艱,語多感慨。七言律詩中如《秋懷》、《春愁》諸篇,紀明末朝政紛紜亂亡之象,亦可見其大概。末有其孫端跋,稱芾煌嘗自題四語於詩稾卷首云:“詩須有為而作,文至無心乃傳”,又云:“從前各夢事1,見我篋中詩”。其生平作詩之旨,具見於是矣。 【彙訂】 1.據清康熙三十七年紫陽書院此集朱端跋,“各”乃“如”之誤。 心遠堂集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王永積撰。永積字稚實,無錫人。崇禎甲戌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員外郎1。是編文十四卷,詩六卷,末附詩餘四闋。前後無序跋。永積在兵部時,嘗以推舉遲延事獲譴。今以集中自記觀之,蓋太監王之心欲用其弟之仁為浙江總兵官,永積持不肯從,而之心以是中之者也。 【彙訂】 1.《總目》卷七六《錫山景物略》條已著錄王永積仕履,此條當作“永積有《錫山景物略》,已著錄。” 野獲園集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歐陽鉉撰。鉉字子玉,江西龍泉人。崇禎丁丑進士,官休寧縣知縣。其詩意境頗淺。自序謂:“寧淡毋綴,寧潔毋蕪,安在今人不如古人。”蓋醞釀未深而欲驟語平淡,故所就止此。題曰“野獲園”者,謂性耽野趣,其詩半於野得之也。 文齋文集十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余祚徵撰。祚徵字元之,永豐人,“文齋”其號也。崇禎癸未會試副榜,授鳳陽府推官。時唐王聿鍵錮高牆,祚徵待之有禮。及聿鍵自立,而祚徵已卒,因贈應天府丞,諡曰忠貞。次子玠,後為僧,名洪瀚,搜集其遺文刻之。凡雜文三卷,詩六卷,書啟二卷,皆不見所長。惟《請誅劉良佐疏》,載其跋扈之跡極詳,為史所不盡載云。 雲樵文集八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程士鯤撰。士鯤字天修,號雲山樵叟,永豐人。崇禎癸未副榜,官至樂平府推官。是集雜文二百餘篇,所紀物產珍異之類,體或同於稗官。其編次體例亦頗無緒。 羅谿閣韻語無卷數(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董養河撰。養河字叔會,閩縣人。崇禎中黄道周以鉤黨下獄,所波累並逮者,有黄文煥等七人,養河其一也。集中在獄對簿諸詩,頗有氣格,而粗豪則所不免。又多狹斜贈答之作。蓋明季士大夫多以風流相尚,養河亦沿其習耳。養河名載《福建通志》,此本卷首題名“董卷阿”,殆傳寫之誤。至羅谿乃閩中地名,而《通志》乃作“羅漢”,則《志》誤也。中多闕落不可讀,亦未分卷。蓋殘稾僅存,未及校正編次,故錯亂如是矣。 畫響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李永昌撰。永昌字周生,自署曰黄海,蓋徽州人。林古度為之序,則當明末也。其書皆自題所畫之作,分為四册。俱五言絕句而不著題,氣韻亦未能蕭灑。 采菊雜詠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馬宏衜撰。宏衜字人伯,號退山,蘇州人。是編詩止一十五首,刻於《群芳清玩》中。毛晉識其後云:“五岳山人製《治菊月令》,故吳下藝菊家頗得三昧。吾友人伯發為詩歌,《高平》、《京兆》二譜,收拾錦囊尺幅中。”今觀其詩,乃明季山人刻為投贄結社之具者耳1。 【彙訂】 1.“耳”,殿本作“也”。 射堂詩鈔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吳夢暘撰。夢暘字允兆,歸安布衣,“射堂”其所居室也。是集乃其曾孫自巖所編1。末附朱大復等輓詩。大復自註,稱夢暘“年老氣衰,頗有文通之盡。没後友人檢其遺稾,大半散失”云云。則知夢暘之詩,盡在此編,雖曰《詩鈔》,實即其全集矣。胡應麟《甲乙賸言》極稱其《春草詩》十首。閔景賢輯《明布衣詩》,稱夢暘為明季布衣之冠,未免阿其所好。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與程嘉燧“政則魯、衛,風同曹、檜”,真二家之定論矣。 【彙訂】 1.此集明末刻本卷末“曾孫自巖重輯”一行乃後來剜補。茅維輓詩自註云:“允兆有姪蕭齋君,恬雅最叨契洽,因以檢括遺稾委之”,則編集者茅維與夢暘姪蕭齋君。(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 誠齋文集二卷附西銘問答一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施璜撰。