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总集 > 皇明经世文编 | 上页 下页 |
卷之三百一 |
|
华亭陈子龙卧子、宋征璧尚木、徐孚远闇公、周立勋勒卣选辑 宋征舆辕文参阅 高文襄公文集一(疏) 高拱 ◎疏 虏众内附边患稍宁乞及时大修边政以永图治安疏 议处商人钱法以苏京邑民困疏 特陈紧切事宜以仰禆新政疏 正国是顺民心以尊朝廷疏 议处本兵及边方督抚兵备之臣以禆安攘大计疏 议处本兵司属以禆边务疏 议处边方有司以固疆圉疏 推补兵部右侍郎并分布事宜疏 议处远方有司以安地方并议加恩贤能府官以彰激劝疏 公考察以励众职疏 议处荫官及远方府守疏 议处科目人才以兴治道疏 议处马政盐政官员以责寔效疏 覆都御史李棠条陈疏 ○虏众内附边患稍宁乞及时大修边政以永图治安疏〈边政〉 臣等窃惟来者不拒,帝王驭夷之方,忘战则危,圣人保邦之训,顷者北虏俺答率众欵塞,稽颡称臣奉贡阙下,数月之间,三陲晏然,曾无一尘之扰,边氓释戈而荷锄,关城熄烽而安枕,此自古希觏之事,而今有之实我 皇上圣德诞被,神武布昭所致,中外臣民,所以欢忻忭舞戴颂于罔极者也,然初议之时,发言盈庭,而臣等独仰奉 宸断,赞成大计者,其说有三,夫夷狄之性。譬之禽兽。适其欲则摇尾乞怜。违其愿则狂顾反噬。为中国计。惟当顺所利而因以制之。固非可以礼乐驯服法度绳约者也。昔嘉靖十九年。北虏遣使求贡,不过贪求 赏赉与互市之利耳,而边吏仓卒,不知所策,识者云隆庆时欵虏之易因嘉靖末却虏之坚致之当知各有机用文襄有怨于前人故指为失策庙堂当事之臣,惮于主计,直却其请,斩使绝之,以致黠虏怨愤,自此拥众,大举入犯,或在宣大,或在山西,或在蓟昌,甚或直抵京畿,三十余年,迄无宁日,遂使边境之民,肝脑涂地,父子夫妻,不能相保,膏膄之地,弃而不耕,屯田荒芜,盐法阻坏不止边臣重苦莫支。而 帑储竭于供亿。士马罢于调遣。中原亦且敝矣。此则往岁失计之明验也。今天祐国家。使其裔孙来降。赖 朝廷处置得宜。彼遂感恩慕义。请贡称藩是 天以安攘之机授我也。我于是遂因而受之。名义为美亦以破中朝浮议则不惟名义为美而可以息境土之蹂践可以免生灵之荼毒。可以省 内帑之供亿可以停士马之调遣。而中外皆得以安。此其一焉 国家时当全盛。自可以镇驭四夷,况彼输诚。叩首称臣请贡。较之往岁呼关要索者。万倍不同。彼既屈服于我。我若拒而不受。则不惟阻其向顺之意。又且见短示弱将谓我畏之而不敢臣非所以广 明主威德于海内也。故直受而 封锡之。比张江陵所谓今日事势与宋人和议大为不同而咎言者之不审也则可以示舆图之无外可以见桀犷之咸宾可以全 天朝之尊可以伸中华之气。即使九夷八蛮闻之。亦可以坚其畏威归化之心。此又其一焉。然斯二者。犹非要领之图。本意之所在也。夫虏自庚子猖獗以来。 先帝常切北顾之忧。屡下 诏谕修举边务。然劳力费才。卒无成效者。非徒当事之臣。苟且支吾而然也。虏时内侵应接不暇。虽有修为。随经残扰。方尺寸之未成。忽寻丈之巳坏。是故不能有所积累以就一事。徒劳费而无功也。今虏既效顺。受我封爵。则边境必且无事。正欲趁此闲暇之时。积我钱粮。修我险隘。练我兵马。整我器械开我屯田。理我盐法。出中国什一之富。以收胡马之利。招中国携贰之人。以散勾引之党。欲以?收板升也更有沉几密画不可明言者。皆得次第行之虽黠虏叛服无常。必无终不渝盟之理。然一年不犯则有一年之成功。两年无警。则有两年之实效。但得三五年之静。必然安顿可定。布置可周。兵食可充。根本可固。而常胜之机在我。当是时也彼若寻盟。我仍示羁縻之义。彼若背约。我遂兴问罪之师伸缩进退。自有余地。虏狂故态。必难再逞。而中国可享无穷之安此则要领之图本意之所在也。由前二说。乃目前之计。既皆验于行事。由后一说。乃久远之计。方取必于将来。是在本兵及边方督抚将领诸臣加意而已,若能仰承 庙谟。实心修举。使边事日胜一日。是为长治之基。若不思社稷之深计。不识 朝廷制御之微权。苟见一时宁息。遂尔怠玩偷安。无复备戒之虑。沿习故套。搏美虚文。止图苟免一身。罔顾贻患来者。则不惟良时一过不可再得。而从此边备寖弛。久愈难振。卒然有变。将何以应。则是利未得而巳慱其害。虏未制而反制于虏所谓病加于小愈乃大乱之道也而臣等一念谋国之忠。他日番成误国之罪矣。此在 今日不敢不以明言者也。伏望 敕下兵部。严饬各该督抚将领诸臣。务要趁此闲暇之时。破常格所以行整顿也将边事大破常格著实整顿。有当改弦易辙者明白具奏议处。毋得因循自误。