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类书 > 古今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
第一百卷 |
|
煙部彙考 《淮南子》 《天文訓》 《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 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 煙部藝文〈詩〉 《詠煙》梁·簡文帝 浮空覆雜影,含露密花藤。乍如洛霞發,頗似巫雲登。 映光飛百仞。從風散九層。欲持翡翠色,時吐鯨魚燈。 《浦狹村煙度》陳張正見 茅蘭夾兩岸,野燎燭中川。村長合夜影,水狹度浮煙。 收光暗鳥弋,分火照漁船。山人不炊桂,樵華幸共燃。 《詠煙》唐·李嶠 瑞氣凌青閣,空濛上翠微。迥浮雙闕路,遙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暉。還當紫霄上,時接彩鸞飛。 《煙》徐夤 燎野焚林見所從。惹空橫水展形容。能滋甘雨隨車潤。不並行雲逐夢蹤。晴鳥迴籠嘉樹薄春亭嬌幕好花濃。有時片片風吹去。海碧山清過幾重。 《遠煙》處默 靄靄前山上,凝光滿薜蘿。高風吹不起,遠樹得偏多。 翠與晴雲合,輕將淑氣和。正堪流野目,朱閣意如何。 《茶煙》元·謝宗可 玉川罏畔影沈沈,淡碧縈空杳隔林。蚓竅聲微松火暗,鳳團香暖竹窗陰。詩成禪榻風初起,夢破僧房雪未深。老鶴歸遲無俗侶,白雲一縷在遙岑。 《新煙》明·袁凱 覆堤初冉冉,渡水尚遲遲。一樹梨花色,猶能似舊時。 《茶煙》瞿佑 濛濛漠漠更霏霏,淡抹吟屏羃講帷。石鼎火紅詩詠後,竹爐湯沸客來時。雪飄僧舍衣初濕,花落觥船鬢已絲。唯有庭前雙白鶴,翩然趨避獨先知。 《煙》孟洋 湘流落日外,沙迥暮生煙。杳杳千峰失,霏霏萬壑連。 鵲翻知浦樹,人語辨江船。暗裏猿聲斷,愁深攪夜眠。 《暮煙》胡宗仁 送客歸舟息樹根,蕭疏楓葉掩柴門。暮煙未即全遮眼,猶露橋西一兩邨。 煙部選句 楚屈原《九章》:「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漢劉向《薰爐銘》:「中有蘭綺朱火青煙。」 宋顏延之《連珠》:「火含煙而煙妨火,桂懷蠹而蠹殘桂,火勝則煙滅,蠹壯則桂折。」 謝靈運撰《征賦》:「披宿莽以迷徑,睹生煙而知墟。」唐陳子昂《金門餞序》:「遠樹與孤煙共色。」 張悅《宴薛王山池序》:「城煙屢起而泊山,野風時來而過水晉陶潛詩:「曖曖遠人邨,依依墟里煙。」宋顏延之詩:「山煙冒隴生。」 《謝莊詩》:「煙竟山郊遠。」 謝靈運詩:「烈火縱炎煙。」 《謝脁詩》:「遠樹曖芊芊,生煙紛漠漠。」〈又〉桑柘起寒煙。〈又〉渺渺《青煙移》。 梁簡文帝詩:「古樹無枝葉,荒郊多野煙。」〈又〉水煙浮岸起。〈又〉空園暮煙起,逍遙獨未歸。 范雲詩:「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 吳均詩:「莓莓看細雨,漠漠視濃煙。」〈又〉「山際見來煙。」《何遜詩》:「暮煙起遙岸。」 陳徐陵詩:「岸煙起暮色。」 《沈炯》詩。「火炬前邨發,林煙樹下昏。」《江總》詩。「野火初煙細。」〈又〉「石瀨乍深淺,崖煙遞有無。」北周庾信詩。「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 唐太宗詩:「晚煙含樹色。」〈又〉宿霧足朝煙。 《虞世南詩錄》:「野明斜日,青山澹晚煙。」〈又〉「日彩泛槐煙。」《李百藥詩》:「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輕煙。」 王勃詩:「魚床侵岸水,鳥路入山煙。」〈又〉「重巖起夕煙。」陳子昂詩。「野戍荒煙斷。」