璜字虹玉,休寧人。是編乃所著雜文,皆講學之語,排斥陸、王,不遺餘力。末附《西銘問答》,别為一卷。蓋自馬端臨《文獻通考》,《西銘》註已别著錄。故璜亦不編入文集中1,見鄭重之意云。 【彙訂】 1.“不”,殿本脱。 榴館初函集選十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楊思本撰。思本有《筆史》,已著錄。是集首為《釋道十牋》一卷1,中佚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云:“君子靜對於無,動觀諸有,不勞形以壞神之舍,不傷神以竭形之君”諸語,宗旨頗雜於二氏。次為《經國十書》一卷,其《榮氣》、《集虚》、《尊神》諸篇,亦同清淨之旨。又《續經國十書》一卷,其《化盜篇》言:“盜與民互相消長,有一定之民,而無一定之盜”,《鈞俗篇》言:“奢侈之費甚於天菑”,皆切明季時事以立言。次為《古疑義》一卷,大抵臆斷之語。至謂:“《西廂》一曲實具一大公案,世誤認為淫詞。但觀‘西廂’二字,則知王實甫從聲色場中轉大法輪”云云,尤不可為訓。次為《太平三策》。次為文五卷,賦一卷,詩詞二卷,皆以藻繢為宗,世俗所謂才子之文也。 【彙訂】 1.據清康熙十三年楊日升刻《榴館初函集選》十卷卷一,應為《繹道十牋》。 東江集鈔九卷别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沈謙撰。謙字去矜,仁和人。崇禎末,杭州有“西陵十子”之稱,謙其一也。所著文集數十卷,晚年手自删汰,僅存詩文八卷,雜説一卷,名曰《集鈔》。末附填詞、南北曲為别集一卷,大半皆香奩之作。其《雜記》末一條云:“彭金粟在廣陵,見余小詞及董文友《蓉渡集》,謂鄒程村曰:‘泥犁中皆若人,故無俗物’(案,此蓋指宋僧法秀戒黄庭堅以小詞誨淫1,當入泥犁獄事)。夫韓偓、秦觀、黄庭堅及楊慎輩2,皆有鄭聲,既不足害諸公之品,悠悠冥報,有則共之”云云。其放誕可見矣。 【彙訂】 1.“以”,殿本無。 2.“及”,殿本脱,據清康熙十五年沈聖昭沈聖暉刻本《東江集鈔》卷九原文。 彈劍草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陳邦儀撰。邦儀字開甫,高安人。崇禎中諸生。是編分為二集,《前集》刻於崇禎庚午,《續集》則崇禎壬午至甲申作也。邦儀生當亂世,奔竄於兵火之閒,故所作語多悲楚。然如《聞亂飲酒》詩所云1:“今日也飲酒,明日也飲酒,飲得醉時天地寬”云云,殊傷粗率也。 【彙訂】 1.“所云”,殿本作“曰”。 樂府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周道仁撰。道仁字以修,烏程人。所作擬漢、魏樂府凡一百三章,原附於所刊孫一元《太白山人稾》後。自序謂:“道不師孔、顏,學不則經史,性不本忠孝,法不憲天王,豈伊無才,致譏寡識。”其論甚正,其詩則仍摹擬形似而已。蓋樂府音節,唐人已不能考矣。 王冠九文集無卷數(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王業撰。業字蔚上,號冠九,其里貫未詳。明末嘗為諸生,尋棄去。吳楚材序稱其所著有《五經釋義》、《性理約言》及《文集》八卷。是書僅雜文數十首,不分卷數。其史論諸篇,大抵為明季秕政而發,而文多冗贅。 仁節遺稾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陶琬[琰]撰1。琬字稚圭2,號别峯,崑山人。崇禎末諸生。明亡,殉節死。是集為其邑人柴源岷所編。其學以佛為宗,詩文多類禪偈,不出李贄、屠隆舊習。而捐生殉國,節概凜然,其殆黄端伯之流歟? 【彙訂】 1.“琬”,當作“琰”,下同,底本乃避嘉慶諱改。殿本作“琰”。 2.“稚圭”,殿本作“圭稚”。清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五三《人物志·忠節一·蘇州府》載:“陶琰,字稚圭,崑山人”。道光《崑山新陽兩縣志》卷二四《人物·忠節》載:“陶琰,字圭稚”。皇甫汸《長洲志》載宋人林琰,亦字稚圭。疑當從底本,“稚”表行第較末。 七十二候詩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顧德基撰。德基字用晦,常熟人。是集以《月令》七十二候各為七言律詩一首,詞旨凡鄙,殆不足觀。以古人從無此題,姑存以備一體耳。 繡佛齋草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馮元鼎妻陳氏撰。陳氏,天台人。年二十餘,夫亡守節。其詩多幽怨之音。