仍乞 赐敕一道,戒谕边臣,责其成效,此后再乞每年 特差才望大臣或风力科道官二三员,分投阅视,文襄建议如此后犹以边备不修为欵虏致之者要见钱粮比上年积下若干险隘比上年增修若干。兵马比上年添补若干。器械比上年整造若干。其他屯田盐法以及诸事。未知遣官阅视边镇何年始废不举俱比上年拓广若干。明白开报若果著有成续。当与擒斩同功。若果仍袭故常。当与失机同罪。而必不可赦。何也。往岁强场多垒。欲为而不得。则其无功犹可恕也今既无事。可以为矣。而仍复玩愒致误大计。则实有欺 君偾事之罪。又何可以恕哉。如是则边方之实政日兴。中国之元气日壮。 庙堂得坐胜之策而 宗社有永安之庥。臣等区区谋国之忠。亦可以有终矣,天下幸甚,臣等幸甚。 ○议处商人钱法以苏京邑民困疏〈签商钱法〉 臣奉 召至京两月有余,见得里巷小民十分凋敝,有素称数万之家而至于卖子女者,有房屋盈街拆毁一空者,有潜身于此旋复逃躲于彼者,有散之四方转徙沟壑者,有丧家无归号哭于道者,有剃发为僧者,有计无所出自缢投井而死者,而富室不复有矣,臣惊问其故。则曰商人之为累也。臣又问 朝廷买物。俱照时估。商人不过领银代纳。如何辄致贫累。则曰非 朝廷之价值亏人也凡事如此故上愈耗而下愈□商人使用甚大如上纳钱粮该是百两者,使用即有六七十两,少亦不下四五十两,是已有四五六七分之赔矣。即得领银。亦既受累。乃经年累岁不得关支。小民家无余赀。所上钱粮。多是揭贷势豪之物。一年不得还。则有一年之利。积至数年。何可纪筭,及至领银之时。又不能便得。但系管衙门一应胥役人等。必须打点周匝。才得领出。所得未及一两。而先有十余两之费。小民如何支撑。所以泒及一家即倾一家。其未泒及者各为展转避逃之计人心汹汹不得以宁居也。臣闻而忧,议论甚大夫 至尊所居根本之地。必得百姓富庶。人心乃安。而缓急亦可有赖。 祖宗取天下富家填实京师盖为此也。其在今日。独奈何使凋敝至此乎。 先朝公用钱粮。俱是招商买办。有所上纳。即与价直。是以 国用既不匮乏。而商又得利。今价照时估。曾未亏小民之一钱比之 先朝固非节缩加少也。而民不沾惠。乃反凋敝若此。虽屡经 题奏议处宽恤目前。然弊源所在。未行剔刷。终无救于困厄。恐凋敝日甚一日。 辇毂之下。所宜深虑。必不可谓其无所处而任之也。臣愿 陛下特敕各该衙门备查 先朝官民如何两便。其法安在。 题请而行。其商人上纳钱粮便当给与价直。即使银两不敷。亦须那移处给。不得迟延更须痛厘夙弊。不得仍有使用打点之费。此为体恤人情就中尚有隐情亦须明言一切惩革不得复尔含糊。则庶乎商人无苦。而京邑之民。可有宁居之望也。至于钱法不通已久。乃是指点多端。事体不一所致。盖小民日求升合。觅数钱以度朝夕。必是钱法有一定之说乃可彼此通行而乃旦更暮改。迄无定议。此亦钱法通塞所繇小民见得如此,恐今日得钱而明日不用。将必至于饿死。是以愈变,更愈纷乱。愈禁约。愈惊惶。铺面不敢开。买卖不得行,而嗷嗷为甚。臣惟钱法之行。当从民便试观当年未议钱法而钱行。近年议之而反不行。外省未议钱法而钱行。京师议之而反不行。则其理可知也。臣愿 陛下特降 圣谕。行钱只听从民便。不许再为多议。徒乱小民耳目。如此则人心自定。人心既定。钱法自通。而买卖可行。斯各得以为朝夕矣。古云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此二事者。寔有人扰之于前。乃相沿至今为累。臣目击其弊。诚念其关系非细。不得不为皇上言之。伏望 圣明裁鉴施行 ○特陈紧切事宜以仰禆 新政疏〈一玉音一奏事一面奏一拟票一留中〉 兹者恭遇 皇上初登宝位,实 总揽万几之初,此疏为新郑去国之本所有紧切事宜,臣等谨开件 上进,伏愿 圣鉴特赐施行,臣等不胜仰望之至,谨具题以 闻伏候 敕旨 一 祖宗旧规。 御门听政。凡各衙门奏事。俱是 玉音亲答。以见政令出自 主上。臣下不敢预也。隆庆初,阁臣拟令代答,以致人心生玩,甚非事体。昨皇上于劝 进时,荷蒙 谕答,天语庄严,玉音清亮,诸臣无不忭仰。当日即传遍京城小民亦无不欢悦则其所关系可知也。若 临朝时不一 亲答臣下必以为 上不省理政令此言亦大切宜皆出他人之口岂不解体。合无今后令司礼监每日将该衙门应奏事件,开一小揭帖,明写某件不该答。某件该答,某件该某衙门知道。及是知道了之类,皇上御门时收入袖中,待各官奏事,取出一览,照件 亲答,至于临时 裁决,如朝官数少,奏请查究,则 答曰著该衙门查点其纠奏失仪者,重则锦衣卫拏了,次则法司提了问轻则饶他,亦须 亲答,如此则 政令自然精彩。