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古典文学 >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 上页 下页 |
第四十三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2) |
|
当日正行之次,只见远远地转过一个来,手里提著一根浑铁笔管枪。〔匆匆行次,只见人枪而已,下文回看,始详其状。〕那人看见戴宗走得快,便立住了脚,叫一声“神行太保。”〔穿接得奇。〕戴宗听得,回过脸来定眼看时,见山坡下小径边立著一个大汉,生得头圆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腰细膀阔。〔像条好汉。〕戴宗连忙回转身来,问道:“壮士,素不曾拜识,如何呼唤贱名?” 那汉慌忙答道:“足下果是神行太保?”撇了枪,便拜倒在地。〔穿接甚好。〕 戴宗连忙扶住,答礼,问道:“足下高姓大名?” 那汉道:“小弟姓杨,名林,祖贯彰德府人氏;多在绿林丛中安身,江湖上都叫小弟做锦豹子杨林。数月之前,路上酒肆里遇见公孙胜先生,同在店中相会,〔便写得不冷落。〕备说梁山泊晁、宋二公招贤纳士,如此义气,写下一封书,教小弟自来投大寨入伙;只是不敢轻易擅进。公孙先生又说:‘李家道口旧有朱贵开酒店在彼,招引上山入伙的人。山寨中亦有一个招贤飞报头领,〔好官名。〕唤做神行太保戴院长,日行八百里路。’今见兄长行步非常,因此唤一声看,〔固知穿接之奇也。〕不想果是仁兄。正是天幸,无心得遇!” 戴宗道:“小可特为公孙胜先生回蓟州去,杳无音信,今奉晁、宋二公将令,差遣来蓟州探听消息,寻取公孙胜还寨;不期却遇足下。” 杨林道:“小弟虽是彰德府人,这蓟州管下地方州郡都走遍了;倘若不弃,就随带兄长同去走一遭。” 戴宗道:“若得足下作伴,实是万幸。寻得公孙先生见了,一同回梁山泊未迟。” 杨林见说了,大喜,就邀住戴宗,结拜为兄。 戴宗收了甲马,两个缓缓而行,到晚就投村店歇了。杨林置酒请戴宗。戴宗道:“我使‘神行法’不敢食荤。” 两个只买些素馔相待。过了一夜,次日早起,打火吃了早饭,收拾动身。杨林便问道:“兄长使‘神行法’走路,小弟如何赶得上?只怕同行不得。” 戴宗笑道:“我的‘神行法’也带得人同行。我把两个甲马拴在你腿上,作起法来,也和我一般走得快,〔奇事。〕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不然,你如何赶得我走!” 杨林道:“只恐小弟是凡胎浊骨,比不得兄长神体。” 戴宗道:“不妨。我这法诸人都带得,〔耐庵写至此句,早已想到李逵矣。〕作用了时,和我一般行,只是我自吃素,并无妨碍。”〔后日独难李逵,故妙。〕当时取两个甲马替杨林缚在腿上,戴宗也只缚了两个。作用了“神行法”,吹口气在上面,两个轻轻地走了去,要紧要慢,都随著戴宗行。〔后日独难李逵,故妙。〕两个于路间些江湖上的事;虽只缓缓而行,正不知走了多少路。 〔神行二字,已是奇想,更有此奇笔描写之。〕 两个行到巳牌时分,前面来到一个去处:四围都是高山,中间一条驿路。杨林却自认得,〔引。〕便对戴宗说道:“哥哥,此间地名唤做饮马川。前面兀那高山里常常有大伙在内,近日不知如何。因为山势秀丽,水绕峰环,以此唤做饮马川。” 两个正来到山边过,只听得忽地一声锣响,战鼓乱鸣,走出一二百小喽啰,拦住去路。当先拥著两筹好汉,各挺一条朴刀,大喝道:“行人须住脚!〔五字恰好喝神行人,故妙。〕你两个是甚么鸟人?那里去的?会事的快把买路钱来,饶你两个性命!” 杨林笑道:“哥哥,你看我结果那呆鸟!”〔二字骂尽千载。○见好人而不识,闻好话而不信,读好文字而不解,皆呆鸟也。〕捻著笔管枪,抢将入去。那两个好汉见他来得凶,走近前来看了,上首的那个便叫道:“且不要动手!” 道:“兀的不是杨林哥哥么?” 杨林住了,却才认得。上首那个大汉〔一个大。〕提著军器向前翦拂了,便唤下首这个长汉〔一个长。〕都来施礼罢。 杨林请过戴宗,说道:“兄长且来和这两个弟兄相见。” 戴宗问道:“这两个壮士是谁?如何认得贤弟?” 杨林便道:“这个认得小弟的好汉,他原是盖天军襄阳府人氏,姓邓,名飞;为他双睛红赤,江湖上人都唤他做火眼狻猊,能使一条铁链,人皆近他不得。多曾合伙。一别五年,不曾见面。谁想今日在这里相遇著。” 邓飞便问道:“杨林哥哥,这位兄长是谁?必不是等闲人也。” 杨林道:“我这仁兄〔各说其所知,与下文相对。〕是梁山泊好汉中神行太保戴宗的便是。” 邓飞听了,道:“莫不是江州的戴院长,能行八百里路程的?” 戴宗答道:“小可便是。” 那两个头领慌忙翦拂,道:“平日只听得说大名,不想今日在此拜识尊颜。” 戴宗便问道:“这位好汉贵姓大名?” |
梦远书城(my285.pro)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