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历史演义 > 宋宫十八朝演义 | 上页 下页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1) |
|
且说匡胤拿起弓来,双手便拉,只因用力过猛,那弓响亮一声,应手折断。匡胤将断弓丢在地上,弯着腰又取了一把最大的,轻轻一拉,那弓早如满月一般,扯将开来。匡胤却面不改色,胸不喘气,从容自如,把弓放还原处。旁观的人,无不拍手称赞!都说这红面汉膂力甚大,非常人所及。 黑汉见匡胤绝不费力,便把自己的弓拉开,面上也现出惊愕之色!连忙抢上一步,满面春风,双手打拱,向匡胤说道:“英雄真好力量!但不知尊姓大名,何处人氏,请赐示知。” 匡胤也拱手答道:“小可姓赵,名匡胤,涿州人氏,拉扯一把弓,乃是寻常小事,有甚奇异!” 黑汉说:“原来是赵家公子,怪不得有此神力,果然不愧将门之子!小可闻名已久,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匡胤答道:“小可徒有虚名,毫无实际,何蒙揄扬,不胜惭愧!但不知壮士何方人氏,尊姓大名,因甚在此卖弓,又不收钱,愿闻其详!” 黑汉道:“小可郑州人氏,姓郑名恩,宇子明,自幼父母俱亡,遗有良田千顷,颇可度日。只因小可生性好武,不惜重资,延请名师,教授武艺;又爱延揽人才,结纳英雄,闻得有武艺出众、本领惊人的好汉,虽然远在天涯海角,也要想了法儿,请他来家。因此年方弱冠,已经学成一身本领,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但是武艺虽已学成,家产却中落了。小可又天生的性情豪爽,不治生业,仍旧结交江湖豪杰,遇有患难之人,倾囊相助,并不吝惜。所以家财挥斥殆尽,飘荡江湖,借着卖弓为由,意欲结识几个英雄豪杰,并非觅取蝇头微利的商贾可比。” 匡胤听了,喜之不胜道:“原来郑兄卖弓,是为物色人才起见,现在有一位豪土,虽则是个文才,不懂武艺,却是肝胆照人的朋友。郑兄既爱结交,不可不与此人一见。” 郑恩忙道:“公子所说的豪士,不知居住何处,是何姓名?务乞引往一见,那就感恩不尽了!” 匡胤道:“此人与我一同前来,尚在桥上等候,可以一呼就到。待我请他至此,替郑兄介绍便了。” 说着,举起手来,向桥上招了几招。 那柴荣正等得不耐烦,忽见匡胤招手叫他,便径奔桥北而来。到了二人面前,匡胤便指着郑恩,对柴荣说道:“这位是郑州郑子明兄,乃是当今豪杰!吾兄应该一见。” 又把柴荣的姓名家世,也向郑恩介绍一遍。郑恩恭身为礼道:“原来也是一位公子。小可失敬了!望乞恕罪!” 柴荣见郑恩豹头环眼,身长七尺有余,竟是一员大将的模样,便存心要结交他。当下不敢怠慢,慌忙答礼道:“我们都是豪侠襟怀,郑兄何必如此客气呢?” 郑恩道:“小可出身乡间,性情又甚莽撞,不谙礼节,还请二位原谅!” 匡胤笑道:“我们有幸相遇,正是天缘。今日我与柴兄来此,原是到前面关帝庙内,结拜弟兄的。既然无意之中碰见郑兄,何不一同前往,三个人结拜起来,就可以继续刘关张桃园结义的佳话了!” 郑恩大喜道:“小可乡村愚夫,多蒙二位不弃,携带着一同结义,真是万千之幸了!” 当下将摆在面前的弓,除了匡胤拉折的一把,弃置不要,其余的都收了起来,跟随柴、赵二人,同至关帝庙内。家人们已将香烛点好,三牲祭礼,摆设齐整,等候主人前来行礼。 三人瞧见诸事齐全,好生欢喜,遂即开出年庚。柴荣年纪最长,应居第一,匡胤居次,郑恩第三,依次行了个礼,三人又对拜了两拜,不觉格外亲昵起来。匡胤便对家人说道:“我们还没吃饭,可把祭礼拿往后面,整备好了,取来下酒。” 家人连声答应,收了祭品,自去整备。 不多一会,早已端将上来,安排杯箸,请三人入座饮酒。 柴荣乃是大哥,坐在上首;匡胤第二;郑恩末位斟酒,对饮起来。柴荣的食量,本不甚好,只饮了几杯酒。匡胤是宦家子弟,平日饮馔,极为精致,这三牲祭品,烧煮得不甚入味,哪里吃得下去!也只得饮了一会寡酒。独有那郑恩,他是乡村上长大的,粗糙贯了,食量又较常人大起几倍,把酒用大碗筛来,一口喝干,鸡、鱼、肉整块的塞入嘴中,一顿大嚼,早如风卷残云一般,吃得杯盘狼藉,所余无几了。 柴荣和匡胤见他这般模样,一齐含笑说道:“三弟真是英雄,我等万不及也!” 郑恩摩摸着肚皮答道:“我从前在家,每餐须食斗米十肉,现在落拓江湖,长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大嚼了。