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七政部汇考一(3)


  ▼《汉书·天文志》

  《岁星》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

  《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

  《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

  辰星曰:“北方冬水,知也,听也。”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岁星正月晨出东方,《石氏》曰“名监德”,在斗、牵牛。《甘氏》在建星、婺女。《太初历》在营室、东壁。

  在卯曰“单阏。”二月出,《石氏》曰“名降入”,在婺女、虚、危。《甘氏》在虚、危。《太初》在奎、娄。

  在辰曰“执徐。”三月出,《石氏》曰“名青章,在营室、东壁。”《甘氏》同。《太初》在胃、昴。

  在巳曰“大荒落”,四月出,《石氏》曰“名路踵”,在奎、娄。《甘氏》同。《太初》在参、罚。

  在午曰“敦牂”,五月出,《石氏》曰“名启明”,在胃、昴、毕,《甘氏》同。《太初》在东井、舆鬼。

  在未曰“协洽。”六月出,《石氏》曰“名长烈”,在觜、觿、参。《甘氏》在参、罚。《太初》,在注、张,七星。

  在申曰“涒滩”,七月出。《石氏》曰“名《天晋》”,在东井、舆鬼。《甘氏》在弧,《太初》在翼、轸。

  在酉曰“作詻。”〈尔雅作作噩〉八月出,《石氏》曰“名长壬”,在柳、七星、张、《甘氏》在注、张《太初》在角、亢。

  在戌曰“掩茂。”九月出,《石氏》曰“名天睢”,在翼、轸。《甘氏》在七星、翼。《太初》在氐、房、心。

  在亥曰“大渊献。”十月出,《石氏》曰“名天皇”,在角、亢始。《甘氏》在轸、角、亢。《太初》在尾、箕。

  在子曰“困敦。”十一月出。《石氏》曰“名天宗,在氐、房始。”《甘氏》同。《太初》在建星、牵牛。

  “在丑,曰赤奋若,十二月出”,石氏曰“名天昊”在尾、箕,甘氏在心尾,《太初》在婺女、虚、危。甘氏《太初历》所以不同者,以星赢缩在前,各录后所见也。其四星亦略如此。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决房中道。

  〈注〉宋祁曰:“朱子文云:‘房’字当作‘于’字,盖言月之行

  其道虽多。然皆决于日之中道也。故其后云。“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又曰“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如此、则一决于中道为允。

  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淮南子·天文训》

  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日者,阳之主也,是故春夏则群兽除,日至而麋鹿解。

  月者,阴之宗也,是以月虚而鱼脑减,月死而蠃蛖膲。

  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征,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元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元武,其音羽,其日壬癸。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

  〈注〉仲,中也。四中,谓太阴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

  太阴在四钩,则岁星行二宿。

  “丑钩辰,申钩已,寅钩亥,未钩戌。”谓太阴在四角。

  “二,八十六,三四十二”,故十二岁而行二十八宿,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十二岁而周。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之国,出入无常。镇星以甲寅元始建斗岁,镇行一宿,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岁行十三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一十八岁而周。太白《元始》以正月甲寅,与荧“惑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百二十日而夕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出以辰戌,入以丑未。辰星正四时,常以二月春分效奎、娄;以五月夏至效东井、舆鬼;以八月秋分效角、亢;以十一月冬至效斗、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末,出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

  ▼《张河间集·灵宪》

  “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者,觌于东,觌于东,属阳。行速者,觌于西,觌于西,属阴。日与月,此配合也。

  摄提、荧惑,地侯见晨附于日也;太白、辰星,见昏附于月也。二阴三阳,参天两地,故“男女取焉。”

  ▼魏张揖《广雅》

  《七曜行道》

  “日月五星行黄道,始营室、东壁、奎、娄、胃之阳,入昴、毕间行,觜、觿、参之阴,度东井、舆鬼行柳、七星、张、翼、轸之阴,入角间,贯氏、房,出心、尾、箕之阴”,入斗、牵牛间行,须、女、虚、危之阳,复至营室。

  《星》

  岁星谓之重星,或谓之应星。荧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镇星谓之地侯。太白谓之长庚,或谓之太嚣。辰星谓之钩星。免星或谓之钩星。