國朝康熙初,其孫刑部侍郎甦為刊行之。 祝子遺書四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祝淵撰。淵字開美,海寧人,崇禎癸酉舉人。初,崇禎壬午1,劉宗周以劾周延儒下獄。淵與宗周不相識,上書救之。逮治拷掠幾殆,卒抗詞不撓。既而延儒敗,流寇逼京師,始有詔赦出,而城已陷。會吳麐徵殉節死,淵與相善,乃乘閒護其喪以歸。時馬士英亂政,又擬具疏劾之,未及上而南都破。乃亟葬其母2,自經而死。事迹附見《明史·劉宗周傳》。柴紹炳《省軒集》載其始末甚詳3。乾隆乙未,賜諡忠節。是集為其友陳確、吳蕃昌所編4。卷一為《問學錄》,卷二為《傳習錄》,皆與宗周講學之語。蓋淵初上書時,尚未被罪,故得與宗周同舟南歸,因而受業。後周延儒欲羅織吳麐徵,乃票嚴旨,遣緹騎追攝赴京。此皆其上書以後,未逮以前所記也。三卷為奏疏、書札,其《劾馬士英疏》僅殘稾半篇,以福王時已就擒,而輟筆未竟也。四卷為詩,及所記吳麐徵殉節事實及祭文,而終以《自警條規》十六條。《附錄》一卷,則劉宗周疏及所作别淵序、贈淵詩,而以談遷等所作《小傳》綴其後焉。 【彙訂】 1.“壬午”,殿本作“壬子”,誤,崇禎無壬子。據《明史·劉宗周傳》,乃崇禎十五年壬午事。 2.“亟”,底本作“函”,據殿本改。《明史·劉宗周傳》載:“杭州失守,(祝)淵方葬母,趣竣工。既葬,還家設祭,即投繯而卒。” 3.“省軒集”,殿本作“省堂集”,誤。《清史稾》卷四八四《文苑一》云:“(柴紹炳)有《省軒集》”。今存清康熙刻本《柴省軒先生文鈔》十二卷《外集》一卷。《總目》卷一八一著錄柴紹炳《省軒文鈔》十卷。 4.“吳蕃昌”,殿本作“吳蕃”。清茹實齋抄本《祝子遺書》六卷,卷二《問學錄》末載題識二篇,各署“乙酉十月初六日同學弟陳確謹識”、“癸巳八月朔日同學弟吳蕃再識”,卷六附錄載《開美祝子遺事》,亦署“癸巳六月廿有九日同學弟吳蕃拜識”。按吳蕃昌,《清史稾·孝義》有傳,“字仲木,浙江海鹽人。父麐徵。”應係同一人。 徵古堂類稾十八卷(湖北巡撫採進本) 明陳文濤撰。文濤字濤生,廣濟人。是集凡論六卷,經解二卷,史議二卷,子略一卷,書、序、傳、記、誌林各一卷,詩二卷。前有自序及《徵古堂書目》,序列生平著述凡七十五卷。謂:“諸書編輯成帙,貲貧務謬,不能悉以問世,僅梓其略”云云。即四卷至十一卷是也。 黌中草一卷蜀中草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董應揚撰。應揚字于廷,武進人。官翰林院待詔。《黌中草》乃其司鐸銅陵時所作,《蜀中草》乃其蜀闈分校時所作。自序謂“五載署銅,一朝聘蜀”是也。其詩寄託頗淺,往往牽率成篇。 采芝堂集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周益祥撰。益祥字履吉,侯官人。崇禎末貢生1。所著有《潛潁》、《鹿草》、《摭星》、《錦囊》等集,此乃合編之本。中閒《木鉞》一卷,雜記時事,意取警世而頗失之俚。詩則有意奇放,縱筆揮灑,不復裁以古法也。 【彙訂】 1.據明萬曆四十一年陳氏家刻本此集卷首行狀、墓誌銘,“周益祥”乃“陳益祥”之誤,“崇禎末貢生”亦誤。(陳旭東:《清修<四庫全書>福建採進本與禁毁書研究》) 西谿百詠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釋大善撰。大善號虚聞道人1,其始末未詳。以其詩考之,蓋崇禎初人也。西谿在武林西北欽賢鄉,宋高宗欲都其地,後卜遷鳳凰山。在南渡時,梵刹甚盛。宋人舊有《西谿百詠》,此復追詠古蹟,每題七律一首,凡百首,拾遺五首。又附《福勝菴八詠》、《曲水菴八詠》、《梅花十絕》於末。 【彙訂】 1.清光緒八年丁氏八千卷樓刻本此集題“虚閒道人大善著”,作“虚聞道人”誤。(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石屋山居詩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題曰石屋禪師撰,不著其名。《明史·藝文志》、《浙江通志》亦不載其目。詩中有“吾家住在霅谿西”之語,蓋明代湖州僧也1。是集前為山居各體詩,後附偈頌九十首。首署“參學門人至柔編,新安吳明春校正”。其詩不脱釋家語錄之氣,不足以接跡吟壇。 【彙訂】 1.明洪武刻本《石屋和尚住嘉興當湖福源禪寺語錄》一卷《山居頌》一卷,元釋至柔編。後有洪武九年元旭撰塔銘,謂師諱清珙,字石屋,蘇之常熟人,生於宋咸淳八年壬申,卒於元至正壬辰,壽八十有一。疑為明僧,大誤。(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