可以系属人心。伏乞 圣裁。 一 祖宗旧规 视朝回宫之后。即奏事一次。至申时又奏一次。内侍官先设 御案。请上文书。即退出门外。待 御览毕。发内阁拟票。此其常也。凡言隆庆初年云云者皆指前人之失也新郑固有□甲至隆庆初年,不知何故,不设 览本御案司礼监官奏文书,先帝止接在手中,略览一二,亦有全不览者,夫人君乃天下之主。若不用心详览章奏。则天下事务。何由得知中间如有姧诡欺罔情弊。何以照察。今后乞 命该监官查复旧规。将内外一应章奏不知民本应于何时览□除通政司民本外其余尽数呈 览。览毕送票票后再行呈 览果系停当。然后发行。庶下情得通。奸弊可弭而 皇上亦得以通晓天下之事。臣等又思得各衙门题奏甚多难以通篇逐句细览其中自有节要之法,如各衙门题覆,除前一?系原本之词,不必详览,其拟议处分,全在案呈到部以后一?,乞 命该监官,每日将各本案呈到部去处,夹一小红纸签,皇上就从此览起则其中情理,及议处当与不当,自然明白,至于科道及各衙门条陈论劾本则又须全览。乃得其情。伏乞 圣裁 一事必 面奏。乃得尽其情理。况 皇上新政。尤宜讲究天下之事。始得周知。伏望于每二七日 临朝之后。一 御文华殿令臣等随入叩 见。有当奏者。就便陈奏。无则叩头而出。此外若有紧急密切事情。容臣等不时 请见。其 开讲之时。臣等皆日侍左右。有当奏者。即于 讲后奏之。如此则事得精详。情无壅蔽。不惟 睿聪日启。亦且权不下移,而诸司之奉行者。当自谨畏不敢草率塞责矣。伏乞 圣裁。 一事必议处停当。乃可以有济而服天下之心。若不经议处。必有差错 国朝设内阁之官。看详章奏拟旨盖所以议处也。今后伏望 皇上将一应章奏俱发内阁看详拟票上 进。若不当上意。仍 发内阁。再详拟 上若或有未经 发拟。后文襄竟以内批去国此条专为制御江陵而发也径自 内批者容臣等执奏明白方可施行庶事得停当而亦可免假借之弊其推升庶官,及各项陈乞与凡一应杂本,近年以来,司礼监径行批出,以其不费处分而可径行也,然不知推升不当,还当驳正,与或情事有欺诡,理法有违犯,字语有乖错者,还当惩处,且内阁系看详章奏之官。而章奏乃有不至内阁者使该部不覆则内阁全然不知。岂不失职。今后伏望 皇上命司礼监除民本外。其余一应章奏。俱 发内阁看详。庶事体归一。而奸弊亦无所逃矣。伏乞 圣鉴 一凡官民本辞,其有理者自当行,其无理者自当止,其有姧欺情弊者,自当惩治,未有 留中不出之理。且本既 留中。莫可稽考。则不知果经 御览而留之乎抑亦未经 御览而有留之者乎是示人以疑也又或事系紧急密切。而有 留中者及至再陈。岂不有误今后伏望 皇上于凡一切本辞。尽行 发下。倘有未下者。容原具本之人。仍具原本。 请乞 明旨。其通政司 封进外来一应本辞。每当日将 封进数目。开送该科备照倘有未下者科官 奏讨。明白如此庶事无关隔。而亦可以远内臣之嫌。释外臣之惑。其于治理所关非细。伏乞 圣裁 ○正国是顺民心以尊 朝廷疏〈处置叛卒〉 臣惟 国家所以强盛尊安,虽有不逞之徒,卒莫敢犯者,以纪纲振而民之爱戴深也,若纪纲废而神气弛,神气弛则人无畏惮,祸乱四起,若民心失,则元气索,元气索则支离涣散,邦本不固,自昔嘉靖初年。连有大同叛卒之变。不能正法。尔后遂有辽东之变。又不能正法。遂有山西之变。又不能正法遂有振武之变,又不能正法。而今安庆之变作矣。纲纪不振后来必至效尤向使前此一次处置得宜则 国威有在人知所惩安得复有今日事乎然所谓不能正法者。非不行法也。委曲迁就虽有正法之名而无其实此奸人所以不悛也彼时亦有叛卒受戮者矣顾真正巨恶。莫敢谁何。而徒毛取一二龌龊之流。苟且塞责。其委曲于叛卒。而迁就以图了事之意非惟叛卒知之而天下之人皆知之也至于官司则每加以激变之罪此论甚快然官司亦实有激变者盖叛卒难处而官司易治易治者之加严。正欲见难处者之当宽耳。其委罪于官司而遮饰以图了事之意非惟官司知之而天下之人皆知之也凡若此者。皆是当时主计之臣。暗懦规避。不肯为国任事。而徒依违苟且于目前。遂使六七十年间。 朝廷之法大坏而不可收拾。良可恨也故在今日者正当先正叛乱之罪。而不必连及于官司若连及官司。即有轻重不伦。则为叛卒者必将曰。吾辈虽有人抵罪。而知府亦已不利。则吾之利亦巳得矣将使有卫所地方有司。何以行法。军卒有不利有司之行法者。必将曰吾只闭城吶喊何愁有司之不得罪乎若此者是率天下而乱也。而何以为 朝廷之纪纲哉夫即使知府诚有罪此论为平亦不当此时并论而况查志隆者,本无激变之情,甚有循良之政,先是南京兵部尚书王之诰,操江都御史张卤,巡按御史刘曰睿,见今巡抚都御史张嘉胤,皆奏称本官善政宜民,地方利赖,于叛卒事毫无干涉。