  ▼《晋书·天文志》

  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

  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以之比德,刑罚之义。列之朝廷,诸侯大臣之类。

  《岁星》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又曰人主之象也。又主福,主大司农,主齐吴,主司天下诸侯人君之过,主岁五谷。”

  《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又曰,荧惑主大鸿胪,主死丧,主司空。又为司马,主楚吴、越以南。又司天下群臣之过,司骄奢亡乱妖孽,主岁成败。又为理。外则理兵,内则理政,为天子之理也。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一曰,填为黄帝之德,女主之象,主德厚安危存亡之机,司天下女主之过。又曰,天子之星也。

  《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又曰:太白主大臣,其号上公也,大司马位谨候此。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听也,主刑。主廷尉,主燕赵。又为燕、赵、代以北宰相之象,亦为杀伐之气,战斗之象。

  亦曰:“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又曰,蛮夷之星也,亦主刑法之得失。

  凡五星有色,大小不同,各依其行而顺时应节。色变有类。凡青皆比参左肩,赤比心大星,黄比参右肩,白比狼星,黑比奎大星。

  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心为明堂,荧惑庙也。南斗为文太室,填星庙也。亢为疏庙,太白庙也。七星为员官,辰星庙也。五星行至其庙,谨候其命。

  ▼《隋书·天文志》

  “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行”,以成阴阳寒暑之节。

  月者,阴之精也,其形圆,其质清,日光照之则见其明,日光所不照,则谓之魄。故月望之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间,尽睹其明,故形圆也。二弦之日,日照其侧,人观其傍,故半明半魄也。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里,故不见也。其行有迟疾,其极迟则日行十二度强,极疾则日行十四度半。强迟则渐疾,疾极渐迟,二十七日半强,而迟疾一终矣。又月行之道,斜带黄道,十三日有奇,在黄道表;又十三日有奇,在黄道里。表里极远者,去黄道六度。二十七日有奇,阴阳一终。《张衡》云:“对日之冲,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谓之暗虚。暗虚逢月则月食,值星则星亡。”今历家月望行黄道,则值暗虚矣。值暗虚有表里深浅,故食有南北多少。

  五星为五德之主。其行或入黄道里,或出黄道表,犹月行之有阴阳也。然出入无常,不可以算数求也。其东行曰顺,西行曰逆,顺则疾,逆则迟,通而率之,终为东行矣。不东不西曰“‘留”,与日相近而不见曰“伏’,伏与日同度曰合。”木、火、土三星行迟,夜半经天,其初皆与日合度,而后顺行渐迟,追日不及,晨见东方。行去日稍远,朝时近中则留。留经旦过中则逆行,逆行至夕时近中则又留。留而又顺,先迟渐速,以至于夕伏西方,乃更与日合。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自始与日合之后,行速而先日,夕见西方。去日前稍远,夕时欲近南方则渐迟。迟极则留,留而近日,则逆行而合日,在于日后,晨见东方。逆极则留,留而“后迟。”迟极去日稍远,旦时欲近南方则速行以追日,晨伏于东方,复与日合,此五星合见,迟速、逆顺、留行之大经也。昏旦者,阴阳之大分也。南方者,太阳之位而天地之经也。

  七曜行至阳位,当天之经,则亏昃留逆而不居焉,此天之常道也。“三星经天,二星不经天”,参天两地之道也。

  “古历五星并顺行,秦历始有金、火之逆,又甘、石并时,自有差异。”汉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其后相承,罕能察。至后魏末,清河张子信,学艺博通,尤精历数,因避葛荣乱,隐于海岛中,积三十许年,专以浑仪测候日月五星差变之数,以算步之,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迟速,五星见伏有感召向背。言日行在春分后“则迟,秋分后则速。”合朔,月在日道里则日食,若在日道外,虽交不亏;月望值交则亏,不问表里。又月行遇木、火、土、金四星,向之则速,背之则迟。五星行四方列宿,各有所好恶。所居遇其好者,则留多行迟,见早;遇其恶者,则留少行速,见迟。与常数并差,少者差至五度,多者差至三十许度。其辰星之行,“见伏尤异,晨应见在雨水后、立夏前,夕应见在处暑后,霜降前者,并不见。《启蛰》、立夏、立秋、霜降四气之内,晨夕去日前后三十六度内,十八度外有木、火、土、金一星者见,无者不见。”后张冑元、刘孝孙、刘焯等依此差度为定入交食分,及五星定见定行,与天密会,皆古人所未得也。

