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郑振铎 > 中国文学研究(中) | 上页 下页 |
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4) |
|
四 就上文看来,我们已约略的可以知道王实甫《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了。总括起来说: 第一,原本《西厢记》当有分为五卷的可能,或竟不分卷,全部连写到底; 第二,假如分为五卷,每卷也当连写到底,并不分为若干折; 第三,原书在现在的本子(即凌本)的每本(除第五本外)之末,皆有题目正名; 第四,原书在现在的本子(即凌本)的每本(除第五本外)之末,皆有《络丝娘煞尾》。第一本之《络丝娘煞尾》当是脱落去的; 第五,第二卷之《端正好》“不念《法华经》”一套,当是很重要的正文的一部分(因为在王伯良、凌初成诸本里,其第二段的题目正名里,皆有莽和尚生杀心一句,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决非“楔子”。 第六,更有一点,为上文所未提及者,即《西厢记》的“宾白”的问题。是元剧的宾白,久成为一个讨论的中心。究竟《元曲选》、《元人杂剧选》、《古名家杂剧选》等等里记载的元剧,其“宾白”是否为元人的原作呢?我们观于《元刊杂剧三十种》里各剧之绝少“宾白”,颇致疑于《元曲选》宾白的真确性。特别在细读了其宾自之后,我们往往觉得“曲”“白”太不相称(曲太好,白太庸腐)。故时时有了“宾白”不出元人手笔之疑。——周宪王刊《诚斋乐府》,每剧标题之下,皆注出“全宾”。此可见当时刊剧,大约皆只刊出曲文,同时并刊“宾白”者实为绝罕见之事。故《诚斋乐府》不得不特为注出“全宾”二字,以示异于众。(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另有一文)《西厢记》的宾白,也与曲文很不相称。有的地方,简直是幼稚浅陋得可笑。(例不胜举,细读自知)——故我以为《西厢记》的宾白,大部分也当是后人的补撰。 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王实甫《西厢记》的本来面目,大约是这祥。 五 至于曲白的文字上的异同,何者为是,何者为非,更非一时所能讨论得尽,且在没有得到比较“古”的一个本子之前,也没法进行比勘。 我们现在所能得到的一部比较近“古”的《西厢记》,仅只有这里从《雍熙乐府》辑出的一部《西厢记》。《雍熙乐府》刊于嘉靖辛卯(十年)。比现在所得任何种本子的《西厢记》,至少都要早到五十年以上(现在所见各本,大都刊于万历中叶以后)。最可靠的书本乃是最早的本子。这个原则,虽未必皆然,却也不甚与真理相远。我们如果不取这个本子和后来的诸本相对读,当可见出其优长之处,且也可以解决了不少文字上的彼此争执之点。 《雍熙乐府》的编者是武定侯郭勋,他是编刊《英烈传》、《水浒传》的人,未必不是一位善于笔削者。即在《雍熙乐府》里也曾发现过不少乱改的痕迹。(例如,关汉卿的一首咏杭州景的《南吕一枝花》,《雍熙乐府》将其中“大元朝”的“元”字改为“明”字,硬生生把这首很有关系的元初人之作,夺来作为明朝人的文字)故这部《西厢记》我们也未必相信其完全可靠,或完全与原本的面目无殊。不过我们在没有得到更早的一个本子之前,这一个本子总可算是最近于“古”的一部罢了。 这个本子有好几个很显著的好处。姑举其一。凌濛初本的第五本第四折(他本大率皆然),张生到崔府,见了红娘时,便唱出《庆东原》“那里有粪堆上长出连理枝……这厮坏了风俗,伤了时务”云云,底下便紧接着红娘唱:《乔木查》“妾前来拜复;……你那新夫人何处居?比俺姐姐是何如?”这有点不合情理。《雍熙乐府》本,则《庆东原》在《乔木查》之后,先叙红娘见张生埋怨了一顿,然后再提张生之怨愤,正是事理上情节所必然的步骤。 这恰是“古本”胜于“近本”的一例。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