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皇明經世文編 | 上页 下页
卷之十六


  華亭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徐孚遠闇公 彭賓燕又選輯
  盛翼進鄰汝參閱

  楊文貞公文集二(序 記 題後 碑)
  楊士奇

  ◎序
  三朝聖諭錄序
  西廵扈從詩序
  賜遊西苑詩序
  送龔憲使致事詩序

  ○三朝聖諭錄序【聖諭】

  此數行大意與御書閣頌同

  太宗皇帝初正大統、故翰林之臣不及十數人。 詔吏部及翰林舉文學行誼才識之士。授職其中。士奇首膺簡擢 賜五品服。肇建內閣。簡七人專典密務。皆進官。士奇與焉。屬時幾務孔殷。常旦及五。百官奏事退。內閣之臣。造 扆前進呈文字商幾密。承顧問率漏下十數刻始退。既建 儲簡翰林之臣兼輔導。士奇與焉。旦 上前奏前。退必造東朝參侍經幄。車駕北廵。簡內閣二人輔監國。士奇與焉。 仁宗皇帝、 宣宗皇帝嗣位、所以寵任士奇者。始終皆如永樂。士奇祗事 三聖三十有三年。寵愈厚而官愈進。負乘之愧。夙夜靡寧。嗚呼、 三聖遠矣、當時共事之臣或亡或退獨士奇今年七十有八。衰病昏耄。猶濫玷朝行未巳也。 誠孝昭皇后上仙、梓宮歸葬士奇奉命祗旬月乃竣事、其每旦展敬 三陵之下。追念舊恩。五內摧痛。因記憶榻前所得玉旨之詳者。輯而錄之。釐為三卷。永樂居首。洪熙次之。宣德又次之。葢計平生所得此殆什之一二而潦倒荒迷非惟不能悉述。亦不能悉記也。有疑之者曰。廷陛之密。可存於私乎。輒應之曰。此一叚辨析大有學識不然疑于漏言或掠美如云魏鄭公以諫草示史官也吾惟懍乎慮泯吾 君之盛美是懼而遑它卹哉。不觀於古乎歐陽文忠公著奏事錄及濮議、司馬文正公著手錄。且記當時君臣問對之辭。委曲而詳盡。所以著一代明良契合之盛事。盖昔之大臣君子??山王???山王?皆然義之所不能巳也况臣之所錄。有 聖德焉。有 聖訓焉。有特恩焉。臣惟懼錄之不能詳也。而奚暇它卹哉。疑者既釋。敬號曰聖諭錄。

  ○西廵扈從詩序【西廵】

  敘扈從語得体

  宣德甲寅秋、居庸之外。懷來保安宣府萬全皆大熟。上慮邊人安於足給。而忽警備也。乃九月甲申、 車駕親廵飭之。詞林從者士奇勉仁弘濟德遵、士奇年七十、特拾輿卒二十人、而道中氣候清和。動息舒徐。號令嚴肅。行者不勞。居者無擾。間 駐蹕平曠。命將士飛放馳射。用閱武也。是月丁酉、至洗馬林、盖去宣府西百八十里、洗馬林者。舊名蕁蔴林。語襲訛也。時北虜阿魯台之眾為瓦剌摧敗。狼狽假息塞下。左右從臾希合之臣。多請掩捕之者。 上曰、朕知飭備耳、困人于厄、非王者事、不聽、從臣中士奇為最不習兵事間以文事承顧問而 寵遇恆均一夕召問士奇、卿數日馬上亦賦詩否、士奇惶恐叩首 上慰勞再三既班師、十月甲辰至北京。扈從往復。裁二十日。其間情之所至。亦時見諸賦詠、凡得小詩若干首、并前扈從敘之記憶前五年從廵邊至宣府。往復二十日。在道未嘗不寓興于詩。而以今視替。年益邁。氣力益衰。詞意益鄙陋。無足采。特以其發于一時之扈從而將來亦可攷見歲月故遂錄之而不棄云。