〈又〉「遠岸孤煙出,遙峰曙日微。」《沈佺期》詩。「桂葉晚留煙。」〈又〉朝日斂紅煙。〈又〉雲鴈下江煙。 王維詩:「大漢孤煙直。」〈又〉《柳綠》更帶朝煙。 儲光羲詩:「路斷因春水,山深由暝煙。」〈又〉蒼山起暮雨,極浦浮長煙。 《孟浩然》詩:「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李白詩:「水色倒空青,林煙橫積素。」〈又〉博山爐中沈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又〉「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煙。」韋應物詩:「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煙。」 岑參詩:「水煙晴吐月。」 李嘉祐詩:「日晚長煙高岸近,天寒積雪遠峰低。」杜甫詩:「孤城返照紅將斂,近市浮煙翠且重。」〈又〉村煙輕冉冉,竹日淨暉暉。 張繼詩:「野莊喬木帶新煙。」〈又〉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韓翃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戎昱詩:「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廚煙。」 白居易詩。「曉色萬家煙。」 李德裕詩:「幽翠生松栝,輕煙起薜蘿。」 杜牧詩:「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又〉初月微明漏白煙。 《許渾》詩:「山月夜行客,水煙朝渡人。」〈又〉晴煙和草色。〈又〉山檻晴歸漠漠煙。 《溫庭筠》詩:「煙光似帶浸垂柳。」 張喬詩:「竹外村煙細。」 李山甫詩:「碧煙水面生。」 《張蠙》詩:「遙憶巴陵渡,殘陽一望煙。」 宋余靖詩:「疏煙明月樹,微雨落花村。」 《孔平仲》詩:「別浦暝煙生,歸鳥向村急。」 秦觀詩。「廬煙起處認孤邨。」陸游詩。「積水遠生煙。」〈又〉茅簷細雨濕炊煙。〈又〉隔水橫林一抹煙。〈又〉斷山欲雨自生煙。 《惠崇詩》:「殘月楚山曉,孤煙江廟春。」〈又〉《古戍生煙直》明楊基詩:「山中人家改新火,隔樹吹來榆柳煙。」 煙部紀事 《許邁別傳》:邁少名暎,有道術。高平閻慶就暎受業,慶方去,暎為燒香,皆五色煙出,暎亦自去,莫知所在。 《北史徒河慕容廆傳》:苻堅每臨聽訟觀,令民有怨者舉煙於城北,觀而錄之。長安為之語曰:「欲得必存當舉煙。」 《梁書張弘策傳》:「弘策恆隨高祖遊處,每入室,常覺有雲煙氣,體輒肅然,由此特敬高祖。」 《梁書高祖丁貴嬪傳》:貴嬪諱令光,生於樊城,有神光之異,紫煙滿室,故以光為名。 《述異記》:漢水西山有九井,井中出五色煙,高數丈。傳云「昔人有縋,入得數觓空青。」 《陳書高祖本紀》,永定二年「夏四月戊辰,重雲殿東鴟尾有紫煙屬天。」 《南史蕭摩訶傳》:「隋賀若弼襲京口,進鍾山魯廣達、田端力戰,弼躬當廣達,縱煙自隱,窘而復振。」 《舊唐書太宗本紀》:武德四年二月,進屯青城宮,營壘未立,世充眾二萬,臨穀水而陣於北邙山。令屈突通率步卒五千,渡水擊之。因誡通曰:「待兵交即放煙,吾當率騎軍南下。」 《法苑珠林》:「陳莊入武當山學道,所居有白煙,香氣聞徹。」 《香譜》:「《三洞珠囊》,許遠遊燒香,皆五色香煙出。」 《珍珠船》,楊相召崔相飯前香,爐中煙成樓閣,云「是罽賓國香。」 《雲仙雜記》:「黃巢陷京城,南唐王氏有鏡六鼻,常生雲煙袁豐居宅後有六株梅,開時為鄰屋煙氣所爍,屋乃貧人所寄,豐即圖泥塞竈。」《北戶錄》:「南海人至八九月於池塘間采魚子,著草上,懸於竈煙上。至二月春雷發時,浸於池塘,旬日內如蝦䗫子狀,鬻於市,號魚種。」