不宜加罪。臣又访得本官被逮时安庆百姓数千人,追随号哭,声闻百里,今又有百余人随至京师上本乞留,臣昨过长安街见百余人,长跪路旁,号哭称冤,臣惊问之则乃安庆军民保留知府者,夫民心如此。可重拂而不之恤乎。况本官巳经法司问明。例当复职今安庆府虽巳推有知府吴孔性,然使查志隆他补则彼叛卒利其去任。亦为得计。而百姓乃大失望。非所以戡乱而安民也。文襄实有担当故臣以为宁使吴孔性他移而查志隆必不可动如此庶奸宄之志慑。而 国势强。闾閰之情通而 国恩洽一查志隆固不足言也。臣展转思惟,不能自巳,辄敢尘渎 圣听,伏望 皇上敕下吏部,仍令查志隆还任,安庆府知府吴孔性另处他地,使天下皆知我 皇上威有必伸。非一毫之所可挠。 明有必照。非一毫之所可眩。不惟可以振一时之纪纲。而万世之纪纲。由此以振。不惟可以安一郡之民心。而天下之民心。由此以安。其于治理所关非细。 ○议处本兵及边方督抚兵备之臣以禆安攘大计疏〈储养中枢边抚〉 臣惟兵部尚书,即古大司马之职,所以统六师,平邦国,安危所系任至重也,况二三十年来,边关多事,调度为难,则其任尤重,所宜多需其才,用之不竭,然后可以济事,而乃遇有员缺,皇皇求索,不得其人,岂果世之乏才欤良由养之不豫,是以不能卒得于临时也文襄留心戎务如此真勘定之才也臣观兵部侍郎止如别部额设二员盖边关无事之时则然也。近年既称边关多事。而官则如旧。或闲添一员协理戎政。然又时用宪臣侍郎亦非定员今虽设添注官而亦苦缓急乏人则所谓定员者止二人而巳而二人者皆协理部事。不得随时出入。或欲巡阅边务。未免假借于他官。或遇边方总督员缺。未免那移于他处。假借他官。则非其本职。不便行事。那移他处。则补于东。又缺于西。且彼此候代。道途遥远。动经岁时。不得履任。门庭紧急之事。无人为御。臣不意 国家如此大事而乃苟且以处至此也臣愚诚中夜以思,谓宜于兵部添设侍郎二员。同额设侍郎协理部事。平日则练习本兵政务。或欲巡阅边务。即以一人往。既便行事。又不烦于假借。或遇边方总督员缺。即以一人往既可朝发夕至又不费于那移迨其出入中外。阅历既深凡本兵政务。与夫边关险隘。虏情缓急。将领贤否。士马强弱。皆巳晓畅谙熟。方略素定。遇有尚书员缺。即以其尤深者补之。如此而犹称乏用。必不然也。然兵乃专门之学非人人皆可能者若用非其才。固不能济。若养之不素虽有其才。犹无济也。此论经久可行臣愚谓储养本兵大臣即当自兵部司属始盖兵部司属。皆与闻军旅之事。而乃不择其人。泛然以用。又往往迁为他官不得其人既未必可用。而又迁为他官。则人无固志。视为傅舍。不肯专心于所职。如此者非惟无以备他日之用而目下承行亦有不当者矣愚尝谓天下大事皆系部即覆奏施行宜特高其选而枢曹尤当重也今宜特高其选而以有智谋才力者充之使其专官于此练习事务不复他迁。而又议其升格。如边方兵备缺。即以兵部司属补边方巡抚缺。即以边方兵备补。边方总督缺即以边方巡抚补。而总督与在部侍郎时出时入以候尚书之缺譬之通政鸿胪然待次于下,鱼贯而进,其他官中有特出之才。能知兵事者。又□取一二。以补不足。如此而犹称乏用。必不然也。然臣又思之。养才虽足以备用。然劝惩不明。何以尽人力。体悉不周何以尽人心。臣见边方之臣。涉历沙漠。是何等苦寒。出入锋镝是何等艰难百责萃于前。是何等担当。显罚绳于后是何等危惧。其为情苦。视腹里之官。奚啻十倍。而乃与之同论俸资。同议升擢。甚者且或后焉。方今边□论俸亦自不同而人心终不乐边缺者不以升擢之速为美而以得补好官为荣也此功臣所以灰心烈士为之太息者也诚宜特示优厚有功则加以不测之恩有缺则进以不次之擢使其功名常在人先。他官不得与之同论俸资。脱或推委误事。则律以法脱或任职不称。则左其官。使其功名常在人后。尚不得与他官同论俸资夫称职者常先则人必欣于进取不称职者常后则人必惧于蹭蹬。如是而犹不尽力。必不然也。至于人力有限。穷则不支。臣又见边关总督之臣。用之不効者既蒙显罚。而用之効者。乃不蒙顾惜。事一入手。更无援助。更无代替。使其频年累岁。常受苦辛非惟不得息肩。抑且不遑喘息直至肝脑涂地而后巳。斯其情不尤苦乎。若使储养有素。用不乏人。自可行通融休假之法如其在边日久。著有成绩。则特取回部。以休假之休假之后不妨再出使其精神得息而不疲。知慧长??谷而不竭。以勤王事。为济必多。且臣子驰驱之苦。既 在上者所深体。而 君父体念之意。亦在下者所周知。 君臣之义。即同父子之恩。如是而人不尽心。必不然也。臣受皇上眷任。