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古典 > 古文观止 | 上页 下页 |
屈原列传 |
|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穷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潔,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诎,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yáng]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中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和不餔[bù]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cuō]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注释】 1.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国王族的同姓。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2.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 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娴于辞令:擅长讲话。娴,熟悉。辞令,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 3.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4.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5.属(zhǔ):写作。 6.《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7.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惨怛(dá):忧伤。 8.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9.帝喾(kù):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10.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11.指:同“旨”。迩(ěr):近。“见”同“现”。 12.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13.疏:离开。濯淖(zhuó nào):污浊。蝉蜕(tuì):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通“兹”,黑。皭(jiào)然:洁白的样子。泥(niè):通“涅”,动词,染黑。滓(zǐ):污黑。 14.绌(chù):通“黜”,废,罢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 15.从(zòng):同“纵”。从亲,合纵相亲。当时楚、齐等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楚怀王曾为纵长。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16.张仪:魏人,主张“连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通“贽”,信物。 17.商、於(wū):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18.丹、淅(xī):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州市西北,东南流入河南。淅水,发源于南卢氏县,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楚大将军。汉中: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 19.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 20.邓:春秋时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邓州市一带。 21.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22.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23.顾反:回来。反,通“返”。 24.唐昧:楚将。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齐、韩、魏攻楚,杀唐昧。 25.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26.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 27.内:同“纳”。 28.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29.虽放流:以下关于屈原流放的记叙,时间上有矛盾,文意也不连贯,可能有脱误。 30.世:三十年为一世。 31.《易》:即《周易》,又称《易经》。这里引用的是《易经·井卦》的爻辞。渫(xiè谢):淘去泥污。这里以淘干净的水比喻贤人。 32.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 33.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 34.哺(bū埠):吃,食。糟:酒渣。啜(chuò辍):喝。醨(lí离):薄酒。 35.瑾、瑜:都是美玉。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36.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 37.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ò获):尘滓重积的样子。 38.《怀沙》:在今本《楚辞》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为系屈原怀念长沙的诗。 39.汨(mì)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流经汨罗县入洞庭湖。 40.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唐勒、景差:约与宋玉同时,都是当时的词赋家。 41.“数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42.贾生:即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指吴差,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 43.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书:指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 44.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45.《天问》、《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说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46.《鵩鸟赋》:贾谊所作。去:指贬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职。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