  ○賜遊西苑詩序【內苑】

  君臣同遊是盛事經濟之本也故此等文皆詳載之

  宣德八年四月二十有六日 上以在廷文武之臣、日勤職事、不遑暇逸、特 勑公侯伯師傅六卿文學侍從遊觀西苑。以息勞暢倦。於是成國公臣勇、豐城侯臣賢、新建伯臣玉、少師臣義、少傅臣士奇、臣榮、尚書臣璡、臣濙、臣中、侍郎臣驥、少詹事臣英、臣直、侍讀學士臣時勉、臣習禮、拜 命以行、時少保臣淮、來自退休承 命偕行。凡十有五人。又 勑中官導自西安門入。聽乘輿馬。及太液池而步。大監臣誠、奉宣 聖旨、令遍歷周覽。從容勿亟。於是誠導之循太液之東而南。行觀新作之圓殿。返而觀改作之清暑殿臣誠為臣勇等言、于此一事指出盛事二殿皆 皇上奉侍 皇太后宴遊之所也。臣勇等仰瞻殿庭周廡。規制高明。繕作精密。凡所以供奉之具。潔清鮮好。靡不悉備。俯而思惟 皇上之聖孝。 皇太后之盛福。皆古今鮮有。遂拜稽歡呼萬歲。乃降而登萬歲山。至廣寒殿而仁智介福延和三殿。及瀛洲方壺玉虹金露之亭。咸得遍造。是日天宇澄明。纖塵不作。引而四望。山川之壯麗。卉木之芳華。飛走潛躍之各適其性。萬華畢陳。胸次豁然。心曠神怡。百慮皆淨。信天造之佳境。而人生之甚適也。已而中官傳奉 上命、賜黃封之酒御廚之珍、令咸醉而歸、又拜受 命、方爵數行、時久未雨。忽雲陰東來。微雨霑席。倉庚如簧。和鳴不巳。眾???吅?以喜。相與引滿勸酧盡醉而出。文詞典質乃為□稱臣聞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皇上統四海之廣。撫兆姓之眾。一日二日萬幾。則以閒暇游焉息焉。且奉天倫之樂。於茲誠宜。又俯矜左右執事之勤。亦俾之預有今日之適。 恩甚盛也。于是羣臣欣幸遭遇、賦詩者若干人、詩總如千首、臣士奇預侍宴間於茲屢矣、是以謹序於卷端云

  ○送龔憲使致事詩序【致政】

  宣宗皇帝臨御深惟安民之道。文貞當國極重此一事詔吏部凡布政司按察司正貳及府州正闕。令京官三品以上奏舉。必取廉公端厚。識達大體。能為國為民者。如所舉後受賕并罰舉者。 皇上嗣統。申飭舊章而加嚴焉。由是被命之臣咸顓顓不敢以忽凡所奏舉十率七八稱得人於時按察使尤難其選、吾友豫章龔鐩子諫、起科日初擢給事中、陞雲南僉憲改廣西、又改廣東、用少保東萊黃公奏、陞四川按察使、 命初下、中外忻忻喜 朝廷官人之當於其職。且重黃公之明知人也。歲餘子諫聲譽益起、葢士大士公議今憲使之賢。亦無浮譽子諫表表在甲乙數。子諫、宋吏部侍郎竹鄉先生之後、篤志而清修、耿介而直諒、有學術、明大體、嘗言事過直雖忤不悔所至不尚威嚴、而政紀清肅、除害興利、具有成績、如在雲南、為法教屯兵引水灌田、歲免夏旱之虞、廣西叛猺猖獗、都司不能制、子諫親督官兵進討擒戮徭寇二千餘、生縶兇渠送京師、斬于都市、悉還所掠良民男女數百人、四川時、釋平人死辠於十年之久未决者五十餘人、皆著人耳目、其所建議便民尤多。盖其心夙夜在民。所歷官或萬里。或七八千里。跋涉險遠。而氷檗之操久益確。仕四十餘年。貧如家食旹。園田無寸尺之益。而視舊加損。此其人豈貴富之能累其心哉。今年七十有一、言于 朝、乞致事歸、天官卿言鐩雖老、尚堪事事、未應退盖重賢者之去也。 上念其涉歷之久且艱。竟從之。優老之仁也。子諫既拜 命過予曰、故人能無一言識別乎、嗟乎、久勞懷逸。人人同情。何獨子諫哉。故賦近體詩二章、寄久要之情云耳。