《玉海》:「宋太平興國四年,曹翰遣五駿騎為斥候,授」以五色旗,人執其一。先是,敵至必舉狼煙,翰分遣人舉煙境上,敵疑有伏,引去。 《宋史夏國傳》:「國每出戰,率用隻日。惡雨雪,晝舉煙揚塵,夜篝火以為候。」 《趙自然傳》:「有秦州民家子趙抱一者,常牧羊田間。一夕有叩門召之者,以杖引行,杖端有氣如煙,其香可悅。俄至山崖絕頂,見數人會飲,音樂交奏,與人間無異,自是不喜熟食。」 《在田錄》:高皇既在寺,值歲凶,僧以歉收不能給眾,俾各還皇陵。《碑記》有云:「朝望突煙而徑進,暮投孤廟以趨蹌。」蓋紀實也。 袁宏道《越中雜記》:「玉京去五泄二十餘里,洞門空闊,初時若夏屋,少進,徑微仄,闊復如前,凡三四折,至一孔極小,非匍匐不能入,貼地而行,炬煙大作,眼淚如雨。偶思前輩有說入洞為煙薰殺者,心懼,乃退出。」《雲南通志》:「元江府石煙,在他郎卜左村石坳中通一竅,最深,有煙裊裊,四時不絕,居民以煙所指卜吉凶。」 煙部雜錄 《周禮秋官》:「蟈氏掌去蛙黽,焚牡蘜,以灰灑之則死,以其煙被之,則凡水蟲無聲。」 《三墳》書形墳,山氣籠煙。 《魯連子》:「一竈五突,分煙者眾。」《易》「林十里,望煙散。煙日分,形體滅寂,終不見君。」《淮南子齊俗訓》:喜怒哀樂,有感而自然者也。故哭之發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憤於中而形於外者也。譬若水之下流,煙之上尋也,夫孰有推之者。 《說山》訓「以束薪為鬼,以火煙為氣;以束薪為鬼,朅而走;以火煙為氣,殺豚烹狗。先事如此,不如其後。」《說林》訓「千里之隄,以螻螘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 《說文》:「煙,火氣也。」焆焆然也。 《抱朴子·內篇》:「入水之燼,火滅而煙不即消。」 《拾遺記》:「岱輿山有員淵,孟冬水涸,有黃煙從地出,起數丈,煙色萬變。」 劉勰《新論防慾》篇:「情之傷性,性之妨情,猶煙冰之與水火也。煙生於火而煙鬱火,冰出於水而冰遏水。故煙微而火盛,冰泮而水通。」 《殊好篇》:「飛鼯,甘煙。飛鼯,好食火煙。」 《酉陽雜俎》:「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老學菴筆記》:「西蜀有竹炭,燒巨竹為之,易燃無煙耐久,亦奇物。」 《袪疑》說:「舊聞咒棗而煙起,心雖知其為術,不知其所以為術也。後因叩之道師,乃知棗之煙者,藏藥於棗,託名以咒,撚之則藥如煙起。」 《丹鉛總錄》:宋人小說謂劉禹錫《竹枝詞》「瀼西春水縠紋生」,乃生熟之生,信是。《文選》謝朓「遠樹曖芊芊,生煙紛漠漠」亦然。小謝之句,實本靈運。靈運撰《征賦》云:「披宿莽以迷徑,睹生煙而知墟。」 《居山雜志》:「晚山多綠,煙起于麓,輕籠淡抹,其橫如練。」焚香七要:「燒香取味,不在取煙。香煙若烈,則香味漫然,頃刻而滅。」 《本草》龍涎惟入諸香,焚之則翠煙浮空。 《火鴉蝙蝠》,能食焰煙。 煙部外編 《列仙傳》:「甯封子為黃帝陶正。有人過之,為掌火,能出五色煙,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隨煙上下。」 《抱朴子·內篇》:「赤松子以元蟲血漬玉為水而服之,故能乘煙上下也。」 《袖中記》:晉文公焚林以求介子推,有白鴉繞煙而噪,或集介子推之側,火不能焚。晉人嘉之,為立臺,號曰「思煙。」 《拾遺記》:「海人乘霞舟,以雕囊盛數升龍膏,獻燕昭王。 王坐通雲之堂,然龍膏為燈火,色曜百里,煙色如丹。」員嶠山西有星池,出爛石,常浮於水,色紅質虛似胏,燒之香聞數百里,煙氣升天則成香雲,雲遍則成香雨。 《雲笈七籤》:「青精之宮有上華之室,室中有自然青氣,號曰返香之煙,逆風聞三千里。」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