誓图报称。见得边事废弛必须得人乃可振起而用人不得其道乃如此。若及今不为之所。恐因循愈久。愈难收拾。可终任其废弛而巳乎。故愿为我 皇上早为设处。以济目前之急。预为储养。以备他日之用。安攘之计。或莫先于此也。 奉 俞旨以兵事至重人才难得必博求预蓄乃可济用览奏处画周悉具见为国忠猷都依议 ○议处本兵司属以禆边务疏〈兵部司属〉 先该臣拱具奏储养本兵大臣自司属始已蒙 圣明准允。容臣等仔细体访,于本兵司属中分别其可留者留,可处者处,其别衙门官,有可调为本兵司属者调,区计停当,陆续题 请外,臣等又思得方今边徼用兵之处。惟是蓟辽宣大延绥宁夏甘肃。而南则闽广。是数处者风土不一。事体各异。每遇有事。本兵处分止凭奏报之词别无据证以故常不得其的确心思可谓周密臣愚谓宜于是数处之人。择其有才力知兵事者。每处多则二人。少则一人。使为本兵司属彼生于其地。身亲其事者与奏报自是不同身家之虑既无不周至如山川之险易。将领之贤否。士马之强弱。与夫奏报之虚实。功罪之真伪。皆其所知。便可一问而得以是为参伍之资。处分或无不当。且是数处者既有其人。然亦不过司属三分之一。兵部司属正宜用边人以其晓畅兵事耳余员尚多天下之人皆在固非偏用边人。伏望 圣明裁定,敕下臣等施行仍乞 著为令甲永远遵守,俾是数处之人。在兵部者。后先继续。不至间断。其于边务。所裨必多矣。 奉 俞旨兵部司属依拟选用著著为令 ○议处边方有司以固疆圉疏〈边方有司〉 臣惟蓟辽山陕沿边有司,汉太守带将军是也虽是牧民之官寔有疆场之责。虏骑蹂践。既难支持,百姓凋残。又难绥抚。即以有才力者为之。犹惧不堪。即优厚而作兴之。犹恐不振。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非迁谪则多才力不堪之人。谓以劣处之也。彼其用之腹里。尚然罔效又何有于边方。待之既薄。志意隳沮。又何望于展布。是以善政无闻。而郡邑之狼狈为甚。皆是用人不当所致。此弊至今犹然盖徒以地苦其人而曾不顾人之苦其地也盖健以边方为远地而曾不思远地安然后内地得以安也。及今若不亟处。恐日复一日。狼狈愈极。而不可收拾。所关非细,臣惟 国家用人。不当为官择地。只当为地择官。今边方既系要紧之地。又皆狼狈。则尤宜以贤者处之合无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或查治有成绩。兼通武事者调用而又议其赏罚。有能保惠困穷。俾皆乐业者。以三年为率。比内地之官。加等升迁。有能捍患御敌。特著奇绩者以军功论不次擢用。如其才略恢弘。可当大任。即由此为兵备为巡抚为总督。无不可者。必须通资格使杂流发愤惟以治効为准不必论其出身资格乃若用之不效。无益地方者降三级别用。若乃观望推委以致误事者。轻则罢黜重则军法治罪。夫既开功名之路。以歆之于前。则不肯不尽其心。又有严罚以绳之于后。则不敢不尽其力。庶乎修职者多而边方有赖也。然臣又思功名之路既开。则又有本是腹里。而借边方省分之名。以图幸进者。亦不可不预为一定之说。臣等查得蓟辽则昌平顺义密云怀柔蓟州玉田丰顺遵化平谷迁安抚宁昌黎乐亭延庆永宁保安自在安乐等州县山西则河曲临县忻州崞县代州五台繁峙定襄永宁宁乡岢岚岚县兴县静乐保德大同怀仁浑源应州山阴朔州马邑蔚州广灵广昌灵丘等州县,陕西则固原静宁隆德安定会宁兰州环县安塞安定保安清涧绥德米脂葭州吴堡神木府谷等州县,此六十一处。乃是边方。前项事宜惟当行之于此。其他虽是蓟辽山陕所属。不得槩以边称。徒资幸路。其各府佐贰在边任事者赏罚亦同前议则事体有定。不复可有假借者矣。臣因见得沿边郡邑敝坏。必当为处。日夜念此至熟。故敢特效其遇。伏望 圣明裁断施行。 ○推补兵部右侍郎并分布事宜疏〈协理中枢〉 吏科抄出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掌管吏部事高拱奏为议处本兵及边方督抚兵备之臣以禆安攘大计事,内议兵部添设侍郎二员,同额设侍郎协理部事,平日则练习本兵政务,或欲巡阅边务,即以一人往,既便行事又不烦于假借,或遇边方总督员缺,即以一人往,既可朝发夕至,又不费于那移,迨其出入中外阅历既深,凡本兵政务,与夫边关险隘,虏情缓急将领贤否,士马强弱,皆巳晓畅谙熟方略素定,遇有尚书员缺,即以其尤深者补之等因,奉 圣旨兵事至重,人才难得,必博求预备乃可济用览卿奏处画周悉,具见为国忠猷,都依议行,钦此,照得兵部协理部事侍郎员缺,先该吏部题奉 钦依照例会官推补,臣等会同各部都察院通政使司三品以上堂上官及大理寺署印官,推举得大理寺卿张翀巡抚河南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栗永禄,俱堪任协理部事侍郎,伏乞 圣明于内 简用一员升以部衘,候 命下之日,令其到任协理部事,遵照奏内事理,一体钦遵行事,遗下员缺照例会官推补,及照原议添设侍郎。