你们瞧着,不要笑我是酆都城内赶出的饿鬼!” 说罢,哈哈大笑,十分有兴。匡胤、柴荣也不禁陪着他大笑一阵。饮酒既毕,家人们收拾了剩酒残肴。柴荣便约郑恩到自己寓所居住,郑恩一诺无辞。进了城,便把行李搬至柴荣寓内,安居下来。从此,匡胤除了读书以外,便和石守信、罗彦威来到柴荣那里,谈论古今。有时高兴起来,还和他们去骑马射箭,练习武艺。连柴荣这样文绉绉的,也被他们陶冶出来,竟能骑得烈马,开得硬弓,寻常的人都近他不得。 日去月来,光阴迅速,匡胤到此读书,转瞬一年。忽然静极思动,要回到汴京,看望父母一遭,便将自己的意思,对柴荣等说明。柴荣道:“二弟既回汴京,我与家姑丈,亦暌隔长久,等二弟动了身,也要往姑丈任上去趟。” 郑恩道:“既然大哥二哥皆要归去,小弟一人在此,有何兴味,况也离家多年,应该回去看视一番,待两位哥哥行后,小弟也到郑州去了。但不知此次一别,何时再能相会,令人心中很觉不快,须要约个相会之期才好。” 匡胤笑道:“倘要会面,有甚烦难。明年正月元宵节,汴京必然大放花灯,庆祝元宵佳节。每年总是如此,已成惯例,并无更改。大哥,三弟!何不于元宵节时,赴汴京看灯,那时我们弟兄,又可以在一处畅叙了。” 柴荣、郑恩齐道:“此言甚为有理!明春元宵节,一定去汴京一行便了。” 匡胤见二人都已应承,心下不胜欢喜!也不再坐下去,便起身辞别道:“明日一早,即便登程,恕不前来辞行了!” 柴荣答道:“我们乃是自己弟兄,用不着这些浮文,明天我与三弟也要收拾行装,不来送行了,就此分别,来年正月内再见罢。” 三人相对拱手作别。 匡胤自往外公杜三翁家,暗中想着:“我若说此番回去,是自己的主张,外公一定不肯放我归去,只得假造一封家信,前去骗他一骗。” 想定主意,遂即取过笔砚,造了弘殷的信,藏在怀中,径至前面,见了杜三翁,行过了礼。三翁命他一旁坐下,询问近日的学业如何?匡胤按定心神,回答得井井有条,一丝不乱。 三翁大喜道:“外孙来此,方将一年,学问已如此进步!倘能长久下去,精勤不怠,何患不成当代通儒呢!这也是你们赵氏的祖功宗德,所以才能这样容易。但愿你日进竿头,方不枉了我的一番苦心和你父亲至深切的期望!” 三翁絮絮叨叨,讲个不停,匡胤又不能阻止他,只得耐定性子,待他讲毕,方从怀中掏出那封假信,呈于三翁道:“父亲今天有信前来,说是有要紧事情,急待外孙回去商酌,并嘱信到即行,不可迟延,恐误事机。” 三翁听了,将信接过,看了一遍道:“哦!哦!你来此也将近一年了。想必你父亲记念着你,所以寄信叫你归去。既有父亲信来,我也不便阻挡,只是去了何时再来,这里的功课,关系着你一生的前程,倘若半途而废,岂不前功尽弃么?” 匡胤陪笑答道:“父亲来信说是有事相商,想必没甚耽延。外孙回去,只要事情一了,立即赶回来,决不敢抛荒功课的。” 三翁点头说:“如此也好,只不知何日动身?” 匡胤道:“父亲的信,十分紧急,外孙明日清晨便要登程了。” 三翁道:“你也有些行李应该收拾一下,明天如何来得及呢?” 匡胤不禁暗笑道:“我瞒着你早已预备停妥,还有什么要收拾呢!” 当下不便明言,支吾应道:“外孙快去快来,行李不用带去,免得途中累赘,外公以为如何?” 三翁听说,深以为然。遂允许匡胤于明晨回去。 到得次日一早,三翁尚未起身,匡胤已悄悄的命人将行李挑在城外,守候自己一同登程,免得三翁瞧见了行李,要将昨日谎话戳穿,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当下瞧着那人,把行李挑去,自己重复回到里面,直往三翁房内,向他辞行。三翁方才起身,正在那里梳洗。见了匡胤,便叮嘱他一路小心,早去早回,不可耽延时光,荒废功课。匡胤诺诺答应,遂向三翁行了一礼,辞别出外。三翁一直送到门前,眼望着匡胤走得已远,不能瞧见,方才回到里面。 那匡胤离了外公家,放开大步,径奔城外,到了约定的地点,与挑行李的人会齐,直向汴京而去。一路之上,晓行夜宿,非止一日,已抵家中,却巧弘殷正在家内,与杜氏在后堂对坐闲谈。次子匡义、三子匡美,都在一旁侍立。忽报大公子已经归来,弘殷许久不见儿子,正在记念!听说匡胤回来,心内也觉欢然。杜氏更比弘殷快活,忙向匡义说道:“大哥既已到家,你该出外迎接才是。” 匡义答应了一声,飞奔出外,迎接匡胤。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