  ▼《唐书·天文志》

  降娄、元枵以负东海,其神主于岱宗,岁星位焉。星纪、鹑尾以负南海,其神主于衡山,荧惑位焉。鹑首、实沈以负西海,其神主于华山,太白位焉。大梁、析木以负北海,其神主于恒山,辰星位焉。鹑火、大火、寿星、豕韦为中州,其神主于嵩丘,镇星位焉。

  ▼《宋史·天文志》

  日为太阳之精,君之象。“日行一度。一年一周天。”月为太阴之精,女主之象。一月一周天。

  凡月之行历二十有九日五十三分而与日相会,是谓“合朔。”当朔日之交,月行黄道,而日为月所揜,则日食。若日月同度于朔,月行不入黄道,则虽会而不食。月之行在望,与日对冲,月入于暗虚之内,则月为之食。所谓“暗虚。”盖日火外明,其对必有暗气,大小与日体同。此日月交会薄食之大略也。

  岁星为东方,为春,为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主福,主大司农,主五谷,主泰山徐青兖,及角、亢、氐、房、心、尾、箕。

  荧惑为南方,为夏,为火,于人五常,礼也,五事貌也。《晋灼》曰:“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二岁一周天。”《星经》曰:“主霍山扬荆、交州。又舆鬼、柳七星,又主大鸿胪。”又曰:“主司空,为司马,主楚吴越以南,司天下群臣之过失填星为中央,为季夏,为土。于人五常,信也,五事思也。

  常以甲辰元始之岁,填行一宿,二十八岁而一周天。

  《星经》曰:“主嵩山豫州,又主东井。”

  太白为西方,为秋,为金,于人五常义也,五事言也。常以正月甲寅与火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四十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后出东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也,一年一周天。《星经》曰:“主华阴山梁雍益州”,又主奎、娄、胃、昴、毕、觜、参。又曰:“主大臣。”

  辰星为北方,为冬,为水。于人五常,智也,五事,听也。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也。一年一周天。《星经》曰:“主常山、冀并、幽州,又主斗牛、女、虚、危、室、壁。”又曰:“主燕赵,代主廷尉”,以比宰相之象。

  凡五星:岁星色青,比参左肩;荧惑色赤,比心大星;镇星色黄,比参右肩;太白色白,比狼星;辰星色黑,比奎大星。

  凡五星与列宿相去方寸为犯,居之不去为守。两体俱动而直曰“触”,离复合,合复离曰“斗”,当东反西曰“退”,芒角相及同舍曰合。

  凡五星之行,古法周天之数。如岁星,谓十二年一周天,乃约数耳。晋灼谓“太岁在四仲,则行三宿,在四孟四季,则行二宿。故十二年而行周二十八宿。”其说亦非。夫二十八宿,度有广狭,而岁星之行,自有盈缩,岂得以十二年一周无差忒乎?唐一行始言岁星自商、周迄春秋季年,率百二十余年而超一次,因以为常。

  “以《春秋》乱世则其行速,时平则其行迟”,其说尤迂。既乃为后率、前率之术以求之,则其说自悖矣。今《绍兴历》法,岁星五年行一百四十五分,是每年行一次之外有余一分,积一百四十四年剩一次矣。然则先儒之说,安可信乎?余四星之行,固无逆顺,中间亦岂无差忒?一行不复详言,盖亦知之矣。

  ▼郑樵《通志·七曜》

  太白者,白帝之子,一名火政,一名官星,一名明堂,一名太皞,一名终星,一名天相,一名天浩,一名序星,一名梁星,一名威星,一名大嚣,一名大爽。〈余俱与晋隋志同不复录。〉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