即与额设者一同协理部事。非有分别。乃既设之后。兵部遂另立协理部事之名。旧例添设者尝推诿不理政事故此疏预为指分以新设者为额外之员。自分彼此。互起猜嫌。殊非体 国之公。何有协恭之义。合无行令各官今后除左侍郎一员外。其右侍郎三员。惟以到任先后为序。不得仍前争讲礼义致乖体统。至于职掌。尤宜预先分定。乃得早为之谋。不致临时仓皇。苟应故事。如遇总督员缺。或应巡阅边务。照前题 准事例。即于四臣中拣一人往。其平居无事。皆令在部协理。每遇防秋。或有紧急。则以左侍郎在部。其右侍郎三员。以一防护 陵寝。以一提督九门。以一护守通州漕粮。具有经画次序有定。无相搀夺临时各照职掌而行。不必再行题 请烦渎庶先事既有豫备。而临事自可从容。 ○议处远方有司以安地方并议 加恩贤能府官以彰激劝疏〈僻远郡县〉 臣惟广东旧称富饶之地,乃频年以来,盗贼充斥,师旅繁兴,民物凋残,狼狈巳甚,以求其故。皆是有司不良所致,而有司之不良。其说有四。用人者以广东为瘴海之乡。劣视其地。有司由甲科者十之一二。而杂行者十之八九。铨除者十之四五。而迁谪者十之五六。彼其才既不堪。此是通弊而又自知其前路之短多甘心于自弃此其一也岭南绝徼。僻在一隅。声闻既不通于四方。动静尤难达于 朝著。有司者苟可欺其抚按。即无复有谁何之者。此其一也。广乃财贝所出之地。而又通番者众。奇货为多。本有可渔之利。易以艳人此其一也。贪风既成。其势转盛。间有一二自立者。抚按既荐之矣凡荐劾皆有额数故虽有不肖者以额外幸免而所劾者亦不过聊取一二。苟然塞责固不可以胜劾也。彼其见抚按亦莫我何。则益以为得计而无所忌惮。居者既长恶不悛来者亦沦胥以溺。是以贪风牢不可破。此其一也。以甘于自弃之人处僻远之地艳可渔之利而共囿于无可忌惮之风此所以善政无闻。民之憔悴日甚。而皆驱之于盗贼也。若不亟处。敝将安极。查得往岁奉 旨多取进士,议者为当于此等一处用之。乃竟不肯选去。殊为可憾。合无今后广东州县正官。必以进士举人相兼选除。杂流迁谪。姑不必用。果有治绩。抚按从实奏荐行取推升。如其奉职无状。必须尽数参来处治。不得仍前聊取一二。苟且塞责。如尚苟且塞责。容臣等参奏治罪。庶人心知警而不敢公然纵肆也,然不肖者罚。固可以示惩若使贤者不赏。又何以示劝。臣等访得潮州府知府侯必登,公廉有为,威惠并著,能使地方鲜盗,百姓得以耕稼为生,此等贤官他处犹少,而况于广东乎,若使人皆如此,又何有地方不靖之忧,合无将本官先加以从三品服色俸级,令其照旧管事,待政成之日,另议超升,其他尚有能靖地方者容臣等访得续行题请 加恩,庶人心知劝而皆有以兴起也,然臣又思远方之困敝,不止广东,而广东特其甚者,如广西云贵皆称绝徼,近年皆有兵革之事,民亦皆不堪命,议处有司亦当以广东例行,盖天下虽大实则如人一身必是血脉流通顶踵皆至然后可以为人若使远方功罪之实。为在 上者所明照而君上综核之意。为在远者所周知。则谁敢不畏。敢不修职。万里之外。如在目前。治理之机。可运掌上。圣人所以能使中国为一人用此道也伏望 圣明特赐施行,不胜幸甚。 奉 俞旨以近来远方有司不得其人以致民不聊生盗贼滋蔓这所议甚得弭盗安民之要都准行 ○公考察以励众职疏〈考察〉 查得历年考察调黜官员,多循以往定数甚至掇拾暧昧之事,以充之,且虑数有不足,乃将半载以前被劾官员,不行题 覆候临期凑补此皆本部累年之积弊也臣等窃惟人才之在天下考察照旧数此殊失理然人情怠玩若无成数则优者愈多劣处者愈少故不得已而以成数定之贤与不肖岂有一定之数而 国家用人见贤即进见不肖即退亦岂有明知不肖留以备斥之理。至其所谓不肖。必是大奸大恶残民害政者。乃可当之而细微之过。人所皆有。隐昧之事人所难明。固不必网罗乎此也。况考察之典。所以惩汰官邪。风示有位。所关至为重大。而数十年来每遇考察。其惩汰之数。大较前后不相上下。以是袭为故常。其数既足。自是通论虽有不肖者姑置勿论其数不足虽无不肖者强索以充可谓谬矣乃其称为不肖者。又多苛求隐细。苟应故事。而所谓大奸大恶者。或有所不敢问而佯若不知。或有所不能识而反称高品。纵豺狼于当路。觅狐鼠以塞责。