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讲史小说 > 东周列国志 | 上页 下页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逼阳城三将斗力(2)


  共王乃进右尹壬夫为令尹。壬夫赋性贪鄙,索赂于属国,陈成公不能堪,乃使辕侨如请服于晋。晋悼公大合诸侯于鸡泽,再会诸侯于戚。吴子寿梦亦来会好,中国①之势大振。楚共王怒失陈国,归罪于壬夫,杀之。用其弟公子贞、字子囊者代为令尹。大阅师徒,出车五百乘伐陈。时陈成公午已薨,世子弱嗣位,是为哀公。惧楚兵威,复归附于楚。

  〔①中国:本书中常出现的中国,指当时表面上由周管辖的国家和地域,即今中原,黄河流域。〕

  晋悼公闻之大怒,欲起兵与楚争陈。忽报无终国君嘉父,遣大夫孟乐至晋,献虎豹之皮百个。奏言:“山戎诸国,自齐桓公征服,一向平靖。近因燕、秦微弱,山戎窥中国无伯,复肆侵掠。寡君闻晋君精明,将绍②桓文之业,因此宣晋威德,诸戎情愿受盟。因此寡君遣微臣奉闻,惟赐定夺。”

  悼公集诸将商议,皆曰:“戎狄无亲,不如伐之。昔者,齐桓公之伯,先定山戎,后征荆楚,正以豺狼之性,非兵威不能制也。”

  司马魏绛独曰:“不可,今诸侯初合,大业未定,若兴兵伐戎,楚兵必乘虚而生事,诸侯必叛晋而朝楚。夫夷狄,禽兽也。诸侯,兄弟也。今得禽兽而失兄弟,非策也。”

  悼公曰:“戎可和乎?”

  魏绛对曰:“和戎之利有五:戎与晋邻,其地多旷,贱土贵货,我以货易土,可以广地,其利一也;侵掠既息,边民得安意耕种,其利二也;以德怀远,兵车不劳,其利三也;戎狄事晋,四邻震动,诸侯畏服,其利四也;我无北顾之忧,得以专意于南方,其得五也。有此五利,君何不从?”

  悼公大悦,即命魏绛为和戎之使。同孟乐先至无终国,与国王嘉父商议停当。嘉父乃号召山戎诸国,并至无终,歃血定盟:“方今晋侯嗣伯,主盟中华,诸戎愿奉约束,捍卫北方。不侵不叛,各保宁宇。如有背盟,天地不佑!”

  诸戎受盟,各各欢喜,以土宜献魏绛,绛分毫不受。诸戎相顾曰:“上国使臣,廉洁如此!”

  倍加敬重。魏绛以盟约回报悼公,悼公大悦。

  时楚令尹公子贞已得陈国,又移兵伐郑。因虎牢有重兵戍守,不走汜水一路,却由许国望颍水而来。郑僖公髡顽大惧,集六卿共议。那六卿:公子騑字子驷,公子发字子国,公子嘉字子孔,三位俱穆公之子,于僖公为叔祖辈;公孙辄字子耳,乃公子去疾之子,公孙虿字于蟜,乃公子偃之子,公孙舍之字子展,乃公子喜之子,三位俱穆公之孙,袭父爵为卿,于僖公为叔辈。这六卿都是尊行,素执郑政。僖公髡顽心高气傲,不甚加礼,以此君臣积不相能①。上卿公子騑尤为凿柄②。今日会议之际,僖公主意,欲坚守以待晋救。公子騑开言曰:“谚云‘远水岂能救近火?’不如从楚。”

  僖公曰:“从楚则晋师又至,何以当之?”

  公子騑对曰:“晋与楚谁怜我者?我亦何择于二国?惟强者则事之。今后请以牺牲玉帛待于境外,楚来则盟楚,晋来则盟晋。两雄并争,必有大屈。强弱既分,吾因择强者而庇民焉,不亦可乎?”

  僖公不从其计,曰:“如驷言,郑朝夕待盟,无宁岁矣!”

  欲遣使求援于晋。诸大夫惧违公子騑之意,莫肯往者。僖公发愤自行,是夜宿于驿舍。公子騑使门客伏而刺之,托言暴疾。立其弟嘉为君,是为简公。使人报楚曰:“从晋皆髡顽之意,今髡顽已死,愿听盟罢兵!”

  楚公子贞受盟而退。

  晋悼公闻郑复从楚,乃问于诸大夫曰:“今陈、郑俱叛,伐之何先?”

  荀罂对曰:“陈国小地偏,无益于成败之数。郑为中国之枢,自来图伯,必先服郑。宁失十陈,不可失一郑也。”

  韩厥曰:“子羽识见明决,能定郑者必此人,臣力衰智耄,愿以中军斧钺③让之。”

  〔②绍:继。
  ①积不相能:不能合作共事。
  ②凿柄:互不投合。
  ③斧钺:军法杀人之斧。此为让权。〕


  悼公不许,厥坚请不已,乃从之。韩厥告老致政,荀罂遂代为中军元帅,统大军伐郑。兵至虎牢,郑人请盟,荀罂许之。比及晋师返旆,楚共王亲自伐郑,复取成而归。悼公大怒,问于诸大夫曰:“郑人反覆,兵至则从,兵撤复叛,今欲得其坚附,当用何策?”

  荀罂献计曰:“晋所以不能收郑者,以楚人争之甚力也。今欲收郑,必先敝①楚,欲敝楚,必用‘以逸待劳’之策。”

  〔①敝:败。〕

  悼公曰:“何谓‘以逸待劳’之策?”

  荀罂对曰:“兵不可以数动,数动则疲,诸侯不可以屡勤,屡勤则怨。内疲而外怨,以此御楚,臣未见其胜也。臣请举四军之众,分而为三,将各国亦分派配搭。每次只用一军,更番出入,楚进则我退。楚退则我复进,以我之一军,牵楚之全军。彼求战不得,求息又不得,我无暴骨之凶,彼有道涂之苦。我能亟往,彼不能亟来。如是而楚可疲,郑可固也。”

  悼公曰:“此计甚善!”

  即命荀罂治兵于曲梁,三分四军,定更番之制。荀罂登坛出令,坛上竖起一面杏黄色大旆,上写“中军元帅智”。

  ——他本荀氏,为何却写“智”字?因荀罂偃叔侄同为大将,军中一姓,嫌无分别。罂父荀首食采于智,偃父荀庚自晋作三行时,曾为中行将军,故又以智氏,中行氏别之。自此荀罂号为智罂,荀偃号为中行偃,军中耳目,就不乱了。这都是荀罂的法度。坛下分立三军:第一军,上军元帅荀偃,副将韩起,鲁、曹、邾三国以兵从,中军副将范匄接应;第二军,下军元帅栾黡,副将士鲂,齐、滕、薛三国以兵从,中军上大夫魏颉接应;第三军,新军元帅赵武,副将魏相,宋、卫、郳三国以兵从,中军下大夫荀会接应。


梦远书城(guxuo.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