  ◎記
  旌義堂記
  賜印章記
  重榮堂記

  ○旌義堂記【賑荒】

  正統三年六月十日、 上遣行人盧懋齎 璽書旌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民蕭襄為義民、葢自 上臨御以來、四方之人、仰體 皇仁、民入穀得賜璽書異數也出穀縣官、預備賑荒、事日有聞於上、悉賜璽書旌褒、時士奇兼掌內制。每私怪斯舉、權輿吾郡。而未聞吾邑有一人繼者、葢歷三歲、始見于襄。吾與襄同邑有連、且嘗作賓蕭氏塾、固知襄必能為義然猶怪其獨緩也、今年過鄉里、里耆老為余言襄之圖效義久矣。屬時令丞闕、簿攝令事、襄具材作義廩、言於縣、請以??籴官、又言願出穀納廩、以備賑飢、吏無賕不行豈止斯事然獨奈沮善何縣吏需重賂乃行襄私竊歎曰。以賂吏。曷如及飢時襄以賑民乎。不肯賂吏亦視不行明年、吉安府通判余君來掌縣事、襄復言之、余君大喜、即日遣其佐眎襄所作廩。而內其穀、凡千二百石、遂聞于朝、斯其所由緩也。嗟乎、水旱在古聖人之世不能無惟古聖人有備焉。故其民不病今民比比能仰體 皇仁為先事之備。食祿者乃有不能。或又寅緣以為巳利。彼獨何心。如余君之明治體、豫民患、卓然其今之循良有司、何可多得哉、若蕭氏之務義、厥有自來、非昉於襄也、替襄之大父思和甫、父安正甫、當元季寇亂、所在靡寧、思和甫父子挺然發帑倡義、保障其一鄉、終亂不見兵禍、至于今號其里曰桃源、我國家靖宇內、定法制、簡富民長萬石、區俾董徭賦、思和甫與焉、惟義之行、上下賴之、後安正甫繼焉、一循其父之義、及襄偕弟應又繼焉、皆循大父父之義、尤格慎介然不一毫苟取、其區之民、有橫恣不律者、率略之弗較。有艱窶不給者。恆加卹之。蓋蕭氏施義其鄉。昉于襄之大父父。而至于襄益篤也。 玉音下逮、龍光煇煌、真無黍也矣、豈若世之驟興於一人、偶見於一善、而濫冒寵錫者之可同日語哉、予既名襄所居堂曰旌義、襄來北京、屬書之、予惟其宜書者有二、泰和之民、以效義荷 璽書旌褒自襄始一也、余公之廉公明决二也、遂幷蕭氏世德書之。

  ○賜印章記【內閣印章】

  賜印章是異數

  仁宗皇帝賜印章二。世宗亦有賜非閣中故事也其一範白金。廣方寸。文曰繩愆糾繆。葢臨御之初。召少傅臣蹇義少保臣楊士奇。至思善門諭之曰、卿二人自吾監國時相輔益甚厚、今不可以薄、但吾有過舉、如未得即見、可具述其故以此封識進來、 賜義與臣各一章、且各賜小素揭帖百、俾述所言、葢求益于下之切也又召義與臣各賜象牙圖書一。臣得楊貞一印。皆有璽書。盖念其嘗効分寸之勞也。 宣宗皇帝賜方寸銀章二其一文曰貞一居士。葢取 先帝所賜貞一章而舉二字賜臣為號也其一文曰清方貞靖。時覽貞一章既。顧謂臣曰、此 先帝之灼知汝也、然吾知汝亦非淺、指清方貞靖謂臣曰、此汝之所有、而吾所素知也、遂以賜臣、又諭之曰、士奇必以所輔 先帝者輔我、臣叩首對曰不敢不竭盡愚誠、既拜受賜、時皆以為千載之遭際。 希濶之大恩也。盖 仁宗初賜臣二人繩愆糾謬章。後數日亦賜夏原吉。臣冒昧進曰、文貞此請誠為得体然微有自德意凡文貞 三朝聖諭錄所載多此類臣與楊榮金幼孜。實同職任。今賜不及二人。幸 天恩均之。言且再三遂 賜榮幼孜同一章。至 宣廟賜清方貞靖章。是時蹇義楊榮胡濙皆有賜。其文則各因其人而不同於乎 仁廟求益之誠切。微勞之不忘。與 宣廟之不改父臣。而褒寵之加厚。皆自古寡見。今 二聖遠矣。臣之孱弱愚劣。終不能效裨益萬一。徒捧遺賜而永慟、謹志之以示子孫俾珍襲云。