此人心所为不服也。又于考察半载之先抚按论劾者俱不题覆,留作明春之数,夫不善之人。面目未露。犹或有徼幸之心。少存顾忌。若面目巳露。明知必去。则将无所不至矣而乃留之。在位半载之间。民何以堪。此尤不通之甚也。兹者又当考察之期,相应议处,合候 命下,移咨都察院,行各抚按官,自今以始,凡有纠劾官员具本之日。即先革任听处候有 命下,本部即行题覆,其所去者,照依考察事例不得他日朦胧复用,其所留者待文书到日,方许管事,至于考察惩汰者,必是大奸大恶,真正不肖之人,一切隐细,俱不必论,恐此议出地方便无可去之官也果不肖者多。不妨多去。果不肖者少。不妨少去。惟求至当。不得仍袭故常。如此则官不得逞其且去未去之恶。民不至被其巳甚更甚之残。恶者不得幸免既皆有以自惧。善者不至滥及。亦皆有以自安。惩汰风示之道。庶乎有得矣。 ○议处荫官及远方府守疏〈任子〉 此疏为人才为地方两俱得之 窃惟 国家用人欲其修政而非徒豢以禄也。其守土之官,有人民,有社稷,尤须慎简而非可以备员也。今官生一途,在宗人五府者率多出为云贵两广知府,不旋踵辄罢去,盖曰此辈不足用。姑如是处之云尔。然不知官生中固未必皆可用之人。而亦未必无可用之人。今率出为云贵两广知府。又不旋踵罢去。遂使有志者皆自隳沮。曰吾不过云贵两广知府。又不旋踵罢去也。其无志者。则般乐以待迁。曰吾固不失为云贵两广知府。以是相率不务对立。善政甚鲜。所见甚大况云贵两广皆称绝徼所当生养抚辑尤甚内地而又去京师极远。声闻难通官其地者易于纵肆。知府实其一方之主。顾可为官生了事之具哉夫既用其人矣。而故示之不足用。是弃其人也。既为地方设官矣。而故使之不善于官是弃其地也人则吾人。地则吾地。求其用求其治。且不可得。独奈何故弃之。斯不亦舛谬甚乎臣惟部署等官,年资深者始得为知府,官生既可为知府,乃何独不可为部署等官合无今后凡官生出身者,除各小官照常随内外升用,其六七品以上者,许得升部署,及京府治中,太仆寺丞等官,以观其政绩,果能称职。便当为知府。为藩臬。固不必远方也。知府藩臬又称职。又递升之。固不必有限制也其或不称。或不自修捡。则考察及劣处事例有在。将亦无望于知府矣。而况其上乎。至于远方知府。宜与在内地者。一体除授一体升迁不得复有低昂如此则进取之途。不靳于荫叙。而奋励必多。循良之泽。可被于遐荒。而疆圉自靖。斯于用人安民之道。两得之矣。 ○议处科目人才以兴治道疏〈科目〉 臣惟 国家之用人,皆欲其砥砺名节,建立事功,以共成熙平之治,非徒以一日之短长。遂为终身定例。而故有所抑滞于其间也。今布列中外,自州县正官而上,大较皆科目之人,而科目分数,进士居其三,举人居其七,所谓进士举人者。亦惟假此为纲罗之具。以观其他日之何如而非谓此必贤于彼也 国初进士举人并用。其以举人登八座为名臣者。难以一二计。乃后进士偏重而举人甚轻。至于今则极矣。其系进士出身者。则众向之此皆沿习巳深无可如何甚至以罪为功其系举人出身者则众薄之。甚至以功为罪上司之相临。同列之相与。炎凉盈面。可鄙可羞之甚。而皆不自顾也。至于保荐。则进士未必皆贤。而十有其九。举人未必皆不贤。而十曾无其一也。至于升迁。则进士治绩之最下者。犹胜于举人治绩之最上者也。即幸有一二与进士同升。然要其后日则进士之俸少而升官又高。举人之俸多而升官又劣也。若夫京堂之选。则惟进士得之。而举人不复有矣。其偏如此。遂使进士气常盈。举人气常怯。盈者日骄。每袭取而寡实。怯者日沮。率隳堕而恬汗。以故举人皆不乐仕苟年稍强。学未甚荒者。皆相与迁延。冀幸一第。直至年迈学荒。沦落巳甚。然后出而就选。以为姑用了事云尔。间有一二壮年从仕者又皆为贫之故求温饱者也若是而欲望其有为。胡可得哉。论事论理皆切情实然人才隳坏其途多矣岂但此二者之偏哉及其不能有为则又曰此辈果不堪用然不知乃用人之偏所致而非其本体果皆如此也夫崇尚进士。才三分耳。而又使之骄弃却举人。已七分矣而皆使之沮则天下之善政谁与为之。而民生奚由得安也。臣愚以为欲兴治道。宜破拘挛之说。以开功名之路。凡举人就选者初只以资格授官。授官之后则惟考其政绩。而不必问其出身。进士而优则先之。苟未必优即后以举人无妨也。举人而劣则后之。苟未必劣即先以进士无妨也。吏部自行体访。但系贤能。一例升取。不得复有所低昂。仍行都察院转行各该抚按官,务除去旧套但系贤能,一例保荐,亦不得复有所低昂如举人官未经保荐。而升取数多者。抚按官以不及论。其既升取之后,又惟论其政绩,一例推转,举人之俸不必加深,进士之官不必加美,若果才德出众。则一切升为京堂。