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远书城 > 梁启超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上页 下页 |
八 清初史学之建设(3) |
|
谢山是阳明、蕺山、梨洲的同乡后学,受他们的精神感化甚深。所以他的学术根底,自然是树在阳明学派上头。但他和梨洲有两点不同:第一,梨洲虽不大作玄谈,然究未能尽免;谢山著述,却真无一字理障了。第二,梨洲门户之见颇深,谢山却一点也没有。所以我评论谢山,说他人格的光明俊伟,是纯然得力王学,可以与他的朋友李穆堂同称王门后劲。若论他学术全体,可以说是超王学的,因为对王学以外的学问,他一样的用功,一样的得力。 《宋元学案》这部书,虽属梨洲创始,而成之者实谢山。谢山之业,视梨洲盖难数倍。梨洲以晚明人述明学,取材甚易。谢山既生梨洲后数十年,而所叙述又为梨洲数百年前之学,所以极难。《鲒埼亭集》卷三十《蕺山相韩旧塾记》云:“予续南雷《宋儒学案》,旁搜不遗余力。盖有六百年来儒林所不及知而予表而出之者。”据董小钝所撰年谱,则谢山之修此书,自乾隆十年起至十九年止,十年间未尝辍,临没尚未完稿,其用力之勤可想。拿这书和《明儒学案》比较,其特色最容易看出者:第一,不定一尊。各派各家乃至理学以外之学者,平等看待。第二,不轻下主观的批评。各家学术为并时人及后人所批评者,广搜之以入“附录”,长短得失,令学者自读自断,著者绝少作评语以乱人耳目。第三,注意师友渊源及地方的流别。每案皆先列一表,详举其师友及弟子,以明思想渊源所自,又对于地方的关系多所说明,以明学术与环境相互的影响。以上三端,可以说是《宋元学案》比《明儒学案》更进化了。至于里头所采资料,颇有失于太繁的地方。例如《涑水学案》之全采,《潜虚》《百源学案》之多录《皇极经世》等。我想这是因为谢山未能手订全稿,有许多本属“长编”,未经删定。后有学者,能将这书再修正增删一遍,才算完黄、全未竟之志哩。 从《永乐大典》里头纂辑佚书,是乾隆开四库馆最初的动机,读朱笥河筠请开四库馆原折便可知道了。然而这种工作实由谢山和李穆堂最先发起,本集卷十七有《钞永乐大典记》一篇详述其始末。这件事于谢山学术虽无甚关系,于清朝掌故却很有关系,附记于此。 浙东学风,从梨洲、季野、谢山起以至于章实斋,厘然自成一系统,而其贡献最大者实在史学。实斋可称为“历史哲学家”,其著作价值更高了。下文别有一篇详论他,现在且缓讲。 此外要附带讲两个人,曰无锡二顾。 顾祖禹,字景范,江苏无锡人。生明天启四年,卒清康熙十九年(1624-1680),年57。他父亲是一位绩学遗老。他和阎潜丘、胡东樵交好,同在徐健庵的《大清一统志》局中修书,除此以外,他未曾受清朝一官一禄。他平生著述,只有一部《读史方舆纪要》,从29岁做起,一日都不歇息,到50岁才做成。然而这一部书已足令这个人永远不朽了。这书自序中述他父亲临终的话,说道:“及余之身而四海陆沈,九州鼎沸……嗟乎!园陵宫阙,城郭山河,俨然在望,而十五国之幅员,三百年之图籍,泯焉沦没,文献莫征,能无悼叹乎?余死,汝其志之。”又自述著书本意道:“……凡吾所以为此书者,亦重望乎世之先知之也。不先知之,而以惘然无所适从者任天下之事,举宗庙社稷之重,一旦束手而畀诸他人,此先君子所为愤痛呼号扼腕以至于死也。”可见他著述动机,实含着无限隐痛。这部书凡一百三十卷,首舆图,次历代州域形势,次直隶等十三省封域山川险要,次川渎异同。这部书体裁很特别,可以说是一百三十卷几百万言合成一篇长论文。每卷皆提挈纲领为正文,而凡所考证论列,则低一格作为解释,解释之中又有小注。解释之文,往往视正文十数倍。所以他这书,可以说是自为书而自注之。因此之故,眉目极清晰,令读者感觉趣味。依我看,清代著作家组织力之强,要推景范第一了。他自述著述经过,说道:“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论,穷年累月,矻矻不休,至于舟车所经,亦必览城郭,按山川,稽道里,问关津;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同。”其用力之勤,可以推见。然而他并不自满足,他说:“……按之图画,索之典籍,亦举一而废百耳,又或了了于胸中,而身至其地,反若聩聩焉。……予之书其足据乎?”其虚心又如此。魏冰叔禧最佩服这书,其所作序,称为“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作”。又说:“祖禹贯穿诸史,出以己所独见。其深思远识,有在语言文字之外者。”可谓知言。景范这书,专论山川险隘,攻守形势,而据史迹以推论得失成败之故。其性质盖偏于军事地理,殆遗老力谋匡复所将有事耶?然而这部书的组织及其研究方法,真算得治地理学之最好模范。我们若能将这种精神应用到政治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之各部分,那么,地理便不至成为干燥无味的学科了。 顾栋高,字复初,一字震沧,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无考,大约和全谢山年辈相当。他著有一部好书,名曰《春秋大事表》。这部书的体例,是将全部《左传》拆散,拈出若干个主要题目,把书中许多零碎事实按题搜集起来,列为表的形式,比较研究。其有用特别眼光考证论列者,则别为叙说论辨考等。凡为表五十篇,叙说等百三十一篇。《礼记》说:“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治史的最好方法,是把许多事实连属起来比较研究,这便是“属辞比事”。这些事实,一件件零碎摆着,像没有什么意义,一属一比,便会有许多新发明。用这种方法治历史的人,向来很少。震沧这部书,总算第一次成功了。他研究的结果,虽有许多令我们不能满足,但方法总是对的。震沧所著,还有《司马温公年谱》《王荆公年谱》两书,体例也极精审。后来如钱竹汀、丁俭卿、张石洲等做了许多名人年谱,像还没有哪部比得上他。所以我认震沧为史学界有创作能力的人。 附:初期史学家及地理学家表 马骕-字骢卿[御],一字宛斯,邹平人,康熙十二年卒。著《绎史》一百六十卷,起天地开辟讫秦之亡。顾亭林见之惊叹,谓为不可及。此书搜罗极富,可算一部好类书,惜别择不精耳。骕尚有《左传事纬》十二卷,将《左传》的编年体改为纪事本末体,亦便读者。其后有李锴,字铁君,奉天人,著《尚史》七十卷,改《绎史》之纪事本末体为纪传体,其材料全本《绎史》云。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康熙十年卒。梅村文学人人共知,其史学似亦用力甚勤。著有《春秋地理志》十六卷,《春秋氏族志》二十四卷,二书吾皆未见,恐已佚。若存,或有价值也。今存《绥寇纪略》一书,专记明季流寇始末,题梅村撰。但梅村所撰,原名《鹿樵野史》,今本乃彼一不肖门生邹漪所盗改,颠倒是非甚多,非梅村之旧也。 |
梦远书城(guxuo.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