  ○重榮堂記【賑荒】

  皇帝臨御之初、璽書數下、以恤民為首務、念旱潦之弗時而饑窘之可憫、命所司存間給濟、又分命廷臣四出修備荒之政。於是四方之民。祗體 上心。競出穀于公庾。以為荒歲賑給之助。無間遠邇。風動雲集。傳所謂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者也。旌褒之命。靡日不下。輝映日月。光華古今。何其盛哉新淦界江里李孟都宣德十年、嘗出穀五百石、縣如制建碑表之、鄉人榮之、正統五年、今刑部侍郎薛君修荒政于江右、重宣 上德、風勵其民、孟都躍然感激、復出穀千五百石事聞 賜璽書旌為義民勞以羊酒孟都祗詣闕謝 命光祿賜酒饌孟都更是異恩荷 天恩之隆厚。歸而命其庋璽書之堂曰重榮。介武選員外郎毛谷英來謁記。以侈 上賜。以永示其後之人。予歎曰此治世盛事也。盖自吾童丱時、嘗聞老長言替我 國家未一區宇也。民困於元季。兵戈寇盜烏散而鼠竄。流離顛蹷。父子夫婦。相視不能相保。所在皆然。文貞之生在元末夫豈計復見今日而為太平之幸民哉言巳且慼且忻。既復曰何以報 上之賜哉。吾謹識之弗忘。而自吾之幼而壯。而老至于今八十年。朝廷清明。禮教修舉。四境晏然。民遠近咸安其業。無強凌眾暴之虞。而有仰事俯育之樂。朝恬夕嬉。終歲泰然而恆適者。 皇上天地之賜。豈可一日以昧報乎。民知體 上心而思效義、此天理之良心有在矣、夫能一為之可書、如一再為之、又其所出者、加倍于前、如孟都然者、尤以見好義之有誠、重榮之堂、其信可書哉、谷英歷官多、明于知人、且屢道及孟都之先人有為通判為長史為縣尹者、皆以忠厚為政、夫譬之木、一本所出、其性無異、則李氏之及人、豈直孟都而巳乎、因幷及之、李氏之後世、尚世承之勿隳。

  ◎題後
  恭題 三朝賜誥命刻石後
  恭題 天恩卷後
  恭題朱孔昜所受勑命後
  恭題謝庭循所授 御製詩卷後
  恭題 勑諭致仕官羅崇後
  都城覽勝詩後

  ○恭題 三朝賜誥命刻石後【誥命】

  太宗文皇帝御天下二十有三年、文臣皆未有得 賜誥勑者、惟永樂十年。文臣得 賜誥及封贈祖父母妻者。尚書八人。太子少師一人。翰林則內閣之臣五人。臣士奇亦與數焉。葢時甚重之也 仁宗昭皇帝初臨御。循洪武之制。文臣考最者悉 賜誥勑封贈。而首及輔臣。時制草巳定 上親御宸翰於。輔臣制內增二語天語非故事故特詳之勿慮崇高而難入勿以有所從違而或怠嗚呼 明聖之心二帝三王之心也臣祗事 三聖。賜誥凡十有五通。永樂四通。洪熙十通。宣德一通。臣士奇心恒愧悚。駑鈍無庸。不能效報萬分之一。上有天??於榮命。然不敢忽也。謹繕寫刻石以永示子孫。