即上至部卿,无不可者,如此则拘挛之说破。而功名之路开苟非至不肖者。必不甘于自弃也。限年入仕则人人自不耗废此须实实举行至于举人就选之时又必稽其年貌。五十以上者。授以杂官。不得为州县之长。盖州县之长责任艰重须有精力者乃可为之彼其精力既衰胡可以为哉如此则人皆趁可为之时。以赴功名之会。而甘于沦落者,或寡矣。夫举人与进士并用则进士不敢独骄而善政必多进士不敢独骄。则举人皆益自効。而善政亦必多。即未必人人皆然。而十分之中。少可有六七。固巳过半矣。善政多则民安。民安则 国可富。而教化可行熙平之治。可庶几望也。 得旨 祖宗用人原不拘资格近来偏重大甚以致人无实用事功不兴所奏具见经济宏猷于治道人才大有禆益依议著实举行 ○议处马政盐政官员以责寔效疏〈马政盐政〉 臣惟 国家设官。各有所职而非故为剩员也。立议甚透若系剩员则不设之矣其用人也。乃使之各举所职。而非徒以安置也。若所当安置者则不用之矣此二者积轻之弊究难抵起今行太仆苑马寺专理马政。戎伍所资盐运司专理盐政。国用所赖皆系紧关要职非闲局也而近来视之甚轻。即卿与使皆以考不称职有物议者升之。夫安置其人而名曰升是以弃之之道用之也。升而实以安置是以用之之道弃之也。弃之而用。则其任必不胜。用之而弃。则其政必不美。臣不知用人者。乃何以若此也或曰考不称职有物议者。将何以处。臣以为不然夫考课贵严。果不称职有物议直去之而巳矣独奈何以此等衙门为安置之所哉。既劣处之。使之腼颜。又姑容之使之尸位。遂致政务废弛。苟且狼籍。而奸贪之弊且多。 祖宗之设此官意何为者。而乃使若此哉合无今后大破常套。凡卿使员缺必以廉谨有才望者推补,而又议其阶格,卿视布政司参政使视按察司副使待政成之后,视参政者升与参政同,视副使者升与副使同,如更优异,查照 先朝故事,超等擢用,则其官自重矣,其官重则贤者乐就必且尽心于所职。马政盐政。当自修举。而所利于 国家者必多。非惟 祖宗设官之意。可以无失而用人之理。亦得之矣。 奉 俞旨以马政盐政国家重务必重其官乃可责以实效吏部著实举行 ○覆都御史李棠条陈疏〈用人重任〉 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棠,条陈六事,节奉 圣旨兵部看了来说,钦此钦遵,咨部送司,查得用人重任二事,该本部议覆案呈到部,谨开列议拟上 请,伏乞 圣裁,谨题请 旨。 一用人,边镇之才,虽殊腹里秉赋刚柔,虽分南北,大要以通方忠谋,廉勤强干者为用,然边方巡抚,其任最重,务求实心干理,经济雄才,兵备边臣,俱要久任,与府州县官,乞通行查拣不堪者边方改调腹里堪用者腹里升调边方,庶各尽其才,边事有济等因,该本部看得右佥都御史李棠所议用人一欵,与本部见行事体大略相同,盖人才难得。而边才尤难得。一得其人岂可拘于南北近日边方巡抚员缺。本部必慎拣推用。正期其久任济事耳。其见任不宜边方者。酌量升调。见在举行。至于兵备以下诸臣。皆有地方之责。所系非轻。合无及此时,将九边与两广兵备及守令等官,备加查拣,但不堪边地,而官箴无玷者,酌量别调,或原选腹里,而才胜繁剧者,即调补边地,人或不足,仍于新科进士内除补此后久任超迁之法。前后互用。通融优叙。庶责成既专。而鼓舞亦至。人将各展其才。而边事亦有可观者矣。伏乞 圣裁。 一重任,能假便宜则边臣减一分顾忌而才能愈增矣古者藩镇节度之臣。专制一方。随机自便。动无牵制。是以权重而法行。任专而事易今者事必待奏奏多迟疑请自今假以便宜之权。获专阃外之寄。事关大计。必须奏 请。可以自处。径自施行。言守不必苛细过求。若心诚为 国事涉差错亦当秉公原情毋得槩及等因,该本部看得总督承阃外之寄。责任本重。第年来议论太繁。追责太过。以致动而掣肘。人怀顾忌。所以事无大小。必待奏 闻宁坐失事机而不敢便宜从事使人得议其后也今右佥都御史李棠条奏及此,深切时弊合无通行各总督及内外各衙门。此后除事体重大。照常奏 闻外。其巡抚将领以下诸臣。于凡一切兵马钱粮等务。总督得以节制调度者。俱听照 敕书内事理径自举行。不必琐渎 圣听。若所奏大事。中间利害得失。要在 庙堂诸臣。揆以理势。从公酌断。请自 上裁。此一段条奏可以塞议事者之口至于他日之成败利钝本难逆睹偶有未合所宜据理原情不得旁观迂论豫持两可以开后日指摘之端庶言者得尽其谋。为者得尽其力。中外一体协心共济。而于 军国大务。裨益为多。伏乞 圣裁。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