  ○恭題 天恩卷後【恩遇】

  敘文臣賜誥之少以見其重亦可為故事考

  臣士奇永樂八年五月十八日、於文華殿陳情題本錄副、時 太宗皇帝親征北虜、 仁宗皇帝監國南京、中外政務、悉聽 令旨裁處、臣士奇以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講、留輔導、同母之弟羅京、聞北京種田之令、祖宗時屯軍之制嚴明如此故文貞以得請為□後來制竟縱弛矣寓書告別士奇將行、葢不得巳具此啟陳情、 仁廟一再覽之、以示吏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蹇義、兵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黃淮曰、士奇素無片語及私。此 從之。顧忠曰、幷永昌軍役亦免之。即親灑寶翰。題十九字於題本之後。付給事中施行。十九字即所得令旨也。又命忠速行永昌衛。且令官給憲口糧腳力歸。天地大德士奇之不肖何以能報也既拜恩命。遂辭口糧腳力之賜。及部牒至永昌、憲先數日卒、衞即日發遺憲妻子男女五口歸泰和從京同居、依先人之墳墓聚親戚于里閈。優游恬嬉於無事之域。葢未嘗一日忘 朝廷保全之恩也。京今歲來省士奇於北京。兄弟相對皆蒼顏白顛。每論往事。感激之至。零涕無巳。羅京為文貞同母之弟姓羅氏則文貞母再適而生者也京請錄當時陳情題本。以垂示羅氏子孫。遂幷志其槩。嗚呼。羅氏後世。尚勉思力學務善。持身保家以不天??朝廷之大德於永遠哉。

  ○恭題朱孔昜所受勑命後【善書】

  宣德二年、翰林院編修臣朱孔昜所受 勑命四道、孔昜一道、其父母妻各一道、孔昜謹通錄副以藏、間屬臣士奇識于後、臣記憶永樂初、 詔求四方善書士寫外制。善書者受清秩始于此故識之又 詔簡其尤善者於翰林寫內制。且出秘府古名人法書。俾有暇。益進所能。於時孔昜兼工署書。駸駸詹希元矩度風韵。偉然傑出也。一日 上御右順門、召孔昜書大善殿扁、舉筆立就、深荷嘉獎即日授中書舍人、明日有 旨、凡寫內制者。皆授中書舍人葢善書授官自孔昜始後北京宮殿成。禁扁皆孔昜書。遂陞編修。又五年始授此勑。編修史官也。勑文首末則當時通命史官之詞。孔昜歷事 四朝皆以法書被知遇。受 勑後無幾陞春坊中允。今雖老筆力愈勁。文貞亦善書者誡予每欲臨帖可見蒼然歲寒松柏也位之所進。殆未可量。綸章之褒。亦殆未止於此乎。謹拜手識于後云。

  ○恭題謝庭循所授 御製詩卷後【御製詩】

  替我 宣宗皇帝萬幾之暇。想見當時太平講論道德之餘。間游萟書畫。時非厚重端雅之士不得給事左右永嘉謝庭循獨見愛重、恆侍燕閒、語有斟酌葢庭循清謹有文。每承顧問。必以正對。尤精繪事。每有所進。必荷褒錫。此卷其一也。 上素重官職不輕。未幾。進庭循五品為錦衣衞千戶。盖亦兼重其為人也。今宮車遠矣。庭循珍襲此卷甚謹。以臣士奇宣德舊臣。間出示之。臣拜稽瞻誦。感慟歆豔。幷發于中。有不能巳焉。嗟夫。是賜也非庭循不能得。便知非濫恩亦非庭循不足以當猗歟盛矣、若龍光寶氣、上燭雲漢、必有神物護持於永遠、謝氏之榮。豈有窮乎。

  ○恭題 勑諭致仕官羅崇後【典史致仕】

  永樂二年正月十七日 勑江都縣典史致仕臣羅崇一道、典史致仕亦有勑可見當時不卑小官如此臣崇既裝潢成卷、又五年、 上廵幸北京、詔吏部驛召天下致仕官、暫任以政此事更為異數、崇至署麻城縣且行、出此 勑示臣士奇屬識一言。臣士奇俯伏端誦。仰惟 皇上達孝推恩。優禮耆德。 聖德隆盛。而崇老退遭逢。榮幸欣躍。感激懷報。當何如哉。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忠者臣道之當然、今 皇上宵旰圖治、孜孜焉安民之為急、崇是行、誠能精白一心、以宣揚德意、惠撫其民、使咸獲生遂、庶幾盡為臣以忠之義、以不天??負此 勑、而寶藏之、傳于子孫、光輝烜赫。其有窮乎、崇尚懋敬之哉。

  ○都城覽勝詩後【北京城】

  築都城大事也識之

  正統四年、重作北京城之九門成、崇臺傑宇、巋巍弘壯、環城之池、既浚既築、隄堅水深、澄潔如鏡、煥然一新、耆耄聚觀、忻悅嗟嘆、以為前所未有、葢京都之偉望。萬年之盛致也于是少師建安楊公、少保南郡楊公、偕學士諸公、以暇日登正陽門之樓而縱覽焉、高山長川之環固。平原廣甸之衍迤。泰壇清廟之崇嚴。宮闕樓觀之壯麗。官府居民之鱗次。廛市衢道之棊布。朝覲會同之麇至。車騎??山王?來之坌集。粲然明雲霞滃然含烟霧。四顧畢得之。而胸次軒豁。趣與景會。樂哉乎游也。南郡公有詩、諸公皆猗和之、綴輯成卷、是時僕以 賜告南歸、不及與遊、既獲覩羣什而歆艷焉、皆所謂登高能賦之大夫者也、諷詠之餘、因嘅嘆凡事之成、各有其時。 太宗皇帝肇建北京。既立郊廟宮殿。將及城池。會有事未暇及也。巳而國家屢有事。久未暇及。宣德時何以未作都城 皇上嗣大位之五年。仁恩覃霈。海宇又寧。始及於斯。而不日成。豈非得其時者乎。夫得其時而不得其人、猶未也、盖嘗聞之 命之初下、工部侍郎蔡信颺言於眾曰、役大非徵十八萬民不可。材木諸費稱是。 上遂命太監阮安董其役、工役固為省矣然營卒就役亦成故事取京師聚操之卒萬餘停操而用之厚其既廩。均其勞逸。材木諸費。一出公府之斤有有司不預。百姓不知。而歲中告成。盖一出安之忠于奉公。勤于恤下。且善為畫也謂事之成。非繇於人乎。嗟夫、一事之成、猶必得人則於為國家天下之重且大、不可推見乎。

  ◎碑
  靈慈宮碑

  ○靈慈宮碑【海神】

  起法蒼古踰淮而濟而汶。兩京之通道也。凡南方兩淮兩廣間東西湖湘淛閩黔蜀。其方伯郡邑百司與夫海外番國蠻夷君長之貢獻朝覲受事請命者。商賈之懋遷者。往還交錯。蚤暮不息。而事之重且大者。軍國所用租賦悉出南方郡邑永樂初。命平江伯陳瑄率舟師道海運北京。然道險。所致無幾。海運于是漸廢矣乃浚濟寧臨清之河以達北京。以便饟運。歲終數千艘每春氷泮。則首尾相啣而上。河陿且淺。一雨輒驟溢。雨止復竭。加有洪牐之艱且險。舟稍不戒。非覆則膠。時平江公仍奉 命督饟運、嘅然念曰、凡大山長川。皆有主宰之神。能事神則受福。往年吾董海運。借神祠發論凡海道神祠吾過之必顓顓持敬如神之臨乎前也間遇風濤。及魚龍百怪有作。輒叩神祐。靡不響應。今茲祠祀未建。非缺典歟。遂作祠于淮北之清江浦。以祀天妃之神。蓋公素所持敬者。凡淮人及四方往來公私之人。有祈于祠下。亦皆響應。守臣以聞、 賜祠額曰靈慈宮、命有司歲用春秋祭、於是董饟運。參將都指揮僉事湯公、節請書麗牲之石、此叚有体葢世俗所傳神肇迹事。遠不可質。惟神者天之所命。天固以利物為心也。神斯無不在。誠斯無不格。誠神孚而福澤降。自然之理也。既為書作宮所自、又作迎享送神之辭、俾歌以將事、辭曰。

  潔芬馨兮芳筵、奠蘋蘩兮清醑、吹參差兮鼓瑟。紛望拜兮堂下。神來降兮雲中。導霓旌兮鸞葢。從海若兮河伯錯玉節???瑤珮。神戾止兮憺安。悅下人兮恂忱。風泠泠兮??巾幕。恍若睹兮居歆。神昭昭兮在上。人總總兮在下。紛有祈兮不齊。神均錫兮靈祐。車道陸兮履坦。舟循川兮安流。風與雨兮時若。物阜成兮神之庥。歲祈報兮有祀。神倏??山王?矣忽旋。上衞 國兮下民生。神惠同淮流兮千萬億年。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